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338|回复: 23

ZZ罗大伦--儿童抽动综合征也要分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我的第二本书《神医这样看病》里面写了个故事:在北宋的时候,有一年,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文献说是“国医未能治”。
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患的是瘛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实际上这个情况会在小儿很多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具体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是怎么得的病文献没有记载清楚,反正全太医院的人都晕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
这时长公主来朝了,文献说:“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她上殿告诉神宗,说我知道个医生,虽然人家出身是草野之人,但人家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的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
宋神宗一听:“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
于是,钱乙被召进了万众瞩目的皇宫。

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
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
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
这个黄土汤是什么方子呢?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证,是一个温补脾胃的方子,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抽风没有关系啊?于是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这抽风时肝经的风动,你怎么开了个温补脾阳的方子?

那么,治疗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喝完药后,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还真就停止了发作,然后,这个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

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这份儿高兴啊,他立刻就把钱乙给再次宣进了宫里,“神宗皇帝召见,褒谕。”把钱乙大大地称赞了一番。
高兴之余,宋神宗斜眼看了一下正在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绽放出了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 宋神宗的言外之意是:给这帮不学无术的御医们听听。
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的思路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那么,钱乙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原来,钱乙在这里,就是借用五行的理论,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中医认为,肝在五行是属木的,木的特性是要调达疏畅的,如果不调达,就会出现风动的现象,比如抽风、肢体震颤、屈伸不利等情况,那么如何调达呢?我们在生活中都知道,要有足够的水分,如果水不够,那么木就会出问题了,中医说这就是肝阴不足,会产生肝风内动的现象,所以此时要滋阴熄风。
但是,问题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给树浇水浇多了也不行,那就会涝了,此时木也会出现问题,这叫肝木郁陷,钱乙认为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现在我们中医注意肝阴不足的居多,但是对水湿重导致的肝木郁陷的情况重视不够,复习这些历史文献,可以开阔我们治病的思路。因为五行理论认为土是克水的,所以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

钱乙是个伟大的儿科医生,他一生刻苦专研小儿病,写出了能够见到的首部中医儿科专著,确立了儿科的专科地位,是儿科的鼻祖,他对儿童病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
又比如:钱乙把小儿惊风分成慢惊风和急惊风,这个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西医叫小儿惊厥,临床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导致惊风,中医认为,凡是起病急,属阳属实者,为急惊风,而慢惊风大多是因为身体虚损而导致的,一般来势缓慢,以抽搐为主,但是缠绵难愈。
在钱乙之前,是没有急惊风和慢惊风的提法的,正是钱乙,为中医儿科开创了一个新的名词:急惊和慢惊,并且钱乙还对两者的不同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都是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今天,我们还使用这两个词,而且钱乙论述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都依然适用。
钱乙在分析慢惊风的时候,他尤其提出,很多孩子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抽搐等症状,有的孩子还在睡觉的时候眼睛闭合不严,“睡露睛”。这种情况,不能像对待急症那么治疗,应该调理脾胃,脾胃好了,正气足了,那么这个病就好了。
那么,今天这个抽动综合征到底在古代算是什么病啊,我的观点,应该参照瘛瘲、慢惊风来治疗,因为这两个病症都有抽动这个主症存在。而钱乙对这些病,主要是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的。

可是现在我们的中医丢了很多古人的经验,大家一看到抽搐,就觉得是肝阴不足,就开始滋阴熄风,有的确实是阴虚的孩子就痊愈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身体虚弱,脾胃阳气不足引起的,结果是怎么治疗都不见效,有的长年累月的吃药,各大医院全都走遍,开的方子大同小异,家长都可以背诵,基本是“钩藤、天麻、生地、首乌、蜈蚣、全蝎、龙骨、牡蛎……”等等,但是收效都很小,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脸色越来越差,家长无不忧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里。
这是我们现在中医界的问题,看到抽搐等症状,认为这是肝风内动这是对的,但是所有的人立刻就想到,这是肝阴不足,需要滋阴,这就错了!
每个疾病都有阴阳两种情况,有的是阴虚,有的病就是阳虚,从来没有只有一个证候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黑夜就有白天,有女人就有男人,有阴就有阳。

其实,我们的古代医家对这些问题早就思考过,钱乙治疗过那么多的患者,连皇帝的儿子都治疗了,为什么他们的思路我们不能继承呢?如果我们现在的医生觉得科技发达了,我们现代人自己聪明,不看古代的医书了,那么,我们会成为丢弃祖宗的宝贝的败家子的。
所以我总是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否则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这个小儿抽动综合征,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伤过正气,有的是在出生时就出现了状况,大多数是后来不断患病,被治疗过度造成的,很多孩子现在还伴有呼吸道的症状,这说明是正气不足以抗邪外出。
那么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镇肝熄风,不能一味地滋阴,因为此类孩子往往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振,这个和钱乙治疗皇子时的情形是一样的,是肝木被水湿给困住了,这叫肝木郁陷,难以伸展,所以才风动,此时应该滋补脾阳,就是增加土的含量,这样水湿被控制了,那么肝木就正常了,也就是钱乙说的:“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是个朋友的小孩,患此病多年,脸部经常不停地抽动,我看上去觉得犹如孙悟空的动作,挤眼,挤鼻子,总是坐不住,到处活动,脾气急躁,孩子身体偏瘦,脸色黄。

