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216|回复: 18

遇病念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七先生:印老关于遇病念佛的专题开示集锦,如能细看当受益无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23-2-24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法师关于遇病念佛的开示(2022 年暮秋搜集整理注释)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
  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法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 年)腊月,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清光绪七年(1881 年),法师二十一岁,出世缘熟,遂于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为师。翌年于陕西兴安双溪寺,依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足戒。二十六岁,赴净土道场红螺山资福寺念佛,自号继庐行者以明其志。次年正月朝礼五台,仍归资福。其间除念佛外,深入研习大乘经典,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三十岁时,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三十一岁至圆广寺,继续专修念佛法门。光绪十九年至普陀山法雨寺,其后长驻法雨,朝夕阅藏念佛,不求闻达。期间两度闭关,空诸色相。
  法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
  法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法师是均为好友;弘一法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圆寂后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法师化人无数,最被人称道的是,无论是谁,只要写信请教,法师都回信指点迷津,由其回信集结而成的《印光法师文钞》,被认为是佛教徒尤其是净土宗信众的修行宝典。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大医王!还能治生死大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一、遇病为什么要念佛?
  (一)身病有三,宿业难治。
  (二)危险大病,多由杀业。
  (三)医药为治病之本,法药为治业之本。
  (四)念佛念观音,不用求鬼神。
二、念佛方法
    印光法师十念法
    十念法白话文
三、念佛注意事项
  (一)心存敬诚
  (二)宜念六字
  (三)清清楚楚,不图快多。
  (四)在家念佛,坐立跪绕,心念口诵,声大声小,或声或默,随分随力,取其合宜即可。
  (五)生大惭愧,大怖畏心,发大菩提心,力修众善,至诚恳切念佛,方能灭大宿业。
  (六)娑婆是苦,极乐实乐,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四、遇病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当吃长素
  (二)节欲断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遇病为什么要念佛?
(一)身病有三,宿业难治。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⑴难治。傥⑵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 彼若离苦得乐, 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⑶ , 反感超度之恩,而阴⑷为护佑。凡婴⑸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若能敦伦尽分⑹,闲邪存诚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傥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⑻, 闲邪存诚, 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迹,其为治保也大矣。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⑼, 中西医士不能治者, 令其戒杀护生, 吃素念佛, 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 常以佛菩萨圣号, 及大悲咒, 普为自他⑽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定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祗⑾得其自身永堕恶道⑿ ,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可不哀哉。
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何舍, 祗⑾自择焉。
(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学医发隐)
注:(1)宿业:前世的善恶因缘。佛教相信众生有三世因果,认为过去世所作的善恶业因,可以产生今生的苦乐果报。(2)傥(tǎng):倘若。(3)祟(suì):鬼神制造的灾祸。(4)阴:暗中。(5)婴:遭受,遇。(6)敦伦尽分:亲身去努力遵行伦理道德,各尽职责,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7)闲邪存诚:防范邪恶枉曲之念,存养诚信真实之心。(8)惩忿(fèn)窒(zhì)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9)痼(gù)疾:久治不愈的疾病。(10)自他:自己与他人。(11)祗(zhǐ):只,仅。(12)恶道: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危险大病,多由杀业。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着手成春⑴,究于其人神识结果⑵,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傥怨业⑶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傥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⑷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于彼于汝均有大益。
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证外证,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宜说,馀⑸俱无碍),均当侃侃凿凿⑹,说其利害,俾⑺彼病易愈,而汝名亦因兹而彰。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⑻心行,非寿世⑼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
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
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已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业。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傥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
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之经六道⑽。有可语者⑾,不妨以有4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愈心病。
又现今是一患难世道,天灾人祸,常常降作。无论水火,刀兵,饥馑⑿ ,瘟疫,虫蝗,旱潦⒀ ,怨家,对头等,灾患临头。但肯至诚恳切,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决定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又女人临产,念观世音,决定安然而生,无有苦痛。纵久不能生,将至于死,肯念,则亦即立时而生(要出声念,不可心里默念。以此时须用力送子出,若默念,必致伤气受病。旁边照应之人,亦代彼念。家中人,不在产房,亦宜为念。不拘在产房内,产房外,念之皆有利益也。平常于睡眠,与衣冠不整齐,及未洗漱,并沐浴,抽解⒁,至不洁净处,均当默念。默念功德仍是一样,出声念于仪式不合,非完全不可念也)。世人无知,视此事为畏途。纵平常有信心人,亦不敢教人念,谓裸露不净,念之得罪。不知此时母子性命相关,菩萨唯以度生为事,此时只取其诚,其裸露不净,乃出于不得已,非不恭敬特作此相者之可比。肯念,则其子即生,不但无罪过,且令母子同种善根(此见药师经,非光⒂杜撰)。若平常,必须致虔⒃致洁,不可引此时为例,而漫不恭敬,则罪过弥天矣。
此事凡念佛人均不知。光从前不知俗习之谬,故文钞中均不言及。后深知之,故常为一切人说,而其依者,无不即得其效也。此亦利人之一端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与马星樵医士书)

