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2658|回复: 35

终于开始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生活 于 2012-7-6 21:17 编辑

总在这里潜水学习
一直没有勇气开帖
今晚被一件气愤的事激发开始了

院子里有个喜欢动手抓人的小孩
抓过宝宝几次,据说也抓过别人不少次
跟几家的家长闹过意见

最近一般让宝宝远离那个小女孩
不过同一个院子,
那个小孩总是凑过来一起玩
还经常出言不逊

今晚又是这样,那个小孩对宝宝说话不礼貌
宝宝过来跟我说
我刚好又听到那个小孩又在说不和你玩
我对那个小孩客气的说:
不愿意一起玩,保持距离就行了,不要总是这样说,是不礼貌的
那个小孩的外婆从旁边冲过来说:小孩的事大人不要搀和
我心里总觉得她家大人引导孩子不够
我说不是搀和,小孩子是需要引导的
那个老太太很不乐意,继续说大人不要参合......
我当时也很不乐意,
说:阿姨,您是老人,我不想多说了,
我拉起宝宝,有点故意的说:走吧,免得又被抓了
那个老太太竟然说是因为别人动了她的东西,她才会抓
我想起来,前些天,有一次,我家宝宝从地下捡了一片包装纸
她家的小孩说是她的,我就劝宝宝还给她,
刚说了两句话,脸就被抓了很长的血印子
就在我眼皮下,我还没反应过来
宝宝大哭
我有些生气的把宝宝抱上走了
当时决定一定要远离她们

结果还时不时的遇上,她家的宝宝前几天还跟着别人来我家玩过
来到我家,我依然觉得既然小孩子来了,仍然教宝宝们一起好好玩

今晚,她的外婆就是这种反应
小孩子动了她的东西,她就该抓人吗
别人平和的说她家小孩不要不礼貌,她就听不下去
那她抓了别人,别人怎么想
那个死胖子
气死我了
当时我太生气了
而且不会在外面跟人嚷嚷,
生气的带着宝宝回家了
跟老公打了个电话
说了一通
还是觉得生气
肚子不舒服
觉得喉咙下面有气上不来

在这里写出来
写完了
感觉没那么气愤了
还是有点生气

算了,宝宝要洗澡了
下次再来写
发表于 2012-7-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祝贺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liliya

多谢丽丽的鼓励
祝愿我坚持下去
向你们学习
学会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睡了一觉,早上觉得差不多可以放下了

刚才又看了一遍帖子
看到因为宝宝见了一片纸,脸被抓伤,
还是很生气
死老太太
难怪她家的小孩经常抓人
几个家长都不愿小孩跟她家的一起玩
死老太太,活该

双重标准的老太太
之前听楼下的邻居说,她的小孩跟那个爱动手的小孩有争执了,
那个死老太太看别人家大人不在旁边
把邻居的小孩给恐吓骂了一顿
这时她怎么不说小孩的事,大人不要搀和

哼,以后就不跟你家玩了
本来让宝宝避开她家,还觉得自己是不是小心眼了
现在一点都不觉得了
本来觉得小孩不懂事是可以原谅了
可是谁让她有这样的家长
就不原谅她了

从此隔离

我发现自己对那些不讲道理的人,
一般从心里喜欢隔离
做不到跟她们和平相处
惹不起,躲得起
越远越好
再不搀和
真好!
我突然想笑了
我喜欢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生活 于 2012-7-8 19:36 编辑

摘自丽丽:

#2419 并非你不能照顾别人,而是你不要失去自己

      当我随着别人的需要和控制起舞的时候,我就已经失去自己了,即便这个人是——妈妈。
      孩子容易幻想,如果我如何如何,妈妈就可以满足就可以幸福——陷入拯救。
      其实,如果别人不想从自己的内在去满足自己爱自己的的话,向外求,是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的。
      孩子满足不了妈妈就会愧疚会自责,其实,并不是你不好,而需要看一看的是——妈妈她有自己的童年创伤,有自己的业力,有自己的人格状态
      向内探寻是每个人自己的路,自己的命运,自己的选择,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她若自己不向前走,实际上是无法被推动的——即便是妈妈。
      对于这些,除了尊重,也只有尊重,尊重的一层意思就是:放手,带着爱看着她活自己的人生,带着爱看着她受苦。(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

      这并不是说,那你就不要照顾妈妈了
      而是,并非你不能照顾别人,而是你不要失去自己。
      咋说呢?
      好像就是,不能一味去迎合妈妈的需要,而去照顾她,这很容易沦陷为控制与拯救。
      而是,出于自己想要照顾妈妈的需要,而去照顾她,因为没有孩子不爱妈妈,但对于照顾的结果,不执着,放下一些,因为,结果并不是孩子一个人能决定的。

