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1301|回复: 20

復泰草堂2007年前醫論彙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不被了解的原因

    梁漱溟先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西医无法沟通,因为二者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毫无共同之处。并以为中医无法在理论上说明自己是自身最大的弱点,即使有高明的神医能治好病,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神秘莫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梁先生说中西医无法沟通是有道理的,从前一段时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到现在的西医用中药治病,都证明了西医理论对中医治病原理的不了解与不信认,他们只是承认中药对疾病有治疗效果,并想从中药的化学成分中得到解释。
    其实中药治病的作用来自药性的温凉寒热以及药物自身的特殊性情,这一点西医理论是不承认也不理解的。而对中药的君臣佐使的正确运用,则来自对病证正确的诊断,因病与药,方能见效。如果辨证不准,则用药错误,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目前中医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受到了自身以及外来所谓权威的误导,很多疾病在治疗上达成了学术上的共识,而实际上从八纲上仔细考察,这种普遍被接受的辩证结论是不正确的,甚至与病证真相是截然相反的。而那些中医学院出来的医生普遍受了这种误导,这就从治疗结果上造成很过绝症。其实并非病是绝症,是不正确的治疗使病成为了绝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西医对糖尿病除不断注射胰岛素之外没有根治的方法,而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倡导下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同样也令病症缠绵无期。其实,施今墨的辨证是大有商榷之处的,既用玄参滋阴,又用苍术渗湿,本身就很矛盾,甚至还用三黄等凉药降火,更是荒唐无稽。
    其实,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很明确的指出,金匮肾气丸主消渴,于水中补先天真火,肾水上升,上焦虚火自然平复。可是现在的所谓中医竟然阴阳不辨,专以六味地黄丸治疗消渴,令真火渐熄,生机转败。杀人于无形,自己尚不知,反以为病之难治,思之诚可恨可悲。
    消渴发展到重度糖尿病阶段已是一片寒湿,毫无消渴症状可据,金匮肾气丸中滋阴之药都已经不可再用。但那些医生却仍以滋阴降火为治疗纲领,治到最后终于变成坏证,眼瞎脚烂,一命呜呼。仍不知悔改,照常不误。庸工杀人,当真名副其实。
    梁先生说中医无法解释自己的理论是不准确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普通人很难理解中医的理论,而不是中医自身的理论不完善。甚至很多从业医师对中医理论也是一窍不通,只是用两张所谓的祖传秘方到处招摇撞骗,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有的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治好了一半以为己功,治死了一半以为病过。人声鼎沸,混乱不堪。
    中医理论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四大经典之外群医往往各执一偏互相攻讦,致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医理又是见仁见智,不以权威之言为准则,所以就很难统一认识。而那些被某种势利统一起来的理法方药,在面对具体病证的时候,又往往无济于事。这样就造成了中医界从古至今的混乱,治病的权柄似乎操在少数神医的手中,普通医生则对复杂的病证失去了治疗的手段。所谓,上工十全,中工十全六七,下工十全二三而已。还没算上庸工杀人无数。其实,并非神医们垄断了医术,只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过于高深,那些智力普通的医生知难而退不肯深入,或者虽用功而不得其门径而入罢了。专业人员尚且如此,那些道听途说胡乱猜测的门外汉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并非中医无法解释自身的理论,是人们对中医的理论缺乏深刻真实的理解。就像对于盲人,并非阳光不耀眼,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阳光的视力。
    中医如此,佛法也是一样。一切东方学术都有形而上的倾向,是生活在现今时代的物质主义的人们很难理解的。


         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中医的产生发展是随着中国传统太极哲学的不断完善逐渐丰富起来的。太极是中国人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初始状态的文字描述,那是一个万物即将萌生的阴阳初判的原始图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是两仪,即阴阳,三是阴阳之间的中气。中气斡旋,阴阳升降,变化于是生焉,遂产生了万物。种虽万殊,性唯有五,所谓木、火、土、金、水,即五行也。火性炎上,水性下流,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古人对万物五行特征总的概括。火之气为热,水之气为寒,木之气为温,金之气为凉,金木水火是为四象。土之气不寒不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居四象之中,即所谓中气也。寒、热、温、凉、湿、燥,是谓六气,六气即五行在天之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身即小宇宙。所以,人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莫不与阴阳五行相对应。更以收视反听之内景之学,观察经气运行隧道之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起止走向,及与内脏之对应关系,配以针砭灸艾之法。又将草木金石禽兽之性情及五行六气属性详为划分种类,用作调整人身阴阳五行气化之偏,是谓本草之学,即今之所谓药物学也。
   至于诊断疾病之法,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过欲详查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八纲变化也。随后依理施法,处方用药,不过调整其阴阳五行性情之偏,使之归于平和无病之常也。
  人之五脏秉五行之气而生,肾居下属水,在卦为坎,二阴居外,一阳居中,体为阴而用为阳,主藏精,其势降极而升,是生气之根本也。心居上属火,在卦为离,二阳居外,一阴居中,体为阳而用为阴,主藏神,其势升极而降,是藏气之根本也。人之身以此水火立极,升降往复,周而复始,是为无病。升降不畅,则火水未济,天地否隔,诸病作矣。
  此不过略说大概,辨证施治依次类推,分而求之,千变万化,归而总之,不过阴阳。治病之法,和其阴阳,调其顺逆,补虚泻实,通滞解郁,损有余而不不足,使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神气血复归于阴平阳秘泰然无病之态也。
  此乃中医体系认识论与方法论之大概,不如此说则不能彻其来源,尽其底蕴,非故弄玄虚迷惑今人也。
  今人不加体察,眩于西医机械理论,误以为科学,百般维护其短,有意忽视其不能验证于实践之事实。而反将中医之屡经实践检验证实之经典理论恶意抹煞诬为迷信,实为真正迷信。其所标榜之所谓科学者,非科学也,实乃为维护彼迷信祭起之昏昏大棒也。迷惑颠倒,一至于斯,真可畏也哉!


         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

    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惑之者以为不刊之论,实则荒谬不经之言也。
    确乎不拔之论当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以人生即一由生向死过程,阳者,生气也,阴者,死气也,阳消一分,阴长一分,人就向死近一分。多一分阳气便多一分生机,自然之理也。君不见冬日之木乎?阳气潜藏,阴气弥漫,枝叶摧折,形容枯槁,阴寒之极,死气临之也。冬至子时,一阳初动,阳气渐复,至于立春之后,阳气敷布,生机渐发,春色渐渐盎然,生命复苏,情志畅然,此亦显而易见之理也。
    刘河间朱丹溪乃以天时之变,妄言为常,当火气行时滋阴降火或有一时之效,然时过境迁仍执之以为恒常不变之理,则大谬也,昔之琼浆,今为鸩毒矣。
    观今之动辄以滋阴降火统治诸病者,杀人者众,生人者寡,犹执迷不悟以朱刘之言为根据,黄坤载谓彼等为下愚、厉鬼,良有以也。再观近世所谓名医如施今墨孔伯华者流医案,宗刘朱谬论,动辄降火,用药杂乱,不了了之,难得入口见效者,今世宗彼等者又不知凡几,此大众所谓中药见效慢之说所由来者也。
    朱刘之过在以妄为常,庸工之过在不知变通。客气不无常变,主气终有盛衰。阳胜阴则动有余,阴胜阳则动不足,此常态也。动为阳,生气也,静为阴,死气也,明乎此则自能识得阴阳死生之变矣。


         六气正名
   
    内经所谓六气,医人千古从之,未闻质疑。实则杂乱无章,乱人眼目,开后人无限争论先河。
    名不正则言不顺,请先正其名:风、寒、暑、湿、燥、火,此内经所谓六气也。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五行之气也,水气寒,火气热,金气凉,木气温,土气非寒非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寒、热、温、凉、湿、燥,是为六气。风乃六气往来之动象,可寒可热,可温可凉,可湿可燥,乃六气之动,非气本身也。暑者,湿而兼热,火者,为五行之一,皆非气也。
    内经所谓六气多风、暑、火,而少温、凉、热,是其体系杂乱明证,后人群说蜂起,各主一偏,实内经指归不确、立论不明有以启之也。
    今中医衰极,正统一认识确定理论之时也。吾辈当努力从事之。


         阴阳体用论

    以偏治偏,药性所以为用也。
    后天八卦以水火立极,人身亦同此理。水升火降,阴平阳秘,自然疴疾不起。阳根坎内,阴根离中。自然之理也。本乎上者亲上,水以升为顺也;本乎下者亲下,火以降为顺也。水不上升,无火蒸之也;火不下降,无水藏之也。地气上为云,阴随阳升也,天气降为雨,阳随阴降也。水火既济,地天交泰,则百病不生;火水未济,天地否隔,则群疾蜂起。动生阳,静生阴,阴为体,阳为用。有阴无阳,则体不得用,僵尸也;有阳无阴,则用不附体,游魂也。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言阳气贵重于阴气也。纯阳则仙,纯阴则鬼 。刘河间以阳盛为病,朱丹溪谓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贵死贱生。此黄坤载所以谓此二人为无知下鬼也。


         精神论

   东属木,已胎火苗,火属心,主藏神;西属金,早孕水根,水属肾,主藏精。精神气血互相转化:精,生命之物质基础也;神,物质之生命能量也。
   精温则化气,主生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植物之生根发芽也;
  神清则运血,主收藏: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如植物之开花结果也。
  水居下主升,精化气则木生火;火居上主降,神运血则金生水。
  主生长则性向外而进取,主收藏则性向内而退守。一味进取有丧本之虞,一味退守有失荣之虑。重精者有淫逸之患,重神者有妄想之忧。
  精属阴,神属阳,阴成形,阳化气。《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是阴阳并重,精神同宝也。无气之形则死,无形之气则散。但知形而不知气,则轻视生命;但知气而不知形,则难重死尸。
  然人活在气,气散则死。徒知形而不知气,但见精而不见神,背离根本,驰骋枝末,轻视生命,远离自然,此西医于治病之学所以远逊中医之故耶?


         精说

  肾藏精,心藏神。精为体,神为用。精化气为神,譬如薪火传递。神不宁则精妄动。精妄动则髓不秘藏,骨空筋缩,痿证作焉。虽不即痿,而必渐至。所谓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水不生木,木枯火焚。以冬不藏精,阳不秘藏,水火失根,润下炎上,火水未济,阴阳不交,故龙雷之火飞腾不潜,木焚火飞,上燥下湿,温病作焉。皆由精气不固,元神失宅所致。如是观之,精之所系者甚巨,性命攸关,故古人有保精之劝。义理渊深,词坚笔畅,岂西医无知妄作之辈所能知者哉。


         阴阳天地水火一二离合论(艾滋病论)

