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8933|回复: 36

要年薪多少才能日日欢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稻香园随笔之二十一    文 / 田松
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05年5月11日,16版


  如果你认为你很聪明,你可能很傻;但是,如果你觉得你很幸福,在那一刻,你就是幸福的。因为幸福就是当下的感觉,而不需要事后的和别人的评判。
  2005年4月23日晚上,云南省西盟县城附近的一座佤寨中,月色迷人,村委会主任皑公家里,歌声响亮,主人正在殷勤地劝酒。佤家的水酒甘甜纯美,犹如佤胞的热情和坦诚。主人家的小姑娘歌声一落,我便恭恭敬敬地端起竹筒,一饮而尽。同行的县委宣传部长叶琳是个好歌手,她与主人家有唱有和,频频对饮。县里的金副书记说,我们佤族人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虽然社会形态很不发达,但是精神世界非常丰富。第二天,据旅游局的赵局长说,叶琳部长又在那个寨子里和几位老人家唱了很久,她们以歌声倾诉,用阿佤人自己的语言和古老的曲调,直到深夜才依依惜别。
  几天后,在思茅市的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上,生活在思茅的各个民族盛装到会,我又看到了西盟佤寨的青年男女。团体表演结束后,各民族的团队各自排成方阵,与来宾合影。歌声如潮水般,一浪一浪,仿佛是一场赛歌会。我一直流连在西盟的队伍前,她们的歌声欢快激昂,有的我能听懂,有的我听不懂,但是我能看懂她们的表情。在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内心流淌出来的欢乐,在那一刻,我相信她们是幸福的。
  人生能有多少时刻是幸福的?
  对于佤寨里的人来说,歌唱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平日的大事小事,都是与歌舞连在一起的。甚至在埋葬亲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围着亲人的树棺,用歌声与舞蹈,送亲人到另一个世界。海德格尔向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那正是他们。
  毫无疑问,他们的物质生活是贫乏的。西盟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年均收入不过600元人民币。他们的茅草房,他们的刀耕火种,一直被认为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的标志。但是,他们的“落后”却并没有妨碍他们获得幸福。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说,她们的幸福是肤浅的。正如每次我说起马丽华遭遇藏族老妈妈的文化震荡时,总会有人说,他们的幸福是不牢靠的。因为他们没见过现代文明。言下之意,似乎一旦她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她们就不会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就不会再满足于茅草房和刀耕火种;她们的歌就不好意思再唱出来,舞就不好意思再跳下去了。
  然而,要多少收入,要多少对物质世界的控制和占有,要现代化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他们的幸福是深刻的,牢靠的?
  进步、发展,这些好词成了一个时代的主题。很多人相信,在冥冥之中存在一个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文化的文明标尺,无论到哪儿,用这根冥尺一量,就可以量出那里的进步和发展程度,还可以比较谁比谁差了多少年。
  在这种冥尺的理念中,西盟的佤寨与县城相比,是落后的;西盟县城与思茅市相比,是落后的;思茅市与昆明市相比,是落后的;昆明市与北京市相比,是落后的;北京市与纽约市相比,是落后的;而当下的纽约与未来的纽约相比,也是落后的……这种冥尺暗示了一个无限发展的未来,也允诺了一种无限进步的可能性——每一个落后的地区总会而且必然会进发为更先进的地区。农村会发展成为小城镇,小城镇会发展成小城市,小城市会发展成大城市,大城市会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在这样的序列中,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获得深刻的、牢靠的幸福?
  在这种冥尺的理念中,冥尺读数低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获得幸福,甚至他们活着都是没有意义的——活了一辈子没有见过火车,没有见过电脑,没有看过电视,岂不是白活了?大城市觉得小城市的幸福是肤浅的,小城市觉得乡村的幸福是不牢靠的。那么,读数更低的猴子岂不是完全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样的生活还能过吗?然而,猴儿们、鸟儿们和鱼儿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活得没劲,一头撞死了事,反到是人在向往海阔鱼跃、天高鸟飞的自在!
  事实上,在冥尺的逻辑中,幸福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你到了哪一个刻度,总会有更高的刻度,而在那个更高的刻度看来,你的幸福永远是肤浅的,不牢靠的。
  如果你不能在当下获得幸福,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获得幸福!
  如果你不能在当下获得幸福,你也就从来没有获得过幸福!

