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1694|回复: 18

復泰草堂2007年後醫論彙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丁亥年






肾气丸诗
2007-1-14 16:09


此方原本为潜龙,藏精蓄水待飞腾。一朝出地兴云雨,方显神奇(肾气)造化功。

桂附地黄为阴阳平补方,肝肾阴阳两虚者可服。阴虚者宜麦味、杞菊、归芍地黄,不宜桂附。阳虚者宜附子理中、桂枝附子汤扶阳之类,不宜地黄滋阴辈。



火热之别
2007-1-14 16:20


内经所言病机十九条均以六气划分,察者当一目了然。其间所云火热大有区别,热为少阴君火,火为少阳相火。君火以明,内阴外阳,从离。阳过则当救阴,如伤寒论中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及诸泻心汤之属;相火以位,外阴内阳,从坎。阴过则当救阳,如伤寒论中四逆、真武、附子汤之属。自河间丹溪颟顸孟浪,混淆火热,误以为皆属实火可泻,妄立泻火之法,遂启千古杀机。不知相火本属龙雷,为腾云致雨之资,但可扶持归位,不可直折灭之。阴虚则滋阴以敛之,阴盛则破阴以收之。以其为生气之根,寿命之元也。



破疑
2007-1-14 16:37


    纸上谈兵夸马谡
    事后筹策辱诸葛
    入伤寒论门者从麻黄汤始,麻黄汤证俱在而不能识不敢用,虽熟读背诵亦为门外汉。何则?不信先师之言也。疑为障碍,疑不破,则信必不起。信为能入,佛法云然,医门亦耳。门里之言,岂门外**者所能揣测也哉?



四大病机
2007-1-15 06:02 |


风寒外感——(寒)(冬)(水)(太阴:阴中之太阴,肾也)
暑湿内伤——(热)(夏)(火)(太阳:阳中之太阳,心也)
秋燥过敛——(凉)(秋)(金)(少阴:阳中之少阴,肺也)
相火不藏——(温)(春)(木)(少阳:阴中之少阳,肝也)



[讨论]胆囊切除案
2007-1-17 21:58


    慢性胰腺炎案,请诸兄台指点。

  上月治一男性,40岁,患慢性胰腺炎及胆管炎(胆囊已切除),脐左有拳大突起,按之软,胃脘作涨,泛酸苦水,口不干,纳差,每日以稀粥度日,大便时干时稀,两胁交替疼痛,腰一椎附近疼痛,入夜每一小时需变换体位,以其痛甚也。已迂两载屡治无效,舌淡苔白腻,脉细滑,余初以寒湿治,进理中,香砂六君平胃之属,乏效,又进小柴胡,仍不验,后用套方大柴胡汤合四磨饮子,竟其效如响,痛消、纳进、躺平,脐下突起也消,每餐可进约二两米饭,人皆以为神,余亦自得,不料半月后又痛,舌脉如前,再进前方无效,以为胆管作祟,以四逆散加利胆药无效,或以柴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亦不应手,技穷矣,望诸高手指点为幸。
   --------------------------------------------------------------------------
  本贴由听月于2002年11月26日20:43:38在乐趣园〖中医之魂-病案讨论〗发表.

  此乃西医妄摘胆囊之过也
  此证乃胆囊切除所致。脏之升从生,(肾)水生(肝)木木生(心)火火生(脾)土也;腑之降从克,(大肠)金克(胆)木木克(胃)土土克(膀胱)水也。今胆已不存,肠胃之降无所中转,遂至升降失调:(脐左有拳大突起,按之软),大肠之降无所着落,气滞也。(胃脘作涨,泛酸苦水),胃土无制,不能顺降也。(口不干,纳差,每日以稀粥度日,大便时干时稀),胃不降则脾不升,中州不转矣。(两胁交替疼痛),左不升则右不降,气不畅则血不通,不通处则痛也。(腰一椎附近疼痛,入夜每一小时需变换体位,以其痛甚也),木不能疏土,则土不能制水,水气不行,上泛亦作痛,所谓肾为胃关者,此也。(已迂两载屡治无效),不得要领,纵治胆已摘除,无从着落也。(进理中,香砂六君平胃之属,乏效),补土则愈加壅滞矣。(又进小柴胡,仍不验),小柴胡主升,此乃不降也。(后用套方大柴胡汤合四磨饮子,竟其效如响,痛消、纳进、躺平,脐下突起也消,每餐可进约二两米饭,人皆以为神,余亦自得),大柴胡和四磨主降,故效如影响。(不料半月后又痛,舌脉如前,再进前方无效),但降不升,否隔仍作也。(以为胆管作祟,以四逆散加利胆药无效,或以柴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亦不应手),方向夹杂也。恐此时再与小柴胡汤反能见效,以其主升也,然过不多久又将不见效,以有升无降也。
  今胆既割除,当以药补其功用,胆之功用何也?疏土主降也。然降不可过,但能制土足矣。药只三味,以木之生数三也:枳实12克、桂枝6克、白芍6克。共八钱,木之成数也。用桂枝者,使降中有升也。晚睡前代茶饮一杯,胆已摘除,此药代其功能,亦终生不能停矣,好在费用不多,服用方便,未成大累。此乃西医又一败招,惜识破者希也。



[讨论]过敏性哮喘长期用激素致腰椎病理性骨折案
2007-1-17 22:00

    一则过敏性哮喘长期用激素后,出现腰椎病理性骨折的病案:
    患者男性,58岁,过敏性哮喘8年,曾用激素治疗2年余,后又间断用过,3月前出现腰痛,逐渐加重,西医查X片、CT、核磁示严重骨质疏松、多椎体压缩性骨折,20天前因检查时扭伤腰痛加重,不能站立。半月前于我科住院。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病史。查满月脸,水牛背,腹膨隆,面色红,偶喘咳,少量黄痰,腰痛不能动,舌嫩红胖大,脉数有力,沉取略弱。考虑肾不纳气、阴阳两虚,据法立方(大致为附子、熟地、胡桃肉、山药、鹿角胶、阿胶、茯苓等,原方未带),用药后现患者腰痛基本已消失,能坐数分钟,喘咳未发作。现舌略转淡,脉仍数。(也输液,我以为没有多大用)
    请各位教我,如何继续调整用药方向、预后、病程等。谢谢。尤其请云起先生指点。

    本贴由杏林散人于2002年11月25日12:59:13在乐趣园〖中医之魂-病案讨论〗发表.
   ---------------------------------------------------------------------------

    略言数端仅供参考:
    过敏性哮喘8年(此证多见寒加重,似寒凝手太阴之象),曾用激素治疗2年余,后又间断用过,3月前出现腰痛,逐渐加重,西医查X片、CT、核磁示严重骨质疏松、多椎体压缩性骨折,20天前因检查时扭伤腰痛加重,不能站立(激素之力向外,能使聚者散,实者松,此其必然之负面效果也,慎哉)。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病史(阳虚阴凝,气血不降之象)。查满月脸(湿盛),水牛背(督脉不升,脊柱不能挺直),腹膨隆(浊阴不化之象),面色红(阳气不降之象),偶喘咳,少量黄痰(虚火上炎之象),腰痛不能动(寒凝也),舌嫩红胖大(嫩红者阳气不降,胖大者湿气内停),脉数有力,沉取略弱(数为虚热,有力实寒,沉弱为根本处已虚)。考虑肾不纳气、阴阳两虚,据法立方(大致为附子、熟地、胡桃肉、山药、鹿角胶、阿胶、茯苓等,原方未带),用药后现患者腰痛基本已消失,能坐数分钟,喘咳未发作(方向正确,故效,咳喘未发,说明乃肾气不归之喘)。现舌略转淡,脉仍数(数不可看作热,君不见负重之人乎,不能承受则步履仓促,数者,力不足也。益其阳则当减缓。然潜藏之际,不可骤以参芪之辈上提扰其肾气,但固其本,本固则阳春一到,枝荣叶茂矣)。
    窃以为补阳之力当胜于补阴一半为宜,以其阳虚者阴自盛也。
   本贴由三七生于2002年11月25日15:48:28在乐趣园〖中医之魂-病案讨论〗发表.



疾病五种类型,敬请认清归属
2007-1-30 13:21

      治病求本,方不致误。依理而行,不入歧途。病因不同,深浅各异。详分类型,认清归属:

      一、身病
      饮食劳倦伤其内,六气感冒袭其外,并误药所伤,跌打所致,通属身病。可以草药、针灸、按摩、气功等种种自然疗法治疗,更重要的还在于治后的养。

      二、心病
      此为情志不和所致,喜怒哀乐发而不中节,因情志失和导致气血逆乱:怒则气升而不降,喜则气散而不收,悲则气消而不振,思则气结而不行,恐则气下而不升。通属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当拨阴取阳,明其君火,则自然阴霾四散,杲日当空矣。此病可以药物为辅,关键还在情志调节,不可本末倒置。

      三、性病
      性指秉性,王善人所谓怒、恨、怨、恼、烦是也。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秉性一动,必然五脏受伤。当认己不是,找人好处,方能舒解结滞。要在拨阴取阳,化五脏阴性为阳性,则自然百逆全顺,诸境无扰,病魔无所着处。此非药力可解,非化性不足以拔根。

      四、业病
      业病为恶业感召,有宿业,有现业,果报尚未成熟,可行善积德补过,修行忏悔消业。业力退却,诸病自消。非药可医。

      五、果病
      此为宿世业果成熟所感,修行忏悔但可减轻,不能消除。当以慧眼观察,知为果报,自做自受,自然不怨天尤人,畏因不复更造,受尽自脱。此更非医药可解。



四时用药宜忌说
2007-1-30 22:47

      四时用药,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忌,随宜避忌,方得药力之益,不致有损,此事关系甚巨,不可不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正阳生阴长之时也。在卦为震,其象为木,下一阳而上二阴,阳气载阴外出,生发之象也。春气太过,则阳多阴少,水不涵木,风气内动,当滋阴以敛之,药宜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杞菊地黄丸之属,大忌升提发散助阳抑阴之品。春气不及,则阳少阴多,生发不畅,阴凝阳郁,郁久反生湿热,当助阳以升之,药宜当归四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之属,大忌清利湿热助阴伐阳之品。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正阳极阴反之时也。在卦为离,其象为火,外二阳而内一阴,阳极于外,阴精内生,味尚苦涩,长成之象也。夏气太过,则阳多阴少,发散无节,阴精外泄,汗出流离,当助阴以收之,药宜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麦门冬汤、生脉散合芍药甘草汤之属,大忌壮火散气助阳伐阴之品。夏气不及,则阳少阴多,乌云蔽日,地气冒明,神不能外达,头为之昏重,当益火以消之,药宜桂枝甘草汤,附子理中汤,桂枝附子汤之属,大忌敛阴泻阳之品。夏至阳极,忌用辛温,恐坏阳明阴反之合机也,阴盛者不在此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正阳杀阴藏之时也。在卦为兑,其象为金,上一阴而下二阳,阴气覆阳内入,收敛之象也。秋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反上逆,当助阳以开之,药宜干姜甘草汤、理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属。秋气不及,则阴少阳多,阳气不敛,金气从革,火气上炎,燥实乃生,当滋阴以敛之,合阳以降之,药宜生脉散、麦门冬汤、白虎加参汤甚或三承气汤之属,大忌助火刑金之品。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精气内收,正阴极阳反之时也。在卦为坎,其象为水,内一阳而外二阴,阴极于内,阳气内生,气尚微弱,归藏之象也。冬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机闭塞,阳气衰微,血气凝滞,当助阳以起之,药宜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之属,大忌滋阴降火苦寒伐阳之品。冬气不及,则阴少阳多,藏令不举,精气外泻,扰动不安,当壮水以制之,药宜麦味地黄丸、肾气丸、滋肾丸、封髓丹之属,大忌扶阳抑阴之品。冬至阴极,忌用苦寒,恐坏厥阴阳反之合机也,阳盛者不在此例。