注:(1)着手成春: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2)神识结果:神识去向,命终去向。(3)怨业:过去的恶业。(4)兹:此。(5)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6)侃侃凿凿:理直气壮,确凿可信。(7)俾(bǐ):使,把。(8)负贩:小商贩。(9)寿世:造福世人。(10)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又称六趣。(11)有可语者:遇见可劝告的人。(12)饥馑(jǐn):饥荒。(13)旱潦(lào):旱涝。(14)抽解:解大小便。(15)光:
文钞中多为印光法师自称。(16)虔(qián):恭敬。(17)谬(miù):错误的,荒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医药为治病之本,法药为治业之本。

医药为治病之本,而大医王之法药⑴,又为治业⑵之本。病由业生者多。由外感内伤而得者,药能治之。由业而生者,药不能治,唯法药能治之。能兼世药法药以治诸疾,则若自若他,俱获实益矣。(《印光法师文钞》复志梵居士书二)
注:(1)法药:佛法能治众生之苦,故称法药。(2)业:宿业。

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⑴。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印光法师文钞》复黄涵之居士书一)
注:(1)阿伽(qié)陀药:梵语Agada 的音译,意为万应灵药,比喻佛法。

药方亦可开,随人⑴可做。方中有麝⑵有全蝎,此二亦可不用。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观音圣号加持,当更有效。(《印光法师文钞》复林赞华居士书九)
注:(1)随人:顺随别人,听从别人。(2)麝(shè):麝香的简称。

学佛之人作医师,凡遇重病,均当以消除宿业为主。令彼吃素念佛及念观音。该好则决定速好,寿尽则决定善终。不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也。余详一函遍复。(《印光法师文钞》复傅慧江居士书)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所言解脱之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他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⑴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⑵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二)》复琳圃居士书)
注:(1)博地凡夫:普通的人,一般的人。(2)无始:没有起始,指太古。

所言异疾⑴,殆宿世之怨业⑵。怨业病,勿噵⑶ 世医莫能施功,即神仙亦无从拯救。汝果能生大惭愧,改往修来。以志诚恳切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彼宿世怨业,初则由佛号而即速远避,继则仗佛力以脱苦超生。决定不至仍旧缠绵。然若心不至诚,及不生改往修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则自己之心,与鬼相邻,与佛相反。纵稍念佛,亦难感格⑷。乃己心不诚不正,非佛法之不灵不验也。(《印光法师文钞》复某某居士书)
注:(1)异疾:奇怪的病症。(2)怨业:过去的恶业。(3)噵:同“道”。(4)感格:感应。

但至诚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若常念,不必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念,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已。……凡怨业病,医不能治,及犯鬼犯狐,念之即可解消遣散。凡刀兵水火恶兽恶人等危险,若至诚念之,即有大转折。若心不至诚,兼有疑惑不信之心,及心存恶念,欲成就恶事者,则无效验。(《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⑴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印光法师文钞》复冯不疚居士书)
注:(1)故怨解释:以前的怨恨得到解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念佛念观音,不用求鬼神。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怜。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业海⑴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即为违背佛教,不可不知。又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理宜戒杀放生,爱惜物命。切勿依世俗知见,谓奉父母甘旨⑵为孝。彼未闻佛法者,不知六道轮回之事理,妄谓为孝,尚有可原。若已闻佛法之人,杀过去父母亲属,以奉养现在父母,及丧祭等,岂但不是孝道,直成忤逆矣。是以通人达士,由闻佛法之真实义谛,悉不肯依世俗之权法以行。以此权法,殆⑶ 姑⑷顺世俗迷情而立,非如来洞彻三世因果之道故也。(《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
注:(1)业海:比喻使人沉沦的种种罪业。(2)甘旨:美味的食物。(3)殆(dài):几乎,近于。(4)姑:姑且,暂且。

