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9|回复: 0

所有人都适合吃新粮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5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25-4-5 08:03 编辑



所有人都适合吃新粮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吃新粮,也要讲究煮的方法。

万物的本质是气,食物也一样,我们平常的饮食,也是取其气滋补我们的身心。如果你无法消化食物的禀气,你就成为它的食物被它消化。饮食是养生的根本,健康的食物会帮助人们治愈疾病。三七先生曾经讲过:现在很多时候中药无法起作用,往往是因为现在人们的食物无法为身体的治愈提供动力,所以三七先生一再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现代的健康卫生观念,其实也是一知半解,比如劝导人们不吃腌菜、不能吃糖之类的。还有片面强调食物要吃新鲜的--其实所谓的新鲜,很多时候也是假的,通过防腐剂保鲜剂,让食物看起来新鲜而已。有时,还没过清明,就有人来问有没有今年新收割的大米,指定要吃新年新收割的大米,告诉对方是去年秋天的谷子,就说这是陈谷子不能吃了。清明节,早稻才开始育秧呢。

新鲜谷子碾的大米比较香,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作为种子类的食物,新大米的生气很强,体弱的人是化不了的。所以古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吃陈年的粮食。

传统中医严格意义上的陈仓米是指储存经年的粳谷碾的粳米(米粒偏圆),可能是因为宋代之前人们食用的稻米以粳米为主。味甘、淡,性平。归脾、胃经。功能益胃和中,除烦止渴。陈仓谷米虽补但无壅滞之弊,善入中焦脾胃,有治病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又具除烦止渴之功,常用治脾虚证、暑月吐泻、吐痢后大渴饮饮及噤口痢诸证。

药性歌是这样描述陈仓谷米的:

陈仓谷米
调和脾胃
解渴除烦
能止泻痢

《本草求真》中对陈仓谷米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陈仓米(专入胃。兼入心脾)。即米多年陈积于仓而未用者也。(时珍曰。廪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 。并水浸蒸晒为之。亦有火烧过治成者。入仓陈久。皆气过色变。故古人谓之红粟红腐。陈陈相因也。)凡米存积未久。则性仍旧未革。煮汁则胶粘不爽。食亦壅滞不消。至于热病将愈。胃气未复。犹忌食物恋膈。热与食郁。而烦以生。必得冲淡甘平以为调剂。则胃乃适。陈米津液既枯。气味亦变。服此正能养胃除湿祛烦。是以古人载此。既有煮汁养胃之功。复有祛湿除烦之力。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用此作饭成团。

《别录》载:(陈仓谷米)养胃,渗湿,除烦。

《本草述》: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谓其气味俱尽,还归于淡。淡乃五味之主,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滞热,是又可以裕脾阴。

陈仓米煮米饭的话,比新米的米饭容易消化,吃下去不会有撑的感觉,脾胃一点负担都没有,好象一下子就化掉了,会很轻松,即使比平常多吃一碗米饭,感觉也无所谓。

吃完陈仓谷米的饭不会觉得象以前一样困乏。当然也可以煮粥,煮粥的话更不会有消化的负担了。

陈仓谷米对脾胃虚弱的人最合适不过了。体弱的小孩或老人,病弱的人,都可以用陈仓谷米做粥,节省消化食物的元气。

小时,我们浙江的老人经常会说“新米粥,老米饭”,意思是新收割的谷子碾的米最好熬粥用,不宜煮干饭。煮干饭可以选择用陈谷碾的米。新谷子的米熬成粥之后,人容易消化,煮米饭的话不容易消化。陈年谷子的米煮干饭没干系,容易消化,不会消耗我们太多的能量。

北方也有类似的做法,就是用陈年的小麦磨面粉做面食。

上古周天子每年慰劳农夫时,会取陈仓谷米的米饭以示尊重奖励农夫。可见陈仓谷米在古代就有特殊的地位。



古代陈仓谷米并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普通人家青黄不接,不会有余粮,而且稻谷长期保存的话,对环境也都有较高要求。

和味农耕的谷子六年以来,全部采用低温冷库保留,既防潮又防虫子。米都是新碾的,没有经过防腐处理,从现在起新的订单全部采用真空包装,没有开封前请在阴凉处存放,开封后请尽快食用,不宜久放。尤其是广东这样潮热的地区,夏天开封后如果不能短期如一周内吃完的话,请密封冷冻保存,否则一二周之内都可能会长黑虫。顺便说,夏天大米长黑虫在我们小时候很常见,初始少量的话一般不妨碍食用;但长白的肉虫的话,米就不能吃了。总之,长虫要看具体情况,但发霉的米任何情况下不能吃。

目前和味农耕的陈仓谷米优惠活动,订购10斤,我们会额外赠送5斤,全部真空包装。



欢迎大家食用后反馈信息,我们自己全家多年来一直都是食用陈仓谷米的,家人很少有消化上的问题,和多数家庭不一样,我们家早上都是吃米饭的,一是我们体力劳动多,二是感觉不禁饿。早些年也有客户跟我们讲过,这种米饭即使吃几碗,感觉肚子还是空的一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7 01:05 , Processed in 0.0281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