      长夏土王,化生万物,当补气食精,谨和五味,忌泻阴泻阳,克伐耗散。



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
2007-1-30 23:39


  首先,医学是用来治病的。能不能治好病是检验医学是否有用(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属性,治疗并不必然是商业行为)的标准,没有用的医学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个价值指的是对人的益处,也和商品无关),这一点逻辑能力正常的人基本上都应该明白。
  其次,中医是一种治病方法,并且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历史证明,正确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确切(错误的使用责任在使用者,与医学无关),而且成功地维护了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成长,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
  任何一门学问(科学是一种方**,但学问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科学的标准并非为检验一切学问是否有用或一种方法是否有效而设,科学的使用同样不能超越自己的适用范围)都必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医学当然也不例外,中医更是把理法学习放在方药运用之前,理法方药次序井然,不容颠倒。
  中医的基础理论成熟于上古,完善于汉代,发展于晋唐。金元以降,争论渐起,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至学院垄断之后渐呈衰相。但西学东渐之前的理论纷争还属于运用与理解的不同,并不涉及对理论本身的否定。西学东渐之后的理论纷争则是两种理论之间的本质差异所导致的,目前的群众性争论基本上也属于这个范畴。
  有些人在肯定中医疗效的同时又对中医理论表示否定,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对中医理论以及中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缺乏了解。所以,把中医治病的原理用相对通俗的语言罗列出来,让大众对中医理论有个比较接近本质的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事物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唯物主义者们才会认同老子的学说与中医学说都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万物是由简单向复杂变化的,中医理论也是这样认识的,其实这种认识都本于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述。《周易》系词传也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才“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说卦传)。
  一是数的起点,也是概念的起点,这一点就叫做极,就像地球上虚拟的南北极一样。所以也可以说一就是太极,太极就是一。一分为二,事物发展到二就有了对立,由于同样来自于一,所以对立之中又有统一。这个二用中国古老的概念表述名字就叫“阴阳”(阴阳只是基本概念,就像砖一样,任何建筑都离不开砖,但砖并不等同于建筑,阴阳也一样。从本质上说,迷信只是一种态度,迷信与迷信的对象无关,只和人的主观对事物的态度有关。所以,迷信的对象可以是阴阳,也可以是科学。可以是中医,也可以是西医。迷信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阴阳并不等于迷信,中医更不等于迷信,可惜很多逻辑混乱的人分不清其中的区别),《周易》就是用阳爻和阴爻来推演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的。
  即使万物“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其生之本也还是本于阴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又使万物所构成的世界产生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四时节气变化。《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此道就是先天地生的生一又生万物的自然之道,也即辨证唯物主义所谓的自然规律。
  阴阳的规律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地之间如此,“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也逃不出阴阳规律之外:“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腹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瞋(月真)胀。”“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人与天地相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泻。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中医治病首先言诊,诊断有误,则治必难痊。而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还是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之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治疗原则亦不离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病之要亦首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治疗方法亦与表里阴阳相应:“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虚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因地制宜,各从所需,真可谓众美兼备,纤善弗遗矣。
  阴阳是事物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就像人首先要分男女一样,不容混淆。但同一事物中阴阳并非截然可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物皆负阴而抱阳”,阴阳互根,如环相贯,这样阴阳才不至于离决。阳化气,阴成形。中医治病以气调形,“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将疾病消灭于萌芽阶段。气病之后方及形,在形尚有隐显之分。西医理论则没有气的概念,疾病只有成形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有很多内科病在气的阶段尚未成形,西医诊断无病,但病人主观症状十分明显,用中医正确诊断治疗就可以治愈,相信很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多少会有这样的经验),这是中西两种医学理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春季慎用辛温一例
2007-2-15 10:18


昨日一南方学员来电话,云正在治一老人,七十岁。彼用辛温发散,附子至60克,药后汗流不止,血压升至200/120,甚为紧急。

初春之际,阳气生发,于南方火热之所,又重用辛温发散,向外太过,易断水木收摄之根,恐有阳气破散之虞。疾当补金水泻木火以调之,乃为开方:

麦冬20,五味子10,熟地30,丹参10,白芍20
一剂,早晚睡前服。

今日反馈:服后血压降至140/80,不动不出汗,动仍出汗,咳有痰。破散之势已收,收敛仍显不及,乃于前方减量加陈皮、半夏、石斛等善后。



退病反应须知
时间: 2007-3-9 20:32

误用药引邪深入,表面症状虽似乎减轻,实际情况反而加重,如滥用抗生素退热等等,往往形成长期慢性症状久久不愈。此类情况经正面用药扶正祛邪,必然出现退病反应,这类反应多为先前曾经出现过的目前已经隐匿的症状再次出现,但与先前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先前是由浅入深,此时是由深出浅。如同为咳嗽,从发烧用消炎药变成咳嗽是深入,从乙肝、抑郁症用助生发药变成咳嗽是浅出,一为加重,一为减轻,性质相反。兹罗列其常见者,以为病家备览:

——用扶正祛邪药打通闭塞的经络,会出现头面唇舌麻木、肢体酸麻胀痛的感觉,反应时有不可抗拒的推动感,严重时如排山倒海铺天盖地,过后即恢复正常,并非中毒,只要静卧即可,不必慌张。

——服扶正祛邪药后身体表面发痒,出现斑疹、水泡、痤疮之类症状,为病气退出皮表所致,继续用药就会消失。

——用扶正祛邪药拨乱反正,有时会出现晕头转向、摇摇欲坠、视物不清等现象,此为瞑眩反应,为药物助身体正气纠正气机之偏所致,过后往往耳目一新,沉疴顿愈,不应惊慌,反当庆贺。

——用扶正祛邪药后出现腹泻清水、呕吐痰涎、身出凉汗、衄血等症状,为排病反应,过后必然身体轻快,如释重负,不可与普通吐泻汗出病症相提并论。

——用扶正祛邪药物后出现血压一时升高或降低,心跳过速或过缓,神智清醒,身体无力之类现象,为药物调解反应,最多数小时即可恢复正常,并非中毒,不要去医院抢救,反致逆乱。

——用扶正祛邪药后出现发高烧,伴随身体疼痛、头痛之类重感冒症状出现,为病气外散体表所致,继续用药或静待其衰即可,过后往往其病若失,此为最应庆祝之事,千万不可释邪攻正,反去医院挂水,再次引邪深入,与痊愈失之交臂。

——病进则实质加重,病退则实质减轻。必须认清症状变化的实质,不可为症状本身所迷惑:如喘(根在肺,较浅)变成咳是为退病;喘(根在脾,略深)变为湿疹是为退病;喘(根在肾,较深)变为水肿是为退病;内脏病变成肢体疼痛或水肿是在退病。反之则为病进,同一症状,性质相反,不可混淆。

退病反应为正气攻邪之象,有时激烈难当,实不得已而为之,如能潜移默化不战而屈人之兵最上,不要有意追求这种反应。



火神 阴阳 附子
2007-4-5 09:55


火神派是时医对郑钦安先生用药风格的命名,如印象派绘画得名于莫奈的《日出印象》一样,当时是颇有几分戏说味道的。读过郑氏《医理真传》的人都应该了解,郑氏医学理论以坎离二卦立极,以离阴坎阳之不足分阳虚、阴虚二门,用药围绕真阴真阳打转,善于救治阴脱阳脱之大证。尤其强调治病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阴阳。独具慧眼,一语道破。虽阴阳根本有上下之别、本末之异,又因救时弊,偏用辛温,盖纠偏之道,固非一味扶阳抑阴也,观郑氏常用方“滋肾丸”用药便知。近来颇有颟顸孟浪之初学者,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误以火神就是煽风点火,不知蓄水养精,不分阴阳虚实,一味重用附子,群相效仿,轻易玩火,令附子身价鹊起,如工业之用石油,不知又有几多脉细伤精之辈阴精被夺,思之神伤!余故曰,右尺不紧不可用附子,左尺不紧不可用桂枝,多一分紧意便多一分温散,庶可缓其牢坚,起亟得力,如冬日之生火取暖。若脉大便当以熟地芍药之辈收敛,脉微便当少火生气将以甘药,至阴至阳俱所不宜。不明阴阳,下手便错,不知根本,是谓妄行,用药之误又岂止于一味附子哉!



脉象细微形势论
2007-6-16 09:47


脉有阴阳之分:阳化气,如水蒸气;阴成形,如水结冰。阴阳进退,如是消息之。

形属阴,大小粗细之类也;势属阳,洪牢微弱之类也。脉之所以能现形者,阳气推动阴血运行所致,阴从阳显也。是以形不可独存,必有势附之也。有形则必然有势,无势则不能见形,形不见则死矣,是以死人无脉。

细,形少之脉也,形少则阴亏,必然之理也。从阴察阳,细之势必弱,细而强者未之闻也。然脉虽以细名,尚有形可见,弱则隐没其中,其势尚小于其形也。治则当阳中求阴,多加热少加油,若多加油则阳愈损而及阴,其势必愈弱而形愈亏矣。

弱,势小之脉也,势小则阳损,必然之理也。从阳察阴,弱之形必细,弱而粗者未之见也。然脉虽以弱名,尚有势可察,细则潜藏其中,其形尚小于其势也。治则当阴中求阳,多加油少加热,若多加热则阴愈损而及阳,其形必愈细而势愈损矣。

《灵枢》谓: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又谓: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可见阴阳两虚之难调。然分清形势先后,则阴阳可判,用药不难辨君臣矣。



冬夏阴阳
2007-6-21 07:25

冬季阴盛,夏季阳盛。阴盛则凝滞,阳盛则蒸腾。
冬寒,阳不足以化气也,故凝滞而瘀。凝滞则当助其内阳而通之,冬季生火避风取暖之道也;
夏热,阴不足以成形也,故蒸腾而散。蒸腾则当助其外阴而敛之,夏季浴水当风取凉之道也。
知其阴阳虚实,则用水火以调之,又何惑之有哉?

离中虚,坎中满。离中不虚则宜凉,然不可过食生冷;坎中不实则宜温,万不可令寒内侵。生命以阳气为主导,四时皆以护阳为要。阴为阳之宅,故阴精尤不可损。阴精从温生,不从寒生,如谷物果蔬之化生必赖阳光,此不可不知者也。

真阴为精髓,唯恐其积也不厚;邪阴为寒冱,唯恐其聚者太多。阴盛便是阳少,精多即为气多。阴盛则精化为废物,如痰饮。阳盛则精化为能量,如血汗。阴盛则散寒,阳盛则滋阴。损益有别,攻补不同,是以养生当以温之为要,不可以寒凉横行也。

春之阳为神(精之所化也),
夏之阴为血(气之所收也),
秋之阳为气(血之所生也);
冬之阴为精(神之所藏也)。



男女病论
2007-11-6 16:25


两仪旋转,天地定位。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坤三索,子女乃生。男子居下,体阴用阳。女子居上,体阳用阴。男女性别,在用非体。
男子秉三阴之形,以阴体摄阳用,在卦为震,为坎,为艮。故体方而用圆。圆者动也,从乾之运。
女子秉三阳之形,以阳体守阴用,在卦为巽,为离,为兑。故体圆而用方。方者静也,从坤之载。
用则形显,藏则形晦。厚藏薄用,形必不彰。多用少藏,形体乃大。
体守于下而用显于上,故男子上强而下弱,形盛于胸,气满于上也。气用过则外散,损其下体之阴,滋其上阴即所以增其体。
体守于上而用显于下,故女子上弱而下强,形盛于臀,血满于下也。血用过则下陷,损其上体之阳,助其下阳即所以减其用。
男子之病在阴体不能摄其阳用,用过则精亏。故男病忌劳肾,精乃气生故也。
女子之病在阳体不能守其阴用,用过则气少。故女病忌劳心,神为气化故也。
男病之治在滋其阴体以敛阳用,当补精以蓄气。
女病之治在补其阳体以摄阴用,当补气以生血。
补体即是增用,节用即是养体。男病女病,莫不如是。



老病论
2007-11-9 10:54


老男属乾,纯阳无阴,将归天也;老女属坤,纯阴无阳,将归地也。用之极而体无守之象,殆天数欲尽,寿命将终矣。
欲延其寿,必守其体。欲守其体,必节其用。
男子体阴而用阳,故当滋阴而抑阳,居宜少动而多静,药食宜苦酸以坚以收之。
女子体阳而用阴,故当补阳而泻阴,居宜多动而少静,药食宜咸辛以软以散之。
老男之阳用太过致阴体失守,离决则阳脱于上,轻则偏枯于左,重则偏枯于右。
老女之阴用太过致阳体失守,离决则阴脱于下,轻则偏枯于右,重则偏枯于左。
老男而坤形则从坤论,老女而乾形则从乾论。乾形瘦枯于四肢,坤形肥肿于腰腹,男女可以形分,不必以性别也。



阴阳死证论
2007-11-11 22:39


阴证病形在一湿字,从水也。阴证夺阳,失守于太阴(理中汤证),阳脱于上,手少阴火灭则死。故当以四逆辈克水回阳。
阳证病形在一燥字,从火也。阳证夺阴,失守于阳明(白虎汤证),阴竭于下,足少阴水涸则死。故当以承气辈灭火救阴。

云南中医学院吴佩衡校长善用四逆承气救险,起死回生,活人无算,明辨阴阳,绝不混淆。欲救垂死者不可不读《吴佩衡医案》。



体用虚实补泻论
2007-11-15 10:29


虚者,无也。实者,有也。此言其体。
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人则身体四肢百骸筋脉肉骨皮为有,体内能容气血精髓津液新陈代谢灌溉流溢的腔子所包的空间为无。窍隧透达,关节通利,则身体运用自如。腔子中空,方能容纳吞吐精华糟粕。故物常满,则不能纳新。虚人能量不足,代谢缓慢,腔中常满,容受者少,反致其精气之虚。因其内满壅塞,无处受补,欲补其虚,必先通其滞,柴胡、大黄之法皆在推陈致新,此所谓以泻为补也。

虚者,少也。实者,多也。此言其用。
用多者外实,其内体反虚;用少者外虚,其内体反实。若能守其外虚,反能致其内实。此以节用为补,养生之法也。故老子云:弱胜强,柔胜刚;强梁者不得其死。可为善用强者戒。



坎卦阴阳虚实论
2007-11-29 20:22


肾为水脏,在卦为坎,阳气收藏之象也。外阴内阳,候于右尺。
阳不足则生发不及,阴亦不足则脉弱,阴若有余则收敛太过,脉现紧象。
阴不足则收敛不及,阳亦不足则脉微,阳若有余则发散太过,脉现大象。
阳不足则不能载阴上升,身体必重而精微时常下泻。
阴不足则不能摄阳内藏,身体必软而虚热时常外发。
水气本寒,坎内阳虚则外现寒象,寒有虚实之分:
坎阳不足者为虚寒,补之以温润。阴非有余,补阳不可伤阴,宜肾气丸之属。
坎阴有余者为实寒,泻之以热燥。阳非不足,泻阴即是扶阳,宜四逆汤之属。