这个孩子曾经找过名医很多,是北京一个著名的中医院的常客,家长为了孩子到处看病,我以前只知道这个朋友在带着孩子总是看病,但是到底是看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朋友的心中认为中医师分科的,我也不是看小儿病的,所以他一直在找小儿名医来着,见过我几面,但是都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实在是无奈了,就问我对小儿病有心得吗?我说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人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够人为地分科呢?于是他就带着孩子来找我了,我看孩子以前吃的药物,真是很很痛心:药量重,味数多,苦寒为主、服用的时间长。
小小的孩子,身体哪里受得了呢?

我在看了孩子的舌头后,认为孩子是脾胃不足,所以我就对家长说:我们先忘记孩子是什么病,我就来调理孩子的身体,等身体好了,你会看到,孩子自己会恢复的。
所以我就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看了方子,基本是食疗的东西,山药、莲子肉、薏米、芡实等的,孩子的家长看了很高兴,就坚持给孩子吃。
这个孩子据说很爱吃这些东西,因为家长也加入了自己的智慧,给做成了什么糕点的样子。
这个食疗的东西,经过几次加减,前后吃了大约四个月,后来再见到孩子的时候,我暗地观察,觉得孩子已经没有此类毛病了,但是我怕当着孩子的面说有损孩子的自尊,就私下对问家长,这个毛病如何了,家长很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没有问题了。
其实这不是我高明,只是因为我曾经仔细地看过钱乙的书,在写《神医这样看病》中钱乙的故事的时候,还整理过钱乙治病的经验,所以一看到患儿,就想到了这些。
具体的用药,其实就是乾隆吃的八珍糕的思路(我在博客和书里都写过),只是随时增减太子参和白术而已

其实很多治病的思路,古人都想到过,我们中国的古人经历过无数的疾病,古代的医生们为了治病救人,曾经总结了各种治疗思路,但是现在看古书的风气淡了,大家都忙着搞科研,发论文,所以,很多宝贝也丢了。
可是,患儿是无辜的,家长是痛苦的,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免受痛苦,我们学习中医的人,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把祖宗的经验都继承了,这样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后代啊。否则我们死了以后,会被钱乙老先生打屁股的:我把经验都写了,为什么你们还不好好学?

我的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儿科大师刘弼臣先生也指出过,他说这个病有“脾虚肝亢”的证型,患病原因就是脾虚导致的,此时应该扶土抑木,以平肝亢。这就是真正的大家,治病绝对从各个角度都考虑到,不仅仅只是滋阴熄风一个思路,可惜的是,老人前不久去世了,令人唏嘘。

我之所以写这么多,是因为这几天有很多的家长,来邮件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建立了一个群,说全国有很多家长都在为这个病痛苦,言辞恳切,让人心酸。所以,我在这里写出这个思路,其实并不一定要我亲自开方子了,只要思路清楚了,其实每个医生都知道怎么治疗的。

另外,提醒这些家长,家长的痛苦要掩饰一下,不要经常泄露给孩子,我觉得这个病和情志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都是压力大,如果家长又把这个病看得很重,整天表现出来,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的,这样对病情没有好处,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好漠视这个病,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恢复的空间,我在看这个病的时候,很多话我基本都不当着孩子说,面对孩子的时候,我都是逗他们玩。然后背后问家长,孩子的病情。此事不可不慎。

总之,此病有阴阳之分,对于阴虚者,就要滋阴熄风,对于阳虚者,就要考虑从脾胃的方面来温阳气

[ 本帖最后由 内经养生居馒头 于 2010-6-2 21:0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睛闭合不严,“睡露睛”,原来要从脾胃开始调理。

抽动综合证,原来也要从脾胃开始调理。

罗博士是个好经方家,强烈推荐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47596314_0_2.html
发表于 2010-6-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有个正一堂,有位王医师,他来北京听陈老师的课程,课后分享了一个案例,他说用姜枣汤[200克生姜+30个红枣+红糖],成功的让一个女癫痫病人不抽风,见效不但比西医药快捷,并且比起其他中药效果好,这个癫痫患者后来又发作了2--3回,也是这样处理好的,而且发作的频率比以前少,时间也延长了.他觉得不可思议,罗老师讲的钱乙这个案例思路,就是姜枣汤治疗癫痫有效的思路,无非是让脾胃变热[抽搐为寒出表,热胀冷缩寒凝而抽,热对治寒,中和了寒气,自然能减少抽搐],疏通通道[多表现为打嗝放屁大便出汗呕吐吐痰咳嗽皮肤瘙痒等],排出之后,肝的压力减少,自然就不抽了,肝为将军,肝风内动也正是肝气鼓荡驱寒之时,但是兵力不够,能量不足,不能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因而需要脾胃之气作为后援,姜枣汤以及黄土汤都是补充脾土能量的法门,看是不同且简单,但是都一样有效.