  不久前在云南大学作了一个关于传统价值的讲座,一位女生大概问了这样的问题:怎样尽快地让那些地区的脱贫致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我的回答是:现在最重要最迫切的不是让他们改变他们的物质生活状态,而是怎样保护和延续他们的传统。
  阿佤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他们拥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神灵,自己对世界的解释,自己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在这样的生存中,他们有尊严,有歌声。只要传统还在,神灵还在,他们就可以继续从这样的生存中获得尊严,继续与歌舞相伴。相比之下,物质生活的改变或者改善并不是最重要,最迫切的。因为改善物质生活是人的本能,在传统延续的同时,物质生活必然会自发地、逐渐地得到改善。
  相信这样的回答会引起很多人的愤怒。他们会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就让别人做人类学的标本,不惜阻碍人家的发展和进步!地方政府的官员在面对外界要求其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时候,就常常拿出这个理由。前不久怒江建坝一事再启争端,拥坝派也拿出了这个理由来批评反坝的环保人士。还有人痛心疾首:你知道怒江人民有多少贫穷吗?
  在这样的批评中,隐含着强烈的冥尺逻辑。一方面,他们只看到了传统地区物质上的“贫困”,而无视这种生存状态之中丰富的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嘲笑根植于这种文化的幸福是肤浅的、不牢靠的。按照冥尺的逻辑,那些在传统地区内部依然坚持其传统的人,是愚昧的、落后的、迷信的……,而那些在外部呼吁保护其传统的人,是自私的、险恶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甚至是反文明的。我想,他们也许会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一个寨子中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生产方式是落后的,文化是愚昧的,神话是迷信的,幸福是肤浅的,不牢靠的,所以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地等待所谓现代文明的拯救!
  当然我也可以说,这种批评之中隐含着更大的恶。因为一旦传统地区接受了这种冥尺逻辑,就会主动地加入到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食物链中,而且只能从下游进入,为其上游的“拯救者”提供资源,以类似于卖血卖肾的方式暂时提高其冥尺的读数。而作为“拯救者”的他们,就可以以拯救的姿态,开发那里的资源,破坏那里的环境。所以,那个场景是滑稽的,可悲的。
  然而,在我们长久以来的主流话语中,在我们空投的中小学教育中,贯穿的正是冥尺的逻辑。的确,当他们接受了冥尺的逻辑,就会立即发现,自己的读数正位于最底层。那些曾经使他们自豪的传统,反过来就成了他们自卑的理由。于是在传统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教育悖论,一个人受到的学校教育越多,越是远离乃至蔑视自己的传统。而那些曾经的智者,那些掌握着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东巴、摩巴、毕摩们,则长期被冥尺逻辑视为封建、迷信、原始、落后的代表,失去了阐释及传承其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我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说他们的生活得幸福,他们自己也觉得幸福吗?他们自己是更愿意保持传统的生活,还是更愿意过现代化的生活呢?
  在几十年的冥尺逻辑的笼罩下,传统的人文生态遭受到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直接的答案,它取决于回答者以及提问者的价值观念。一方面,的确有很多年轻人向往外界的生活,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从政府为他们建的砖瓦房中逃出来,宁愿住回自己的茅草房。有人会把前者作为民意的代表,把后者作为愚昧落后的标本排除在民意之外;而我则把后者作为保护和重建传统的希望。
  当冥尺摧毁了一个民族的自尊,当人们不能为自己当下的生存歌唱,便将永远不能歌唱,因为在冥尺的序列里,传统地区注定处于底层!
  所以,对于西盟佤寨这样的依然拥有原生态传统的地区,最重要的、最迫切的不是消灭茅草房,不是修路,不是通水通电,而是把那里的地方性知识和地域文化作为必修课列到中小学课本之中!
  一个佤族的孩子,他应该对佤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有深入的理解,为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而自豪;一个傣族的孩子,他应该对傣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有深入的理解,为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而自豪;一个拉祜族的孩子,他应该对拉祜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有深入的理解,为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而自豪……否则,他们就是现代化了,又是谁的现代化?