痘疹治法
2007-12-5 13:52


黄坤载云:小儿痘病,即大人寒疫,小儿疹病,即大人温疫,皆可以汗解。

水郁皮表则发痘,宜燥土解表,麻黃理中可解。
火郁皮表則发疹,宜清金解表,麻杏石甘可解。
痘陷下者必咳,宜小青龙或当归四逆理中辈托之外出。
疹內壅者必喘,宜柴桂姜附饮合当归芍药散导之下达。

提示:此帖意在为医者思路提供参考,不明医理者切莫轻易效法,以免矫枉过正过犹不及,造成另一面的偏差。
学医以明理为第一要义,舍此他图,前途必至颠覆,今日幸中,正是他日不幸之基,唯明理者可免此祸。学者当循序渐进,切莫侥幸!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戊子年




丁亥冬季南方雪灾运气分析
2008-1-29 09:35


时令:
丁亥年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
戊子年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阳寒水。

丁亥大寒(2008年1月20日)之前客气少阳相火在泉,相火不藏,发泄地气(加上人类工业化过度开发地气的推波助澜,情况更加严重),低空温度升高。主气太阳寒水当令,从高空收敛,寒热相遇半空,初期热胜则湿气弥漫,寒胜则雨水时行。后期(大寒前后)少阳相火逐渐退位,客气太阳寒水当值,与去岁主气相接,寒气渐盛。又兼戊子初气厥阴风木于东北方疏泄地气,暖气加速上升,致令南方上空太阳寒水之气急速下降,将低空湿热气凝结成雨雪降于地面。因太阳寒水之气要持续到春分(3月20日),后劲十足,所以寒降之气短期内不会改变。当去岁少阳相火所发泄的地气造成的湿热完全寒化为冰雪降于地面之后,雨雪会自然停止。可以说天空有多少湿热,地面就会有多少冰雪。冰雪天之后还会持续一段低温天气,这种低温到立春(2月4日)厥阴之气完全出于地面之后会有稍有缓解,之后直到春分依旧会风寒笼罩。过了春分进入主气少阴君火,天气会骤然大热,与客气厥阴风木风火相煽,又会形成一个迥异先前的火热天气,这时反而要留意金水收藏不成的问题了(详见《戊子年运气药食谱》)。





立春又至,请对照《春季养生之道讲记》调整起居情志
2008-3-26 17:30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四时是从春天开始的,所以从春天开讲,春生然后夏长秋收冬藏。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是布散的意思,生发布散,就如一颗种子先要生根发芽,然后开花结果,人也是一样。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应,在春生这种状态下,与五行的木气相应,春天木气盛,在人是肝气生发的时候。这时,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看到的是一片绿色,这就是木气所主的青色。

这时人应该表现出这样的状态:与天地相应,应夜卧早起,睡觉相对可以晚一些。这个夜卧也不是太晚,古时候没有电灯,人们都是日落而息,日落以后可以再待一段时间,可能也就是现在的八九点钟。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天亮的时候早早起来,日出而作。早晨四五点钟天就亮了,有的地方甚至三四点钟就亮了。起来以后,到院子里散散步,大步的走。披发缓形,去掉束缚,把束着的头发披散开来,也不用带子去束它了。这是什么意思呢?束缚是收敛,而在发陈生发布散之时,内藏的精气就要向外散发,不要去阻止它,这样才能以使志生。

肾所藏的是志,志自然有个方向,在春季志是向上向外的,也就是使水来生木。如果水生气不足的话,木就生长不起来。所以在养生之前要有一个养藏阶段,也就是一个冬三月的闭藏,这样才能奉生者足。

春三月对外界的态度,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个杀与生相对,夺与予相对,赏与罚相对。一个顺着生气,一个顺着杀气;一个是春气,一个是秋气。秋属金,金能克木,在春天最忌行秋令,行秋令就要落叶,把树的枝叶给砍掉了。

顺春气,也是一个人处事待人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时候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与春相应了,自身的肝气就能舒畅调达,就不会郁闷,就不会嗔怒。怒则肝气失去收敛,阳气暴出,不能载阴,此则为逆,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相反,如果总是逆着生发之气,向内束缚它,使其不能向外生长,这时,生发之路受阻,肝气受伤木不能生火,就会夏为寒变,火气生发不出来,就变成了寒气。

奉长者少,奉长者是什么?是春天的生气。生之后就要长,木气太弱,火就生不起来,这样奉长者就少。这是春三月养生的要领,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应该按照这个去做。能够顺应这个养生之道,气自然不逆,就会气从以顺。木气顺了以后,生发之路受阻的病就没有了。

如果生气受阻主要会表现在什么部位呢?肝气生于下而行于左,从左下边向上长。所以,一旦生气生长不起来的时候,左下面一定会有憋闷胀痛的感觉,生不起来就会郁陷在那里,无论男女都会有病,表现在水木相生之地 ,也就是生殖系统那个部位。

可能很多人都吃过当归四逆理中冲剂,实际上它就是在帮助木气的生发,在布散 。但是,那个药如果精不足的人用的话,水弱不足以来生木,用过了反而会有发软发虚发空的感觉,这时就不如用桂附地黄丸来补水木的精气以助生发了。

用当归四逆理中冲剂,也需要有一个冬天的储备过程。弹药充足,用它退病就会很快。如果没有弹药,脉微细而阴阳俱小,只可调以甘药,如山药大枣之类。若硬去发散,用完反而会发软,因为里面储备不足,过用之后内部反而空虚。虚实之辨,用药前提。补泻颠倒,无益有损。好学者不可不慎也。                 (节选自丁亥春季讲习文字整理稿)





阴阳虚的五个层次
2008-3-26 20:10


阳化气,阴成形。阴为体,阳为用。水为阴,火为阳。阴阳本是一家,水火不是两个。阴即是阳,阳即是阴。强分则乱,硬合则乖。收敛不及则阴亏,能源紧缺;生发不畅则阳弱,能量不足。聚之则成精而收藏,散之则化气而宣布。阴阳不过一气之聚散而已。强分为二,已属多余。约之为五,尤为剩语。初学不喻,勉为分析。强作解言,知者哂之。

一、气虚。多言数穷,肺气不敛。终至声气低微,口易渴。
二、精虚。淫邪惑心,肾精不藏。终至痿软难支,口易干。
三、血虚。嗜欲劳目,肝血不足。终至视物不清,口易燥。
四、神虚。思想无穷,心神不旺。终至昏沉健忘,口易粘。
五、中虚。食饮不节,腹满形弛。终至四肢无力,口易湿。




三阴三阳解
2008-3-28 15:45


三阳者,乾也,天也。地气升于天,于是生三女:中阴在离,少阴也,六气为君火,在上之中,为阴根,主阳之枢;上阴在兑,阳明也,六气为燥金,在上之上,为覆,主阳之合;下阴在巽,太阳也,六气为寒水,在上之下,为载,主阳之开。
三阴者,坤也,地也。天气降于地,于是生三男:中阳在坎,少阳也,六气为相火,在下之中,为阳根,主阴之枢;下阳在震,厥阴也,六气为风木,在下之下,为载,主阴之合;上阳在艮,太阴也,六气为湿土,在下之上,为覆,主阴之开。
水火既济,天地枢交也;雷泽归妹,阴阳合和也;山风为蛊,胞胎开蒙也。皆阳统阴从之象也。
三阳居上,其二阳为体,一阴为用,主降也。
三阴居下,其二阴为体,一阳为用,主升也。
三阳化气,化气而能降敛,在上之阴主之,坤道之德也,其用柔。
三阴成形,成形而能升散,在下之阳主之,乾道之德也,其用刚。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之道也。



阴阳虚实补泻论
2008-5-22 10:59

内热则阴虚,法可以滋阴,但不可泻火。阴虚而泻火只能造成阴阳两虚——低水平的平衡:常感乏力无精神,各种功能低下而无明显症状表现。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此为正法所示。虚虚实实,不知标本,此乃庸工所为。
经云: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可见,偏盛尚须先补后泻,何况有虚无实,岂可但泻不补?此龙胆泻肝丸推天河水之类所以时常取败也。
经云: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小,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已,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又云:诸(脉)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阴阳俱不足者,针灸尚不可妄用,何况偏阴偏阳大毒之品?
经又云:补泻反而病益笃。
不明虚实,而妄用补泻,幸中则傲然居功,取败则巧言委过,此下工之常态也。
“故下工不可不慎也”,此又经中再三提示者,学医者可不慎欤!




夏至注意
2008-6-21 08:15


今日夏至。夏至,阳极于外之时也。物极则反,一阴初生,内返之始也。
外热之极,当避溽蒸,而不可触冒寒气。以寒则闭敛,气不得泄也。
内阳至微,法宜温中,而不可饮啜热食。以热则蒸泄,阳愈外出也。
夏至昼长夜短之极,此后阳消阴长,昼渐短而夜渐长。
冬至夜长昼短之极,然后阳长阴消,昼渐长而夜渐短。
如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夏至气机不可过于寒热,寒则灭其内弱之阳,热则散其外虚之气。饮食宜温,不可生冷,当热后使温方食。居处宜凉,当择地避暑,不可人为降温。

如身热中暑,可以毛巾蘸凉水揩拭皮表,静卧凉处。如腹冷泄泻,可服附子理中丸,并以热物温其小腹。




再解开阖枢
2008-6-5 21:57


太极图阴阳鱼眼为枢机所在,枢者,转动也,非枢无以推动阴阳左右升降开阖。
火为一切动力来源,农业用木,工业用煤用油,皆为取火,以释放能量,产生动力。是以火为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少阳相火以位于下。
位于上者为能量,火之释放者也;位于下者为能源,火之收藏者也。
在上者为心,卦象离,阳中有阴,为血。血耗则君火不明,离中阴减则近乾,上必虚热以燥,热及阳明而不阖则汗出津脱;
在下者为肾,卦象坎,阴中有阳,为精。精亏则相火不位,坎中阳少则近坤,下必虚寒以湿,寒及厥阴而不阖则阳陷热郁。
相火以位,则阳载阴升,卦象震,震下之阳来自坎中,水升之路也,故厥阴之阖主升;
君火以明,则阴覆阳降,卦象兑,兑上之阴来自离中,火降之路也,故阳明之阖主降。
火之降有表里二途,开阖由表及里:从太阳则走表,通调水道,转入肾。从阳明则走里,由腑入脏,归于脾。
水之升有内外两道,开阖自内而外:从厥阴则向外,变化而赤,化为火。从太阴则向内,以阴济阳,化为湿。
太阳之开,始于厥阴之少阳(冬至),终于阳明(秋分)。
太阴之开,始于阳明之少阴(夏至),终于厥阴(春分)。
太阳太阴之开为阴阳运动之全过程,阳明厥阴之阖为阴阳运动之始终点,少阳少阴之枢为阴阳未动之根本位。



开机升降出入论
2008-8-21 11:48


艮为太阴,上一阳而下二阴,一阳本从阳明降下,太阴能开,在上之阳方有降路,然坎中震下有阳承应,太阴方能开,是以艮上一阳虽从上入,亦有一半从阴中出者,此下焦所以重姜附也。
巽为太阳,下一阴而上二阳,一阴本从厥阴升上,太阳能开,在下之阴方有升路,然离中兑上有阴接引,太阳方能开,是以巽下一阴虽从下出,亦有一半从阳中入者,此上焦所以重芩连也。




太阴相火一气论
2008-8-21 12:21


手足太阴与手足阳明互为表里,脾胃肺大肠脏腑相济也。同为太阴,一从火降,一从水升;一从手,一从足;一属肺,一属脾。太阴能升,则阳明能降,推动之源,在乎木气斡旋:
乙木达肺,则庚金顺降,乙庚合化也。
甲木入脾,则戊土右转,甲己合化也。
甲乙同出于肾水,故云肾为胃关,又云肾司二便,开窍二阴,皆是阴中之阳(相火)推动升降之意。
上水之源则为肺,肺气不足,则肾水乏生化之源,天光(丙火)不得下济,相火必衰,相火衰则动力不足,一身疲惫。
先有肺气,再有一阴敛之下降,则金能生水。若无肺气则阴无所用,翻成生痰之资。如是观之,百病始于气虚。老子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释家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皆是寡言养气之意。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志于养生者可不于此再三致意哉!