  此论受西医启发而始,彼虽必不能明其所以,然实肇始于彼之发现,功不可没,特记之,亦表非盲目排斥彼学者也。然思维方法终难沟通,此亦一二不可混淆之一证欤?
  公元2002年之12月1日,西方所谓之国际艾滋病日也。电视节目中列举艾滋病研究进展,云美国新发明一种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于一种溶剂中滴入一滴鲜血,普通人之血变成一条直线横断溶液之中,艾滋病感染者则分为两条平行直线,相距甚远。因触动灵机,作是思维:艾滋病人与普通人之区别无他,但一分为二也。此一二者何?请从中医之说论之:
  天地未判,一气混茫;太极动转,阴阳始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此河图之言也。一者谓何?先天之阳,即天也,在卦为乾,三连者是也;二者谓何?先天之阴,即地也,在卦为坤,六断者是也。此以三才记阴阳之象也,除之以三,不过一二而已。一二者,即先天之阴阳也。天地动转,阴阳交媾。天一降于地户,于是水生。水之体外阴而内阳,在卦为坎,在脏为肾,中满者是也;地二升于天门,于是火成。火之体外阳而内阴,在卦为离,在脏为心,中虚者是也。水火者,天地阴阳之用也。先天之阳收于水中,天一是也;先天之阴藏于火内,地二是也。一居下而二居上,此三才得先天阴阳之常也。一二反动,则天地为否;二一顺转,则水火既济。一二者,实万物生死离合之枢机也。
  血之体为阴而用为阳,阴形之中内藏阳气,坎卦也,其根本实出于肾中。普通常人验血一条直线者,阴阳相交,一二相合之故也。艾滋病人验血两条直线者,阴阳离绝,一二相分之故也。又一为阳而二为阴,血成二条,坎中一阳已成阴气,坎阳者,先天生命之本也,坎阳一散生命失根,死期将至矣。而不即死者,说明尚有转机。转机谓何?使分者复合,散者复聚,一降二升,天覆地载,水火既济,阴阳互根,则病可以不作矣。
  然治病必求于本,本立而道生。观艾滋病传染之途径有二,二者谓何?不过精血也。精血谓何?不过水火也。水火谓何?不过离中虚坎中满也。今其病从下而入,由内而生。坎中不满,是以一分为二;离中不虚,是以二化为一。表盈里亏,虚实反作;内寒外热,冰炭斯分。此否隔离绝之象,又非艾滋病所独有者也,西医所谓之一切免疫系统疾病莫不如此。
  然治之道果何如耶?无他,益其损而复其剥而已。益者谓何?风上雷下,否上之阳复降也。复者谓何?地上雷下,剥上之阳复降也。二卦皆雷居下,雷者谓何?龙雷之火生于坎中,即先天之阳也。然则治病之道不过使其将脱之阳复归水中,即所谓导龙归海也。天一复降于水中,则生生之本复泰矣,又何病之有哉?
  (理法已备,方药自在其中矣,明者可自求之)


         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证治(修订版)

    非典型肺炎流行以来,有蔓延趋势,以至所到之处颇有谈虎色变之感。以中医理论观之,此病当属金木相冲温燥寒湿不能相济所致,其中很大程度属时气的原因。今试从时气的角度就其典型症状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当之处尚望高明不吝赐教。
    辨证:(高烧、乾咳和呼吸困难)肺金受克,气逆不能司呼吸,肺内有温燥之象。(胸部X光检查也会出现异状)如片状阴影等,皆是肺内受伤之象。(发冷、头痛)表有寒之象。(肌肉僵硬)血不濡筋之象。(没有食欲)脾胃不化之象。(抑郁)肝气不舒之象。(头昏脑胀、潮红)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天地不交之象。(拉肚子)燥湿不济湿气下泻之象。春三月寅卯辰,寅卯为木,辰为燥土,阳气上升,地气由湿化燥之时也。寅之前为丑土,寒湿也,观其时之地表可知。辰土温燥,观春分后之地皮干象可见。今年太岁癸未,天干戊癸化火,火就燥,其本性也。丑未之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太阴之性为湿,火湿相遇,湿热作焉,此其岁时之应也。广州位于正南,在位为离,火也。此病高峰发于寅月,寅木化火,上克肺金,寅申相冲,木胜金败。金本克木,今反受木侮者,一则木当王时,金逢囚地,一则火来助木,先气而来也。卯月温气更盛,卯酉相冲,肺伤更重。以六气辨之:丑寅之月,寒湿内积脾胃,木气受郁,郁而化火,得天气之助,乃上行冲金,此其前期之证也。卯辰之月,温燥之气生,又兼风火相煽,肺金更受煎熬。今在上之温燥向辰月行,有更燥之势,在下之寒湿不得火济,屡有下陷之虞。
    方法:此病与寒热湿燥四气有关,病位波及手足少阴手足太阴四脏,寒热燥湿不能相济,反各以偏刑脏,致令营卫不通阴阳离绝,遂置人死地。寒湿伤足太阳少阴,寒燥伤手少阴太阳,湿热伤足太阴阳明,燥热伤手太阴阳明。而终以木火刑金之势先令肺金罹难,天时使之也。治当先救其肺,同时外散寒结,内清热郁,润燥除湿,并行不悖:
    麻黄2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麦冬20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


         糖尿病概说

    糖尿病是一种内脏代谢功能紊乱症。众所周知,糖是人体的能量来源,糖的味道是甜的。从中医理论看,糖的代谢与脾胃有关,因为脾胃属土,土之味甘,胃主纳食,脾司运化,中气斡旋,升清降浊,人体内部方能除旧布新,所以中医理论又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肾)。
  又脾主统血,脾经与心经相接,所以脾也在一定程度上主管血液的运行(中华不败所说心脏的动力不足以推动血液的运行是对的,其实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在肾,传导在肝脾,输送在心脏,治节在肺脏,血液运行机制与五脏都有关联)。脾的动力一部分来自肝肾的上升之力,另一部分来自饮食转化的能量,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来自饮食的糖转化为能量输送到血液中,变成人体的动力,就像把煤烧成火,把水蒸成气,把气转成动力,这一点于西方的蒸气机原理很相似。现在由于脾的转化功能出了问题,所以糖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反而停留在血液中,成了血液的负担,这时验血血糖就一定高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就发生了。
  脾本来主升清气,也就是把来自肾肝的原动力传导到心脏,而现在由于上升之力不足,不能推动饮食精微上升化为能量,反而使营养物质下陷于肾中,随小便排出体外,这时化验尿糖也高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就名副其实了。但由于西医受理论的局限,不能了解致使糖份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相当于水化成气)的根本原因,所以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好在他们发现了胰岛素,胰岛素本来是在脾运化精微的过程中自动产生的,是脾的功能的物质形态,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向人体注射人工合成的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在短期之内降低血糖,缓解一些症状。但是仍无法根治此病,因为胰岛素不能自生,所以需要不断注射,而长期的注射不但会使脾的正常功能完全丧失,还会使肝肾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西医所谓的并发症,手足坏烂,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等坏证,终归不治。所以西医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是绝症,对西医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前面说到了,造成此病的根本原因在脾的升清功能的破坏,而导致脾气不升的原因还在于肾阳的不升(相当于内燃机的炉火太小了,不能将煤点燃),阳气主升(热而轻故升),阴气主降(寒而重故降),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肾气不升往往是因为肾阳为寒气所伤,于理有据,于象可征,四诊相参,自有线索。所以我说早期的糖尿病没有波及到中焦的只用金匮肾气丸就能治愈,因为肾气丸正是温补肾阳的妙药(烧旺炉中之火)。
  至于中晚期的坏证是经过不断误药积累起来的,已经损及了根本,但如果用药得当如法,也并不是没有还原的可能,但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如果一年还无法恢复就很难彻底复原了。
  而现在的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影响下对糖尿病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使本来就受损的脾阳肾阳再遭克伐,这就好比雪上加霜,病上加病,又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对这些庸工来说,糖尿病也成了绝症,不但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而且直到现在还在用这种方法客观上残害着病人。唉!人为的认识不清导致的灾难也够厉害的了!


         白血病辨

    白血病是西医的病名,西医目前还自称不清楚发病的原因。但我认为此病实际上西医误治的结果。
    一般来说,此病发病初期都有普通的感冒症状,随着西医抗菌素的持续注射,病情反而不断加重,长期低烧不退。这时医生往往怀疑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再经过检查,结果白细胞大量增生,幼稚细胞出现,粒细胞变异。于是,西医确诊为白血病。在经过多次的放化疗之后,病人的正气不断削弱,最后因正气极度衰竭死亡。
    但从中医的理论分析,病人先天元气虚弱,坎阳不满,外感风寒之后,经太阳少阴两感继而深入骨髓,导致水中阴寒内凝,温气外泄。于是水寒不能生木,表现为骨髓的造血机能不能正常运转,导致肝心脾等脏器藏血统血主血机能丧失。最后,血不循经溢出血管之外,终因内脏出血导致死亡。如果不经过西医的消炎药不断损伤正气,将寒气层层引向深入,断不致很快死亡。
    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2000年,一个哈尔滨的青年被医院确诊为白血病后,毅然拒绝治疗,决定用最后的生命骑车壮游祖国河山,当他在到达深圳沿路返回沈阳,再到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他的血象恢复了正常。这个事实说明,在未经误治的情况下,所谓的不治之症——白血病是可以在自身正气的调节下恢复正常的。
    而另一方面,那些死亡的患者无一不是在经过及时的联合化疗治疗后死亡的。即使中医也往往迷惑于表面发热的假象,使用大量所谓清热凉血药,戕伐正气,与西医治疗殊途同归。
    若辩证不误,白血病绝非不治之症。治法不外固本扶元,因势利导,使深入之寒邪复从里达表,散于身外,则病自已矣。


         高血压与温阳散寒

    大剂四逆汤附子生姜可用100g以上,敢放胆用姜附者肇始于蜀中郑钦安先生,郑氏号称火神,于阴阳之辨洞若观火,阐明阴虚阳虚实据,发人深省,启人悟门。用药直接了当,效如桴鼔。见解高明,功效卓著,数百年来第一人也。惜后人不加省察,竟误以寒凉派为医学正宗,动云滋阴降火,罕言补阳散寒,戕伐正气,坏人根本,反将振元阳扶生气之郑氏之学目为左道,妄以正统自居,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理误人,用药害命。竟将歧黄救人之术反作杀生之法,此诚可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
    郑氏之后有吴佩衡、范中林先生踵武芳规,独步杏苑,神功盖世,手眼通天,屡起沉疴大证,所赖者有干姜附子等猛将辅佐也。而时俗之辈动云有毒慎用,竟将一代猛将诬为废物,委诸闲职不肯重用,徒令寒气肆虐,生灵冻馁,此复可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
    高血压者,寒束血管使之内收也。西医不知散寒,只知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量,譬如嫌松紧带太紧,反复拉抻,使之松懈。不但未去寒气病根,反使血管脆化,失去弹性,不能收缩,最后导致脑血管破裂之证。若作一下调查,极有可能所有脑血管破裂患者都曾经长期服过降血压药物。现代病多为西药副作用累积所致,如新诺明已被证实可导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尿毒症、红斑狼疮等多种西医绝症,此西医尽知者。西药大多如此,每种药物几乎临床应用之后都证明害大于利,不得不更新换代,而更新者同样存在尚不为知的种种负面可能,如前一阵所谓PPA。愚者不知其害,动辄滴流,以为仙药,趋之若骛,轻易赴死,多有站着进来躺着出去者。对所谓科学深信不疑五体投地,实则于其原理一窍不通,过于轻信乃至迷信,实可悲可怜者也。
    每言及此,不觉语为之塞,气为之结,声为之激昂,性为之暴烈。此无他,明知其非而难令人信,欲正其误而求告无门。彼之昏昏者反洋洋自得,昂首戴面,以权威自居,垄断专制,于其不能治愈之病则定为绝症,他人以他法治愈,则百般刁难,不予承认,掩人之长,护己之短,以理论欺世,以技术骗人,竟能畅通无阻,为所欲为,谋财害命,死无怨言,此尤可痛苦流涕长太息者也!