      爱妈妈,也爱自己。

    海灵格说:将盲目的爱,转变成觉醒的爱。

     父母在生活上照顾小孩,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小孩来照顾父母
     孩子也乐于这样付出,孩子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和拯救,慢慢地,大的变成小的,小的变成大的,爱的序位就此紊乱
    记得海灵格的一个自闭症的个案,他对小孩的妈妈说:你要像个妈妈(说了好几次),最后对妈妈说:你要学做妈妈,对小孩说:你现在终于有个妈妈了。
    明眼人一眼全看明白了,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还在随波逐流、浮沉
    开始看出一些端倪的,努力地挣扎着驶离那漩涡
    父母的命运的舵只能在父母自己手上,只是,孩子会幻想自己手里的舵可以改变父母命运的航向,这是一个幻想
    放弃这种幻想的时候,就是醒过来的时候
    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你永远都不能驾驶父母的船
    当然可以出于自己对父母的爱而照顾他们,但是,结果怎样,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只能交给最高的道,在道面前,谦卑下去
   不过我也相信,如果能把人性研究的明白透彻一些,照顾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爱就能更好地流动,但是无论怎么照顾,结果,仍然不是孩子能决定的
    如果他们走出的你不愿看到的命运航线,也许有时候,也只能带着爱看着他们受苦

   所以我很佩服德芬,她40岁的时候在家看书,她母亲还会一把扯下:你怎么可以看这样的书!
   她这方面的功课好沉重,她有好几篇写与父母相处的文章,我都看了又看
   她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但是我没办法做到你希望和要求的。
   她对父亲说:爸爸,我爱你,但这是你的需要,不是我的。(她父亲希望她念北大研究生)。
   爱,但不是盲目地爱,爱,但不会失去自己地爱。

   身为父母,我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一切负起责任,包括我的喜怒哀乐,孩子只需要为他自己负责,而不需要来背负我的人生这也是我的功课

   对了,今天下午还看到一个瞥了一眼就让我感到惊悚的词儿:精神乱伦。
   最常见的一种精神乱伦就是妈妈和儿子,儿子在做自己母亲的伴侣(也是从小走上了大的位置),因为母亲需要儿子这样付出,儿子也乐于这样付出。
   小巫说,这种愚孝和精神乱伦的家庭不能嫁,婆媳矛盾不可避免,问题很难解决,除非当事人自己想解决。

#

    我家的模式中,也常常有控制与拯救。
    父母以前受过不少苦,觉得现在条件好了,期望子女能实现他们的心愿,如果子女没有做到,或者想法不同,父母会有生气、不满受伤的感觉。
    然后我们子女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孝顺,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因而自责、惭愧,渐渐的,会跟父母的沟通减少,报喜不报忧。
    这应该不算是良好的亲密关系吧。
    不过,心里真的希望父母能开心幸福,父母应该也希望子女能越过越好。
    以后会照顾父母,但保持自我,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去体恤,不勉强自己,希望自己和父母都越来越开心。
    希望家人能渐渐形成良性的亲密关系,希望爱在我家能自然的流动。


     觉得丽丽的帖子有很多打动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些书自己也看过,但自己学习不够扎实投入,有些懒惰,不爱做笔记,看的时候深以为然,但放下去后很容易忘掉,所以那个东西没有内化到自己的心里,很多问题似懂非懂,模模糊糊,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想继续偷懒一段时间,多摘录丽丽的帖子,一点一点来学习认识。
     一会儿跟丽丽打个招呼,希望丽丽不介意心得体会被人坐享其成。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生活 于 2012-7-8 19:41 编辑

回复 4# 新生活


    今天跟朋友聊天时,提到了这件事,说道,决定不原谅那家人,也不原谅那个小孩
   女儿说:妈妈,我想原谅她啊。
   我一下惭愧,觉得大人还不如小孩大度。
   静下来后,觉得还是不喜欢与人交恶,也不喜欢冷战黑脸
   那以后就顺其自然吧,不故意冷脸,不排斥与她们缓和,也不勉强让自己不开心
   跟人还是喜欢和平的相处

   而且如果我从此走向复性之路,梳理内心,自在向好,那么也要感谢她们激发了我开始的勇气。
发表于 2012-7-8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会儿跟丽丽打个招呼,希望丽丽不介意心得体会被人坐享其成。新生活 发表于 2012-7-8 18:18