手足头面寒热论
2008-9-21 16:44


上为阳,下为阴,在阳则主降,在阴则主升,如是则阴阳相交,不致离决。手足为一身四末,升降乃元气终端。阴升至极则达于手,阳降至极则达于足。
气为阳,血为阴。气血同至则肢体温暖,气多于血则热,血多于气则寒,此其常也。手寒则阴中阳不能载阴上升,足寒则阳中阴不能覆阳下降。阳能载阴上升则阳必多于阴,阴能覆阳下降则阴必大于阳,是以手温常高于足温。手热常阳中之阳多,亦有手三阳之寒格阳于手心者。足热常阴中之阴少,亦有足三阴之寒格阳于足下者。
头为阳气中转下降之所,虽称巅顶,气实在手足之间:阳先从手降至头,再从头降至足。四肢腹背均恶寒,头面独不畏冷,以头为诸阳之会,阳盛则热也。手足多偏瘫痿废,头则但闻面瘫。以其阳气所司,若全不能用则必阳气离散命将终矣。




秋分的广告
2008-9-23 23:37


    今日秋分。经云:分则气异。果然不同,在四季分明的东北,刚到秋分气温就急转直下,大清早一出门就感到了迎面而来的滚滚凉意,把昨日弥漫的暑气消得荡然无存。
    如果四季是个周而复始的圆周,把圆周分为上下两半,就会出现两个分界点,秋分就是右边这个分界点。左边的分界点是春分,春分到秋分,天气由寒转热,气上于天;秋分至春分,天气由热转寒,气入于地。这个转变特殊在不是渐转,而是顿转,昨天还很热,今天就会突然很凉,气温可以相差20度,这就是分这个节气的特异之处。
    这是一个质变的开始,秋分告诉我们,从今天起天气就要不断变冷了:从寒露到霜降,然后进入凛冽的寒冬,由小雪、大雪,经冬至到小寒、大寒。正所谓履霜坚冰至。
    从今天开始,三七养生在这里提醒大家:该加衣服了。虽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也不要冻的太过,尤其是阳虚的人,一定要小心寒气的内侵。
    如果手脚冰凉了,食欲下降了,腹满而胀了,膝盖冷痛了,即使上面感到口干舌燥,似乎想喝凉水了,你也要识破它的本来面目——受寒了。这些都是阴盛内寒的表现,所以正确的选择是——温中,请服用附子理中丸。
    服法: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各服一丸或两丸(小儿减半)。出现以上症状时可随时服用。



灌水与纵火
2008-9-30 11:23


寒热温凉,各有所宜。用之得当,皆为良药。

人的正常体温37度,不寒不热,用热则治寒,用寒则治热,如冬穿皮袄夏穿纱,夏摇折扇冬烤火。但活人以生气为本,本气宜温而不宜凉,温气不在如炉火已熄,即不成活人矣。观人死身凉,当有所察。欲治人病,必先明乎此理。

昧理者肆用寒凉,将人体热量当作杀伐对象,不分场合季节,但以避抱薪救火为名,行其雪上加霜之实,此为元气之贼无疑。当今所谓中医界正因多此气贼之故,方沦落至举世不信以为不科学的境地。对此辈如不痛下针砭,姑息容让,则中医永无出头之日矣。

相反,不分场合季节,但知煽风点火者,也是纵火成灾之徒。火上浇油,如盛夏烤火,必然津液干枯,类同焦土。此时若再抱薪助之,则必壮火食气,精气暴散。此辈所行虽与雪上加霜者似乎背道而驰,实际结果则殊途同归,俱是杀人而已。

但整体观之,灌水者多,纵火者少,此为现实。纵火者过去甚为罕见,近来则冒火神之名行纵火之实者逐渐增多,对此辈亦当多加小心,以免为其所害。


理法铭
2008-10-13 16:41


理通于常,法应乎变。
常则不异,变则不一。
理必通,法莫执。
通则明,执则死。
执寒执热皆非是,用水用火俱有时。
取舍圆融事,得失方寸知。




小儿痉证例说
2008-10-22 14:11


痉者,挛缩也,抽搐也。痉为太阳病,有刚柔之分。与太阳病伤寒伤风之别类似:有汗者为柔痉(内虚。发热,汗出,不恶寒),瓜蒌桂枝汤主之;无汗者为刚痉(外实。无汗恶寒,噤口不得语,又有项背反折、戴眼表现者),葛根汤主之。

经云: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太阳病本应脉浮,而反沉细,说明内之气血不足,故难治。

一小儿“牙紧咬,唇发黑,不省人事,身体僵硬,手脚冷,经掐人中穴后,一、二分钟才醒来”。此为刚痉之象,正与金匮中所列症状相似: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此儿家人疑其未经误治为何仍发痉证,此昧理之问也。经中并未言痉证定为误治所成,亦未言误治不会造成痉证,此两可之事也。误治会将病情引向深入,此乃一定之事,但并不是说没有经过误治就不会发病。如太阳病触冒风寒,身体抵御风寒就会出现正邪相持的局面,正胜邪则邪出病解,邪胜正则正陷病入,此其常。若经误治,释邪攻正引邪深入,则病气自然会深入而不会浅出。

此儿最近来又有“总在一、二点醒来,过二、三个钟头才睡”的现象,丑时醒来,说明足厥阴肝气血不足,有外邪内干。此邪或从外来,或从先天父母精血所禀。若先天所禀,正气或虚或实之时,皆当发病。正虚则发病在内,多为抽动,甚或痫;正实则发病在外,浅出太阳,必发热(所谓感冒症状)。如在内之抽动、痫疾外发,在太阳则为痉。此虽非误治引邪深入所致,与误治所成亦非二致,去路亦同,不过来路有别而已。

此儿之病从厥阴发于太阳,是内病外出,为退病。如汗解之后,晚间一两点不再醒,则说明内病已解。如处理不当,在太阳病阶段,不去助正,反去助邪清热(太阳病热即是正,寒即是邪,是以经云: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故桂枝麻黄皆以辛温助正驱邪),则邪气必然重新乘虚内陷。最严重者甚至大伤津液,侵入脑髓,发为脑病,此诚难治中之难治者也。

其家人为“推了二次天河水,在肛门又放退烧剂”,此皆释邪攻正之举。如是则邪气必然内陷,正气足则重新发病,正气虚则邪气长期潜伏,内发则抽动、痫证,不发则顶撞、抵触,与外界长期敌对,所谓自闭、抑郁、孤独之类也。

此时唯有助其三阴之阳,方能令内陷之邪重出于表。若问如何助其三阴之阳,当归四逆理中是也。

另有太阳经气绝之戴眼,与痉证相类,然本质不同,一死一生,不可同日而语。




太阳病温病与葛根汤
2008-11-21 19:0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请尝试解之——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此经中明文,乃言其常也。“不恶寒者,为温病”,言病虽在太阳,有发热汗出之证,但不恶寒,即不是太阳中风或伤寒。求诸《内经》,当为“冬伤于寒”,或“冬不藏精”所致的春季阳气生发过程中的水不涵木之象,即精虚不能摄气之证。此非温邪,乃其木运太过春温之气缺乏收敛的本气自病,由厥阴而达于太阳,当助阴而敛之。即使用太阳方也是小建中汤之类,不可径用桂枝汤,尤忌麻黄。此意彭子益论之甚详,可参看。

不怕冷不怕风,就说明病邪不在太阳之表,所谓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但外不恶寒即使反恶热,也不能排出寒邪在内格阳外散的可能。或许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就属于这种情况。

经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无汗,有麻黄证;恶风,有桂枝证;项背强,有津液不能上达的葛根证。所以,理所当然的是葛根汤主之了。

有人把葛根汤证归于温病,则恐与《伤寒论》中“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病定义难以相符。




(养生白话)臭鱼烂虾为啥是救饭冤家?
2008-12-15 19:19


民间俗话尝云:臭鱼烂虾,救饭冤家。此间道理何在?
字面的意思当然不难理解:用臭鱼烂虾做菜就饭吃,能让人吃更多的饭。这里这个救字用的很有意思,通常说的救饭两个字容易被理解成就饭,饭菜相伴而食,也即伴随之意。但在这句话中用就字便很难说通了,其意大约是:本来单纯的饭是很难吃太多的,可一旦有了臭鱼烂虾之类来解围,马上又能吃很多了。这个救字有善于缓解吃不多饭的局面之意,所以是吃不多饭这个状况的冤家。
这样看来,饭是需要菜来救的,否则过量就难以下咽,所以人通常都是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有别于食物品种单一的动物。吃饭时菜不但要品种多样,而且还要调料丰富,这样才能胃口大开,吃下更多的饭。如果这样还不够味,往往就需要一些特殊风味,如咸菜,甚或臭鱼烂虾之类了。
为什么咸菜和臭鱼烂虾能下饭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中医关于气味的理论问题。在五脏中,肾五行属水:其气寒,其味咸,其臭腐。同时肾又为五脏的仓库,储藏能源并输出能量,相当于油箱、电池。即便是吃饭也需要肾输出能量用于消化,但当人体摄入的食物已经达到人体需求时,肾就停止输出能量了,这时人就感觉饱了,吃不下了。但如果这时吃了与肾属性相同的寒性食物,或咸味食物,或腐臭气食物,就会把肾已经关闭的输出阀门重新打开,能量又源源不断地输出到胃中帮助消化,这时人就又能胃口大开了。
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身体摄入的食物已经超出了人体的需求,而为了消化这些食物,就需要消耗更多的人体储备能源——肾精。这时人体就会因为摄入了过多的食物长出过多的肉,变的日益肥胖。同时因为肾气过度输出,不能内藏生产骨髓,造成骨骼缺钙。
而这一切都是从过食寒性、咸味、腐气的食物救饭开始的,这类食物最典型的就属臭鱼烂虾。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肾病病人吃盐就会加重,骨折患者吃盐就难以愈合,过敏患者吃鱼虾就要发病的原因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肾病患者在不吃盐之后不但恢复了健康,而且终身很少生病了。
进一步也就可以理解,内经上为什么那么强调恬淡虚无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说阴阳俱不足之人只能调以甘(淡味)了。
自古以来,盐对老百姓的生活是这样的重要,似乎早已成了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似乎没有盐我们就吃不下去饭了。盐对人类的生活真的这样重要吗?为什么野生动物不吃盐身体反而很少生病呢?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




冬至前后用药以补肾为第一要义
2008-12-16 12:11


冬至者,阳气收藏入至阴之地之时也。一切干扰阳气收藏的行为都应禁止,包括用药。除非在阳气的归途中存在阻碍,可以用药排除,否则一切无故调动阳气发散外出的用药皆当视为扰动收藏之举,必须禁止。帮助阳气收藏的用药正当用时,不受限制。

例如:阳气从太阴降入下焦,如阴气中阻,腹胀满闷,可以理中丸通其降路;阳气从太阳降入肾,太阳降路受阻,头项腰背疼痛凝滞沉重,可以桂枝麻黄类开其降路;少阳相火不降,逆升于上,口苦咽干目眩,可以柴胡剂降其相火。如各路无明确阻碍而妄用其药,则反令阳气外出,不得内藏,如烽火戏诸侯,无故兴兵,令藏气受损。

如各路通畅,平人可服桂附地黄丸补肾。阴虚者可合麦味地黄丸补肾,阳虚者可合附子理中丸补肾。阳盛者可单用麦味地黄丸补肾,阴盛者可单用附子理中丸补肾。

阴阳虚实可根据自身感受内外寒热鉴别:平人不寒不热;阳虚者外寒,阴虚者内热;阳盛者外热,阴盛者内寒。据此用药,大致不错。
长期服药者,冬至前后七日如无特殊情况,可停药休息一下,以令阳气顺利归根。

冬至前后三日,共七日,一阳即将来复,不宜扰动根本,尤其应该停药静养。

(冬至前后,各以半月为范围)




风水约言
2008-12-17 07:58


风水之学旨在得气,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避风向水乃能聚气,此为风水指归。
人在天地之间,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乘生气则旺,乘死气则衰。死本无所谓气,气在则生,气不在则死,少一分生气即是多一分死气。聚气之所乃其所趋也,无气之所乃其所避也。如是观之,风水实为趋生避死之学,也即乘生气之学也。
天地之间,不过形势而已。阳化气,阴成形。势属阳,形属阴。势大则气散,形碎则气乱。是以势贵雄而不贵大,形贵整而不贵奇。以阳宅而论,贵在接天阳之生气。后(北)当有靠,可退守;前(南)当有道,可进取。左右当有荫蔽,可抵挡。左(东)处生发向上宜高,右(西)处收敛向下宜低,就宅而言皆当聚拢,不过左宜高于右而已。此其大势也。
至于宅之形则不宜乱,以方正稳当为好,以琐碎凌乱为坏。门窗乃其吐纳流通之道。贵在流通,亦不可泄漏。方位得当,五行顺生。生气入而不散,浊气出而不聚。如是出入循环,生生不息。居中之人焉有不生机勃勃者哉。




近视成因及调整方向
2008-12-26 14:45


近视的原因除用眼过度外,还与错误治疗有关。

1、目内眦外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睛明穴,太阳经外感寒邪,经气上郁,可令眼球鼓胀变形,及焦距变短,形成近视,此与用寒凉消炎药误治感冒,闭塞太阳经降路有关。邪不去则眼球形终难复原。

2、肝开窍在目,外感寒邪由足太阳深入手太阴肺,造成咳嗽,再用寒凉消炎止咳,令寒邪深入下焦足厥阴肝,造成肝气下郁,不能上达,清气难升,目受血减少,亦能令视力减弱。

3、如曾发皮表湿疹黄疸之类,用寒凉消炎药物将病邪由少阳胆引入厥阴肝,亦能造成视力减弱。

4、用药或按摩均可围绕降太阳与升厥阴进行,至于具体方法,不妨自己揣摩。

提示:如果身体正常功能不恢复,视力是很难单独恢复正常的,要想恢复正常功能,首先就要停止对身体的破坏,这里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节及用药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要了解,即使正确的用药,也不过只是一个助缘而已,不可忽视自身及自心的原因。可阅读化性斋与明心室的相关帖子,了解一下自心感受对境遇(孩子的问题也为境遇之一)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2009己丑年








(养生文言)为何正月不剃头?
2009-2-3 10:52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此为民间传言,然其中道理何在,往往问答者一并茫然。今依《内经》四气调神之理,试为解之:

正月,即寅月,春三月之首也。此时生气尚弱,宜行“生而勿杀,赏而勿罚,予而勿夺”之令。发在人身如大地之草木,正月草木尚未发芽,宜顺其生发之势,不可折之。正月之发如地下之草,枝头之芽,饱含生气,蒙昧待发。剃头,则以刀削发,乃金克木之象,不利生气发陈,故为养生之大忌也。