大士⑴虽以寻声救苦为怀,而众生不生信仰,则不能感应道交。譬如昊日当空,若处覆盆之下,则不蒙其照。求大士之心,即具有仰观揭盆之事,何得不蒙其照。
鬼神有邪有正。邪鬼神,则真妖以求人敬者。正鬼神,则护国佑民之善神。若求大士,固不须求鬼神。如得其王,民自顺从耳。又鬼神于小灾或能救,于定业⑵则不能救。若大士则大小定不定通能救,唯视其人之诚与否也。竭诚方获实益,持经利益随心二论,汝未见否。佛不救人人自救,汝此言出于疑心。汝若真悟此理,则念大士念佛,虽大士与佛止⑶ 之,不可得也。虽是众生自度,非仗大士与佛为增上缘⑷,则不能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注:(1)大士:佛教对佛和菩萨的称呼,此处指观世音菩萨。(2)定业:难以消除的重大业力。(3)止:阻拦。(4)增上缘:助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小护士 于 2023-2-27 13:30 编辑

(五)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

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光以末劫⑴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

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闲议论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⑵也。观音乃过去古佛,为弥陀辅弼⑶ 。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

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当令一切老幼男女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小灾当可逢凶化吉,即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承佛力,或生西方,或生善道。切不可谓既不能免死,则念佛便为无益。不知人之受生为人,皆由前世所作罪福因缘,而为生富贵贫贱之张本⑷。念佛之人,有信愿,当可往生。即无信愿,亦不至堕落恶道。何可不念,以自误误人乎哉?

凡事必须善虑,不可任意而为。即如布施一举,颇为善事。而不知惭愧者,反成障碍,固当以拒而不纳为事。纵有来者,但小小相与,彼自不来矣。亦不必动气发粗,但以不理为最上之策。

真念佛人专一念佛,成佛尚有余裕,修行固以专一为贵也。真念佛人兼念观音,亦可为念佛之助。何以故?佛度众生,尚须观音相辅而行,况吾人上求下化⑸,兼念观音,岂有不可之理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宜于念佛外,兼念观音。果能至诚恳切,自可蒙恩覆被。(《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注:(1)末劫:谓末法之劫,借指黑暗的世道。(2)龟鉴:比喻借鉴前事。(3)辅弼(bì):辅助,宰相。(4)张本:原由,依据。(5)上求下化:菩萨仰则自求开悟,俯则化导众生以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念佛方法

印光法师十念法(印光法师于1917 年开示)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⑴,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⑵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⑶,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⑷往来者,朋从⑸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⑹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注:(1)利:锋利,与钝相对。利根,易于悟解的根器。(2)钝根:缺少灵性的根器。(3)晨朝十念:即早起十念念佛,正身合掌念十口气“ 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 念至十口气, 每口气念佛数随个人气力长短即可,不可勉强多念,过则伤气。只能念十口气,不可多念, 多亦伤气。( 4) 憧憧( chōng): 心意不定。( 5) 朋从: 同类相从。(6)劫:“劫波”的简称,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叫一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念法白话文

至于念佛,心难得归到一处,应当收摄心神恳切地念,自然能够归一。摄心的方法,首先要做到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想要摄心是行不通的。既已经做到至诚了,但仍然没做到纯一,应当收摄住耳根认真地听佛号。无论是出声念还是心里默念,都必须念从心里起来(非有口无心,心里一定要有佛号,不光是从口出),声从口中发出,音从耳朵听入(默念虽不动口,但意识之中,仍有张口出声念佛之象)。字字句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此摄心,妄念自然就停息了。如果妄念之波仍然涌动,就用十念来记数,则全部的注意力,施于一声佛号之上,虽然欲起妄念,心力无暇顾及。这种摄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在以往宏扬净土的人,尚未谈到,是由于当时人的根基还很利,不须如此,便能使心归一的缘故。我因心难制伏,才识得这种方法的妙处,舍弃这种方法不能成就。屡次尝试屡次验证,不是随便主观臆断乱说的,愿和天下后世钝根的人共同分享学习,令万修万人去啊。