亲爱的,没关系,看到自己的分享如此被认可,心里很美
想说两点
一是,我自己过去发现总结的东西,后来又可能被自己推倒(甚至可能会很彻底),所以,支持你对我的分享保留怀疑态度
二是,如果你看了这段很有感慨,并不是我的分享有什么魔力,而是你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与其不谋而合,曾看到一种说法,我不可能给你什么理念,而是你本来就有的,我也凑巧说出来而已,还是你自己的体验起关键作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aliliya


    呵呵,亲爱的丽丽,太好了
   你这么大度随和
   那我就继续心安理得的摘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023 执着是一种作用力

      我好像能够体会一些,什么是执着,我现在也在执着着,钱,身心健康,性命,别人喜不喜欢我,还有很多我认为正确的事……
      每当我执着其中的一样,达不成,做不好,我会恨,我会伤,我会恼,还有恐惧。
      一个作用力出去,必然就会有反作用力回来
      执着,原来是一种作用力
      佛说:不要执着……原来却是为了保护众生

     挺容易执着的,有阵子很喜欢田震的那首<执着>
       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是执着,
     遇到不合意的事爱生气是执着,
     不要执着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025 烦恼的时候该怎么办?

       应观烦恼本是虚妄,本无自性。
       比如说,10年前的烦恼还念念在兹么?
       知妄即遣,念佛的人,知妄即念佛,心既然已经念佛,妄在何处安立?
      
       做对自己紧急、重要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047 摘自《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试》

      第28页: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
      第35页:孩子哭时起先是为刚发生的事,然后可能是为以前发生的伤心事。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倾听,他会哭的很厉害,很久,一般达半个小时至1小时之久。为这样的机会他已等了很久。你表现得越温和慈爱,他哭得越久、越厉害,因为感受到你的支持和关注。……越有安全感,他就越能向你充分显露他的情感,在哭过之后,能越深地感受到轻松愉快。

      看!有时如孩子一样,想痛快的哭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生活 于 2012-7-9 15:29 编辑

048 摘录

圣严法师: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生活中难免出现逆境,我经常劝勉大家,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困难、艰辛、不平的情况,都不逃避,因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担负起来,才能真正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

  面对烦恼的方法

  如何面对问题?即是告诉自己: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们不须追究原因,也无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对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紧的。

  很多人都说,我是好人,为什么我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要知道,有物质之身就有果报、就有障碍,如同有山川大地,就有风雨云雾。大修行者也要受果报的,佛陀曾遭大石块击伤,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报和障碍未必会招来烦恼,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异就在于此。

  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会退转;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烦恼所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因果必须配合因缘。对于任何情况,如果能够改善它,当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对它接受它,绝不逃避,但是要尽力改善。逃避责任,逃避果报,是不合算的,改善情况才是最聪明的。

  经过计划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也会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要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处理它,因为,因缘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期待计划好的事在过程中发生问题,不必伤心也不必失望,应该继续努力,促成因缘,还是有成功的机会;如果经过详细的考虑,判断因缘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这和未经努力就放弃是截然不同的。

  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能作如此想,对一切人都会生起同情心与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具缚的凡夫,尊敬人家也有独立的人格。
   
      平常生活中,禅如何教人安心呢?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无论遭遇任何状况,都不会认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如果已经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能让它不发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发生,担心又有什么用?担心、忧虑不仅帮不了忙,可能还会令情况变得更严重,唯有面对它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中的人,来向我求救。通常我会轻听他们的问题,知道他们所焦虑的什么,但不会将他们的焦虑,变成我自己的梦魇。

      我给他们的建议有一个原则:对感情的问题,宜用理智来处理;对家族的问题,宜用伦理来处理;即使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应用时间来化解、淡化;如果真是无法避免的倒霉事,那只有面对它、接受它;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就等于是在处理它,既然已经处理了,也就不必再为它担心,应该放下它了,不要老是想着:“我怎么办?”而是睡觉时照样睡觉,吃饭时照样吃饭,该怎么生活就怎样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生活 于 2012-7-9 15:40 编辑