  要多少年薪能够过上每天唱歌跳舞的生活?答案是:600元,在西盟佤寨。而城市里的现代人,不论年薪多少,都已经过不上这样的生活了。
 
                                                                                                                       2005年5月7日  北京 稻香园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花银朵的夜晚

文 / 田松
 
  大年三十,夜里不到十点,长春的夜空就已经喧闹起来了。现在民间的烟花已经造得如焰火一般,随着一声声巨响,一树树硕大的金花银朵漫天开放,绚烂妖娆。很多人跑出来,在寒冷的深夜驻足仰望,伴着烟花的燃灭发出一阵阵欢呼。
  现代中国人对火药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它是我们常常用来炫耀的四大发明之一;另一方面,这个发明我们的祖先只是用于驱鬼辟邪,制造祥和欢乐的气氛,到了欧洲人手里,却变成了炸药,打得中国人还要转回去向他们学。有人借此分析说中国人没有这个素质,没有那个精神;也有人说,这正表明中国人热爱和平……
  焰火照亮了夜空,只一瞬间便暗了下去,随即被后来者照亮。同人类的历史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同大自然相比,人类的存在也只是烟花般短暂的一瞬。但是这短暂的一瞬却照亮了自然的夜空,大自然的任何一种造物对自然所施加的影响都比不上人这个物种。
  因为人类有了科学和科学的技术!

  科学和科学的技术改变了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本身。对于这种改变,我们曾经张开双臂,无条件地欢迎、欢呼和赞颂。科学及其技术的每一项成果都似乎天然地具有正的价值和意义,它们被称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曾经以为,这个能力越强,人类就越能造出一个美丽的新世界。直到1960年代,那些张开的双臂逐渐收拢,甚至变成了拳头。
  科学,尤其是科学的技术,究竟给了人类什么,它是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这两个“必然”过于武断,不妨换一个问题: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科学及其技术是不是必要的?如果必要,在什么意义上是必要的?
  在以科学及其技术为利器的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中国之前,中华文明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这几千年文明的辉煌,直到今天也是被讴歌的对象。也许会有人借此论证中华文明之中有科学的成分。在这种论证中,论者已经事先假定,唯有科学能给出有价值的生活,因而,一旦肯定了某种生活,则必定要从中找出科学来。于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价值,要由近几百年来传入的科学予以肯定。那么,在此之前,中国文明的价值就无从判断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尺度来评价自己的文明?

  按照某种社会进化的观点,所有的文明形态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所以把走在前面的叫做进步。简单地说,这种进步是以工业化的程度或者科学和技术的水平来衡量的。然而,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财富,有了更强的操纵物质世界的能力,人类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幸福呢?

  马丽华到西藏行走,一位藏族老妈妈觉得她很可怜,因为她不在母亲身边,没有亲人相伴,孤零零地远离家乡。这使马丽华在藏区的文化优越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她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从未接触过现代文明,在她看来贫穷落后的藏族妇女,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她却是可怜的。
      也许有人会说,藏族老妈妈的幸福感是不牢靠的,一旦她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就会放弃现在的生活,接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确,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景象,人们砍去了身边的山林,让它变成金钱。在短短几十年里,长江中上游的很多大山竟然无林可伐,与此同时,一座座小镇壮大成了城市。但是,这种景象是不是必然要发生的?是不是应该发生的?