         小青龙汤意解

    小青龙汤从麻黄汤变化而来,欲解青龙先当识得麻黄之意。麻黄汤主治无汗发热、脉浮紧、身疼、腰痛、骨节疼痛之表为寒闭证。此证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营卫开阖不利,故以麻黄为君,开手太阴足太阳之闭。手太阴与足太阳皆主一身之表,肺司皮毛之外,又主呼吸,主气机之降,故又以杏仁之苦辛助肺气之降敛。桂枝(木)、炙甘草(土),一助营气外达,木生火(麻黄中空,有离中虚之象)也;一助卫气内收,土生金(杏仁色白,有兑上缺之象)也。君臣佐使之意具足焉。
    小青龙主治心下有水气、少腹满、里作痞之中寒上干于肺的气机降路受阻之伤寒表未解证。表寒未解,故麻黄、桂枝仍用,散卫寒恐营气外泄,故以白芍、炙甘草清郁热敛营阴。下寒上干,故以干姜、半夏降之。细辛、五味,外收内通,与干姜、半夏成错综之势,五味、半夏之降敛,使细辛、干姜之辛散下达也。
    咳喘之因缘于肺气不能内收,不能内收之因为中下寒湿上干,排挤肺气逆行。今得干姜、半夏、细辛、五味收敛逆气,下通中阻,又兼麻桂之辈外散表寒,故得表里双解上下齐通,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之因下寒阻滞降路所现诸症可以不作矣。


         真武汤意解

    真武,水神之名也。以之名方,治水之意寓焉。真武汤于《伤寒论》中凡两见,一见于太阳中篇,一见于少阴篇。太阳为寒水之经,少阴乃主水之脏,皆关乎水,故以水神名其方也。
    克水者为土,水生者为木,一为官,一为子,顺承泄秀转枢升降所关,不可忽也。水气为病,或上凌心火,或中淹脾土,或泛溢皮腠,或闭塞经络。阻碍气机升降,影响津液运行。故悸动、瞑眩、瞤动、振振欲擗之状出焉,腹痛下利、小便不利、肢重疼痛、或咳或呕之症成焉。
    欲治水先当培土固堤,白术是也;再当疏浚通流,茯苓是也;水寒则凝,当温化之,附子之责也;又当推行宣泄,生姜之使也;木植而后土固,土固而后水藏,白芍者,固土藏水使不流失之木也。
    然白芍所固者水土之体也,若其用不彰,则当代之以桂枝焉。白芍者,阴物也,故伤阳之下利去之。其于固藏敛降之用为宜,而于宣发疏散之用有碍。其与桂枝相反相成,体用同顾,补泻兼施,每多并肩作战,桂枝汤乃其典范也。然亦有分道扬镳各司其职之时,此桂枝汤所以有去桂去芍之变也。苓桂术甘所主乃寒水上凌阳用不彰之证,故去白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所主为水郁不通阳结化热之证,故去桂枝。桂枝白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散一敛,一清一温,其表法阴阳之实物耶?
    真武汤无桂枝者,以其有阳结郁热也。去芍者,以其有阴凝之下利也。阴凝于中,则加干姜。若阴凝于下,阳气不达,以桂枝破之不亦宜乎?又何至生振振欲擗地之恐哉!


         阴阳升降论

    道生一,太极也。一生二,两仪也:阴阳也,动静也,在象为水火也;二生三:阴阳相感,水升火降,升降之间,中气成焉,中气者,土也;三生万物:水流湿,火就燥,湿土生木,燥土生金,金木成气,万类成形矣。火性上炎,外阳内阴,升中有降也。水性下润,外阴内阳,降中有升也。金性收敛,在卦为兑,一阴居上,二阳居下,阴覆二阳下降归坎也。兑上一阴,从离中来也,离阴为阴之祖,故名太阴。木性敷扬,在卦为震,一阳居下,二阴居上,阳载二阴上升于离内也。震下一阳,从坎内来也,坎阳为阳之祖,故名太阳。离阴右降,肺气从之收敛也。坎阳左升,肝气从之敷扬也。离阴不降则胃土燥结,肺金失养,此朱鸟汤黄连阿胶所自出也。坎阳不升则脾土湿郁,肝木不达,此肾气丸中附子桂枝所由来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7-14 00:43    标题: 复泰草堂医论二编

阴阳体象

    治病之道,首明阴阳。天地水火金木,五脏五行,阴阳体用,宜从卦象求之。阴平阳秘,是谓无病。阴阳偏颇,爻象即乖。水火失真,天地异位。当补泻兼施,扶抑随宜,察其动静,调其升降,令其回复本象,则阴阳平和,诸病自已。
   如以水火象心肾:离中不虚,则心阴不足,神不宁谧,有浮越妄动之虞;坎中不满,则肾阳内虚,精不化气,有沉潜漏泻之疾。知其虚实,治在其中矣,余仿此。


          水土之辨

     坎卦二阴一阳,五行属水,阴为体,阳为用。肾气丸为补水之方,是以阴多阳少,潜阳丹、滋肾丸、封髓丹之意亦然。若阴僭阳位则三爻皆阴,变为坤卦,水化为湿,不能载阴上济心火,反克水作寒湿下凝,阻隔阳气降路,唯四逆辈大剂温通方可开其降路,引火下达。导龙归海,引火归元,此之谓也。


          先后天之本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脑髓虽为先天,亦不妨称肾为先天之本。盖本者,所自出也。肾所藏之精延脊髓随督脉上升之气还精补脑,脑髓者,从肾精得养,即本于肾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无咎。
    脾为后天之本者,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为后天所成,赖饮食所化之水谷精微奉养。脾为胃行其精微,上归于肺,肺朝百脉,流溢布散,达于全身。脾虚则不能输布供给,周身秉气衰少,形之盛衰,皆缘脾气运化之强弱也。故脾为后天之所本也无咎。


         非典病人为何发生骨坏死

    非典病人用激素“治愈”后为什么多数发为股骨头坏死了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激素上。
    众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非常快捷有效的,但激素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用后病情往往会反复发作,而且再次复发后程度会更重,同时还会造成一些其他方面的损害。骨坏死无疑是这些损害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非典的症状虽然发在肺部,但肾中元气虚弱不能鼓舞正气抗邪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但激素的治病作用却不是通过扶助元气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不断调动元气完成的。
    接下来,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一下激素产生作用的原理。同样众所周知,运动员服用激素之后会大大提高运动成绩,但“副作用”之大也与成绩一样惊世骇俗,很多“健儿”倒地猝死的场面更令世人触目惊心,世界女子百米记录保持者格里菲斯乔伊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原因很简单,激素的作用是靠瞬间调动大量元气完成的,人体长期储备的精微物质突然转化为能量爆发,在这瞬间的爆发之中,记录被重新书写,疾病也暂时消失症状。
    但是,人体的能量基础毕竟是有限的,长期不断地调动元气来完成人体能力无法承担的工作,必然会造成人体能量的最终枯竭,导致元气瞬间消散。运动员的暴毙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同样,非典病人在元气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又被激素大量调动来解救肺部的燃眉之急,造成肾中本部空虚就不可避免了。而肾主骨髓,主藏精。肾气大衰之际自顾不暇,自然就无法完成藏精生髓的工作了。于是,骨坏死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医道如是

    升降出入者,气化也,功能也,阳也,形而上者也。
    器宇聚散者,形质也,结构也,阴也,形而下者也。
    升降出入不离器宇,阳在阴中也。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者也。
    器宇皆有升降出入,阴居阳内也。经云:阳者,卫外而为固者也。
    故曰:阳者,阴之使也;阴者,阳之守也。反之亦然,盖阴阳互为体用也。
    阴阳互根,水火既济。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和平之象也。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相并之象也。
    故曰:生之本,本于阴阳。离阴阳则器宇聚散之升降出入无法言说矣,不明此者,不足以言中医之理。欲离阴阳而谈中医,不异欲废绳墨而辨曲直,舍规矩而求方圆也。故谓之无知,谓之妄作,无增益亦无减损,名副其实,恰如其分。反是方可语之以中医之理,引之入中医之门。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笑固由之,门亦随之而阖,非欲拒之,盖障由内起,魔自心生,明昧在己,非外人可以昭之昏之者也。
    人道如是,佛道如是,万法莫不如是。医道又何能独外之乎?


          精气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升阳降,清浊攸分。清升者为天,浊降者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阳化气,阴成形。动极静生,静极动成,生成之际,天地气交。人以天地之气生,是以言人者求之气交。人始生,先成精。精者,天一所生地六所成之水也。在卦为坎,在脏为肾。外阴内阳,阴平阳秘。阴阳合和,是为肾水。坎中一阳,即先天元气。坎外二阴,即先天元精。精主收藏,气主升发。精气化醇,生生之本。分之而不可分,合之而不胜合。有所盛衰,亟当扶抑。勿令壮火食气,尤忌沉寒噬精。精足则气自盛,气盛则精自足。精气本为一体,气精原非二物。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是以肾气丸滋阴即为补气,四逆汤扶阳正是益精。以其阴阳原本互根,水火相为体用。人从精生,身以气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纯阴纯阳,皆非人气也。


         辨死

    1、水火失根之外热内寒上热下寒误做真热治以寒凉者,从局部到整体慢慢死。(时下之中医清热西医消炎多属此类。最初表寒里热,经过清热凉血引邪深入,最终表热里寒,坎卦变成离卦,封蛰变为浮越,终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
    2、太阳经伤寒证,表为寒束,无汗,恶寒发热,本当以麻黄汤解表。反误以寒药清里,必发脏病。少阴宿秉内寒者,两寒相感,里应外合,深入骨髓,发为白血病。不得正治者,死。
    3、水气凌心之心脏病,误以寒凉消炎清热者,暴死。(西医所谓心急梗塞)
    4、少阴宿秉阳虚,太阳伤寒为庸工误用寒凉引入少阴者,发为肾病。迭经误治,终至肾衰(癃闭,西医所谓尿毒症)。西医换肾透析,元气离散者,死。
    5、太阴虚寒下利久作湿热治,发为反胃不食,不得正治者,死。
    6、阴阳两虚,精亏血少,脉微欲绝,误以大剂辛温之品壮火食气者,死。   
    7、阳明燥实失下者,阴竭,死。
    8、少阴寒极失温者,阳脱,死。
    9、离中一阴将竭,阴从下脱,大下者,死。
    10、坎中一阳将竭,阳从上脱,大汗者,死。
    11、伤精损气,阳痿不用,屡以春药兴阳者,暴死。
    12、以激素激发元气,化作动力做孤注一掷者,暴死。
    13、元气欲脱,发为高热,此为剥阳之象,亟当复之。误做温病清之者,死。
    14、下焦寒湿误做湿热治,必损肾阳,再经西医消炎,或用激素,久之渐成肾衰。若不得正治者,死。(龙胆泻肝丸所致之肾衰,皆是盲医误药所致)
    15、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实证失下者死,虚证久病者死。


        阴阳男女

    阳化气,阴成形。乾象男子,以自强不息为主;坤象女人,以厚德载物为顺。是以天之气不可以不高,地之土不可以不厚。察今之世,悖于此理,男子多壅滞之形,女人尽枯槁之象,阴阳反作,虚实颠倒,此所以称作末世,所谓科技文明者,正形其衰象,不可以作进步观之也。


        心汗阴阳

    心之液为汗,心液不藏,则发为汗,阳不摄阴也。心属火,在卦为离,内阴而外阳,阴能摄阳,则离阴右降,覆火下济肾阳。离阴不足则心火不降,心内烦热。若火虽外炎,而寒气内凝,格阳外散,外热内寒,则非阴虚所致。此心阴不得肾阳上济,反受水气上凌,凝冱不化,寒从内生也。阴凝于内,则阳气外格,蒸泄于外,汗证于是作焉。心阴外散,不得下济戊土,则胃中津液不足,浊阴不得顺降,呕逆发矣。心火不能下济肾阳,己土不得坎阳温气生发,则寒湿下陷,泄泻生矣。治当内散其寒,外敛其热,阳气内收,寒必外泻,寒气散尽则水火相交,阴平阳秘,气津可以不外泄矣。


         养生箴言

    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2、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
    3、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云:致心一处,无事不办。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为艮,阳气在外,阴体未成,最忌阴气感召。是以遇少女则为损,遇长女则为蛊,遇老女则为剥,皆阳损阴伤之象也。当以师友之道导之,使进于学,则遇中男为(开)蒙,遇长男为颐(养),遇老男为大畜(存),皆阳生阴长之象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欤?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则损肺气;肾病者宜戒色,色鬼每亏精,精亏则损肾气;肝病者宜散财,财主每使气,气盛则损肝气。脾病者宜节食,食客每多纳,纳多则损脾气。心病者宜减睡,睡虫每多眠,眠多则损心气。
    9、雨,天气之降也,过降无疏泄之途,则发为涝,在人为水肿,治当温升地气,宜真武汤之属;云,地气之升也,过升无敛降之路,则发为旱,在人为气胀,治宜凉降天气,宜生脉散之类。肿胀关乎阴阳升降,天地交通,宜于根本处求之,不可见肿但言利水,见胀惟知破气也。万病皆当作如是观。


