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9055|回复: 65

喉痒咳嗽的六经辨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午休不慎受凉,喉痒(痒而非痛,痒极而咳)而致咳嗽,无痰。无表症。脉无明显浮象,
桂枝汤?:无汗!无明显表证
麻黄汤症?:无恶寒,身疼痛!
小青龙汤?:无痰饮!
麻杏石甘汤?无喘,无明显肺热
麻黄细辛附子汤症?:脉未见明显变沉细、无“但欲寐”等头昏乏力感觉。且喉为痒(感觉偏于前部),而非咽痛(感觉应偏于后部)

总体感觉,舌红无苔,似乎接近麻杏甘石汤,但又感觉病明显在喉,咳为痒所致,似乎与肺系无关。

这一症状,如何从六经辨证说明?
发表于 2013-1-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归航 于 2013-1-7 08:58 编辑
辩证关键在一痒字。皮与喉同为肺所主,风寒所伤,不在皮表即在肺,发热在皮,咳则入肺,喉则肺窍之中途也 ...
三七生 发表于 2013-1-6 20:43

消炎退热则转为咳,
在孩子,就是不消炎,正治退热,也是次次退热后都会咳啊,
退烧接下来就是咳嗽,这两样基本是连在一起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疼痛痒性质不同,疼为阴凝,痛为阳郁,痒则风寒各半。在皮则为风疹游走,在喉则为痒咳缠绵,同属于肺,所谓“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发之。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如此,一受凉就喉痒想咳,苔白,舌中间有裂纹,一般喝一杯热开水会有所缓解。
发表于 2013-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如何自学中医


    咳时脸红不,有热感不?
    把后背心"加热"后是否频率会降低?

   我的感觉,能用伤寒论去识别时,症状就不轻了。
发表于 2013-1-5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糖醋茶啊,加一点姜丝。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何自学中医 于 2013-1-5 20:16 编辑

除了喉部痒而咳,无其它任何明显症状。
这个症状在西医理论里就是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喉部有条件性致病菌在受寒条件下,发生异常繁殖,导致局部炎症,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所以引起痒。这种情况吃口服抗生素一般见效也很快。
我所关注的是,是按照六经辨证,该如何解释?虽然只是小病,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但如能从中理解六经辨证的理 法,方,药。再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病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一般的中医辨证,似乎非常符合“温病”初起,桑菊饮,银翘散之类似乎非常对症。
但不解的是,明明是午睡受凉,寒冬腊月,哪来风温?
明是受寒,却无一般所说伤寒症状,反出现典型的所谓温病症状。该如何理解?
发表于 2013-1-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海亮晶晶 于 2013-1-5 23:55 编辑

午休不慎受凉,喉痒(痒而非痛,痒极而咳)而致咳嗽,无痰,舌红无苔
-------------半表半里郁热津伤轻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何自学中医 于 2013-1-6 20:55 编辑

呵呵,“身必痒”竟然包括喉咙在内,这点的确没想到。学伤寒,真得字字斟酌。
之前已自行服麻杏石甘汤一次,明天观察效果,再来汇报效果
发表于 2013-1-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身必痒”竟然包括喉咙在内,这点的确没想到。学伤寒,真得字字斟酌。 ...
如何自学中医 发表于 2013-1-6 20:26


辩证关键在一痒字。皮与喉同为肺所主,风寒所伤,不在皮表即在肺,发热在皮,咳则入肺,喉则肺窍之中途也。消炎退热则转为咳,正是引皮表之邪入里的结果。
发表于 2013-1-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提供一个思考。是从升降枢机上着眼的。
伤寒论中关乎咽的一则在少阳,一则在少阴,少阴少阳皆属枢机。咽喉病当属枢机不利。黄元御还有一句话说:清气不升则喉病,浊气不降则咽病,楼主的情况不知如何,大约的判断是浊气不降,细致的病人会自我体察,会不自觉地吞咽动作,更引发咽痒。
1月5日正值小寒,小寒十二月节斗指癸。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可能病在少阴。得病在午时,发病在午后,午时一阴生,午后阳气以敛降为顺。足少阴升,手少阴降,那就大约病在手少阴。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呵呵,一点思考,重在参与。
发表于 2013-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提供一个思考。是从升降枢机上着眼的。
伤寒论中关乎咽的一则在少阳,一则在少阴,少阴少阳皆属枢机。 ...
可遇 发表于 2013-1-7 09:01



    咽喉虽然相邻,却属两条道。一连食管外通于口唇,一连气管上通于鼻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坤载先生一句“清气不升则喉病,浊气不降则咽病”,确为知本之论。
    另,病在手少阴有道理。但咽中痛而非喉中痒,痛痒虽相关而性则不同:喉通阳,咽通阴;痒偏阴,痛偏阳。据理,阳中阴凝,可小汗以发之,亦有“火郁发之”之意。
发表于 2013-1-7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炎退热则转为咳,
在孩子,就是不消炎,正治退热,也是次次退热后都会咳啊,
退烧接下来就是咳嗽,这两 ...
归航 发表于 2013-1-7 08:47


这是因为第一次外感之后的每次引邪深入所积累的病气没有散尽的缘故,身体会借着这个正治的机会把潜伏在内的病气尽量驱逐向外。当然,如果正气力量有限的话,就还会残余一些病气,等下一次抗邪的时候继续驱逐。要学中医首先要学会分清正邪,也就是分清敌我,不然一下手大概就是释邪攻正的自戕行为,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发表于 2013-1-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三七生

    问先生:
    为啥“疼为阴凝而痛为阳郁”,何不相反而行?观举痛论多有寒邪所致,岂是阳郁一词所能括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1 22:57 , Processed in 0.0249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