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496|回复: 23

百年前的小学课本令我汗下!(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9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8b3740100kwdp.html?tj=1

作者;侯会

时光倒推一百年,假如你家刚好有个女孩儿读小学,她用的课本会是什么样子?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

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那时帝制刚刚结束,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校教育。在大城市,连一向与读书无缘的女孩儿也有了上学的机会。当时的小学教育又分初等小学(“初小”)、高等小学(“高小”)。前者为一至三(或四)年级,后者指四(或五)至六年级。初小为合班上课,高小则男女有别、分而教之。因此便有了专为女孩子编写的高小课本。

这套“国文”(今天叫“语文”)共六册,供高小三年六个学期使用。我大概总结一下,以为此书有三大优点: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先说内容丰富。六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席,篇目包括《礼记》《左传》《国策》《论语》《孟子》以及历代名家诗文,粗算下来,不超过全部课文的20%,所占比例并不算大。倒是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引人注目。从题目上看,便有《亚衣丹》《记某法人事》《鲁滨孙》《英民之特性》《述奈端轶事》《斯密亚丹》《海伦》《达尔文》《苏彝士巴拿马两运河》《斯巴达妇女之美谈》《立那》《盲女》《巴黎观画记》等等。其中《盲女》一篇分上、下两课,讲述美国“丧明失聪”的残疾女孩儿罕伦(即海伦·凯勒)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记得我读海伦事迹,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并深为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愿望所感动。然而当时30岁的我,见识竟落后于世纪初的一个小学女生,不免道一声:“惭愧!”

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看题目,便有《习劳》《蚤(早)起》《慎微》《惜阴》《友爱》《和睦》《自立》《诚实》《忍耐》《退让》《礼貌》《崇俭》《交友》《爱护古物》等等,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编者还特别注意到女生的性别特点,记人篇目多选女性人物传记。又有不少涉及家政的课文,如《裁缝》《烹饪》《浣濯》《造花》《俭妆饰》《婚姻》《良妻》《婴儿之保育》《教子》《姑舅》(即“公婆”)《家计簿记》《女子职业》《看护妇》……都是专为女生编撰的。

又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类似《国文》《文字》《小说》《诗歌》《书信》《阅报》等,意在介绍一般的语言、文体知识。更有普及社会常识、培植爱国情操的,如《民族之演进》《社会》《政体》《爱国》《我国地图》《我国之交通》……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些介绍经济学常识的课文,像《赋税》《国债》《资本》《公司》《保险》《专利》《通商》《国货》《币制》《股份》《慈善事业》等等。在第一、二册中,竟还有《佛教》《道教》《回教》(即伊斯兰教)《基督教》四篇课文,每篇不过二三百字,简要介绍该宗教的创始者、教义、传播、影响等。以上这些常识,问问街边五六十岁的长者,也不一定能说清。就是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见得人人了然。然而百年前,一个高小毕业生即已具有如此完备的知识结构,能不令今天自称“搞教育的”我辈汗颜?

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除了另有专门课程讲授原理外,国文教材也以生动文字做了初步介绍,目的自然是启发蒙昧,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看看这些题目:《蚁》《蜜蜂》《象》《狮》《鹰》《稻》《麦》,《色》《热》《热与色关系之发明》《火山》《纺织》《机器》《纺纱机之发明》《制麻》《毛织品》《育蚕》《种痘》《利用废物》《利用天然力》……这后两个题目,其实已触及今天的热门话题: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尽管百年前的教育家没见过电脑,不知道网络,可是在理念上,他们也已走在时代的前头。

从内容的介绍,也能窥见了编书者的教育理念:除了开启童蒙,扩展知识,使学生能读会写外,这套书还自觉肩负起涵养性情、培植道德、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责任。这里单举古诗文选编为例。唐诗历来是语文课的必选篇目,然而奇怪的是,课本中竟未选一首李白、杜甫的作品,所选是白居易的几首。选白诗,又非《离离园上草》《石壕吏》之类,而是人们并不熟悉的《赎鸡诗》《放鱼诗》。《赎鸡诗》吟咏诗人在集市上见到群鸡束缚笼中、俯首待毙,于是从屠刀下买而释之。《放鱼诗》同样是写买鱼放生的生活小事。编书者明显是要借此感发学生的恻隐之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植善的根苗。

“仁恕”“爱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普遍价值观念。百年前的课本编纂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这样的独到选择和编排。——回思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政治挂帅”的口号下,选了大量咏赞斗争甚至渲染仇恨的篇章,动不动就是批判,就是揭露,更有甚者,把赤裸裸的杀人描写也搬进教材,这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美善情操、现代意识,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至于这套教材的深度,也是今天的小学教材无法比拟的。单说文字,课文用的是文言。这倒不是编选者有意为之,而是因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兴起,案头读物尚属文言文的一统天下。那么,要十来岁的小学生学习文言,是否强人所难?其实不然。孩童的大脑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教法得当,十岁上下的孩子完全可以掌握浅近文言,中国数千年蒙童教育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绝非开历史倒车、反对白话文教育,不过我也常想:白话文不过是“以我手写我口”,究竟有无必要在小学、中学安排长达数千小时(粗略计算也有2500小时)去学习它,而那效果却又如此令人失望?由此牵出的话题太过沉重,这里按下不提。在此仅抄录一篇教材中的课文,让诸位有个感性认识。



