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1037|回复: 18

进入幼儿园的关键帮助(李跃儿《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5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三、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16件事</STRONG></P><STRONG></STRONG>
<P><BR>&nbsp;&nbsp;&nbsp; 孩子没有经验,他们无法预知离开家到一个新环境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他们不会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不同,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他们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P>
<P><BR>&nbsp;&nbsp;&nbsp; <FONT face=Verdana><STRONG>入园前的3种心理准备</STRONG></FONT><BR>&nbsp; &nbsp; <STRONG>(1)父母的心理准备。</STRONG><BR>&nbsp; &nbsp; 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方要能够互相倾听。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内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BR>&nbsp; &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3>冉冉的妈妈工作非常忙,每天早晨八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平时孩子由奶奶照顾。虽然她对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些不满,但两年半的时间里孩子没出过什么问题。现在,冉冉的妈妈发现,奶奶过度的精心护理可能会对冉冉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决定将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开办的蒙氏班。做决定之前,她详细地考察过,觉得蒙氏班的硬件不错,老师也和蔼可亲,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回家做家庭成员的工作。为了说服家人,她热情洋溢地介绍幼儿园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是个孩子的乐园,搜寻尽可能美好的词汇,感染了家里的每个人。<BR>&nbsp; &nbsp; 但是在上班时,或者一个人走在路上,她还是会心里一阵阵莫名其妙地发慌,大脑中不断地出现小冉冉在别人怀中向妈妈伸着小手挣扎着痛哭的情景。其实这幅图像是自己有时候要加班,冉冉在奶奶怀中的样子。但如果将奶奶换成那位年轻的老师,她就受不了。她无数次地想象老师在她离开后怎样地安慰冉冉,或者相反,在自己离开后,将冉冉扔到墙角,恶狠狠对孩子说:“哭吧!”每次想到这里,冉冉妈眼泪就会禁不住流出来。为了不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她一次次地对冉冉说:“幼儿园可好了,老师可好了!”不断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情景。</FONT><BR></FONT>&nbsp; &nbsp; 实际上,冉冉妈向孩子描述幼儿园时,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这时候她已经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使“幼儿园”这三个字成为冉冉心中神秘莫测的词汇,由于没有实际的体验作为内涵填充,冉冉会感到不安全。<BR>&nbsp; &nbsp; 冉冉还有两个月才入园,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妈妈开始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回家后莫名其妙地找茬,与冉冉的爸爸吵架,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这种氛围也同样会给冉冉带来不利的影响。<BR>&nbsp; &nbsp; 人类在面对变化的环境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就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BR><STRONG>(2)祖辈的心理准备。<BR></STRONG>&nbsp; &nbsp; 由于父母亲工作的关系,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般都由祖辈照看。与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老人,在孩子的入园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一种被遗弃感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之中,更加悉心照顾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会给处于“入园期分离期”的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BR>&nbsp; &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嘟嘟的奶奶已经在嘟嘟家住了两年多了,之前,她和老伴住在自己家,每天早晨出来散步跳健美操,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嘟嘟出生后,儿子请她来帮忙看孩子,她当时还一度感到发愁。现在嘟嘟就要上幼儿园了,她却不能想象自己的身边没有孙女的小身影后,如何打发每天的时间。奶奶的情绪开始变得不好,经常偷偷抹眼泪。