         冬夏与寒热;阴阳与寿夭

    夏天日照时间长,万物生长靠太阳。冬天日照时间短,万物收藏不露脸。
    夏天八九点钟还亮着,冬天四五点钟已黑了。
    夏天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而动作不衰。冬天像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而动作皆衰。
    夏天阳盛,阳盛者寿。冬天阴盛,阴盛者夭。
    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之谓欤?
    但是,夏天之所以生命力旺盛者,是得力于秋冬的收藏。冬天之所以生命力衰败者,是缘自于春夏的耗散。
    所以,经又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
    伤寒则救其阳,如冬天之厚衣烧火取暖。伤热则救其阴,如夏天之摇扇入水取凉。
    严冬无衣与火,人必冻死。盛夏无扇与水,人但苦活。
    由此可见,寒与热,阴与阳,与人之生与死,寿与夭,究竟是何关系。
    由此可知药之寒热温凉,何者与人之常情更相宜也。


          姜桂附养阴之理

     阴者,藏精而起亟者也。是以秋冬养阴即是养藏。精为奉生之本,化气之源,故当藏而不泻。然相火秘藏,在乎厥阴能合。厥阴能合,在乎太阴能开。太阴能开,在乎少阴能枢。少阴能枢,在乎太阳能降。少阴(君火)能枢(转),太阴能开,然后厥阴能合,阳不外泻,精气方藏。姜桂附,所以开太阴枢少阴降太阳者也,故能助收藏(养阴)。若但以清滋之品为助收藏之道,则恐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矣。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桂),致津液(姜),通气也(附)。”请事斯语。


        从运气角度再论非典证治

    癸未年,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上一年壬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金水相生,寒凉太过。
    再看癸未年: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上年金水之气内凝,必致相火离位。相火失位,多客于厥阴。厥阴主令,火必外发。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温乃相火离位之温,亦为火郁之温。寒气内侵导致相火离位,当散寒回阳。寒气外凝导致火郁,当散寒解郁。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君火重明,必复去岁金水之胜。木郁欲达,必然上冲;火气来复,必然外散。木气上冲之位在金,火气外散之位在皮,皆肺之所主也。寒气虽散,火气过发,肺金反成焦枯之地矣!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土来生金泻火,火气得泻,受克之肺金得解。一交土气,病必向安。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湿土主令,病气必终。土能生金,阳明能合,相火可以归位矣。
    由是观之,此病起因在于寒凝,寒凝伤肾,相火不藏,郁于厥阴而冲于阳明,导致合机不利。因木火用事,冲克金位,故病发于肺。治法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太阳不开,则郁火不散;厥阴不合,则相火不归。治在中土,土气用事,则火气得泻,厥阴阳明乃合。故气逢湿土,其病不治自已。当其相火失位之时,当导龙归海,不可直折,一切清热泻火之药不可妄施,否则恐致火灭灰飞之祸,慎矣哉!
    注:癸未年,火运不及,故寒水来乘,受病者火也,土气来复。是为寒疫,非瘟疫也。西医所谓细菌性疾病多属温,病毒性疾病多属寒

    附:胡希恕辨方证治愈非典型肺炎

  吴某,男,22岁,住院病案号54。
   初诊日期1959年12月15日:发热恶寒二天,伴头痛、咽痛、咳嗽、胸满胸闷,经X线检查:为右肺下叶非典型肺炎。
   既往有肝炎、肺结核、肠结核史。常有胁痛、乏力、便溏、盗汗。前医先以辛凉解表(桑叶、银花、连翘、薄荷、羌活、豆豉)一剂,服后汗出热不退,仍继用辛凉解表,急煎服,高烧、自汗、头痛、咳嗽、胸闷、恶风、胁痛诸症加重。血常规检查:白血球8100,中性70%。14日静脉输液用抗生素,当夜高烧仍不退,体温39.4度,并见鼻煽、头汗出。又与麻杏石甘汤加栀子豉等,服三分之一量,至夜11时出现惊悸、肢凉。因请胡老会诊。
   胡老据:晨起体温38.2度,下午39度以上,呈往来寒热,并见口苦,咽干,目眩、头晕、盗汗、汗出如洗、不恶寒,苔黄,舌红,脉弦细数,认为证属表已解,连续发汗解表,大伤津液,邪传少阳阳明。治以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
   柴胡五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党参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二两。
   结果:上药服一剂,后半夜入睡未作寒热及盗汗。16日仍头晕、咳嗽痰多带血。上方加生牡蛎五钱,服一剂。17日诸症消,体温正常。12月22日x线检查:肺部阴影吸收。
 
  在会诊时胡老特别指出:辛凉解表只是定了一个大法,并没有进一步辨清具体的方证,因此治疗用药偏于盲目,过度解表使津液大伤,造成汗出热不退或更甚。把肺炎的发热分为风寒、风热所致是片面的,即使得知是风寒或风热,也要看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能在人体产生或热或寒、或虚或实、或表或里的症状。分析这些症状所应归属的方证,才能明确当用方药。故胡老特别强调,中医治病辨证论治,不但要辨六经八纲、脏腑阴阳,更要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它既是辨证的具体实施,也是辨证的基本功。也就是说,治病不能只是治疗大法如辛温发汗、辛凉清热、清阳明热、宣肺化痰……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对证的方药。也就是说,辨方证比治疗大法更重要。对此,历代医家早有认识,如方有执研究《伤寒论》曾强调“守一法,不如守一方”,即是强调辨方证。
    评:1959年,己亥,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12月15日正当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主胜客,是为逆。相火被郁,反上冲肺金,胡老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枢转少阳,并清阳明郁热,又加生牡蛎引火归元,是为正解,故二剂而愈。经方运用得当效如桴鼓,古人岂欺我哉!


         火神吟

    会使用火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水不会治便泛滥成灾,火不会用便文明不显。所以,治水与用火为史前文明两大盛事。保存火种,预防水灾,为人类文明传承不朽功勋。
    人类的文明是从会用火开始的,人类的兴盛是从会治水开始的。火风鼎,风遇火则文明昌盛;水风井,风遇水则文明陷落。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遇火则生,遇水则害,此中道理不亦明乎?

    水神已撞不周山,惟见水鬼满世间。若非火神擎红日,黑浪滔滔绝人烟。

    水中有火方为精,坎内无阳是寒冰。寒冰不能生肝木,气滞血瘀因此成。
    心主藏神君火明,君火本从天地生。天地相交阳化气,阳化为水阴成形。
    水冰地坼主藏精,藏精原本为春生。春生夏长秋收获,收获得来不可轻。
    收获得来本是精,是精原为奉春生。春生夏长阴阳盛,阳盛阴成君火明。
    天地阴阳一气通,一气出入水火功。水升火降枢机转,枢机全赖地风升。

    君火以明相火位,火位从来出智慧。智慧彰显文明生,明生暗退神为贵。

    不识真火,读遍医书终无用
    护住阳神,融通气血始成精

    不读张仲景,辨证无要领。不读郑钦安,阴阳不过关。
    不读伤寒论,下手没分寸;不读本草经,用药总不应。

    学医当如张仲景,方证对应如形影。
    学医当如郑钦安,明辨阴阳若判官。


         为何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司神明,相火司气化。气化之本在坎阳,气化之标在胆木。甲己化土以生万类,木生则水土稳固,厥阴合之也。厥阴之合为生发中之收敛,所收敛者即少阳相火也。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决断力取决于相火之强弱,故格言云与有肝胆人共事,果决不疑故也。故《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取决于胆,三焦之气化由此生,五脏六腑功能由此成故也,非从属之谓也。


       君相二火与小柴胡

    君火以明于上,相火以位于下。各当其位,各安其宅,升降出入,中气斡旋,则气立如故,神机不息。若两火相遇,则成炎上之势。西医所谓之炎症并发,中医所谓之火病齐作。君相不安,将军愤怒,风起云涌,水冰地坼,天下大乱矣!
    相火当位,则为动力之源。相火离位,则成燔灼之势。当安其宅,以复其位。不可折之,不可灭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枢机动转,则其归路通矣。相火归位,燔灼自息。此小柴胡汤所以独称和剂之由欤?


         2005年运气灾疫(肺病)预测

    乙酉年,少商金运。酉自身属金,又为燥金之气,是为太乙天符。
    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可补运气之衰。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便有火气来乘。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木来乘土,金失化源。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二火合明,已有来犯中运之意。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主来胜客,好在尚属燥金司天所管,是为小逆。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又是主来胜客,逆也。土水相克,火势少衰。
    五之气(9月21日-11月21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主气胜客,是为大逆,必为木之子在泉君火来复,所谓“邪气化度”“灾七宫”者也。七宫为正西方,在事为工业器物,在人为肺,火克金之象,届时恐西方“非典”死灰复燃,不能自救。药食宜咸寒之品,方当于阳明篇中求之。
    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客气再为主气所胜,水来救金,子来救母,所谓“热化寒化胜复同”也。其时火气平息,金气得复,更有次年太羽先来司天之水解围,可以无忧矣。
    三四五六气皆为主气胜客,是为逆,逆则生变。太乙天符为贵人,经云: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暴死者,其阳明急下证之属乎?
    原理:金运不及,故有火气来乘,灾在西方,病在肺胃大肠。有胜必有复,有盛必有衰,最终故有水气来复。


           (六气病模式)高血压的六种病机

    高血压为西医病名,西医以指标定病名,不明其理,罕中病机。治疗则或扩张血管,或利尿减血,与病因了无交涉,虽或一时缓解,实则破坏血管弹性,损害心肾功能,正所谓无知妄作也。
    此病为阳不能入阴或阴不能出阳所致,也即阴阳不和之病,和之则愈。
    阳不能入于阴则气血浮散于外,故舒张压升高。
    阴不能出于阳则气血沉敛于内,故收缩压升高。
    阳不入阴,或为在上之阴虚不能敛阳降入(阳明不合),治属白虎泻心麦门冬之属;或为在下之阴盛格阳于外(太阴不开),治属理中四逆真武之属;或为在下之阴阳两(精)虚不能摄阳入内(相火不位),治属肾气丸小柴胡之属。
    阴不出阳,或为在下之阳虚不能载阴升出(厥阴不合),治属当归四逆吴茱萸乌梅丸之属;或为在外之阴盛格阳于内(太阳不开),治属桂枝麻黄小青龙之属;或为在上之阴阳两(血)虚不能引阴出外(君火不明),治属黄连阿胶酸枣仁炙甘草汤之属。
    四属阴而二属阳,阴病多而阳病少。若见血压升高,即一味平肝潜阳或滋阴降火,只见阳而不见阴,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恐未得一二已失其六七矣!


           再论现代养生宜用火

    养生之要,虚静为保。诚然。但现代人静不下来,只好不断补充动力,此乃工业社会之必然,无可如何者也。动力者,火也。生火者,能源也。故工业最重能源,人生亦耳。
    给现代人治病,不是给上古真人治病,上古真人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外避邪风内守精神,身无奇病,外无所累,又何劳药石之力哉!
    养生不用火(保藏之意也),守静也。静者之守,也不过使这点生命火种常燃不息而已,绝不是灭了火。火灭则人亡,这是万古不易之理。
    今之人动多而静少,常耗散而不内守,多致阴邪内侵,再不补充能源续其火种,生命之火何得常燃而不息邪?故现代之欲养生却病者,不可不于火字再三致意焉。
    焚膏继晷,油尽灯枯。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续焰,微明不息。此乃用火之道也。
    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劳者温之。是以养阴即是养阳,培水正为蓄火。火灭则生机息,阴盛则阳化滞。化生不成,形神俱损,阴阳两消,水火离散矣。尚何生气可言哉!


           问世间,心为何物?