  金庸在《白马啸西风》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传说高昌古国一个神秘的山洞里藏着很多宝贝,一些武林高手为此丧命。其实,洞里藏着的不过是唐太宗赏赐的先进文化,书籍、衣服、用具、乐器等等。但是高昌人认为:“野鸡不能学鹰飞,小鼠不能学猫叫,你们中华汉人的东西再好,我们高昌野人也是不喜欢。”于是把他们丢弃在山洞里,依然过着从前的生活。

  如果没有中西方的相遇,中国可能直到今天还生活在没有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会感到生活中充满着不幸吗?
  同今天的孩子相比,我们小的时候几乎没有几件像样的玩具,那么,是否我们的快乐就注定没有现在的孩子们多呢?
  儿童的快乐能够用玩具的机械化和电子化程度来比较吗?文明的优劣可以用对物质世界的控制能力来比较吗?
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把建大楼作为一生最大的理想。一个民族,是否必须把把建造城市作为自己的理想?在我们关于未来社会的想象中,除了发达的技术,丰富的物资,还应该有些什么?
  是什么样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能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在现代文明的诱惑和打击之下,主动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动地甚至主动地被现代文明所格式化?
  我们是否拥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理想?

  焰火在四面八方忽生忽灭,随生随灭,使长春的夜空如幻境一般,让我着迷。倘若这就是火药唯一的功能,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吧!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地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金庸:《白马啸西风》全书结尾)


                                                                                     2003年2月1日 长春,2003年2月25日 北京
                                                             (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03年2月26日,第15版。发表时标题为《火树银花的夜晚》)
发表于 2011-1-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风浮躁,人们反而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发表于 2011-1-1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轮回,总是清醒的少,迷茫者众!都能像老师这样,还要看什么劳什子病,养精室里也没那么多需要壮阳的
发表于 2011-1-1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警醒梦中人啊!
发表于 2011-1-1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宝每天起来,能躺在我手上,就会说好幸福呀.
发表于 2011-1-1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日子是什么?是有儿有女,是阴阳平衡,是物质与精神并重!
发表于 2011-1-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百年来人类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谁深刻,谁不深刻,耐人寻味。
幸福究竟是什么,是内在的,是外在的。
幸福是有指标可以衡量的吗,幸福是需要某某机构认证的吗。
有更幸福吗。
发表于 2011-1-1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发表于 2011-1-1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人深思!
我就是经常被这把冥尺的逻辑所困扰,身在福中还不知福!
幸福就是当下的感觉,慢慢学习啊.
发表于 2011-1-1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是中性的,就看人怎么去用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欲望
现在是科技被用得偏离了方向,比如战争 比如转基因 等等
发表于 2011-1-1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我在慢慢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可是习惯了那把冥尺的逻辑,还是很担心、很犹豫。是因为自己内心还不够强大吧。
发表于 2011-1-1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是不一的,幸福感也是因人而异。欲望越低越幸福。
比起我的童年时代(70年代),现在生活幸福感是最强的。小时侯的生活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没有,精神的富足就更无从谈起了。
而今丰衣足食,又有三七网相伴,幸福呀!
发表于 2011-1-1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幸福就是天天能陪着我的闺女一起,吃饭睡觉出去玩,不去上班也不用担心没钱过生活
每当周末看到她开心的笑脸,实在太幸福了
发表于 2011-1-1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真的应该感谢,感谢祖先给我们保留的财富。
虽然七千年历史上不乏刀光剑影和灾害肆虐,“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可是,毕竟战争之后,人口和土地慢慢恢复,依然可以耕种,可以生出五谷以疗饥。
七千年的厚积,被现代人几乎挥霍一空,工业化战争矛头指处,土地成为瓦砾堆和污染物排泻场,彻底失去生命力,水和空气概莫能外,无一幸免。
作为后人的祖先,我们凭什么来让后人感谢我们呢,我不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3:21 , Processed in 0.0208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