一次,妈妈和奶奶一起领着嘟嘟熟悉幼儿园,奶奶跟在后面,到处挑幼儿园的毛病,对老师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回家后,奶奶开始在儿子面前不停地叨叨幼儿园不好的地方。结果,嘟嘟爸爸对这所幼儿园的信心也开始动摇。因为不了解奶奶的心理状况,嘟嘟爸爸以为奶奶的阅历丰富,不会有错,于是便指责妻子没有经验,很多事情看不到。家里和谐的气氛被打破了。</FONT><BR>&nbsp; &nbsp; 家庭的紧张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情绪,造成入园适应困难。所以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提前给家里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照顾不好,而是出于他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离开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够顺利展开新的生活。<BR><STRONG>&nbsp; &nbsp; (3)孩子的心理准备。</STRONG><BR>&nbsp; &nbsp;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视觉型的,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特定的情感,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俗语所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样的道理。<BR>&nbsp; &nbsp; 成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当成人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体验的分离痛苦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孩子本来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这时反而会因为妈妈的暗示出现担心。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在心理上误导孩子。孩子的心理准备可从两个方面来做。<BR>&nbsp; &nbsp; 一是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宝宝3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得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BR>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园长的名字、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BR>&nbsp; &nbsp; 二是带孩子做初步的体验。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入园了。<BR>&nbsp; &nbsp; 先是妈妈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要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BR>&nbsp; &nbsp;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像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而造成失望情绪。<BR>&nbsp; &nbsp;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P>[<I>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15 01:57 编辑 </I>]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寻找中医&nbsp; &nbsp; <B>时间: </B>2010-4-15 01:52 &nbsp; &nbsp; <B>标题: </B>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16件事(2)<BR><BR>
<P><STRONG>准备不足会造成的4种问题</STRONG></P>
<P><STRONG></STRONG><BR>&nbsp;&nbsp;&nbsp; 人类总是在同化环境和改造环境,在特定环境中生活的时间长了,这个环境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每件物品都不再是单纯的物,渗透着人的情感,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环境中物品的组合方式、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准确地到达任何一个区域,取来任何一件物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出一套所在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方式与环境合而为一,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同化”。<BR>&nbsp; &nbsp; 孩子用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所生活的家,还有家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如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感到非常恐惧。所以父母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BR><STRONG>&nbsp; (1)由父母的焦虑引发儿童焦虑。<BR></STRONG>&nbsp; &nbsp; 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家长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就会试图消除宝宝的焦虑。