然死舅之说何据?盖人身以父精母血生成,在身则精为父,母为血。发为血之余,在人伦则为母之兄弟,即舅也。正月剃头,发落气脱,在身则生气受损,在伦常则母舅遭刑伤,取象比类,容有其事矣。如是观之,为人甥者,剃头不可不慎也。


津液气血论
2009-11-17 13:31


津液者,水谷所化,气血之母也。
津,气态蒸腾也,庚金所主,而实布散于乙木。从金所化,达于皮腠,卫外而化气,属阳。津属阳明,而气化实从于太阴。太阴之开,兆基于坎阳之辟,而升散于乙木。乙木为血,宣布之所主也,故宜温和。血不温则凝泣,郁结生焉。
液,液态灌溉也,丙火所司,而实降敛于辛金。从水所化,通于骨髓,藏精而生血,属阴。液属太阳,而液化实从于阳明。阳明之阖,朕始于离阴之翕,而降敛于辛金。辛金为气,告终之所司也,故宜清肃。气不清则暴躁,毁犯生焉。
气病则敛降不从,当从太阴而治血,血升则金能从革而下,不至蒸蒸而振矣,此小建中所以能从血治气也。
血病则升达不畅,当从阳明而治气,气降则木能曲直而上,不至郁郁将结矣,此大承气所以能从气治血也。


男女左右脉象说
2009-11-21 12:14


经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人分男女,脉分左右。左血右气,男女有别,试以脉象说之:
左脉木生火,震下一阳(尺)经巽太阳之开(关),化离外二阳(寸)而出,以精化气,一分为二,是为散,阳之用也。
右脉金生水,兑下二阳(寸)由艮太阴之开(关),化坎中一阳(尺)而入,以气生精,二合为一,是为聚,阴之用也。
男子阳用有余,故脉象常大于左;女子阴用有余,故脉象常大于右。孕脉云左盛为男,民间谓男左女右,皆是此理。然今时之人,居变处动者多,守常归静者少,欲竭精而耗散真,华其外而瘁其内,两尺恒弱,阴阳俱小,反为常见,又不可盖以常数拘之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庚寅年






庚寅年运气药食谱
2010-1-19 19:25


庚寅岁(2010年1月20日-2011年1月20日),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上半年火热流行,下半年风寒偏盛,总体上热下寒。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风火相煽,温热流行;水不涵木,疏泄太过。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又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去冬初则阳气不藏,终则寒气凛冽,不藏精与伤于寒并行,今春欲不病温不可得矣!“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之疾或难免也。药食宜咸寒以泻火,兼苦寒以降之,酸冷以收之。宜黄芩汤、黄连阿胶汤救其阴液,热甚可承气辈下之。

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湿热相值,云雨大作。湿气横逆,火热上郁而难降,“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药食宜苦燥以降上、辛温以开中,可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汤、栀子汤、诸泻心汤之属。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两火相值,上必大热,“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药食宜苦寒、辛凉之品。可大小柴胡辈,热甚可加生石膏。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时当长夏,凉气先来,燥湿相济,火热初平。“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药食宜甘温。可四君子汤之类。上热下寒者宜麦味理中汤,阳郁内热腹痛呕吐者可桂枝加芍药、大黄辈下之。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凉燥敛降太过,又见伤寒证。“民避寒邪,君子固密”。当温润辛散以开燥结,宜麻黄汤、小青龙汤之类。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风气疏泄,收敛不及,又见伤风证。“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药食宜辛酸甘和同用,可桂枝汤、真武汤之类。



关于“禁用”生石膏的说明
2010-1-22 19:10


据称,有人说石膏是我的禁药。仔细想想虽非事实,倒也事出有因。正如很多人印象中的我只会开四逆汤一样,张冠李戴的结论虽多主观想象嫌疑,为说明真相,稍作说明也似乎有些必要。

通常情况,没有前提,我这里不存在禁药之说,只是没有阳明实热实据通常不用生石膏倒属实情。如果说到禁用,从理论上太阴寒湿(理中汤)证是该禁用生石膏的(忌雪上加霜意),就如阳明燥热(白虎汤)证应该禁用干姜一样(忌火上浇油意)。

从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的由表及里路线中,可见仲景用生石膏是为了解肺胃郁热的,另外的小青龙、小柴胡加生石膏也是此用,有热的用了自然不错,如果无热而清之,就难免伤及中下之阳了。当今之世,医疗几乎为清热消炎所垄断,动辄挂水,无故消炎,中上不为寒凉所伤者为数恐不多见,是以寒凉之品宜慎用,恐雪上加霜故也。

另外,对任何一味药无故的情有独钟,如所谓的一见钟情一样,多难免是偏好,有是证用是药方为正解。但人性本来就各有所偏,所见难免夹杂个人主观先入之见。所以,遇事处方之时能提醒自己尽量中正不偏是很重要的。

临床中还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反思,为医者常常容易把自己的体质因素投射到病人身上,如自身属阳明体质的医者常常觉得人人燥热,太阴体质的医者常常觉得人人寒湿,这种主观感觉难免对病人的身体现实产生歪曲的判断。这个现象说明,为医者尽量站在中正的立场上不偏不倚不带任何主观想象的看问题是何等的重要。

其实说我禁用生石膏,是想进一步说明我只用热药,不用凉药。从温补凉泻的角度看,偏重养生的路线确实难免有近温远寒的取舍。但也不尽如此,遇到真正的热证不用寒凉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说明并非毫无理由的禁用凉药,下面用一则收在《复泰草堂医论选》中的医案略作证明:

面痛数十年案

邻妪陈氏,年六十五。右面阳明经处疼痛,近数十年。

初诊,2003年10月21日。舌中红,口干,外湿内燥。大便正常,眼色红黄。左寸关大,尺弱,水不涵木之象也;右寸沉取大,浮取紧,右眼乾位有一灰色瘀斑,余处布满红丝。前些年丧父之痛,悲哀太过,肺气因伤。开方:

麻黄3克,麦冬10克,玄参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5克,升麻7克,甘草10克,二剂,早六时、睡前各服一次。

二诊,24日。服前方二剂,面仍痛,舌仍红。右三部软大,寸浮尺弱,右寸之紧象已无;左部亦大。全是阴虚火旺之象。开方:

麦冬10克,白芍10克,生地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生石膏20克,早六时、下午三时各服一次。

三诊,11月2日。服前方六剂,面痛大减轻,洗脸时用手搓仍觉痛。舌红大减,右寸沉大,脉象转收,为开麦味地黄丸二盒。

四诊,12日。面又痛,舌象肥大,已不红。右寸浮大,余部沉紧,左关尺尤甚。中下已现寒象,当清上温下,为开方:

麦冬10克,五味子5克,附子5克,桂枝10克,二剂,三碗水煎剩一碗,下午三时服一次。

服一剂时尚有余痛,服完二剂,痛止。后以他事来访,未再言面痛之事。



青龙白虎中道论
2010-1-23 09:37


青龙居左,为东方之神,属木,主生;白虎居右,为西方之神,属金,主杀。阴阳家以神杀合称之,神谓青龙,杀谓白虎。在奇门局中,青龙为吉神,白虎属凶神。堪舆学中有地势白虎不能高出青龙之说,反之则凶。皆以杀气不可高过生气论之也。

《道德经》中更是直接从生杀上给方位定了吉凶:“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或问:中药方剂中亦有青龙白虎之名,此中亦有吉凶之论乎?答曰:有。请试言之:

青龙汤有木气生发之意,其势对外,有防御之象,故与将军之官相应。此辈多英雄,存亡之际,临危受命,宁死不屈,誓死保家卫国,如岳飞者流。近者如毛泽东之抗敌必先联友(团结),制胜之道也。

白虎汤有金气肃杀之意,其势对内,有镇压之象,故与相傅之官相应。此辈多奸佞,大敌当前,贪生怕死,卖国求荣,不惜割地赔款,如秦桧者流。近者如蒋介石之攘外必先安内(分裂),取败之道也。

然防御中亦当有清肃内部之备,如大青龙之用生石膏,如军队中之设政委,意在监制,恐将军进取太过不能全身而退也。如将军失制,君命不受,贪功冒进,往往有全军覆没之危。如阳明证恐其过于狂热,故有白虎汤之收降清肃,实不得已而为之也。

青龙所对者为敌我矛盾,如反抗侵略,故势不两立,为争取生存自由不得不舍生取义流血牺牲。白虎所对者为内部矛盾,如整顿纪律,不可过于杀伐。清肃太过,草木皆兵,则人人自危。如肃反运动之“乐杀人”,高压手段骇人听闻,白色恐怖至今仍令幸存者心有余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称烈士,或称叛徒,吉凶大有不同。陈修园谓“宁事温补,勿事寒凉”,亦有见于此乎?

无外感者不轻用青龙,无内乱者不轻用白虎。无外感又无内乱,则当行中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贵温和,不偏寒热,不偏左右,则理中、建中类为常用矣。



春病虚实
2010-2-21 15:53


冬季收藏的好,春季出现的症状多为排(阴)病现象,脉多浮紧或弦涩,有敛象,似太阳伤寒,或兼燥化,宜以辛甘升散助之外达。
冬季藏精不及,春季出现的症状多为泄(阳)气现象,脉多浮缓或弦大,有散象,似太阳伤风,或兼火化,宜以酸苦收降增其内收。
虚实有别,补泻迥异。



一六生成解
2010-4-4 21:52


河图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天一所生地六所成者,阴阳和合,本是一物,坎水是也,不可作二物观之。所谓天气降为雨,雨水正为天气所化。然一六之间,所差五者何?此后天土数也,先天之一加后天之五,以成水行。若无土化,则水不成形矣。一五而成六,六则阴阳具足,非一六之比也。先天之一为阳,后天之五为阴,阴阳相加则六水成,若但有五而无一,则为湿土,非复外阴内阳之坎水矣。先天一阳愈用愈少(亦可理解为石油浓度越来越低),故云阳常不足,此四逆汤所以为少阴主药之缘由耶?



火水未济天地否,西南东北两不宜
2010-4-23 20:59


近期天地人时气反常,当早作防范:
水聚于北,火会于南。火水未济,天地否隔。
西南阴虚,东北阴盛。
阴虚之极土干旱,缺水而燥热,热极则地动山摇,灾情难断。
阴盛之极水结冰,缺火而湿寒,寒极则草枯苗烂,饥荒非远。

人亦应之:
左下凝滞郁陷而不升,脾运寡成。
右上燥结逆升而不降,胃纳反流。
下寒湿而宜温燥,上燥热而宜凉润。
当以理中及麦味同施,或可上燥与下湿兼济。



辨“病脉证并治”解
2010-6-23 08:29


病有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此治之总纲也。

阴阳三分,总为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是也。此辨之科目也。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浮沉迟数,表里寒热。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此辨之大概也。

阴阳、六气、浮沉,治之根据也。病,辨之佐证也。

以太阳病桂枝汤证为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位在阳,六气为太阳,脉浮为在表,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病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为桂枝汤证象,证即佐证、证据也。桂枝汤即处治方剂也。

举一反三,余病仿此。辨证施治,莫不如是。



庚寅长夏生化汤服用通知
2010-7-19 21:59


庚寅年小暑(7月7日)至立秋(8月7日)为长夏阶段,乃万物化生成熟之时,亦人体聚气生精之时。此时宜甘淡饮食,身心无累,遁世潜藏,神游方外。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与四时进退于备化之地。之后乃能秋收冬藏,仓廪不虚。来年自得神完气足,荣光焕发。有否收获,全看此时之养如何也。

此时仍宜服生化汤,然大暑前后稍有不同:

小暑至大暑:黄芪3,党参3,白术3,茯苓3,炙甘草3,麦冬2,五味子1(阴虚舌光无苔者白术换山药)

大暑至立秋:黄芪3,党参3,白术3,茯苓3,炙甘草3,干姜2,黑附子1(阴虚舌光无苔者仍宜小暑方)

皆为开水泡服代茶饮,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皆可饮用。多人代茶亦可。

注:单位为克。服后如无不适就可以一直服到立秋,如觉不适停服即可。此方甘淡平和,与五谷味相近,如无十分特殊的情况,通常都应该能适应并受益其气味。



略说病毒性肝炎
2010-7-20 09:46


问:传统中医教材都说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湿热疫毒入侵人体,因此相应的中医治疗肝炎多是清热利湿解毒之法,但仿佛很少有确切之疗效。乙肝发展大多会形成黄疸,阳黄确为湿热之象,用茵陈蒿汤也可起到退黄的作用,但很快就又反复,而且多易发展为阴黄,湿邪未去,但阳气已伤,转为寒湿,更加顽固。本人在肝病科实习过一年,亲眼见证一个个肝炎病人在西医的手上一步步走向痛苦的深渊,从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再到肝癌或者肝昏迷,甚感心痛,但无能为力。因此本人特别迷惑,我们用传统中医方法能根治乙肝吗?可以不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西药吗?

答:病毒都是寒性的,是不耐高温的,所以西医对病毒性感冒没有特效药,因为西药通常都是消炎的。西医认为,人体发热正是免疫系统抗病毒的反应,但中西结合所谓的抗病毒药物却无一不是寒凉的,正所谓南辕北辙,事理背道而驰。长期误用,病情安能不越来越重!