因此,治疗疾病,还是需要明白阴阳寒热之理,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王医师还分享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他第一次用,令他信心大增的第一个姜枣汤案例.
他有一个严重失眠的患者,有天晚上又睡不着了,他让患者喝姜枣汤[80克生姜+12个红枣+红糖],喝完之后,那个患者马上就能轻松入眠了.一开始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不断研究陈老师的医案之后,也明白那只不过是因为失眠患者之所以失眠,就是能量在上[头部]不能下降,用姜枣汤把在上的能量顶到最高点,那么阳极生阴,气流自然下降,生姜有发散的力量,把多余的淤滞在头部的热量发泄掉,又能补充中焦脾胃的枢轴转承力量,自然就睡的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姐说的这个王医生第二个案例,有点拿患者当试验的意思。
一个医生,有把握才出手,没有把握要谨慎而行。中医目前的理论已经很完备,不需要靠拿患者做试验然后推敲出来的。这种结果可能会有偏。香姐认为呢?
发表于 2010-6-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内经养生居馒头 的帖子

这二个案例是有道理的,倪师也说过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没想到在这也可以看到生极的案例。
孙老师也建议有抽风、惊厥的孩子平时要多喝八珍汤,我虽知是补脾,但不明其理,这样讲,我就懂了。谢谢馒头。
发表于 2010-6-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内经养生居馒头 的帖子

那是因为人家其它方法都不管用了,是个顽固失眠患者,王医师所在的单位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单位,后来在他和几个同僚的努力下,绝大部分还是坚持用中医方法给患者治疗,他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也在北京等地开设学习班传授经验,主要面对的学员是专业的临床医生,但是他也感慨,几期培训班下来,他发现越是执业医师,对中医的基础概念越是混淆,他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所以返回民间寻找出路.

他当年是中医药大学的高材生,结果,为了真正做个好医生,他说他已经把学校里教的东西全部都忘记了,最终只学习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尤其是药典里的知识,强迫自己放弃,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重新回归经典回归传统文化,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很多时候,给患者治疗,也需要艺术性的创造思维,当灵感闪现的时候,也许正是疗效最佳的时候.
是医度老师推荐一元养生堂给他的.他那时候潜水看了所有的文章,他说这个是他唯一一个看完整的网站,对于姜枣汤的医理他也研究过,而每个人习惯性的思维都会束缚自己的临阵发挥,要么直到束手无策没有办法了,要么就是灵感激发顺从心灵感因,改变一下用药思路,这个失眠患者当下见效,也是二者合一催生出来的效果
发表于 2010-6-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耶,搜到了他们的网站,http://www.zhengyitang.cn/长春南关区正一堂诊所,明医推荐里的正是王老师.


吉林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朋友可以去哪里看病,主要是他们的医德好,从医度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慈悲心怀以及王老师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抛弃名利追求布道的精神就可以感受出来.

医度老师每周都会去养老院免费义诊,施赠药物.他勤修密宗,每天做功课3小时从不间断.

王老师信仰佛法,耳朵脸庞极具佛像.相由心生,必是慈悲之人.
发表于 2010-6-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学里有个癫痫的女同学,当时就是抽风惊厥,很吓人,印象很深。

不过肯定不知道能服用八珍糕之类的,早早得没了
发表于 2010-6-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JT叔叔说的,读书读到烂熟了,就会自动生成一种程序,就是看病的直觉!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彩风车 于 2010-6-3 09:24 发表
这二个案例是有道理的,倪师也说过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没想到在这也可以看到生极的案例。
孙老师也建议有抽风、惊厥的孩子平时要多喝八珍汤,我虽知是补脾,但不明其理,这样讲,我就懂了。谢谢馒头。


原来八珍汤也可以啊。又学到一招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晴暖香 于 2010-6-3 09:49 发表
那是因为人家其它方法都不管用了,是个顽固失眠患者,王医师所在的单位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单位,后来在他和几个同僚的努力下,绝大部分还是坚持用中医方法给患者治疗,他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也在北京等地开设学习班 ...


看来根据一言来判断一个人还是有偏,谢谢香姐又介绍一个好医生!
发表于 2010-6-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
谢谢馒头。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伦写了很多好东东,建议去他的博客看。我现在是罗粉。
发表于 2010-6-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法归宗,尽在经典.

肝主筋.脾主肉.

.........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经典要好好钻研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04:19 , Processed in 0.0262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