父母这时可能会和宝宝说:“宝贝,幼儿园特别好,老师也特别好,上幼儿园可好了!”这样说意味着幼儿园是可怕的,如果那地方特好玩,父母觉得宝宝上幼儿园特幸福,就不会这样劝宝宝。父母说这样的话时,明显地也是在说服自己。父母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也是焦虑的表现。因为父母认定孩子肯定会不喜欢幼儿园,才用自己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孩子。<BR>&nbsp; &nbsp; 父母要先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要给孩子做入园准备。<BR>&nbsp; &nbsp;<STRONG> (2)因介绍不当引发对幼儿园失望。<BR></STRONG>&nbsp; &nbsp; 对幼儿园介绍不当会引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失望,因此给孩子介绍幼儿园时,尽量不要说以下的内容:<BR>&nbsp; &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看,幼儿园有这样大的滑梯,上了幼儿园以后你可以天天在这里玩滑梯了。”<BR></FONT>&nbsp; &nbsp; 这样说,孩子只记住了天天玩滑梯,以为在幼儿园就是天天玩滑梯。<BR>&nbsp; &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老师特别好,她们就像妈妈一样。”</FONT><BR>&nbsp; &nbsp; 孩子发现,老师并不会像妈妈一样对待自己,她们的眼神和处理方式都不像妈妈,在还没有适应老师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恐惧。<BR>&nbsp; &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小朋友都上幼儿园,他们在幼儿园可高兴了。”</FONT><BR>&nbsp; &nbsp; 孩子上幼儿园后发现小朋友们哭得很厉害,而且有小朋友打他,还有的小朋友不理他,这些都会让孩子不理解,而感到没有安全感。<BR>&nbsp; &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 “幼儿园每天给小朋友吃漂亮的小蛋糕,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FONT><BR>&nbsp; &nbsp; 当孩子发现幼儿园的饭不是熟悉的口味时,可能会不接受,认为幼儿园的饭不好吃,而感到失望。<BR>&nbsp; &nbsp; ……<BR>&nbsp; &nbsp; 如此等等的话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不要用语言笼统地描述幼儿园怎样好,而要用生动的故事给孩子演示一个具体的印象。<BR>&nbsp; &nbsp;<STRONG> (3)因分离引发安全感丧失。<BR></STRONG>&nbsp; &nbsp; 孩子的弱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而不熟悉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未知的、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孩子不信任任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这是生存本能决定的。它使得孩子能够自我保护,在成人照顾不到时也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恐惧。<BR>孩子出生后将自己在妈妈腹中时听到的声音与妈妈的面孔配对,首先识别出了母亲,即刻将母亲的形象组织到自己的环境中去,成为环境结构的一部分。当母亲出现,孩子就快乐,与母亲分离,孩子就会痛苦。既而,孩子将这种感情扩散到家庭的所有成员中,与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分离都会给他带来离别恐惧。这一切都无法在入园时获得完全解决。<BR>&nbsp; &nbsp; 作为家长,只能对将要来临的痛苦做好承受准备,预先知道孩子和家人分离后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样,在孩子痛苦出现时,家长就不会觉得承受不了,失去了安抚孩子的能力。<BR>&nbsp; <STRONG>&nbsp; (4)由同化到顺应引发心理失衡。<BR></STRONG>&nbsp; &nbsp; 孩子上幼儿园后不哭了,并不等于就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真正的适应要经历一个顺应的过程,从同化家庭到同化幼儿园。我们前面讲过什么是同化。孩子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可是进入幼儿园后,一切都有了改变,老师不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对自己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要求都回应得非常到位,照顾得体贴入微,小朋友们经常会与自己发生冲突,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但孩子又没有力量让老师和小朋友像家人那样对待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当成长起完全适应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生存方式后,孩子才算同化了幼儿园。<BR>&nbsp; &nbsp; 这个同化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改变自己顺应幼儿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将这种变化过程叫顺应。顺应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孩子就成长了。顺应期的处理不当会加重孩子的焦虑。<BR>&nbsp; &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淘淘的入园准备做得非常好,他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没怎么哭,表现非常好,每天跟着老师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得不可理喻,专门找到各种理由哭闹,看上去像故意折磨家人。