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9174|回复: 63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非常精辟,非常通俗,谢谢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首先,医学是用来治病的。能不能治好病是检验医学是否有用(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属性,治疗并不必然是商业行为)的标准,没有用的医学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个价值指的是对人的益处,也和商品无关),这一点逻辑能力正常的人基本上都应该明白。<BR>  其次,中医是一种治病方法,并且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历史证明,正确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确切(错误的使用责任在使用者,与医学无关),而且成功地维护了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成长,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BR>  任何一门学问(科学是一种方法论,但学问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科学的标准并非为检验一切学问是否有用或一种方法是否有效而设,科学的使用同样不能超越自己的适用范围)都必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医学当然也不例外,中医更是把理法学习放在方药运用之前,理法方药次序井然,不容颠倒。<BR>  中医的基础理论成熟于上古,完善于汉代,发展于晋唐。金元以降,争论渐起,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至学院垄断之后渐呈衰相。但西学东渐之前的理论纷争还属于运用与理解的不同,并不涉及对理论本身的否定。西学东渐之后的理论纷争则是两种理论之间的本质差异所导致的,目前的群众性争论基本上也属于这个范畴。<BR>  有些人在肯定中医疗效的同时又对中医理论表示否定,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对中医理论以及中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缺乏了解。所以,把中医治病的原理用相对通俗的语言罗列出来,让大众对中医理论有个比较接近本质的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了。<BR>  <BR>  事物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唯物主义者们才会认同老子的学说与中医学说都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BR>  万物是由简单向复杂变化的,中医理论也是这样认识的,其实这种认识都本于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述。《周易》系词传也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才“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说卦传)。<BR>  一是数的起点,也是概念的起点,这一点就叫做极,就像地球上虚拟的南北极一样。所以也可以说一就是太极,太极就是一。一分为二,事物发展到二就有了对立,由于同样来自于一,所以对立之中又有统一。这个二用中国古老的概念表述名字就叫“阴阳”(阴阳只是基本概念,就像砖一样,任何建筑都离不开砖,但砖并不等同于建筑,阴阳也一样。从本质上说,迷信只是一种态度,迷信与迷信的对象无关,只和人的主观对事物的态度有关。所以,迷信的对象可以是阴阳,也可以是科学。可以是中医,也可以是西医。迷信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阴阳并不等于迷信,中医更不等于迷信,可惜很多逻辑混乱的人分不清其中的区别),《周易》就是用阳爻和阴爻来推演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的。<BR>  即使万物“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其生之本也还是本于阴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又使万物所构成的世界产生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四时节气变化。《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此道就是先天地生的生一又生万物的自然之道,也即辨证唯物主义所谓的自然规律。<BR>  阴阳的规律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地之间如此,“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也逃不出阴阳规律之外:“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腹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瞋(月真)胀。”“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BR>  人与天地相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泻。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BR>  中医治病首先言诊,诊断有误,则治必难痊。而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还是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之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治疗原则亦不离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病之要亦首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BR>  治疗方法亦与表里阴阳相应:“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虚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因地制宜,各从所需,真可谓众美兼备,纤善弗遗矣。<BR>  阴阳是事物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就像人首先要分男女一样,不容混淆。但同一事物中阴阳并非截然可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物皆负阴而抱阳”,阴阳互根,如环相贯,这样阴阳才不至于离决。阳化气,阴成形。中医治病以气调形,“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将疾病消灭于萌芽阶段。气病之后方及形,在形尚有隐显之分。西医理论则没有气的概念,疾病只有成形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有很多内科病在气的阶段尚未成形,西医诊断无病,但病人主观症状十分明显,用中医正确诊断治疗就可以治愈,相信很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多少会有这样的经验),这是中西两种医学理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BR>
发表于 2007-2-9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很通俗,我对中医是越来越感兴趣了,多谢先生!</P>
发表于 2007-1-3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写的真好,学习了</P>
发表于 2007-1-3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现代人的古文基础都不太好,先生能把中医治病的原理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解析,让大家通俗易懂,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对推广中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现代人对中医不够了解,也是因为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比较少,尤其是中医典籍很多人看不懂,望先生把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理解中医,造福苍生。
发表于 2007-1-3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先生能教我中医吗?这是我从小的心愿!可以帮助很多人解除痛苦!可惜我业障太深,无缘啊!</P>
发表于 2007-1-3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感觉自己好愚钝,看了阴阳几次还是不太懂的判断自己那个较虚.</P>
发表于 2007-1-3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对先生仰慕已久。刚才仔细看了一遍这篇文章,保存下来以后继续学习。发现有三处似为笔误:1、第7段“《周易》系词传也说”,其中“词”似应为“辞”。2、第9段“《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其中“上古天真论”应为“四气调神大论”。
3、第10段“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腹者为阳。”,其中“腹”似应为“腑”。


[ 本帖最后由 学书z 于 2007-3-28 22:49 编辑 ]
发表于 2007-2-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STRONG>首明阴阳<IMG src="images/Emotions/28.gif"></STRONG>
发表于 2007-2-3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看了首明阴阳.真的太好了,想进一步好好的学习中医!!!<IMG src="http://www.37ct.com/images/Emotions/40.gif"></FONT></FONT></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nbsp;</P></FONT>
发表于 2007-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先生写的真好,入情入理。</P><>&nbsp;</P>
发表于 2007-2-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对所谓阴阳才明白一点点
发表于 2007-2-2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笔误?

“阴虚则内热,阴盛则内寒;阳盛则外热,阳虚则内寒。”
似乎应该是:
“阴虚则内热,阴盛则内寒;阳盛则外热,阳虚则外寒。”
发表于 2007-2-2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外寒“吧!
发表于 2007-2-2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首明阴阳"对治病的重要性,
那普通人如何知阴阳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5 02:58 , Processed in 0.0262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