病毒在太阳层面为风寒感冒(发烧),以消炎清热退烧,则先入肺而为西医之肺炎(咳嗽),再经消炎则入肝而为西医之肝炎(不发烧不咳嗽),由表及里,自浅入深,从阳入阴,层次分明,但性质始终不变,都是阴寒的。在表不过麻黄汤一汗而解,入肺亦可小青龙发之。在肝则潜沉隐匿如在密林,阳光不到,更难搜索。当归四逆理中虽为正解,然伤精之虚人不宜,如坎中震下之阳陷溺无根,则光复无期。

不治自愈的例子可以从反面给以下推论作证:感冒病毒变成乙肝病毒,正是不断滥用抗生素误治感冒与咳嗽的结果。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长期不咳嗽不发烧,可以推测出咳嗽、发烧症状对于此类患者的意义,如果重新出现此两种症状,正是此病由阴出阳好转的开始。但有几个病毒携带者会不再次出卖自身,向疾病的催化者们告密呢?这正是此病越治越重终身治不好的原因。

于是问题便接踵而来如环无端:太阳少阳如浮越不降,则少阴厥阴何所禀赋?少阴厥阴无禀,则坎中震下之阳何以载阴上升?阴凝阳郁乃至陷下,专科医院见局部发炎,遂清热利湿,则坎中震下之阳何以保全?最终之肝硬化(阴实)乃至肾衰竭(阳虚)何以避免?

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的前车之鉴不过数载,人命至重,生死攸关,医患有知,安敢遗忘?



再解阴阳
2010-8-4 14:59


阴阳何以难解?以其不确定故。阴阳非是一物,所谓“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故阴阳不可穷尽。

万物皆有阴阳,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原在一身,百姓日用而不知,本片刻不离,去此不远。

首先阴阳是两极。物极则反,两极之间是一个范围,这个阴阳之内的范围,也即“冲气以为和”的“三生万物”的世界。这个范围首先表现为温度的变化。零度以下水结冰,为冰点;100度以上水蒸气,为沸点。这个零度到一百度之间流动的是水,水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让水流动的温度就是火,没有火水就会不断降温结成了冰,火不断让水升温水就会化为气。所以《内经》说:水为阴,火为阳;阳化气,阴成形。没有了火这个阳,那个能流动的形就会结成冰而凝固,万物也会失去生命力而死亡。所以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火的来源,也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如果只有太阳没有水也不能造就生命,那样万物就会干涸枯槁,同样会失去生命。所以说:雨露滋润禾苗壮。阳光与雨露这对万物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正是阴阳两极的象征。阳光太过雨露不及燥就会太过,就会有旱灾,在人为阳明证;雨露太过阳光不及湿就会太过,就会有涝灾,在人为太阴证。水流湿,火就燥,水火未济,两极不调,就会造成天地万物的灾殃,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疾病。水与火相加所化的气,就是万物的生命力所在。水火既济,冲气以为和,万物就会在阴阳之间浮沉,而不至于离决,顺利地生长化收藏: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其次阴阳是两面。内与外,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明与暗,枯与荣,盛与衰。非此即彼,这些是相对的。即静止的看,是所谓矛盾性。

再次阴阳是两态。气与形,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进与退,消与长,生与杀。离此无彼,这些是同一的。即运动的看,是所谓统一性。

在这对矛盾体之中使之统一起来的就是冲气以为和的中道。《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的中字,首先就是中和之意,致中和,使之不偏不倚,无太过不及,也即理法方药针灸砭石导引按跷等一切手段燮理阴阳的目的所在。



止血
2010-11-1 17:41


有妇人月事一月余不止,时时淋漓,面无血色,诊其右关尺紧,左寸独大,此心有热,脾肾有寒也。乃以四逆汤加侧柏叶(各5、4、3、2克)四剂令泡服,二三剂而血少,至四剂而血止。不止血而血止,随证调之而已。若以止血药止之,恐永无止期矣。



附子补泻宜忌例说
2010-12-1 22:0


去年夏季,一病人因腹胀服某医含大剂附子方数月,最初觉饭量增长,精神尚可。后来觉腹中出一硬块,而且越来越大,自感虚弱至极。诊其脉两尺微细欲绝,唯右寸关尚有大意,发散太过,中下空虚,空处反现坚实之象,所谓大羸若实,正类此也。乃以小剂补气收纳之品与之,一服而块觉小,三日而硬块消。又以前法进退调理二月始安。

附子为破寒凝之品,右尺脉沉紧方可加量用之。脉散大者虽小量亦不可用,脉浮弦者尤当禁用。脉细弱者欲令少火生气,可用以小量,仿肾气丸之意,配以六倍或二点五倍补精髓之品同用,方有潜纳沉蓄之功,不至外散。

用药当先分虚实,再议补泻。微妙在脉,不可不察。附子大量用之为泻阴,如四逆法。小量用之为补阳,如肾气丸法。补泻反则病益笃,乃用反之过,亦不可全责于药也。



激素与附子
2010-12-1 22:30


有医者以附子与激素相提并论,实冤枉附子也。试为辩之:

激素之激字已足以说明它的本性,说含糊点叫激发,说直白点叫激起,就像用皮鞭指挥战马或奴隶,跑不动了或干不动了,就靠鞭子催促,等最后一点力气用完了,鞭子再抽也爬不起来了。激素最后的效果也是这样,它本身并不提供什么,它就像一道皮鞭所下的指令:爬起来,继续干!

附子与激素有着本质的区别,附子如火种,它本身是发光发热的,重用可破寒积,轻用可生少火,善用之可回阳救逆起死回生。激素只是一味的榨取,就像高高在上的奴隶主,对于奴隶(肾精),除了手中的皮鞭,是不会提供一点帮助的。



麻黄性味解
2010-12-2 18:33

《神农本草经》: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

(性温则通故)主中风伤寒头痛(味苦坚阴故治)温疟
(性温则散故)发表,出汗
(味苦属阴故)去邪热气

(味苦主降故)止咳逆上气
(温则)除寒(苦则去)热
(温则散于表,苦则降于下,故)破癥坚积聚

一名龙沙(龙则可升可降,可大可小,沙则能聚能散,故有大小青龙之称)

麻黄中空象离卦,为火位之药,火之味苦。太阳寒水为病,以咸泻之,以苦补之。麻黄味苦补水,性温散寒,正所以助太阳之火气以御寒也。如是观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所主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麻黄之用亦在补肾散寒,令寒邪从水(少阴)达火(太阳)之意耶?



养生治病的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
2010-12-13 11:42


一个中心:以人体生命力的生机持续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以能源储备(阴)与能量输出(阳)的收支平衡为调节生命力中心的两个基本点

一、生命如火炬,要发光发热势必要消耗能源。即使韬光晦迹也要保持火种不熄,能源的消费是不可避免的。

二、储备能源同样需要能量的转化,就如生产产品需要成本一样。这就涉及到了输出与收入的的核算问题,输出大于收入的摄入是对人体生命力有损无益的。

三、输出与储备的障碍同样会影响到人体生命力的状态,输出不及如水流不畅易令腐败滋生,输出太过如倾盆覆杯转瞬即空,皆当调节。

四、储蓄太过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气,储蓄不足如泉源枯竭江河截流,于人体生命力生机持续皆所不宜。

五、调节输出、储蓄以疏通、收摄为两**则;输出太过则收摄之,输出不及则疏通之;储蓄太过则疏通之,储蓄不及则收摄之。

六、治病以疏通为主,收摄乃其前提。养生以收摄为主,疏通乃其前提。

七、疏通偏重于经络,经络不可不通,以六气为辨,六经方偏于调节升降出入之能量畅通无阻;收摄偏重于脏腑,脏腑不可不蓄,以五行为辨,五脏方重在补益生长收藏之能源储蓄不足。此乃阴阳补泻通摄之总纲也。



扶阳大法及姜枣汤、理中丸宜忌
2010-12-20 11:40


姜味辛散,与甘相和则化为阳气。甘味主守,干姜守之以甘草,生姜守之以大枣。

辛多于甘一倍,则辛甘化为阳气外发而不内守,有散寒之功,桂枝甘草汤之意,桂枝法之本也;
甘多于辛一倍,则辛甘化为阳气内收而不外散,有补阳之效,干姜甘草汤之意,四逆法之本也。

此二法一对外,一对内,进可攻,退可守。伤寒论常云: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扶阳之秘,尽在于此。

同时比例之外还有个虚实的承受力问题,实人可多,虚人宜少。分寸火候,进退动止,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此为运用关键。

只要是偏于阳虚,姜枣汤四季咸宜,要在辛甘之比例变化耳。

寒湿凝滞则太阴不开,阴邪中阻令阳气上逆或下陷,理中丸皆为对治之方,有是证而用是方,又不必拘于时也。

然当注意,姜枣汤、理中丸为扶阳之方,都有如是禁忌:阳盛者不宜,阴虚者禁用。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不惑于此理者,庶可与论医道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辛卯年







辛卯年运气药食谱(更新:六之气参考方)
2011-1-19 17:13


辛卯岁(2011年1月20日-2012年1月20日),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一年上中凉寒,下反热。灾一宫,北方水位受邪。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主胜客,为小逆,木克土,土克水。主气厥阴风木接去岁在泉之气疏泄更盛,水气消耗尤甚,再加客气湿土来乘,一泻一克,水何以堪。风湿流行,关节受病,腹满身重,腰痛跗肿,筋骨淖泽、小便不利之疾难免。亟当固肾,扶其坎阳以利水:药食宜苦以坚之,温以暖之,可苍术、茯苓、芍药、甘草、附子之属调之。

初之气外感发热参考方:
白芍3,炙甘草2,苍术2,茯苓2,黑附子1,菟丝子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三剂内见好就收。

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两火相值,炎上宣散。前水受伤,今火又盛,肾气何以封固。“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亟当降其相火,清其君火:上宜苦降酸收而下宜温固,可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或小柴胡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之类救之。

二之气发热参考方:
柴胡4,黄芩2,枣仁2,知母2,川芎2,茯苓2,半夏2,党参2,炙甘草2,菟丝子3,枸杞子3,生姜四片,大枣三个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服。二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燥气下临,木气受制,“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相火上冲,燥邪下乘,“燥极而泽,民病寒热”。上宜苦,下宜辛,可分阴阳体质以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之辈调之。

三之气发热参考方:
柴胡4,黄芩2,半夏2,干姜2,枳实2,大黄1,白芍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一剂。不好再服一剂。见好就收,不必服完。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主胜客,为逆。“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寒湿之气用事,土克水,水克火,火气内郁而疮疡发。当辛温以宣散之:宜桂枝理中、麻黄理中、小青龙辈治之。

四之气参考方(单位 / 克):
(立秋前)黄芪3,党参3,白术3,茯苓3,炙甘草3,干姜2,黑附子1,苏叶2,陈皮2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二剂之内见好就收。

(立秋后)桂枝3,白芍3,炙甘草2,党参2,白术2,茯苓2,干姜2,黑附子1,苏叶2,陈皮2,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二剂之内见好就收。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主胜客为逆:“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木气郁久而发,收气不政。又兼太阴之胜厥阴来复,“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怒气太盛,风动不止,当助水收之,苦以泻之,酸以收之,甘以缓之:可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之类以调之。

五之气参考方:
党参4.5,麦冬2,五味子1,山药5,茯苓2.5,熟地3,黑附子0.5,山茱萸4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六剂。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火气宣散,藏令不举,当咸以软之,寒以收之:可以泻心、承气辈降之。

六之气参考方(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皮肤痛,齿痛,少腹中痛;恶寒发热如疟,但热不怕冷,甚至烦躁说胡话。有以上症状及发热不退者可试服此方):
黄连2,黄芩1,大黄1,甘草2,芒硝1(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各服半杯。上热下寒者,去芒硝,加干姜1。一剂,见好就收,不必服完,如不好再服一剂。六之气间饮食可常佐以咸萝卜条。



滋阴与扶阳
2011-1-18 11:01

阳气为人体的生命力,阳尽则死,无论养生还是治病,扶阳的大方向都是没错的。但扶阳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一味的煽风点火。阳并不是凭空存在的,而是阴转化而成的。正如能源转化为能量,柴、煤、油点燃成火,火苗是不可能离开各种形态的燃料而单独存在的。所以滋阴也同样是扶阳;如果能源泄漏导致火灾,及时救火也就是保存能源,同样也是在扶阳。

当然,如果寒风凛冽之时,最直接的扶阳莫过于生火取暖。但扶阳并不止于此,《内经》所提示的“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正是对于过于释放阳气导致的对阳气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本质上的阳虚的一种描述。

诚然,医中最滥最流行者至今仍莫过于不分任何时节、地域、个体情况而一味清热消炎,这种把人体阳气作为唯一打击目标的“医学”所武装起来的“凡医”,名副其实地成了《内经》中一再强调的不可不慎的夺人长命与人夭殃的元气之贼。用火扶阳者如不明原理,毫无前提一味纵火,也难免会与此辈殊途同归,最终沦为玩火自焚者。



医案: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一例
2011-1-16 20:32


男,40岁。已婚。

初诊:2008年3月19日。
五六天前突然眼发黄,小便发黄。之前曾怒、郁。今日到沈阳医大二院检查为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2229(正常值0-40),谷草转氨酶 1229(正常值5-34),胆红素升高,转肽酶升高。急留院住院,彼同意住院,然拒绝打针及点滴,只答应口服西药,实则口服也没服。现白睛发黄,舌前淡红,后色白凹陷。体力尚可,较先前疲乏,睡眠多。
脉:右寸细涩,关大尺弦;左关尺浮弦,存沉细。
方:党参9,麦冬4,五味子2,山药10,熟地6,泽泻1,丹皮3,山萸肉8
法: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三剂。