他的家人甚至不相信他在幼儿园的良好状态,不理解为什么他在幼儿园表现那么好,在家却要这样胡闹。<BR></FONT>&nbsp; &nbsp; 淘淘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顺应期现象”,淘淘白天的良好状态并不是从心理上适应了幼儿园,智商很高的他明白这里不是家,于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表现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天下来,淘淘透支了自己的心力,到了晚上,会感到疲惫不堪,心烦意乱。对家人的安全感以及家庭环境的舒适,使他可以放松地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这时家人能理解这一切,给予耐心的倾听,孩子就会发现,家庭仍然是自己的坚实后盾,从而能够补充白天透支的力量。孩子内心带着一个可靠的充满爱的精神食粮,第二天精力充沛地去应付还没被同化的陌生环境。这对孩子是非常有利的,就像一个吃饱了肚子要去打仗的士兵,无论心理上还是肢体上都充满了信心。<BR>&nbsp; &nbsp; 如果此时家长不了解孩子,不能耐心地倾听孩子,在孩子发脾气时也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这样孩子就像一个饥饿了很久的人,不但得不到食物,精神上还要更加饥饿,承受双倍的痛苦。第二天,孩子会带着痛苦和不安再去面对还没有适应的环境。孩子离开家上幼儿园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作为后方的家长一定要给前方的战士--孩子--准备好充足的给养,让孩子发现有一个温暖、坚实、依然如故地爱他的人群在做后盾。</P>[<I>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15 01:59 编辑 </I>]
<HR width="100%" color=#808080 noShade SIZE=2>
<B>作者: </B>寻找中医&nbsp; &nbsp; <B>时间: </B>2010-4-15 02:29 &nbsp; &nbsp; <B>标题: </B>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16件事(3)<BR><BR>
<P><STRONG>入园期的7种关键帮助</STRONG></P>
<P>&nbsp;</P>
<P>孩子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无法对完全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只有当新事物与旧有认知产生联结时,他才能够在两者的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接纳新事物。因此在孩子入园早期,最好让家庭中某一成员陪伴孩子,这样陪园的家长就是孩子与旧事物的联结,使孩子能够放松地去了解并体验新的环境,更积极地接纳它。虽然看上去孩子只愿意和自己的家长在一起,不接纳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可是心理上,他正在逐渐地建构对环境和老师的安全感,像坐在安全岛上静观眼前海面上航行的船只,当对海和船都不再感到陌生的时候,离开小岛才不会让他恐惧。<BR>陪园是否成功,取决于;陪园人员的行为是否得当、心理是否健康,大体上要注意以下几点:<BR><STRONG>(1)平静耐心。</STRONG><BR>陪园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老师们都在工作,家长想帮帮忙,可是由于不懂得幼儿园规则,经常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干扰。有时候,当家长参与不当被老师指出错误时,也会感到心里不舒服,觉得自己碍手碍脚。如果老师在工作中无暇顾及陪园人员,他们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再加上成天无事可做,就会挑幼儿园和老师的毛病,这更加剧了陪园人员的不快。所以陪园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带着良好平静的心态陪伴孩子,使之对新的环境有一种基本的熟识感,这时陪园就可以结束了。<BR>不干涉孩子——陪园人员在陪园时期尽量不要干涉孩子,在老师不要求的情况下,不要要求孩子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不要要求孩子主动地向老师问好,更不要反复地劝孩子去参与小朋友间的游戏,以免造成孩子的紧张感,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如果不干涉孩子,孩子会慢慢地放松紧张的情绪,虽然身体还靠在家长怀里,但心已经被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有趣活动吸引了。这时,他们会将眼前看到的景象组织成自己的经验,慢慢吸纳,不再感到陌生。<BR><STRONG>(2)配合老师工作。</STRONG><BR>当老师要求孩子去参与活动,而孩子又不愿意离开你身边的时候,你可以先陪着他走到群体中去,等他安定下来再告诉他:我不会离开你,就在那边的小凳子上等你,并让孩子待着不动,让他发现自己离开了家人也没有什么危险。这时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BR>如果老师不要求孩子参与活动,那么就随孩子的意,孩子愿意离开就离开,不愿离开就让他呆在你的怀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一直坐在你的身上,你要张开双臂,让孩子面朝活动区,使他可以随时走动,选择离开与否。如果你紧紧地抱着他,让孩子贴着你的身体坐在怀里,他就看不到其他孩子的活动场面,只能体验到你身体给他的愉悦感,并追求这种舒适,会增加孩子接纳新环境的困难,也就失去了陪园的意义。<BR><STRONG>(3)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STRONG><BR>孩子入园期的行为会变得比较反常,我们理解了这些反常的行为就不会使自己心情不安。