所谓十念记数法,在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必须念得分明,还须记得分明。到第十句念完,又必须从第一句念到第十句,不可二十句、三十句地念佛和记数。一边念佛一边记数,不可以掐念珠记数,只凭心记。如果十句一次念下来记不准或气不足者,也可以分为两气(两次或两段),即先从一到五记数,再从六到十记数。如果还是觉得费力,可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作三气(三次或三段)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每个字都要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落脚,这样一心不乱的境界,时间长了就可以自得了。须知这里所讲的十念,与晨朝的十念,摄妄念的道理则是相同的,而用功却大不一样。晨朝的十念,念完一口气为一念,根据自己气力,不论一口气所念佛号数的多少;十念法以一句佛号为一念;晨朝十念只早晨十念即可,如果二十、三十念,则会伤气成病。十念法则是念一句佛,心里知道一句,念十句佛,心里知道十句。从一到十,从一到十,即使每日念数万声,都这样记。不但能去妄念,还最能养神。随快随慢,没有一点停滞防障,从早念到晚,没有不合适的。比起掐珠记数的,所获利益有天大差别。用掐珠法时身体劳作而心神外动,用十念法则身体放松而心神内守。但做事的时候,可能难以记数,那么就恳切地一直念。等事做完了,仍然重新摄心记数。于是往来迁徙之心,都跟从于专注一境的佛号中了。大势至菩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人我们就不说了,像我们这样的钝根人,放弃这种十念记数的方法,想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太难太难了。又须知晓的是,这种摄心念佛的方法,是即浅即深、即小即大的不思议法。所以应当至诚相信佛所说的话,切莫以自己智慧知见达不到就生出疑惑来,致使多劫以来累积的善根,因为这样生疑而丧失,不能究竟亲自获得实益,才是令人悲哀的。掐珠念佛,只适合于行走和站立两种时候,如静坐养神,因为手要动的缘故,心神不得安定,时间长了就会因此得病。此十念记数法,行住坐卧,都没有不合适的。躺着的时候不可出声,如果出声,第一是不恭敬,第二是伤气对身体不好,切记!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小护士 于 2023-2-27 13:30 编辑

三、念佛注意事项

(一)心存敬诚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⑴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⑵。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钢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⑶而不消,无福慧⑷而不足矣。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⑸,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⑴,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诚书一)
注:(1)亵慢:轻慢,不庄重,不尊敬。(2)高预海会:高登极乐,参与莲池海会。(3)业障: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比喻人的罪孽。(4)福慧:福德与智慧。(5)罪业:谓身口意三业所造之罪,亦泛指应受恶报的罪孽。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⑴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⑵,如临师保⑶,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倘鉴愚诚⑷,则幸甚。《印光法师文钞》三版封二题辞)
注:(1)遭:遇到。(2)佛天:对佛的敬称。(3)师保: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4)倘鉴愚诚:倘若明白我的诚意。愚诚:谦指己之诚意衷情。

但以世俗读书,绝无敬畏。晨起则不加盥漱⑴,登厕则不行洗濯⑵。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⑶同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语言,同破坏之故纸。漫不介意,毫无敬容。甚至书香家之妇女,花册⑷皆是经传⑸。世禄家之仆隶,揩⑹物悉用文章⑺。种种亵黩⑻,难以枚举。积弊已久,习矣不察。若不特示祸福,决定难免亵黩。未曾得益,先获大罪。悯斯无知,须预指陈。(《印光法师文钞》与佛学报馆书)
注:(1)盥(ɡuàn)漱:洗手和漱口。(2)洗濯(zhuó):洗涤。(3)亵(xiè)衣:贴身的内衣;穿过的脏衣服;家居的私服。(4)花册:绣花用的样册。(5)经传:是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6)揩:擦;抹;拭;拿。(7)文章:此处泛指著作。(8)亵黩:轻视怠慢,同亵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宜念六字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⑴,祈⑵依文钞,勿依彼说。彼系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一)》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注:(1)悠忽浮泛:悠闲懒散,不深入,不切实际。(2)祈:请求,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清楚楚,不图快多。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上)》复唐能诚居士书)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⑴,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注:(1)妄念:邪念;虚妄或不正当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1 19:46 , Processed in 0.031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