二诊:2008年3月23日。
服19日方至第三剂,左胁下开始闹、疼,恶心,两肩酸,昨晚换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上午小便转清,下午又黄。睡眠增加,舌淡红。眼两角稍黄,略有血丝。体温从36.9度降到35.8度,现36.2度。
脉:右寸涩减,关略大,尺略弦;左脉大见好,关尺柔和,寸仍沉。
方:党参4.5,麦冬2,五味子1,山药5,熟地3,黑附子0.5,桂枝1.5,山萸肉4
法: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三剂。
24日早来电话,云昨晚服药后开始腹泻,今早共泻三次,后二次泻黄水。今早腹胀感消失,此症状已持续二星期左右,系皮带缩了一个扣。又做一梦:梦一池中有二具尸体,他去报案后捞出,并奖励一万五千元。此方只服一副半,并于近日乘飞机去了广州。

三诊:2008年3月29日。
24、25日去广州,26日返。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四剂。27日去医大二院检查,谷丙转氨酶由2229降至989,谷草转氨酶由1229降至 224,胆红素由90降至60.1,转肽酶转阴。医院大夫云用药效果很好,及告彼未服西药,彼等闻之不禁愕然。随即出院。现右下胁时有刺痛感。早晨小便黄,中午转白。白睛外侧仍稍淡黄,右内侧轻微隆起。舌全体淡红,尖部稍有瘀红。下午食后觉疲乏。体温36.5度,不觉烧。
脉:右寸沉涩,关尺大略弦,左脉略浮弦。可继续服23日所开方。

四诊:2008年4月16日。
前方连服八剂。前日口腔溃疡,两眼角稍淡红,吃饭比以前多了,小便不黄了,脚比手凉。
脉:右寸略沉,关尺有弦大意;左脉略有弦大意。
方:党参4.5,麦冬2,五味子1,山药5,茯苓2.5,熟地3,黑附子0.5,山茱萸4.
法: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服。六剂。

后又断续更换三方调至七月初,觉精神体力大增,两手关尺脉颇盛,遂停药。至今将近三年,精神体力较发病前增加,无反复。



(医案)大寒温病一例
2011-1-23 22:26


女,三十余岁。1月20日(庚寅大寒)白日觉受寒,至晚忽发咽痛,随即啬啬恶寒,翕翕发热,咽痛随减。颇似少阴病外发太阳之象,告静观其变,不急用药。次晨,仍觉发热,求诊。脉有不及之象,右寸尤弱,乃以小剂补精气药令泡服,方如下: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菟丝子,黑附子,桂枝,白芍

服后脉象转好,自觉除咽痛别无大碍,白日又出门办事。午后又以咽痛求诊,脉之,右关尺沉,寸不起,寸关下似有紧意,令泡少量麻黄附子甘草汤服之,甫下咽即觉减轻。少顷又觉恶寒身痛,似太阳伤寒象。乃令其于前方加白术、干姜、附子、桂枝、杏仁再服,服后觉发热恶寒更甚,乃归家休息。

21日当晚,觉咽干痛,昏卧,高烧近40°,郑声不止,脉细而数,似阴伤之象。令其家人以小剂滋阴方服之,方如下:

党参,麦冬4粒,五味子9粒,山药,茯苓,熟地,附子,山茱萸

服后稍安。

22日晨仍觉咽痛,喝白粥一碗,精神较夜晚大好。一日在家休息,仍以昨晚小剂滋阴方代水饮。

当晚,仍觉口干舌燥,精神尚可,未服药。丑时将尽,其家人电话云,病人觉咽干痛,浑身滚烫,口干舌燥,自觉难受异常,云想去医院就诊。令观其脉,仍见细数之象,阴体不及之象也。乃令增其滋阴药量,尽去阳味。方如下:

党参,麦冬9粒,五味子36粒,山药,熟地,山茱萸(余药除参亦较前增数倍)

服后咽痛立轻,手心仍燥热。告以一元硬币于其右臂尺泽穴顺转,取金生水之意,顿觉肠中有气滚动,先前腿困亦解。随后小解一次,觉小便发热。归卧手温大减,发热亦止,安卧至天亮。

23日晨,除咽喉稍哑,痰涕稍多,已无其他不适,饮食亦恢复正常。病人下午外出办事,未觉不适。晚间来诊,见其脉已呈缓滑之象,丝毫不见疾数,关尺较发病前见实,完全恢复正常。

此病要领在脉象细数,为阴虚之象,而非阳盛之象,只宜滋阴,不宜清热。虽口燥咽干,而非阳明病口渴欲饮冷之洪大之燥热象,故不可以泻阳之法治之。若以为太阳病伤寒,处以辛温发散之剂则危矣。

此病人立冬后活动频繁,多次出差。每日工作繁忙,归家甚晚,睡觉多至子时。收藏不利,损耗显然。乃于大寒日厥阴风木主气之时收摄失利,阳气有外脱之势。其发热虽似因寒而起,实与太阳病大异。正内经所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也。于此足征圣人之言不可不从教也。



苏格拉底的病情分析 2011-12-13 12:26

案例:巴西当地时间12月4日4时30分,巴西传奇巨星苏格拉底在圣保罗当地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院(Albert Einstein)经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享年57岁。

本周四苏格拉底在晚餐时突然发病,并被立即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检查出苏格拉底出现了肠道感染的症状。本周六在注射了大剂量的抗生素之后,苏格拉底的状况一度有了好转。之后医院宣布会在高危病房对苏格拉底进行72小时的观察,可就在人们期待他能够病愈出院的时候,苏格拉底的病情突然恶化并不幸去世。

这已经是苏格拉底4个月内第3次住院了,他第一次发病是在8月19日,当时他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9天后康复出院。到了9月份,苏格拉底又因肝病住院17天,出院后医生要求他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但这次第3次住院后,苏格拉底没能再一次康复。

“在当地时间周四晚上,苏格拉底在晚饭时突然休克而被送往圣保罗州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院救治。苏格拉底一直患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今年8月和9月他就曾经两度入院。而这一次的病情正是来自于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不过在医院中由于采用了有效的抗生素他的病情曾经一度缓解。但是自始至终他一直没有离开重症病房,并且一直借助呼吸机的帮助和透析治疗来清除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医生一度认为只需要再观察72小时就可以确保生命安全。然而据巴西媒体《环球体育》透露,在当地时间周日凌晨4时30分,苏格拉底突然发生感染性休克并且最终医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苏格拉底的病情同他从球员时期就染上的酗酒恶习干系重大。早在8月19日,他就曾经因为酒精中毒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而被送往医院。在经过了九天的住院治疗后他开始回到家中治疗。而在9月份他则在医院待了足足17天,而当时他的肝脏已经开始出现衰竭。”
分析: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苏格拉底的形体显得偏于瘦弱,尤其是上肢过于纤细,与运动健将的身份很不相称。在上为天气所主,在下为地气所主,上肢过弱说明禀天阳之气不足,体能偏弱,先天体质并不适合剧烈的体育运动。

脾主四肢,四肢瘦弱说明脾气偏于不足,而四肢过于运动又会令脾气不断输出,由于本气的不足,难免会借用其他脏器的能量,作为人体能源储备仓库的肾脏被长期借贷就在所难免了。

后天禀赋的偏弱,再加过于运动不断透支先天元气,先天后天之气俱损,脾肾的功能难免下降,那么清阳上升无力导致的精微下陷就在所难免了。西医所谓的肠道感染症状应为急性腹泻之类,相当于中医腹痛下利的太阴病。西医认为细菌感染,于是用了大剂抗生素消炎,所谓的一度好转不过是阴阳俱衰的暂时平静之象而已。

在人脏腑甲木为胆,己土为脾。甲己合化为土,则肌肉发达四肢匀称。甲木偏弱己土偏盛,则腹大形肥而笨重懒动,己土偏弱甲木偏盛,则腹平形瘦而轻盈好动。甲木己土俱弱,则四肢枯瘦而腹部独鼓。苏格拉底四肢瘦长腹部平坦,为甲木形格,而己土偏弱,难免轻盈之中略欠稳重。

甲木之气恒欲升而不欲降,当春季生发之时尤甚,若无己土镇守,每有亢龙有悔之势。8月19日在南半球为春季,相当于北半球的雨水之前,正当木气生发之时。此时的上消化道出血当为木气生发太过,金气不能肃敛之象。在中医或为大柴胡汤证。随后9月份的肝病当为春分前后水不涵木的木气过亢所致,在中医或为麦味地黄汤证。

最后的肠道感染当为乙木不得甲木降载,下陷庚金,三阴之阴并走大肠之象。此时或为乌梅丸证。再以大剂青霉素消炎清热,必然下之利不止,最终阳陷阴脱于下,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就在所难免了。



覆载歌
2011-11-25 12:25


人之死,必有破。
阴阳离,精气没。
或从上,阴穿阳。
或从下,阳破阴。
阴穿阳,脑出血。
阳破阴,利不竭。
阳被穿,不能覆。
阴被破,不能载。
覆为阴,载为阳。
覆主降,载主升。
盖子严,底子厚。
气不散,水不漏。




2012壬辰年






壬辰年运气药食谱(六之气参考方)
2012-1-20 20:59


壬辰岁(2012年1月20日-2013年1月19日),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司天寒化六,木运风化八,在泉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初之气(大寒1月19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接去岁少阴在泉,藏气不举,风火相煽,温热流行。火刑于上,宜苦降之。温散于下,宜酸收之。方宜小柴胡汤加芍药枸杞调之。

初之气发热参考方:
柴胡4,黄芩2,白芍2,半夏2,党参2,炙甘草2,枸杞子3,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2剂。单位:克。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主胜客为逆。“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凉燥来收,宜温润甘和以调之。方宜桂枝理中汤、加味小青龙汤调之。

二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
麻黄1,细辛0.5,黑附子1.5,五味子1,陈皮1,半夏1,茯苓1,白术1,干姜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2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火气主令之时,寒气外收,火郁不发,痈疽起于肢体,瞀闷生于心中。外宜辛温解表,内宜苦寒清热。汗出烦热者可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散并加栀子、黄连之类(1)。腠理密固汗不出而发为咳喘或痈疹者,火为寒郁不能外泄也,可试与小青龙加生石膏汤加味(2)。

三之气参考方:
1、柴胡4,桂枝3,白芍2,陈皮2,半夏2,党参2,黄芩2,黄连1,枳实2,炙甘草2,菟丝子3,枸杞子3,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2剂。

2、麻黄1,细辛0.5,五味子1,生石膏1,清半夏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玄参1,(咳加紫苑1,疹加紫草1,痈加皂刺1)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四之气(大暑7月22日-秋分9月22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风湿交争,木气克土。宜燥土疏风,方可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或理中汤加芍药之类。

四之气发热参考方:
白芍3,白术2,茯苓2,炙甘草2,党参2,黑附子1,菟丝子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三剂内见好就收。

五之气(秋分9月22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此气中平,故民乃舒。如燥气偏盛,火气不宣者,可以小青龙汤发之。

五之气咳嗽、发热参考方:麻黄1,细辛0.5,黑附子1.5,五味子1,陈皮1,半夏1,茯苓1,白术1,干姜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湣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寒湿气盛,不见天日,乃至埃昏郊野,凄惨可悲。生气不足,不宜胎孕。药宜桂枝附子理中汤以温之。

六之气发热、腰痛背痛腹痛心痛参考方:
桂枝3克,炒白术2,炙甘草2,干姜2,川椒2,黑附片3,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五剂。咳嗽加陈皮、半夏各2克。病轻者一剂内见好就收。

心脏病急性发作者,可先逆时针按揉患者左臂弯尺泽穴、顺时针揉左手小鱼际处少府穴救急,然后速服此方。



流行性出血热运气解
2012-1-6 17:06


2011(辛卯)年,中国南北地区皆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至六之气后渐有蔓延之势。西医称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此出血热即是鼠疫,辛酉(1921)年曾在东北流行,张锡纯先生以白虎加人参汤生山药代粳米加味治之多愈,并从少阴病热化论之甚详。

辛酉与辛卯(今年)运气相同,皆为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不同者,酉偏于金不降,卯偏于木不升。少阴上应心而下应肾,在上肖以午马,在下肖以子鼠。阳明司天而从燥化,又兼水运不及,至少阴在泉而从火化,燥火相合而煎干肾水,确为阴虚发热动血之象。是以有出血热之名相与之相应,以凉心肾合阳明之法当可解之。如张锡纯先生之白虎山药玄参茅根汤,或愚之六之气参考方(三黄泻心合小承气汤)合麦味、桂附地黄丸之类加减,皆为对治之方。

六之气方加味(单位:克):
黄连2,黄芩1,大黄1,甘草2,芒硝1,生山药5,生地3,黑附子0.5,桂枝1.5,山茱萸4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各服半杯。



阴阳气血本末论
2012-6-6 10:53


万物皆有阴阳,气血一阴阳也。
以气血察气血则流于形质,易失其根本。
以阴阳察气血则张其纲目,易明于体用。

后世混营卫于气血,又以三焦杂乱其中。致阴阳混淆,寒热颠倒,表里不分,虚实莫辨。遂五行六气纲领全失,医理大乱。中医疗效日下,大众信任渐危,皆因此也。
学医者不可不明此事,否则欲救人反害人而不自知,岂不事与愿违,大背本心。