054 倾听孩子

      呀!真的是太赞了呀!《倾听孩子》这本书真是太赞了,谢谢寻版推荐!最后摘抄一次,送给成长中的我们 ——

      只要有亲近的人能够倾听自己,孩子就会通过大笑、发抖、挣扎、冒汗、发脾气来治愈所受创伤。我们成人总是把这类情绪发泄看作是“不好的”、“孩子气的”、“没有自制力的”“想操控成人的”令人厌恶的表现。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应该阻止孩子的情绪发泄。而实际上大哭大闹的孩子正在做着在他们的处境中最恰当、最符合逻辑的事。他们在排除自己的烦恼,是自己能恢复安全感,放松感。
      孩子大哭大闹时需要你在身边,需要你温柔的触摸、关切的眼神,需要你的呵护所给予的安全感,直到自己能够重新正常思维。孩子还会需要听到让自己安心的话语。你可以告诉他你很高兴在他身边,会保证他的安全,为他受到伤害感到难过。你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但你温暖的话语和声调会使他哭得更伤心,闹的更厉害。孩子越感到安全,宣泄的越充分。
      有父母在身边倾听的孩子有时会用更长的时间处理情绪。他们会先处理与刚发生的事情直接有关的情绪,然后接着处理更深层次的与以前发生过的较大烦恼有关的情绪。孩子天生不喜欢背负不良情绪,所以只要有人倾听,就会不失时机地要占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把不良情绪“一扫光”。
      不论孩子哭多久,你都守在他身边倾听他。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觉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假如孩子强要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你就倾听他,给他关注,而不是给他想要的东西。这种做法与父母们在孩子大闹情绪的时候通常采用的办法很不一样,所以当你第一次尝试时,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包括鼓足勇气。

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益,但实践起来确不容易。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我们父母也需要别人花时间来倾听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激烈情绪会触发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也有许多话要说:比如,作为父母有多难,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时候让我们多么恼火,对孩子的担忧、失望和希望。如果父母们之间能建立起一种彼此倾听的伙伴关系,就能满足这种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勉强自己,减少不愉快:   
    看了一个帖子,发现不会跟强势的人相处,不止我一个。
    有些人性格比较强势,少考虑别人,
    性格温和的人,愿意为别人考虑,跟强势的人相处,会常常觉得有压力,不舒服,
    我也常有这样的时候,对强势的人,在心里希望敬而远之。
    不过有些家人,或者亲戚总难免有交叉的时候
    这时往往觉得有些痛苦,感觉被勉强
   
    最近尽量少勉强自己,不愿意的事,就不过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感受为主,不乐意就不干,怎么说都没用,我就不乐意
    不勉强自己,会减少压抑感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2437 父母,力量

      周鼎文视频中说
      如果我们能看到父母已经给我们的,我们就会有力量。
      如果我们总是看到父母没办法给我们的,就会越来越虚弱。

      嗯,看到就看到,如果看不到,也不能强装成看到,需要和做情绪处理相配合,爱,本来就没有离开过,只是被蒙蔽了。

      无论如何,和父母爱的连结的修复,是功课重点,那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能量的源头。

      和父母爱的连结,对我来说是理性的,不是感性上很亲密的那种。
      理性上知道父母不容易,父母供我读了大学,结婚时,经济上帮助了自己,他们也很爱自己,父母应是世界上最亲的人,应该跟父母很亲。
      可是在心理上,却觉得奶奶很亲,很温暖,甚至姑姑和叔叔也常常能引发我亲密的感觉。因为小时一直跟奶奶生活,亲戚照顾很多。奶奶离世后,大学的寒暑假跟父母在一起,有些地方不大习惯父母,父亲比较强势,要求比较严,妈妈是个粗线条的人,很少跟她们沟通心里的想法。至今很多心里话,能跟姑姑讲,却难以跟父母说。心里隐隐有种父母亏欠自己的感觉,但没有说出来过,心里明白说出来,父母也会难过,父亲可能会生气,会指责我不理解他们的辛苦,他们把我放在老家也是不得已......
       结婚怀孕后,心里想父母也许会为了弥补以前对我照顾较少,过来照顾一下自己,但父母觉得在外地生活不习惯,也觉得照顾我应该是婆婆家的事,所以没有来。有段时间心里很难过,尤其跟婆婆相处也有不适应的时候,看到别人有妈妈贴心照顾的时候,心里难过羡慕遗憾,觉得总是少了父母的贴心关怀。

    跟父母的相处感觉始终是淡淡的,也互相关心对方,希望彼此好,但只是例行的问候电话,或者弟弟有事跟父母闹别扭时,妈妈让我调解一下。妈妈很少问我过得开不开心,只是反复说要跟婆婆处好什么什么的,就像小时候叮嘱我听奶奶的话似地。可是跟婆婆相处并不那么容易,中间的委屈难过,很少跟妈妈讲,因为离得远,不想让他们多担心,偶尔讲一下,妈妈只会沉默,所以索性就不讲了。

    很羡慕那些能亲密讲心里话的母女,也很期待那种亲密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2:10 , Processed in 0.0331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