    心为五脏之一,主血,藏神。为人体的发动机,神明的驾驶室。言其阴体,则属形下而为脏器;言其阳用,则属形上而为神明。其实皆一物也。一物者,两神相搏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浑然一体,居天地气交之中,与天地相参,并称三才。本位之间,块然独立者,一身而已。一身必有一心为之主宰,一心必有一神为之操纵。身心不二便是人,身心相离便是鬼。鬼者,归也。归于幽冥之府,绝于天日之间,纯阴之物也。是以阴阳和合便是人,若分为两物则死矣。于心亦然。


         写给冬不藏精者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今年这个时候是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木气泻水,肾精失藏。风木先来,有厥阴不合之象。厥阴不合,则相火必然妄动。
    不藏于精者,目前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水不涵木之象,如无事生非,多言易怒,寻衅滋事,顶撞谩骂等事。男性还易出现早期前列腺炎症状,小便频数,小腹胀痛,阳事欲动,却每每半途而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早露端倪。
    其人必左关尺脉大而弦,或有数意,寸反不起。右尺则浮弦而细,微紧,沉取则空。右关浮取弦,沉取紧,有外格之势,寸反沉牢而滑。
    相火不位,君火不明。枢机不转,开合不利。正气浮散,邪气横行。若不早做定夺,恐难逃七宫之灾。
    建议:亡羊补牢,桑榆非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独卧远房闱,是非少思量。神内守,莫张狂。
    方药:桂附地黄丸加芍药甘草汤。(如胸痛干咳者加生脉散)


         阴阳当和

    阴阳是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阴阳的性质是相对的。得到阳光照射的一面为阳,得不到阳光照射的一面为阴,这是阴阳的本意,故阴阳从阜,是从部位上划分的。
    引申为事物相对不同的属性,则万物皆有阴阳,《内经》所谓“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皆是相对而言的,离开了对偶,也就无所谓阴阳。
    然对偶之间,必然又有统一,所谓整体是也。《金刚经》所谓: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道德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都是离一切对待分别相的事物本体,本体离相,故离一切言说。
    儒家所谓“执两用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内经》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则为相用之显发,然仍以本体为重。表现在四时规律上就是“土不主时”,表现在人身上就是“脾之善者不可见”。不可见则阴平阳秘,可见则阴阳离决。这个离四相绝百非的不可见者,也就是一切生命的本体,亦即一切运动的主宰。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亦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此中立不倚,无过不及者,即医家求之不可得之“阴阳和故能有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一团“和”气欤?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诸同道共勉!


         天理与人道

    天理与人道是两个范畴,重人道者往往轻天理,实际上悖天逆理的人道即使信受奉行者再众,最终还是难免受到天道的惩罚。天之道,损有余而不不足;人道则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中医之道法自然,属于天道范畴,是非不明的人是很难分清天道与人道的,反以人道非天,是谓大谬。
    最为悖逆天道之举就是西方的所谓工业文明,违背自然之理,谬为化合分解之术,遂令小小环球,乌烟瘴气,再无文明之象可言。更为危险的是,竟以地球之骨髓为燃料,资彼无谓消耗之用,令地气不藏,四时失序,六气恣意横行,五行不能顺生,天地否隔,火水未济,转眼间即将元阳外散成分崩离析之态矣。
    垂死之际,犹不知悔,尚堪与天地相参并称三才邪?实禽兽不如,愚痴更甚,有何面目承天地孕育云行雨施生长收藏之德化邪?


         解读时方:从五积散说起

    时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属宋太医局汇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剂除了补血补气的四物四君子,就当属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了。而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两个方剂也是同样出名,直到今天仍然不断被广泛应用着,一个是藿香正气散,一个是五积散。尤其是五积散,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汪讱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
    下面就从五积散的组成看看它是如何散五积的:
    麻黄,白芷:散太阳、阳明之风。
    干姜,肉桂:温太阴、少阴之寒。
    苍术,厚朴:平胃燥湿。(平胃散)
    炙甘草,陈皮,半夏,茯苓:化痰理气。(二陈汤)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化瘀。
    桔梗,枳壳:升降开合。
    从中可以看出,时方的组成对应的往往是有形的积滞,多从脏腑用药。与经方通过六经辨证,从六经气化的规律调节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六经的开合枢属性与四时六气相应为角度的制方原则大不相同。可以说,经方对应的是证,时方对应的是病。证是病的前提条件,病是证的表现形式。经方通于六经,时方拘于一时。一为本,一为末。可以溯本求源,不可舍本逐末。
    时方与经方并称,由来久矣。经则经久不变,从经典出;时则与时俱进,由时人造。一为常,一为变,知常方可达变;一为本,一为末,得本自不愁末。二者关系,可作如是观。
    内经云:治必用方。方者,据于理而依于法,然后合为药。可以养生,可以治病,可以为天下式,可以为万民则。时方比于经方,则易解而难用。易解者,其理浅而近;难用者,其法粗而疏。
    以五积散观之,虽不难取效于一时,而终难呼应于六气;昧于理而明于法,粗于方而精于药。此其陋也。而时人颇喜之,此其所以称为时方耶?


         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水亏不能涵木之象),阳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言不虚也),阴液渐涸(木泻水气),舌赤微渴(水不济火),喘促自利溲数(火逆于上,水气不藏),晡刻自热神烦,呓语(阴不能敛阳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势),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温乃精损不能纳气所致,何以忽然唤作伏邪),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育阴则热自平,何必再祛热),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邪正岂可混淆),真阳亦不肯纳(阴为阳之宅,是阴亏不能纳阳,非阳不肯纳阴也),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重浊为阴,轻投取阴中阳之意),不为上焦热阻(意思可取),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则不能扎根深入),冀其烦躁热蒸渐缓(欲得其用,先培其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经火成炭,虽有交济水火之意,而润化为燥,于本意不合)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症状未减),晡时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炎蒸于上),舌绛而渴(心火上炎),与育阴清邪法(不足者阴,有余者阳,育阴摄阳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润之有)  元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又榨其汁)  犀角  石菖蒲(当敛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不知服药几剂,脉象居然无变),舌干苔白,小溲淋沥(火象),吸气喘促(焦满之象),烦汗(郁蒸之象),乃肾阴不承(焦炭之过也,若径润之,何至如此),心神热灼蒙闭(用药之过耳),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火已化燥,此时方润,晚矣),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此时本宜清散,反去沉降,又错过一步),晚进周少川牛黄清醒丸一服(当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诊),昨黄昏后,诊脉较之早上,左手数疾顿减(果然收纳成功),唯迟中垂而仍动(奈何火邪内陷矣,此亦焦炭之过也),呓语不已,若有妄见(扰动元阳,跃跃欲飞),因思肾热乘心(当思此热何来),亶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昏乱(越治越乱),随进周少川牛黄丸(手忙脚乱矣)一服,俾弥漫无质之热(已成焦躁,虽无质而其势难当),暂可降泄(势已成而后药之),服后颇安(可以居功耶),辰刻诊脉濡小(元阳被伐),形质大衰(气损及形,阳损及阴),舌质色淡,下利稀水(少阴三急下证作矣)。夫救阴是要旨(此时才醒),读仲景少阴下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征(何至于此),关闸尽撤,必以堵塞阳明为治(不知所云),以阳明司阖(阳明之阖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开无阖,下焦之阴仍从走泄矣(原来仍在梦中)。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当泻反塞,背道而驰)
    又(五诊),晚服照方加茯苓(无足轻重,于事无补)。
    又(六诊),脉左沉数,右小数(数为虚象,阴阳两伤矣),暮热微汗,时烦,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于本辰,将败矣),虚邪仍留阴分(当思邪从何来),议用清补(不亦晚乎)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栀皮(何用)  糯稻根须(何用)
   又(七诊),金匮麦门冬汤(初若用此,断不至是。七诊之后再无言,起与不起,不了了之,正此老医案之一贯特色也)。

    三七生曰:此老乃温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后世宗之者不计其数,子孙满堂,可谓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谓彼久负盛名为人称道之所预见之舌脉种种,皆为其治后所成,先造其病,后施其手,辗转反复,不知所终。初尚疑惑,窥于斯案,可以知之矣。今温病之法横行,乃至后世通以辛凉之剂治伤寒,畏辛温如鸩毒,甘苦寒如琼浆,引邪深入,剥损元阳,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术,始作俑者,不知其谁。叶氏于医门,当有功绩,然于此案观之,终难定其一生功过多寡也。


         四象五味体用说

    五味入五脏,除中土之外,四方的金与木、水与火之间的味与所入之脏的“气”方向正好相反。比如肝,其本性是主生发、升散,向上向外,而它的味是酸,主收敛,向下向内,它的性与味的方向正好相反。实际上这里有一个“体用”的关系,脏之性属于“用”,而其所入体的味对其性是一种克制,克制太过也是一种“损伤”。同是一个酸味,既能补木之体,也能泻木之用,所以说“辛以补之,酸以泻之”(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实际上就是对“用”来说的。肺之性主收敛,而其味为辛,主发散,与肺之性正好相反。肺居上主降,体属阳,用属阴。这个阴之用主收敛,所以说“酸以补之”。酸味补的是它的“用”,不是补它的“体”。对肺之用而言,谓“用酸补之,辛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再说水与火,火之性本来炎上,但它的味为苦,苦主内藏,能坚守;水之性润下,而其味为咸,咸味外化,能软散。水性为寒,寒性主收敛坚固,但它的味反而主耎散(软);心性为热,热性主炎蒸升散,而其味苦,反而能坚守。性与味的性质互相为用互相补充。总而言之,就是心与肾、肝与肺之味能互补:金之味能补肝、补木;木之味能补肺、补金;火之味能坚肾,“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水之味能软心,“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这四味属于四象,它们之间有一种互补的关系。而土因其居中,不与四维同论,以甘味调和百药,温补四象。这与用药关系很大,如生脉散是补肺的药,桂枝是补肝的药,白芍是泻肝的药,麻黄是泻肺的药,肺虚的不能用麻黄,麻黄汤是泻肺之邪实,生脉散是补肺之正虚,但都不能缺少甘药以和之。


         温药五虎将之附子

    太极动转,两仪乃分。清升浊降,天地定位。乾为天,坤为地,万物之覆载也。乾卦中爻与坤卦交,然后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后天用事,先天退位。天一者,先天元阳也,秉乾运之力,为生命之根,性本属火,安宅于水,即坎中一阳也。坎阳内秘,则肾水温升,骨髓充满,阴成阳化,形气充盛。后天因之化生,木火从其布散。一身气血,四肢百骸,皆从此一点元阳先天火种孕育而成。后天脾胃赖此火以蒸腾,胸中大气借此火以鼓荡。魂魄因之而安宁,精神因之而清静。实安身立命之根基,生精化气之泉源也。
    或有神荡,精乃不藏,元阳外越,寒邪内伤。或妨其升路,或阻其降途,使其根本不固,枝末不舒。神气不能周遍全身,精血不能濡润整体。当是时也,亟当助其阳用,扫其阴霾,开其闭塞,通其凝滞。使元阳复归本宅,使生气重达四末,使内外出入通达,使上下升降顺畅。然后拨乱反正,转逆为从矣。
    然守成兴废必待良相,戡乱破贼须有猛将。当是时也,内能成回阳救逆之功,外可当散寒通滞之用者,非附子莫属。附子者,性大热,味辛,种于冬至,收于夏至,当一阳初动之时,秉先天乾健之力。能散沉寒痼冷,可生少火残阳。制后色黑,五行属水。合土可伏,并金可攻。与姜草同施,可攻可守,能回四逆,实扶阳抑阴第一猛将也。舍此他图,是置张飞而用廖化之属耳。



         白细胞为什么会“异常”增生

    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力量,只有当外邪内侵的时候白细胞才会升高(西医理论如是说),也就是说白细胞是自身免疫系统为抵抗病邪(注意:不是病毒,病毒可见,此邪气为寒,非显形物质,所以显微镜下不可见)内侵临时调动起来的防御能力,也就是抗邪的正气。而西医对白血病的定义则是白细胞异常增生,即在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白细胞无缘无故的异常增生,而于病因则至今不明。所以,西医只能把症状定为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对症的治法就是杀灭多余的白细胞,使指标接近正常(此举颇有轧直罗锅之嫌)。
    但如果明白了此病为寒邪内侵所致,就不难发现其实西医的所谓治疗其实是助纣为虐的“释邪攻正”行为。因为放着显而易见(四诊历历在目)的寒邪不去理会,反而对抵抗寒邪入侵的白细胞大肆屠杀,这无异于协助侵略者镇压人民反抗的汉奸卖国贼行为。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来看中药的治病原理:中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控制白细胞升高,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入侵的病邪,白细胞的短期升高可以看作机体抗病邪力量的增强(相当于抗日队伍的壮大),而当病邪除尽之后,白细胞自然会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之内(相当于战争结束之后部队战士纷纷复员转入生产)。扶正驱邪的中药治病原理即在于此。
    中西医原理不同,用药不同,疗效也不同。大量事实证明西医对于血液病的治疗所采取的方法是令患者人财两空的死路,而中医界也多在错误理论的引导下走入了治疗的误区,使此病普遍成为绝症。如何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正确治疗此病,不但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也是众多白血病患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中药的作用是来自整体还是某种有效成分?   