</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慧慧在入园期是一个非常爱哭的孩子,哭的时候非常用力,长时间停不下来。有时候哭得累了,还会去拿起卫生纸擦一下眼泪,自己拿起杯子喝一口水,然后走到依抚老师身边拉起老师的手,指着门口,要老师带她出去。老师带她出去后,她又会指着别的方向要求老师带她去。老师带她走过去,她又会指着另外一个方向。每天都要这样转好几圈。</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慧慧在家里哭时,有可能家里人会让她自己擦擦眼泪,喝口水,如果她这样做了,家人就会夸奖她。在幼儿园里慧慧也认为哭是件不好的事情,不被大人喜欢,于是哭过之后为了让还不熟悉的老师满意,就自动地去擦擦眼泪喝喝水,做完这两件事之后,她认为老师对她满意了,于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去找自己熟悉的地方——回到自己家里。但她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如何找到自己的家,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感觉指着某个方向让老师带她去。走了几步之后,她发现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又指另外一个方向。</FONT></P>
<P>理解了慧慧的行为目的之后,老师就能够知道怎样帮助她了。当慧慧指向门口的时候,老师带着她一起去寻找,使她对老师产生安全感,从而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于是消除了无助感,建立起安全感。慧慧会将这种安全感进一步扩散到新环境中的其他因素。</P>
<P>这里所说的依抚老师,是指好的幼儿园为新来的孩子专门安排的陪园老师。在孩子入园适应期内,由这位老师专门照顾这个孩子,负责与他熟悉起来。依抚老师会在家长陪园期间负责与孩子混熟,家长离开后,就暂时代替家长,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和孩子在一起,直到他能够离开老师找其他小朋友玩为止。</P>
<P><STRONG>(4)学会倾听</STRONG></P>
<P>入园期的孩子情绪会产生很大的波动,较之以往,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情绪、发脾气、大哭大闹、不合作、不讲道理的时候。这时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对。父母们常抱怨说:“我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刚才还很好,突然就闹起别扭来了,怎么哄也不行。”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感到困惑、沮丧,感到抚养孩子简直是件痛苦的事情。</P>
<P>美国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写过一本书,叫做《倾听孩子》,她认为孩子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每一个不正常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用这些行为宣泄心里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作父母的不但要保持态度可亲,还要耐着性子关注孩子,帮助他发泄不良情绪,这个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P>
<P><STRONG>倾听是一门艺术,父母除了平静安详地倾听孩子外,还可以采取与孩子共情的行为过程帮助孩子抚平内心的创伤,让孩子觉得成人是他的知己,从而消除不良情绪。</STRONG>共情时一定要恰当地进行正向引导。可以跟孩子讲:“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我感觉到你很生气。"没有必要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觉得这个饼干不是圆的,是因为你在幼儿园积压下来的不良情绪在作怪,并不是真的因为饼干不圆。”家长只针对当下的情况处理情绪就可以了。</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入园期的小雨也属于经常在家闹情绪的孩子。一天,爷爷洗完桃子递给她时,不小心将桃子掉到了地上。小雨马上躺到地上开始打滚,显得痛苦不堪。爷爷将她抱起来,她一边不断地用拳头捶打爷爷,一边一遍一遍地说:“给我洗——给我洗——”爷爷按她的要求洗了三遍,她还是说同一句话:“给我洗,给我洗……”</FONT></P>
<P>实际上,孩子并不是要求爷爷给她洗桃子,而是用“给我洗”这三个字发泄情绪。这时,爷爷只要蹲下来平静地看着她,等她发完脾气,把她抱在怀里安抚一下,并说:“桃子掉到地上,你很生气,现在我们一起去洗桃子吧。”这时,孩子就会顺从地去做大人建议的事,在洗桃子的时候,被洗桃子的工作吸引,从而忘记了不良情绪。</P>
<P>工作会使孩子的情绪恢复,所以在孩子发完脾气后,要引领孩子工作。</P>
<P><STRONG>(5)引导孩子发现乐趣。</STRONG></P>
<P>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总是先默默地观察,这时他会显得浑浑噩噩,或看上去总在发呆,这种情况出现时,说明孩子正在感受他所注意的事物。当孩子观察完一个目标,还没有寻找到下一个注意对象时,成人可将某个玩得很开心的小朋友指给他看,并用讲连环画的方式来解释那个孩子的行为,使他感到有趣好玩。如果被介绍的孩子正在做智力性的工作,就可以介绍一下这件事的困难之处,那个孩子的解决方式,以及他的办法是否有效。这样刚入园的孩子就会很快地对那些活动发生兴趣,紧张的情绪也会得到缓解。</P>
<P><STRONG>(6)引导孩子发现朋友。</STRONG></P>
<P>在孩子观察环境时,成人可以确定一个小朋友为目标,说出他的名字,不断地指给孩子看他所做的事,如:“冬冬现在去找小雨了。看,他想和小雨搭一座桥。哇!桥塌了!冬冬跑了。噢,原来他是去找板子了,他找了一个长的板子。他还要搭一座更长的桥。”“冬冬好像想尿尿,看,他去找老师了,现在老师领他上卫生间尿尿。”“冬冬累了,躺在地上,真舒服呀……”</P>