国文(第一册第二课)

今人之言曰:不习外国文,无以周知世界情状,固也。然本国文尤当注重。

盖国文者,国粹之一也。相传至四千余年,通行及二十二省。苟国文不达,微特寻常应用扞格滋多,抑且蹈忘本之讥矣。

俄裂波兰,禁用波文。英亡印度,专教英文。日本县台湾、并朝鲜,亦废汉文、谚文,通令小学校用和文课本。推其用意,无非因国亡而文尚存,则其遗民虽屈伏于势力之下,而腃怀故国,耿耿不忘,终难泯恢复之想也。

然则求国之强,而蔑弃其文,有是理乎?

(按:课文的段落是原文所分,标点是我加的)



这就是百年前一位小学四年级女生(若七岁入学,当为十一岁)所读的课文,列位也可借此衡量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课文语重心长,言简意深,说理透辟。在讲述学好本国语言的重要性时,实含爱国教育。当时的小学生,就是读着这样的课本渐渐长大的。

补充一句,这套课本为中华书局所编,主持及编撰者张元济、陆费逵、范源廉、 沈颐诸先生,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各位上网搜搜他们的事迹,便知这套教材的份量。可惜我未能找到同一时期为男生选编的高小教材。我建议中华书局能重新出版(或选编)这些教材,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从稚龄儿童、到耄耋老者,从各界人士、到教育工作者,从一般群众、到领导干部,都来“回回炉”,验证一下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是否达到百年前高小毕业生的水平?——当然,有人要评判臧否乃至抨击否定,也悉听尊便,那是各位的权力。

总之,有这么一面镜子放在那儿,让我们都来照一照,认清今天的自己,至少不是什么坏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前的小学国文课文四则(附译文)(转帖)

作者:侯会

这里抄录了四篇小学国文课文,为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所学。

第四册 第十七课 达尔文:

达尔文,英国人也,著《种源论》(录者按:当即《物种起源》),考证人类及诸生物,皆由下等动植物次第进化而至。乃立公例曰“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大旨谓物之孳生无穷,而地之容积有限。任何生物有生而无灭,转瞬间可占尽全球。故凡物皆不能无竞。类愈近则争愈剧,争愈剧则优劣愈显,胜败亦愈相悬,而适者出焉。凡诸不适者自然归于消灭。谓之“天然淘汰”。以人力为之别择,为之改变,谓之“人为淘汰”。淘汰不已,种乃日进。

自达氏之论定,一切邦国、种族、宗教、学术,未有能出此公例外者。不优则劣,不胜则败,不适则必不能存。其机间不容发。人生于世,当战兢惕厉,求所以适存之道,则达氏之志也。

译文(略)


第四册,第二十课:专利

今将竭思虑、殚日力,艰难困苦,而始创一术、成一器焉,则必于吾身偿其劳,于吾子孙食其报,此人之情也。于是有专利之制:凡著书制器,能有新发明者,得报所司,为之登记,俾专利若干年,禁他人不得仿冒。违者或禁锢,或罚锾,论如律。

原定制之意,社会得其裨助,宜有相当之酬报,一也。使世有所劝智巧聪明,咸自奋起,二也。向者有所创获,每易失传,有法律为保障,无用秘惜,流播自长,三也。常人惮思索、乐仿效,知识日薄,得此足以激励之,四也。仿效者,每不如创获之精,辗转相沿,腐败益甚,可杜其渐,五也。

然则专利之制,洵所谓意美法良者,吾国亦订专利之律,初非无见。有志者其毋自馁可也。

译文(略)


第四册,第二十七课:我国地图(一)

虞生有家藏地图一,适同学姜生亦新购地图,虞生乃借以考证。不意新旧二图,于吾国界线,颇多异点。质于师,师曰:“此有故,待吾言之。”

于是展图案上,以手指东北角曰:“此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河以东之地,已割于俄者也。故旧图在界内,新图在界外。”又以手指西北隅曰:“此为新疆,三次割让,以成今界。子以二图较之,可知俄人占地之多。”又指西南野人山一带之地曰:“此地旧属云南,一割于法,再让于英,所失疆土达二十万方里矣。”又指东南一大岛、南方一半岛曰:“此为台湾,割于日;此为澳门,割于葡,此为香港,割于英。”

言未毕,虞生愤见于色。师曰:“尚有属国,此半岛为朝鲜,此小岛为琉球,此近广西者为安南,此接云南者为缅甸,向皆屏藩,今则灭于日、属于法、受保护于英矣。”

译文(略)


第四册,地二十八课:我国地图(二)

虞生曰:“以上各地有收回之望乎?”师曰:“是难言也。割让地关系断绝,非若租借与人之地,限期既满,尚可索还。”

虞生曰:“吾国何地为租借与人者乎?”师曰:“甚多!”