    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就像研究粮食的有效成分一样,如果说粮食的有效成分是维生素,人类为什么不提取维生素代替粮食?原因很简单,粮食中虽含有维生素,但维生素却不能取代粮食,脾胃不只在食物中提取了维生素,更重要的是吸收了粮食中秉于天地的水谷精微之气。维生素不但吃不饱,当饭吃还会吃死人。粮食是天赐予人类的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取代的东西。药也是一样。
    青龙刀的刃能杀人,离刀求其刃了不可得。同样,青龙刀无敌,离开关公到了韩彰的手里同样不是老黄忠的对手。关云长、赤兔马、青龙刀三位一体,冲锋陷阵,这样才能威震华夏。如果把斩颜良诛文丑的作用单单归功于青龙刀的刀刃,则所失就不只是千里了。
    同理,中药的作用在于整体的药性,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并不单单在某种有效成分。获得了一种有效成分必然意味着失去了整体,就像离开关公手的青龙刀的刀刃一样。
    脱离了整体的有效成分还会有效吗?如果说还有,与整体的效果相比如何?离开关公手的青龙刀还能过五关斩六将吗?


         变与不变:中医在进步中倒退

         一

   进乎技的学问都是越下功夫水平越高,东西没有变,信任和用功的程度不同,能力和水平自然会有高下之别。今人对中医之信任不如古人,用功的程度也不如古人,同时又被其他东西干扰思路,自然水平不如古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说有了汽车飞机就什么都比古人强了,诗词无法超越唐宋,文章书法无法超越汉晋,事实就是如此。根本都不学了,又怎么可能超越古人呢?超越了反而成了怪事。
   中医不同于其他的技艺之处在于直到今天还能应用于人,而且无论信不信,欣赏不欣赏,只要用对了就会见效,而且效如桴鼓,这个应该是中医至今还没有灭绝的原因。等到彻底不会应用了,连一点疗效都拿不出来的时候中医也就该彻底在人类中灭亡了,现在从整体上来说似乎离那一天已经不遥远了。

         二

   如果每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都想超越达芬奇,每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想超越贝多芬,虽然其志可嘉,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不能说你有了电子琴就超过了贝多芬,有了电脑喷绘就超过了达芬奇,技术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水平的提高,任何工具的改进都无法代替米开朗基罗和鲁班灵巧的双手。当然,扁鹊与华佗的起死回生之术也是一样。
   试问吴带当风的一笔与张僧繇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电脑卡通的电子喷绘所能取代的吗?明式家具的典雅华丽是合成材料化合压缩所能比拟的吗?勾践的青铜剑锋是现代冶炼技术与车床磨铣所能造就的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辉煌,技术的改变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代表进步,相反倒必然意味着另一种技术已经成为绝响。

         三

  关键之处就在于,中医是一门不太依赖其他工具的学问,工具的进步对中医水平的高低并无太大的影响。就像航天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改进人类的排泄水平一样,并不是坐上飞机了便秘就好了,痔疮也不犯了。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疾病也是不太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所以,从同等意义上来看,反而是中医对疾病比较有办法,而不是技术。技术只能把腿截掉,而不能让病腿恢复正常,内脏也是一样。
   其实说得更本质一些就是,虽然技术能改变一些人的生存状况,但其实技术与人自身的关系并不是太大,比如吃饭,比如拉屎,比如睡觉,人都不太受技术的影响。倒是有些时候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比如用化肥催生的食品味道较差,睡席梦思并不比硬板床和火炕更舒服。反而是风寒暑湿之类随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有些东西更是永远也不会改变,比如水火。当然,大家都知道现在水不如以前洁净了,这自然又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除掉污染,水还是水。

         四

  现代的病种类越来越多了,自然和技术进步有关,可是治疗的方法虽然花样不断翻新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进步,绝症依然是绝症,而且绝症越来越多。当然,中医不这么看,在中医看来无非还是六气偏胜而已,所以治疗还是不外乎六经辨证。很多东西在变,但更多的东西没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比如人类的服装不断在变,但人还是在用脚走路,还是用嘴吃饭,吃喝拉撒睡除去身体之外的背景,与古人并没有两样。
  还有,病实际上也没变,从本质上看仍然不过是六气的偏胜,就像人的吃喝拉撒睡一样。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用变,随机应变的只是辨证的思路而已。


         再说个案

  人首先以个体的方式存在,除非联体婴儿。这就决定了人的疾病也是个体的存在,即使流行性传染病也必然表现在不同的个体病人身上。所以,针对个体疾病的具体治疗无一例外必然是个案。就像吃饭一样,只能自己吃,一个人是无法代替另一个人吃饭的。
  对个案的统计是统计学的事情,与具体的治疗无关,同时也不能改变具体治疗个案的性质。可以说统计学本身并不是治疗,但并不能说没经过统计的治疗不是治疗。
  至于那些经过严格统计的,不分别具体病情对一群人统一用药的所谓药物实验性治疗,其实质只不过是实验而已,并不能称作治疗。
    现代医学直到今日还在把患者当作实验品进行药物实验,这不能不说是现代医学的悲哀,更不能不说是广大无辜患者的悲剧!


         再说糖尿病

         从对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看西医理论与芝诺悖论的神似

  之所以提出现代医学的认识与芝诺悖论相似,是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差别,从而导致了方法论的一系列错误,在治疗中产生了大量无法挽回的副作用,给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与痛苦。这应该与现代医学建立在解剖死尸基础上获得的对人体的机械主义认识论有关。
  下面试以西医最感棘手的糖尿病与高血压为例,说明一下西医治疗之所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本质原因:
  西医理论认为糖尿病主要矛盾表现为血糖升高,临床给予降糖治疗。实际上这个所谓降糖治疗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血糖的高低本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身体不断在消耗血糖,血糖由高向低变化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所谓的血糖升高并不是血糖本身增多了,而是血糖转化为能量、变成身体的动力这个能源转化成能量的过程延缓造成的。也就是身体的热能不能及时将血糖转化为动力所致。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动力来源本来已经不足,反而减少了能源的供给,怎么能不令糖尿病人身体更加沉重无力疲惫不堪,最终导致并发症令各脏器功能逐渐丧失呢?
  同样的道理看高血压,血压升高本来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循环不通导致的气血压力增高所致,与通道过于狭窄不能及时疏散人群导致的挤压性质相同。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帮助气血恢复正常运行机制,排除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阻碍因素。但西医却采取了与此风马牛不相及的扩张血管及减少血液容量的治法,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了。先不说利尿方法造成的肾损害(减少血液容量),单说长期的扩张血管,虽然能造成血压暂时下降的假象,但实际上并没有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反而使血管弹性不断遭到破坏,收缩力减弱,最终在血压不断升高的压迫下形成破裂,造成了人未亡血管先亡(脑溢血之类)的现代医学惨剧!
  在对于这两种疾病的认识中,西医理论忽视了造成血糖与血压失常的客观流动因素,而采取了一味恢复静态指标的所谓对症治疗。这就相当于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硬把他扶起支住,强行使之站立,并试图想通过站立来证明病人的健康一样,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如果松手,失去扶持的病人自然会无力支持而倒下。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没有真正排除疾病的病因,只是试图在现象上制造一种证明疾病不存在病人一切正常的静态参照,比如站立。其实质不过是一场欺骗而已,欺骗病人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
  这就是现代医学理论认识论及方法论上与芝诺悖论的神似之处。


         对优降糖的作用原理的质疑

   作用机制
   胰腺内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刺激是什么意思?胰岛B细胞为什么不释放胰岛素?奴隶累得摔倒了,是你用鞭子就能让他恢复体力的吗?),胰岛B细胞对促进分泌物质(如血糖等)的敏感性升高,而增加胰岛素分泌(什么叫敏感性?累得摔倒了,你抽上一鞭子就增加了干活的敏感性?)。
   胰腺外作用: 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功能,提高血中胰岛素浓度(肝脏为什么清除胰岛素?是不是因为胰岛素本身就不干活?)。
   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促进血糖的摄取与利用(怎么促进?用鞭子提高敏感性吗?)。
   增加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靠什么增加?鞭子?)。
   降低血小板聚集与粘稠性,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靠什么?鞭子?)。
   适应症
   经严格饮食管理与认真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满意控制的II型糖尿病患者,尤以非肥胖者为首选(为什么肥人不宜?是不是因为瘦人多火?知道什么是火吗?)。
   II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每日小于40u 者,可以更换使用磺脲类药物(都是在损人元气,殊途同归,五十步百步之遥耳!)。
   顺便问一句,知道什么是元气吗?

   优降糖(格列苯脲,苯磺环已脲)Glibenclamide, Glyburide
   特点:起效快,降糖作用强,是D860的200倍,持续时间长,因而容易出现低血糖。 口服5~20分钟发挥降糖效果,2~6小时达到高峰,持续作用可达24小时,经肝、肾排出各占50%。(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如果是把血糖转化成能量了,为什么还要从肝肾排出呢? 这就是我所要告诉你的“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
   副作用:低血糖,尤以老年人更应注意。长期服用应注意有无肝、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注]:消渴丸:为六味地汤+优降糖,每10粒消渴丸含2.5mg优降糖。 糖威胶囊:每5粒含2.5mg优降糖 (你知道六味地黄汤是什么吗?你知道当炉火将息之际倒上一盆凉水会是什么效果吗?为什么会损害肝肾功能?是把糖原转化为动力的结果吗?还是过多地盗用了本来早已不足的肝气和肾气?就像用鞭子拼命抽打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奴隶让他继续干活。)

   正确的做法是:当奴隶因即将筋疲力尽而摔倒时,应该让他休息,通过饮食补充能量,使其慢慢恢复,然后再参加劳动。而不是用鞭子让他爬起来,把他所剩无几的那点力量都用来干活。西药的作用正面点说相当于鞭子,本质地说,与榨汁机作用差不多,不榨干肝肾的阳气誓不罢休,和地主资本家贪婪残酷的本性相近。


         化糖与降糖的区别

    在化糖过程中,血糖不会很快下降,因为从饮食中摄入的糖分转化为糖原最终变成动力的过程已经延缓了,转化的过程变慢,如果摄入没有减少,血糖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自然会血糖增高)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不断转化,血糖偏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不会造成酸中毒。只要虚弱无力的症状减轻,就说明血糖已经在转化为动力。而用降糖药使血糖指标正常却感觉虚弱无力,说明血糖没有转化为动力就被从肝肾排出了。
    这两种结果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真虚弱,一种是假健康。相对来说,真虚弱比假健康还要健康的多。虚弱和衰老一样是正常的代谢现象,而妄图通过涂脂抹粉整容化妆之类行为抵制衰老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人看上去古怪异常不伦不类。西药的所谓治疗效果大多是这种涂脂抹粉的性质,并没有什么真的治疗作用,就像通过麻醉神经来止痛一样,不过是掩盖真相而已。
    按道理说,想让老年人的血糖指标与年轻人一样是不现实的。这与想让老年人与青年有着同样的生育能力和面貌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科学的认识。
    动态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平均值如果离开了动态的背景就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用橘黄色的玻璃模拟燃烧的火苗一样,即使尺度很接近本质上也不是一种东西。血糖的高低也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是动态过程是否正常进行,而不是静态尺度是否相似。就像照片虽然能记录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二者不可混淆。