药食宜忌节制说
2012-6-6 10:21

味偏于中土者,能养正,近食。
味偏于四象者,能调偏,近药。

实则泻之,邪实可用药泻。然用药如用兵,必耗元气。
虚则补之,正虚可用食补。然进食如运物,必调中气。

元气为根,中气为干;
元气筑基,中气承重。

元气耗则根基不稳,能折寿命,是以用药当适可而止;
中气虚则承受无力,易损身体,故而进食忌过犹不及。

元气中气先后论
2012-6-6 10:48


种子里面有多少生气是注定的,此为先天,即坎中一阳,元气也。孕育种子需要土壤,此为后天,即中土,中气也。中土的生气其实还是来源于水升火降的两仪旋转之气,即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故无土可以栽培,脾胃切除可以不死,而心肾功能衰竭则人命危在旦夕。



脉解:关浮尺紧寸不及
2012-6-6 11:12


关浮尺紧寸不及。
关者阴阳出入之关卡也:
左关紧大,出口受阻之象,木不化火故寸不及。
右关大紧,入口受阻之象,金不生水故尺脉小。

左尺关之紧,表寒也,偏于太阳。
右关尺之紧,里寒也,偏于太阴。
紧为寒凝之处,大为阳郁之处。
寒凝解散,则阳郁伸。此为桂枝理中汤之脉。



后半夜早醒解
2012-6-6 11:30


丑时寅时,肝气上达于肺,营卫并行将出于阳之时也。金木气血不和,则气血不行魂魄不安而醒。

血涩于木,寅时以前醒。气滞于金,寅时以后醒。



月事量少愆期论
2012-6-6 10:39


气为阳,血为阴。血虚自然偏阴不足,然阴中再分阴阳,此为四象。

阴中之阴(太阴)不足则经少;
阴中之阳(少阳)不足则后期。

脏腑之太阴为脾,即己土;
脏腑之少阳为胆,即甲木。

甲己化土,脾统血,甲己所化脾所统的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的血。
己(太阴)不足则血少;
甲(少阳)不足则后期。
己多甲少则后期;
甲多己少则先期。
甲己皆不足则血少同时后期。

太阴(己)方有桂枝加芍药乃至小建中汤之类。
少阳(甲)方有小柴胡汤乃至柴胡桂枝汤之类。



手足心热论
2012-6-6 11:08


气行于经脉而不停,则不寒不热。气所停之处则热,气不到之处则寒。

气行于三阴三阳经脉,如车行于高速环形公路:
足为阳入阴之收费口,交不起费则不让入,入口费者阳中阴是也。
手为阴出阳之收费口,交不起费则不让出,出口费者阴中阳是也。

被拦在哪里哪里就发热。

手心热者手背肩背多寒,寒在表也;
足心热者腿内腰腹多寒,寒在里也。

寒如强收买路财之强盗。

收费口高收费,似警匪勾结,黑道(内寒)白道(外寒)皆是强盗。气行不通者,邪气据之也。



土豆功用解
2012-6-6 11:21


土豆味甘淡,秉土气最盛,得太阴湿土之气,凝地浆而成。“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的血液与土豆汁最像,于焦枯干裂有灌溉滋润之功,然于泥泞寒湿者则不宜。土豆所滋为脾阴,脾阳不足之寒湿体质者当慎用。

另,土能生金,皮肉破损非因寒湿凝滞者,土豆皆能生之。



逍遥丸误解柴胡的负面影响
2012-6-6 11:49


从现实来看,长期以来,逍遥丸和柴胡舒肝丸、龙胆泻肝丸一样,是中医界(院)比较流行的方子,如果这种长期使用的结果的影响是正面的,那么中医对大众的影响以及留给大众的印象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从医理药性上论,逍遥丸对药物的归位走向判断有误。如柴胡一味,宋金以降往往被理解成了生发肝气的升散药,而柴胡实际上是推陈致新、承上启下的苦味降胆药,通常与黄芩、半夏、枳实等清降阳明的药物合用,方显配合得当。

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张寿甫升陷汤皆以黄芪为君,方中亦用柴胡,意在升举中下之气。实则方中柴胡有升极而降之用,虽非作者本意,然整体功效亦不可少,此歪打正着者也。(另下元不固者忌此二方,恐未能补益反拔其根本也)

肝气郁而不升则憋闷堵胀,阴凝则宜辛温解散,阳郁则宜辛凉疏解。方中薄荷辛凉,于阳有余而结滞者可,于阳不足而阴凝者则不宜。未可不分男女一味逍遥也。

清以后医学专尚寒凉,一味清泻,谬谓肝无补法,于肝非镇即泻,致一团温和生发之气郁结下陷。乃至举国相从,民众性情大变,肝陷胆寒,谋断全失,恐惧内生,外侮环视,举国倾陷,实与此难脱干系也。



用药原则
2012-11-12 11:30


凡用方药,必有定量。药量是活的,加减可灵活掌握,但宜减小还是加大须以虚实为前提。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内经》总的治疗法则。至阴(酸苦涌泄)至阳(辛甘发散)皆为泻,不阴不阳(之甘药)方为补,而且少火才能生气,壮火反而食气,这是小量甘药泡服取气的原理所在。

有时候效果不明显,如果用药方向没错,可能就需要调整药量。原则是:实人可加,虚人当减。对于虚**多时候并不是药量不够大,而是药量不够小,超出了其气血的承受能力,反而补不进去,或用不上力。04年之后国人脉象普遍阴阳俱小,所以整体用药量都呈下降趋势,当然并不排除个别实人存在的可能。

总之:
凡欲用药,先辨虚实。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泻不妨重,补宁用轻。
重则难退,轻则易增。
过犹不及,欲益反损。
少火生气,是为基准。

此用药者不可不知也。



从麦冬药性看咳嗽用药的误区
2012-12-25 17:21:09  

韩国电视连续剧《医道》中有一段医学考试的情节,有一道题问麦冬是治什么的药,答案是治咳嗽。这大概是根据麦门冬汤“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而言的,但据此便把麦冬定为止咳药,未免就因果倒置了。

黄元御《长沙药解》谓麦冬“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虽然也说到了“止咳”,但前面给出了咳嗽的原因“肺热”,而“止咳”的作用恰在“凉肺热”,与毫无前提地说麦冬止咳是大不相同的。同时又指出:“麦冬清凉润泽,凉金泻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之上品。然无益中虚肺热之家,率因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胃胆上逆,相火刑金,原非实热之证。盖土湿胃逆,则肺胆不得右降,以土者四象之中气,毂败则轴折,轮辐不转,自然之理。戊土上壅,浊气填塞,肺胆无下降之路,此相火刑金之原也。金受火刑,失其清肃降敛之性,嗽喘吐衄,于是生焉。但服清润,阴旺湿滋,中气愈败,胃土更逆,上热弥增。是以虚劳淹滞,非无上热,而清金润肺之法,绝不能效,以救其标而伤其本也。此宜金土同医,故仲景用麦冬,必与参、甘同剂。麦冬而得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雾露泛洒,心肺肃凉。洗涤烦躁之法,至为佳妙也。”可见,即使看上去像实热,也还是有标本真假的不同。是以,治病当察病机,知机论治,庶可不误。不可按图索骥,命名定药。以病名而定治病之药,鲜有不误者。

当前中医界对于咳嗽的病机普遍先入为主地定性为肺热或肺燥,通常喜用川贝、百合、百部、款冬、前胡、紫苑之类,民间则蒸梨、冰糖、百合水之类,这大概又是受温病医学理论或大众上火观念的影响,未必与麦门冬汤有关。根据什么判断咳嗽一定是肺热或肺燥呢?当然并不排除肺热肺燥导致咳嗽的情况,但即使肺燥也往往偏凉,宜温润而不宜凉润。而因天凉受寒引起的外感寒邪入肺,导致肺气不宣,肝气上达受阻而冲撞于上,往往是最常见的咳嗽原因,此时应以小青龙汤之类助肺气宣发温散才可,看仲景在伤寒论中治咳通常用干姜五味子即知此意。寒咳若用凉润敛降之品(如批把露中的那些药或梨水之类)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或许正是咳嗽往往久治不愈甚至越治越深越重的原因。



“废除中医”是个伪命题
2012-12-26 17:32


时至今日,网络上仍不断传来“废除中医”的叫嚣。这种无知的心声虽不具普遍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反应了大众思维方式相似无知的普遍性。

其实,废除中医的说法是一个伪命题,本不值得太认真对待。

同样的话题,如果换个内容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同样属于国术的太极拳,如果有人以太极拳不如拳击实用为理由提议国家废除太极拳结果会是什么情况呢?当然,同样会招来义愤填膺的反对者,但实际上废除本身就是个虚张声势的措辞,只能表达无知者的主观态度,除了无知者无畏并不能说明别的什么。对于技艺及学术性修养是不存在废除或不废除的问题的,技艺只能被非技艺传承者所埋没、抵制或排斥,可以迫害但无法剥夺。就像光脚的人不会丢鞋一样,无技艺者是不具备废除或被废除技艺的资格的。

废除太极拳只有对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才成立,不练太极拳的人是无法废除别人的太极拳的。除非杀人或侵犯他人人身自由,但这是法律所禁止的犯罪行为。没有人练了自然就废除了,但如果还有人练就废除不了。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掌握或拥有的问题,也即个人的价值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取舍问题。通常,对人有好处的东西是很难废除的,总会有识货的明眼人去学习、探索。

当然在行政上废除是可能的,比如体育学院可以废除太极拳科目,体育比赛可以取消太极拳项目,但这也只能说是太极拳与体育管理部门脱离了关系而已。因为在体育管理部门成立之前太极拳早就存在了,和体育项目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太极宗师才是太极拳存在的象征。被纳入体育部门管理并不是太极拳存在的开始,反而是技艺衰落的开始。就像小偷这个行业不能被废除一样,只有干这行的人才能废除这一行,如果他不肯不干,即使满街警察,干这行的也还是会暗中照常行动,这一行也就客观存在。中医也是一个道理,只有学中医的人才能废除中医,就像有钱人可以散尽家财一样,对于乞丐来说散财本身就是无从谈起的。

只要学中医的人还能用中医药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个作用是现代医学无法取代的,大众就会存在对中医的需求,中医也就永远废除不了。如果中医在外行的管制之下已经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即使没有行政上的禁止,也会被大众自动废除。就算中医药管理局的大门照常开放,中医也是名存实亡了。同理,今天中医之所以还没有灭亡,就说明中医仍然还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在起着现代医学无法取代的作用,所以大众还仍然存在对中医的需求。中医在实际之中也就废除不了。

其实,废除中医的提议只有在对中医的管理方面才能成立,如果是这样,这个提法反而很有现实意义了。这涉及到了一个对技艺与学术传承国家该不该管的问题,以及国家如果真管起来对这个东西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好处的问题。这就好比国家可以管理粮食食品卫生清洁,但却无法管理个人吃饭排泄洗漱一样。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中医药的性质问题,这个性质也就是属于个体还是集体的问题。

作为身体状况的疾病是无法属于别人的,就更谈不上集体了。所以,作为疾病的主人,个人应该说的算:我就愿意这样,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我就爱吃草根树皮不讲科学,别人又能把我如何呢?

说到这里,已经涉及到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问题。如果有人站出来以管理部门代言人的权威语气命令说:这样就不行,你必须得去医院挂水开刀化疗才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做法,我们有权力强制你必须这样做。那么,这已经属于侵犯人权的法律及制度问题了。

目前还没出现这样的状况,所以,可以说中医还挺好。让中医不好的,一方面是外行的瞎搅合与强制性干预,比如理论上搞中西结合一锅粥,制度上规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民间中医传承人行医为非法;另一方面是大众的认识问题,比如由于缺乏了解与认识,主观上认为中医太古老落后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中医不科学等等。造成后一方面问题产生有前一个方面误导的原因,也有大众自身习惯性思维容易混淆是非的原因。

如果废除中医的提议,是针对中医学术传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提出的,那这个命题倒是很有去伪存真的必要,非常值得有关管理者认真思考一下了。如果管中医的外行真肯废除了对中医的管理,或许反而是中医重新获得自由与新生的开始。
发表于 2013-1-3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发表于 2013-1-3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先生传播!
发表于 2013-2-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激先生教诲。先下载再细心学习。
发表于 2013-2-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好好学习,谢谢先生
发表于 2013-2-1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谢谢三七先生!
发表于 2013-4-1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尽感恩!
学之不尽,受益无穷。
发表于 2013-4-1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阴三阳解
2008-3-28 15:45

三阳者,乾也,天也。地气升于天,于是生三女:中阴在离,少阴也,六气为君火,在上之中,为阴根,主阳之枢;上阴在兑,阳明也,六气为燥金,在上之上,为覆,主阳之合;下阴在巽,太阳也,六气为寒水,在上之下,为载,主阳之开。
三阴者,坤也,地也。天气降于地,于是生三男:中阳在坎,少阳也,六气为相火,在下之中,为阳根,主阴之枢;下阳在震,厥阴也,六气为风木,在下之下,为载,主阴之合;上阳在艮,太阴也,六气为湿土,在下之上,为覆,主阴之开。
水火既济,天地枢交也;雷泽归妹,阴阳合和也;山风为蛊,胞胎开蒙也。皆阳统阴从之象也。
三阳居上,其二阳为体,一阴为用,主降也。
三阴居下,其二阴为体,一阳为用,主升也。
三阳化气,化气而能降敛,在上之阴主之,坤道之德也,其用柔。
三阴成形,成形而能升散,在下之阳主之,乾道之德也,其用刚。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之道也。
-----------------
三阴三阳配六卦在这里。
发表于 2013-12-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真是  大公无私  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14-3-31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
正在学习中
发表于 2014-5-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收藏后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4-8-2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1 22:23 , Processed in 0.0301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