因仍按图而索,指辽东半岛南端曰:“此为大连湾,此为旅顺口,初租与俄,继租与日者也。”又指山东滨海处曰:“此为威海卫,此为胶州湾。一租与英,一租与德者也。”更指广东雷州半岛及香港对岸曰:“此为广州湾,此为九龙。一租与法,一租与英者也。其租期或二十五年,或九十九年。能否收回,当视吾国之势力如何。此外则北京使馆、各埠商场,咫尺之间宛如异国,统治不及,交涉困难,亦无异租借地也。”

于是虞生慨然叹息,走告姜生,共矢苦志,期雪国耻!

译文(略)

[ 本帖最后由 weizhang555 于 2010-5-19 04:53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小学生和今天的小学生定义不大一样. 我外婆18岁左右,当时算高小毕业水平,去考的师范. 另外过去的学校国文比例很大. 我外婆考师范的时候, 数学基础几乎是0, 临时补习了半年, 这样也考上了. 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了. 其实小学真的只要学习中文, 历史,和少量数学及自然科学就行了. 英文可以完全不用上.
发表于 2010-5-1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燕果 的帖子

大多数人不学英文等等外文,而是由有水平的翻译家把西方的书大量翻译过来以供借鉴,日本好象就是这样搞的,有些道理啊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5-19 09:08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先生国学功底过硬,才能够编出这样的好课本。
期待读经的这一代能够承担起古典文化复兴的重任。
发表于 2010-5-1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燕果 于 2010-5-19 08:43 发表
过去的小学生和今天的小学生定义不大一样. 我外婆18岁左右,当时算高小毕业水平,去考的师范. 另外过去的学校国文比例很大. 我外婆考师范的时候, 数学基础几乎是0, 临时补习了半年, 这样也考上了. 现在的孩子负担 ...

      现在的孩子确实是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了,书包越背越沉了,眼镜越戴越厚了,水平越来越低了。
我也赞成小学只学习国文、历史,少量数学和自然科学。
     我儿子从三年级休学在家读经4年多,只是读经,没有学习学校的所有教材。从去年9月插入了初中一年级,入学以前请了一个数学老师集中时间辅导数学,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就将小学4、5、6年级数学补习完了。其他语文、英语都没有补习。刚上学时,插进普通班,各门成绩在全班第一,(不过受制于客观教育环境、水平的限制,本地教育还是落后)。从今年插入了重点班,期中考试结束,各门功课成绩在全班居中(偏下)。所以,数学等功课在小学完全可以集中一年时间突破(放在小学第六年似更适宜),而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儿子近5年的在家读经教育后,又插入普通体制内的学校,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考核方式。读经后教育路子如何走,如何巩固原来的读经效果,使经典融入孩子的生命和生活,正是我积极探寻的。

[ 本帖最后由 赤壁幽谷 于 2010-5-20 16: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太佩服了,能这样付诸行动,关注中
发表于 2010-5-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赤壁幽谷 于 2010-5-19 09:31 发表

      现在的孩子确实是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了,书包越背越沉了,眼镜越戴越厚了,水平越来越低了。
我也赞成小学只学习国文、历史,少量数学和自然科学。
     我儿子从三年级休学在家读经4年多,只是读经,没 ...


版主和夫人在家里如何安排?谁专门负责陪同孩子,不上班?
发表于 2010-5-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美丽村姑 的帖子

妻子专门在家照顾、管带孩子。我利用早、中、晚三个时段教导孩子。
发表于 2010-5-1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赤壁幽谷 于 2010-5-19 10:28 发表
妻子专门在家照顾、管带孩子。我利用早、中、晚三个时段教导孩子。 [/quot

我们这里好像一个人赚钱,生活有些拮据啊
发表于 2010-5-1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赤壁幽谷 的帖子

我紧紧跟随着您的探寻。
发表于 2010-5-1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对人说现在的教育根本就是“毁人不倦”,好好的孩子一去了学校就差不多算是给毁了。可怕的现实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赤壁兄的影响,我家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半年后,又回到家中读经。
同时也完成学校功课,但花费时间很少,主要是写写字,语文课文念几遍,甚至是一遍。数学和英语基本自学。
每个月回到学校参加月考,成绩还不错。
这样,孩子也有更多室外活动时间,特别是在公园跟几个小哥们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发表于 2010-5-1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weizhang555 的帖子

您的读经日记写的很好,为何不坚持写下去呐?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也忙,也是手懒。这几天有点时间,正要写几句呢。
多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5:28 , Processed in 0.0259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