         关于胰岛素的性质问题

    胰岛素当为促使血糖转化为能量之功能的物质形态。问题的关键在于胰岛素在完成这种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是独立工作的,还是与其他能量同时工作的?如果是独立工作的,只要能充分保障胰岛素的外源供给就可以了。但如果胰岛素在工作的同时必须借助身体另一种能量的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另一种能量的状态与能力则直接与血糖转化过程相关。如果这种能量没有能力参与这种转化工作了,则胰岛素不但不能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反而会成为血液的新负担。如果胰岛素本来就是这种能量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说胰岛素的产生就是这种能量运化过程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胰岛素则不能自生。而外源补给的胰岛素中并没有这种能量,外来的胰岛素要想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必然需要身体提供另一种能量来促使这个工作的完成。现在的问题是,本来就是因为能量不足造成的胰岛素不能产生,而外源胰岛素又要使本来不足的能量更加消耗,这个更加消耗不足的能量最终由谁来提供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房间需要热量,要烧炉子。现在有煤,即能源,但煤是湿的,无法点燃。这就需要引子——易燃的纸张或者干柴。只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火种。用火把引子点燃,把火烧到足够旺,然后把煤加入,煤在火势的烘烤下逐渐烘干,随后慢慢点燃,随后再加入新的煤。这样炉火就燃烧起来了,能源成功地转化成了能量。于是,房间温暖了。
   在这个过程中,煤相当于血糖,引子相当于胰岛素,火种相当于能量。必须有火种引子才能起到将煤燃烧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种,引子和煤都不能燃烧而转化成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火种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如果引子和煤都很充足,火种过于微弱,连引子都不能点燃,则后面的燃烧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根本原因在于火种出了问题,增加引子或减少煤也即补充胰岛素或者降糖,能够解决问题吗?
   无论什么能源都需要点燃才能转化为能量,人体的能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火,只有煤或汽油,内燃机和发动机都不能工作,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西医理论一贯把人当成机器处理,难道机器的运转不需要动力吗?难道能源本身不需要转化就可以成为动力吗?


          开合枢略说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


                阴阳  生死  常变

    生象则阳大于阴,死象则阴大于阳。了生死象,阴阳同等。不大不小,无欠无余。动静二象,了然不生。
    世间之态,有常有变。常则恒,变则暂。变者,亦天地间之常态也。湛寂常恒,唯寂光真境为能耳。世间生灭幻象,刹那间迁流不息,唯变幻莫测而已,何有于常哉!
    医道为世间法,重在养生辟死,故以护阳为第一要义。
    养生之道,护阳为要。护阳之法,筑基为先。基者,精髓也,阴也,形也。无精髓则阳气消散,化为无形矣。筑基然后立宅,宅固然后阳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精神气血,四肢百骸,得秉阳气化生。生化之宇可以出入升降不息,气立神机庶几远于化灭孤危之境矣。



                四时用药宜忌说

    四时用药,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忌,随宜避忌,方得药力之益,不致有损,此事关系甚巨,不可不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正阳生阴长之时也。在卦为震,其象为木,下一阳而上二阴,阳气载阴外出,生发之象也。春气太过,则阳多阴少,水不涵木,风气内动,当滋阴以敛之,药宜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杞菊地黄丸之属,大忌升提发散助阳抑阴之品。春气不及,则阳少阴多,生发不畅,阴凝阳郁,郁久反生湿热,当助阳以升之,药宜当归四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之属,大忌清利湿热助阴伐阳之品。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正阳极阴反之时也。在卦为离,其象为火,外二阳而内一阴,阳极于外,阴精内生,味尚苦涩,长成之象也。夏气太过,则阳多阴少,发散无节,阴精外泄,汗出流离,当助阴以收之,药宜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麦门冬汤、生脉散合芍药甘草汤之属,大忌壮火散气助阳伐阴之品。夏气不及,则阳少阴多,乌云蔽日,地气冒明,神不能外达,头为之昏重,当益火以消之,药宜桂枝甘草汤,附子理中汤,桂枝附子汤之属,大忌敛阴泻阳之品。夏至阳极,忌用辛温,恐坏阳明阴反之合机也,阴盛者不在此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正阳杀阴藏之时也。在卦为兑,其象为金,上一阴而下二阳,阴气覆阳内入,收敛之象也。秋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反上逆,当助阳以开之,药宜干姜甘草汤、理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属。秋气不及,则阴少阳多,阳气不敛,金气从革,火气上炎,燥实乃生,当滋阴以敛之,合阳以降之,药宜生脉散、麦门冬汤、白虎加参汤甚或三承气汤之属,大忌助火刑金之品。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精气内收,正阴极阳反之时也。在卦为坎,其象为水,内一阳而外二阴,阴极于内,阳气内生,气尚微弱,归藏之象也。冬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机闭塞,阳气衰微,血气凝滞,当助阳以起之,药宜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之属,大忌滋阴降火苦寒伐阳之品。冬气不及,则阴少阳多,藏令不举,精气外泻,扰动不安,当壮水以制之,药宜麦味地黄丸、肾气丸、滋肾丸、封髓丹之属,大忌扶阳抑阴之品。冬至阴极,忌用苦寒,恐坏厥阴阳反之合机也,阳盛者不在此例。
    长夏土王,化生万物,当补气食精,谨和五味,忌泻阴泻阳,克伐耗散。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7-15 23:22

黄疸约言      

  疸病多与湿热有关,《金匮》主以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茵陈五苓散等方,又有小柴胡、小建中之用。可见湿热者固常见,虚劳者亦不无,不可一概而论。
  胆与肝相表里,肝不升则胆不降,厥阴少阳同主疏泄也。又与胃相上下,胃不降则胆不降,阳明少阳同主降路也。胆火内郁过久,或内结为石,或外蒸于表,皆胆之为病也。
  脏腑处处相关,牵一发动全身,实者多责肝胆,虚者多责脾胃。然肝胆脾胃本互为体用,不可割裂,虽治则或有偏重,辨证原不可偏执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7-15 23:23

论治肝病            

    论治肝病者,多以阴柔为用,法以滋阴清热利湿,多有效验。虽然如此,亦不可一概而论。盖肝既体阴而用阳,其病必有伤体伤用之别:伤阴者伤其体,当滋其阴;伤阳者伤其用,当补其阳。辛以补之,酸以泻之,言其用也。其用不彰,则其体凝滞,岂可但见其二阴之体,而忽其震下之一阳之用哉!

2004/05/11 09:23pm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5-12-14 21:01   
万病一筌

万物肇基,后形先气。气有厚薄,形有疏密。聚散起止,消长际遇。随时往来,生灭更替。
天覆地载,象形垂迹。文理不同,虚实两异。结绳画卦,镌刻铭记。阴阳五行,数字游戏。
五行类形,阴阳象气。气聚为形,形散为气。形气多寡,耗散储蓄。定数不一,用法各异。
形气有乖,病态斯立。调以水火,补泻扶抑。寒来暑往,精藏神密。抱元归根,邪风远避。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2 13:32

养病服药必读

    病之来也,有缓有急,有轻有重。急而重者有时本轻,一剂可已;轻而缓者有时本重,三月难复。标本不同,虚实有异,不可为表面现象所惑。
    病有从外来者,有从内生者。外来不过六气所干,内生多为七情所乱。又有食饮不节,起居无常,无知妄作,自我破坏而成者,此种责在自身,解铃还须系铃者,损益全由自己,不可委诸医家。
    无论外感内伤,用药不过戡乱,如用兵然。乱平则需建设,不可长期军管,否则资源必然枯竭。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岐伯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用药当适可而止,治不过三分,七分在养,不可攻伐太过。穷兵黩武,杀伐过重,必致生气受损,治国治病同所忌也,不可不慎!
    是以治病前提,首需病家自养,否则服药难效,虽效亦难持久。养之要如下,三少一多,病者自裁:
    多言数穷,以默养气(少说);久视伤血,以瞑养血(少看);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少想);妄作伤精,以睡养精(多睡)。尤忌房劳手淫意淫等伤精损气行为。
    同时食饮有节,忌食生冷油腻葱蒜韭盐等泻相火破藏精之物,每餐不可过饱。起居有常,睡不可少。
    果能依上而行,服药必效,因之而养,可以长生。否则,虽药不效,虽效不久,非药无功,责在病家不肯配合。如此服药,浪费资源,于事无补,徒耗医家精神,兼损病人能量,有何益哉!病家当三思而后服之,不可颟顸孟浪,自欺欺人,欲益反损,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也。慎哉!慎哉!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12 10:04

阴阳开合枢

太阳居左,太阴居右。太阳之开外升,阳明合之;太阴之开内降,厥阴合之。太阳承厥阴之合而升,太阴承阳明之合而降。阴阳相合,祖气互根也。若阴全从左升,阳全从右降,则阴阳打成两截,不成合抱之形,反有欲脱之势矣。升降之轴,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阴从外生也,主降敛;少阳相火以位于下,阳从内生也,主升散。若无火力推动,万物即成静止,无限生机不显,生克制化全息矣。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6

开合枢标本中天地人器宇生化论
 
    开合如门之开关,枢为门轴之转动。太阳为开,阴出阳也;阳明为合,阳入阴也;少阴君火为之枢转。太阴为开,阳入阴也;厥阴为合,阴出阳也;少阳相火为之枢转。太阳之开接厥阴之合,太阴之开接阳明之合,开合枢不过阴阳转化出入之机关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外向内入者为阳,在内向外出者为阴。阴中有阳(少阳相火),阳中有阴(少阴君火),此为枢机所在,玄牝是也。
    标本如树之本末,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标本相应,阴阳互见,中气也。言天者求之本,六气也。言地者求之位,六标也。言人者求之气交,中气也。
    经云:“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此言地者求之位也。
    又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也。”此言天者求之本也。
    又云:“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此人与天地相应,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随天地升降而生长化收藏也。
    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天地,大器也,万物之逆旅;人,小器也,百代之过客。日月升降,光阴动转,人生天地之间,不过生化之聚散耳。
    不生不化,静之期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不与万法旅,坐阅四时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寂照不二,万法一如。离一切诸相,无相无不相,灵明洞彻之常寂光真境也。万物众生之本源也,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6

汉字与中医                 
  
    文以载道,文字本身就是符号,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符号,当然具备这样的功能。汉字不同于其他语系的最大特点是六书,也就是具有六种造字方法。六书首先是象形,不同于西方语系的只是声音符号。比如水火二字在小篆中,火是焰上之势,水是流动之势,这属于文字学范畴。在音火为徵音,水为羽音,这属于音韵学范畴。在意水火为五行之一,火曰炎上,水曰润下;水之气寒,火之气热;冬盛于水,夏盛于火;这些属于训诂学范畴。这在过去都属于小学的范畴,是读书进道的基础。这些都不是换成一个数字符号可以取代的。当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水火同样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但是,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如果完全抽象,就不是中医学了,更不是东方思维了。

    汉字可以表述西方的东西,而且可能表述的更好,英语却无法表述东方的东西,如中医所讲的气与神,英语就无法表述。所以动辄东方神秘主义,其实无所谓神秘,只是他们无法理解而已。这就是汉语作为语言的优越性。  

    文字虽能概括与反映客观事物,但也不能忽略文字对客观事物的歪曲与遮蔽。一种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产物,这种思维方式所忽略的客观事物,必然无法被其语言所表述、概括和反映。禅宗不立文字的原因,就是因为文字本身也能遮蔽自性的直觉,这种遮蔽作用在两种文字的转化之中无疑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之下的毫无通约性可言的医学之间。

    说的越多,离得越远。禅家所谓狮子扑人,韩卢趁块是也。因指可以见月,但不可执月为指。语言亦有显秘之分,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秘语皆无意义,有意义者非秘语。老子云大音希声,白石老人有印文“学心听”,此庶近之,然恐非西方思维可解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6

元气多寡

    脉沉紧有力者为寒邪盛,元气尚可与之争;可以大剂辛温扶正散邪,下手宜狠,以敌众难攻故。
    脉微弱无力者为元气虚,正气不足以自守;只宜小剂甘温少火生气,用力忌重,恐风烛易灭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7

治病之道

    病邪的传变与敌国的入侵相似,总是从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皮毛而达筋骨,由经络而趋脏腑。但侵入得逞必须有个前提:其正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所以,若欲抗邪,必先扶正。国富民强,敌国才不敢轻举妄动。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如是,治病之道亦然。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8

阴阳出入论
      
    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入阴出,阴平阳秘;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三阳之离合也,搏而勿浮,言阳之当入也;三阴之离合也,搏而勿沉,言阴之当出也。无泄皮肤,使阳气入也。阳气不入,则“肾气独沉”,不能藏精起亟矣!阳不极于外,则不能反入于内,故助阳即是助其入也。阴生于外,而非生于内,阴内盛则格阳于外,而不能入。故当破内之阴,助阳之入;助外之阴,敛阳内归。此辅行诀之以麦味四逆为大补脾汤助太阴开,使阳气得入之本意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9

煎药偶得

    今日煎姜枣汤,火较往日稍急,少顷即热气涌出,与他日大异。铝壶比巴掌稍大,煎小剂恰好,平日蒸气多从壶嘴外散,可蒸手面,今则壶嘴反不出气,心中异之。揭盖内视,则气蒸腾而出,气泡鼓动,盖之则气又不出。乃减小火势,气仍不出。遂向壶嘴内吹气,气方散出,如常日然。思之,盖气泡涌盛,内壅壶口,使气不得出,减小火力则新泡不起,内吹透气,热方外散。此与肺中痰热同理,不惟寒气闭塞,热壅亦然,今始信之。如是则透热转气,亦为妙法,用之得宜,则效如桴鼓,盖不可妄施耳。众法莫不如是焉。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29

呼吸原理

    呼吸的原理与打气筒的原理相同:活塞提起则气入(肝肾气升,吸),活塞下降则气出(心肺气降,呼)。肝肾气升则肺叶举,故气入;心肺气降则肺叶落,故气出。内气升而外气入,外气出而内气降。故陈远公《外经微言》云: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是一是二,人可參天地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30

肿瘤治法

        阳化气,阴成形。肿瘤是形,其根在气。气化行则形可散,气化滞则形必凝。西医只见形下,不知形上;不明气化之理,不识气隧之路;对病如聋如盲,见人唯菌唯物。开口则指鹿为马,动手即张冠李戴;病因不明,乃其常言;办法已无,为其套话。若过于轻信,通身倚靠,诚恐欲求生路,反趋死途,财去人空,良可悲也!
        欲化肿瘤,先扶正气。正气虚则瘤反扩散,攻之反危。正气实则瘤必退缩,拨之可动。虚人宜守不宜攻,相安即可。实者能守复能攻,除恶务尽。要在虚实之辨为先,切莫悔恨之言在后,千万不可不自量力,莽然汲汲于攻取之道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30

渔家傲慢

中医只言清热,西医但知消炎。感冒原本是风寒,又加过于耗散。想要不寒太难!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31

用火之道

    焚膏继晷,油尽灯枯。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续焰,微明不息。此乃用火之道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31

火神三书颂

钦安先生,医门之魂。
明辨阴阳,号称火神。
灵光独耀,去伪存真。
剖判有据,朗照群昏。
所著三书,理法方论。
医理真传,破疑答问。
医法圆通,万病指针。
羽翼仲景,伤寒恒论。
妙解一元,水火二门。
火为主宰,生命独尊。
本有轻重,岂是强分。
诸君善会,切莫欺心。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31

东西之异

轻清者归天,重浊者归地。上下两途,升降迥异。
楞严云:纯情则降,纯想则升。精神之用不同也。
木之性向上,故重神之明,从火也;金之性向下,故重智之巧,从水也。
金向地,故沉于水下;木向天,故浮于水上。此东西方性情取舍之大异也。
出入进退,举一反三,则可以知万物之性情矣。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4-30 12:33

《复泰草堂医论选》序

壬午之秋,辞职索居,感于庸工横行,生灵涂炭,欲行匡正,乃以医事行于网络,于今三载有半矣。雪泥鸿爪,不无痕迹。断简残编,粗具形骸。因致陋辞,志其梗概:

情系经中,神游网上。纵横六合之间,虫行无异;吞吐八极之内,蛛迹历然。开阖枢转,阴阳六气因之出入;升降浮沉,寒暑四时随其往来。天地定位其形象,水火征兆其性情。此中因缘,良有以也。乃以辩论难通,下愚知其不喻;切磋匪易,同道亦复罕求。于是依止经典,自立门户。安居草堂,立足民间。因病与药,善缘广结。摧邪扶正,群贤毕至。而乃九州共聚,万里同游;十方相会,一网周遍。讲堂传声,素问灵枢先后;语音论病,伤寒金匮同期。辗转三载,规模略成。重复千次,法则渐备。终于椎轮易乎花叶,千钧变为一毫。谨慎用兵,勤俭治国。养多于治,正代乎奇。以气轻易取,质重反凝也。

莲华先生,博雅之士,工书能文,寓义向道,浊世清流也。谬许拙文,欲为流通。搜罗残编,裒为一帙。编辑校对,不辞辛苦。排版既成,属予自序。因叙其大概,并申诚谢云耳。丙戌年春三月复泰草堂三七生撰。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5-24 12:52

抑郁与文明

西方阳明燥金之气盛,金盛则乘所不胜,木气受抑,不得生发,此乃当今全球气偏格局,东渐之势已成,非只西方独有也。在人木郁水多则易发为自闭症,木郁水少则易发为躁狂症。治法当温木燥湿扶火,火生则金气退,木气得伸,诸症自解。火者,文明之象也。然此文明为精神文明,非彼所谓物质文明也。物质但有贫穷富庶之分,并无文明野蛮之别。文明与物质无关,动云物质文明者,此乃混淆之谈,无有是处。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8-3 07:41

火热之别

内经所言病机十九条均以六气划分,察者当一目了然,其间所云火热大有区别,热为君火,火为相火。君火以明,内阴外阳,从离。阳过则当救阴,如伤寒论中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及诸泻心汤之属;相火以位,外阴内阳,从坎。阴过则当救阳,如伤寒论中四逆、真武、附子汤之属。自河间丹溪颟顸孟浪,混淆火热,误以为实火可泻,妄立泻火之法,遂启千古杀机。不知相火不可直折,但可扶其归位。阴虚则滋阴以敛之,阴盛则破阴以收之。以其为生气之根,寿命之元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8-4 10:35

阴阳莫争

阴阳相争,由来已久。如人双手,强分左右。
孤掌难鸣,独夫莫守。济阳以阴,克刚以柔。
天地定位,本有先后。阳主阴从,造物所授。
盈缩升降,阴阳交姤。万物化生,四时环扣。

桂附如煤,能源之类。芍地如水,材料所谓。
属性不同,各当其位。正常生产,缺一不备。
当前形势,能源乏匮。是以桂附,弥足珍贵。
本是同根,相互匹配。相煎何急,离决两废。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8-6 09:26

《伤寒论》为什么叫伤寒论?

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寒邪客表也。分有汗无汗,表虚表实,以桂枝汤、麻黄汤类解之。

……

论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寒邪入里也。分寒化热化,里虚里实,以乌梅丸、白头翁汤类解之。

自始至终皆是寒邪从表入里过程,经络气血因之不通,脏腑功能因之受阻,种种病变皆是寒邪入侵所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六层防卫,一一失守。从太阳乃至厥阴,层次分明,应变措施,井井有条。

从头至尾贯穿的都是自身正气对侵入身体的寒邪抵抗不及与太过的描述,是以《伤寒论》就是论寒气伤正之后的种种传变反应以及应变方法,没有任何其他神秘可言。

伤寒,感冒风寒是也。风寒袭表(太阳),是为外感。暑湿溽蒸(太阴),是为内伤。燥则收敛太过,偏于凉(阳明);火则蓄藏不及,偏于温(少阳)。此六气为病之大概也。

外感即是伤寒,伤寒即是外感,感冒者皆伤寒之类也。发热是因为恶寒,热是身体的抵抗力,不去散寒反来清热,内经谓之“释邪攻正”,名曰气贼。所谓风热感冒之说皆是指鹿为马画蛇添足不经之论,皆当正之。

是以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别无其他玄妙,直接了当便是,不必拐弯抹角。


作者: 三七生     时间: 2006-8-12 10:53

伤寒温病辨证论

    伤寒论用的是六气辨证,从《内经》五运六气而来,根于气化,本于形上,以六经统摄脏腑,阳主阴从也。
    温病派习用的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作于叶天士,述于吴鞠通。偏重脏腑,忽略六经,落于形下,重阴轻阳之故也。
    卫气营血不过脾胃肝肺所司,属阳明、太阴、厥阴范畴统摄。三焦为上中下脏腑部位划分名称,如地理东南西北之异,非司气者,与辨证无关。包括雾、沤、渎三种状态,症状亦不出六气范围。
    温病派用药偏于阳明,太阴厥阴法叶天士尚有涉及,其子孙则罕有问津者,或粗有分辨,亦往往本末倒置。太阳、少阳、少阴病则温病理论所不解,乃至后来三经主药麻黄、柴胡、附子竟为海派温病家禁药,以温病法治三经病必引邪深入。
    温病派所云以伤寒法治温病多死,乃阳明病误用太阳法,属辨证不清,非伤寒法之过也。
    究其根本,六气辨证圆该万法,统摄无余。温病不过其一端而已,欲以一隅而代十方,不亦妄乎?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当年以网文形式集中一帖发于民间中医论坛者,原帖民间中医论坛已不可得见。幸有会心人转载,偶然遇之,回转于此。新来者或有未闻,存之备览,并资纪念云尔。(文章大多收录于2006年版《复泰草堂医论选》,故三七养生网中未一一单行之)
发表于 2012-6-1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离先生这么近。先生的医论早就收藏了并认真读过,但很多地方没弄懂。
发表于 2012-6-18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医论中只有真武汤,小青龙汤意解,不知能否把其它经方补全?
发表于 2012-6-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简明扼要地讲了太阳、厥阴二经提纲及治法,恳请先生将其余四经提纲及治法讲完!
发表于 2012-6-2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辛苦了,这段时间正愁自己思想不能进步呢,及时雨
发表于 2012-6-29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古文功夫与医理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 非常人能所及!

仔细拜读一遍, 我还能看的如此轻松, 说明我3年的经典没有白读, 呵呵.

想请先生论述一下中风和偏枯(偏瘫).

我尽可能地查遍医书和网络, 胡希恕老先生否认金匮的方子, 朱进忠老先生总结经验为十二法, 李可老先生赞赏小续命汤并践行之.
发表于 2012-7-2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2-7-2 06:16 编辑

胆与肝相表里,肝不升则胆不降,厥阴少阳同主疏泄也。又与胃相上下,胃不降则胆不降,阳明少阳同主降路也。胆火内郁过久,或内结为石,或外蒸于表,皆胆之为病也。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 疏泄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 降路


脏腑处处相关,牵一发动全身,实者多责肝胆,虚者多责脾胃。然肝胆脾胃本互为体用,不可割裂,虽治则或有偏重,辨证原不可偏执也。

胆~胃~肺主降, 肝~脾~肾主升.
发表于 2012-7-2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先生的《复泰草堂医论选》再出装订本,以便反复阅读学习
发表于 2012-8-3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泰草堂医论选》装订本  从何途径或获得?
发表于 2012-12-2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版《复泰草堂医轮选》印刷时我没出上力,倍感惭愧。很是期待第四版啊!
发表于 2013-1-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真贵的宝藏,有幸得见。感恩先生。收藏了。
发表于 2013-1-1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三七生


    一个论坛的关闭,有点像秦始皇的焚书,真的很可惜呀。联想起了自己的电脑突然坏了,可惜里边的文件数据了。
发表于 2013-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激先生教诲。
发表于 2013-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得遇三七,也是缘分,收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8:02 , Processed in 0.0359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