<P>幼儿园有很多的小朋友,新来的孩子看的只是一个群体印象,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如果你将其中某一个小朋友单独提出来,介绍给刚入园的孩子,他就会在群体中发现一个与他类似的个体,然后深入地观察这个孩子的行为,并对他熟悉起来。有可能将来他的第一个朋友就是你给他介绍的那个,即使这个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孩子心里也已经有了这个小朋友,这会使孩子在家人离开后也感到安全。</P>
<P>好的幼儿园都会给新来的小朋友介绍一个愿意和他做朋友的孩子,我们将这个孩子叫“心理医生”。往往这个小心理医生对新入园的孩子的作用,比老师还大。</P>
<P><STRONG>(7)引导孩子发现老师</STRONG></P>
<P>在陪园期,对老师也像对小朋友那样,指定一个老师,使你的孩子注意到他,给孩子介绍老师的行为,最好这个老师恰好是你孩子的依抚老师。这样,孩子可以更快地与老师熟悉,建立起对幼儿园的安全感。</P>
<P>&nbsp;</P>
<P><STRONG>分离的两种关键帮助</STRONG></P>
<P>分离始终要来临,陪园结束后,这是最难面对的一个难关。在家长陪伴的几天里,孩子已经对幼儿园消除了陌生感,不再认为家长会把他抛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己离开。但是,无论陪多长时间,在家人离开的时候,孩子仍然会感到痛苦。孩子入园期有两部分恐惧源:陌生恐惧和分离恐惧。陌生恐惧可以利用陪园解决,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离别恐惧。</P>
<P><STRONG>(1)果断地与孩子分离。</STRONG></P>
<P>结束陪园的那一天,要事先和孩子说好:“今天妈妈要离开,放学后会再来接你。”到了幼儿园,与老师事先暗暗地做好准备,在孩子没有抓住妈妈的衣领或头发时,将他快速地放到老师怀里,然后放松地微笑着与他说再见,马上离开。接下来的事,交给老师处理。这样几天过后,孩子就会发现妈妈离开后并没有什么危险,也就不会感到严重的恐惧。</P>
<P>在离开时切忌与孩子缠绵。实际上这种缠绵都是家长不信任孩子能够承受离别的表现,更多的情况是父母自己不舍得孩子,给孩子说很多的话,讲很多要离开的道理,不断地重复与孩子拥抱。这一过程使孩子酝酿了过多的离别悲伤,成人的行为又暗示了离别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孩子就会朝着父母暗示的方向,使这一过程变得异常艰难起来。</P>
<P><STRONG>(2)做好分离适应期的身心护理。</STRONG></P>
<P>在分离期,孩子要独自一人面对幼儿园,心灵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创伤。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孩子会很快地抚平伤痛,变得快乐起来。因此,在分离期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灵做精心护理,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P>
<P>不要因为孩子会在分离的时候哭,就事先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别哭,只是和他说:“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上学的路上和孩子说说笑笑讲一个小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到幼儿园后,暗暗给老师递一个眼色,双方配合好,然后果断地离开。</P>
<P>如果孩子在分别的时候抓住了爸爸妈妈的头发或衣领,千万不要让老师抱住孩子的身体强行抢夺,否则给孩子造成的恐惧要比离别还严重。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慢慢将他的手从头发和衣领处拉下来,然后尽快地将孩子交给老师。如果孩子一直不放手,可以让孩子站在地上,爸爸妈妈蹲下来,两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平静地对孩子说:“请放开。”如果孩子还是不肯,爸爸妈妈可以轻轻掰开孩子的大拇指,这样孩子的手就会松开,然后立刻将孩子交给老师,快乐地和孩子道声再见。</P>
<P>如果孩子躺在地上打滚,就让老师蹲在孩子的身边,防止他爬起来再次扑到妈妈怀里。妈妈要保持并让孩子看到自己快乐的面容,道别后尽快离开。</P>
<P>父母如果能在分离期做到每天都能果断、愉快地离开,孩子就不会由于分离而产生心理问题。</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15 06: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挑选幼儿园的三大家庭因素

<P>0~6岁是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决定了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幼儿园的选择确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BR>&nbsp; &nbsp; 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要考虑为孩子选择一所幼儿园了。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照顾孩子的压力,也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年轻父母们开始感到迷茫,不知该让自己的宝贝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无法获得来自同龄人的行为刺激和学习社会能力的机会,缺少一个可供互动的群体。在成人的照看下,孩子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的要求都得到顺应。当成人活动的内容无法对孩子构成丰富的刺激,孩子在家里不能获得良好发展,选择一个满意的适合孩子的幼儿园,确实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BR>&nbsp; &nbsp; 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成人在选择幼儿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选园</STRONG><BR>&nbsp; &nbsp; 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幼儿园是孩子将来生活的地方,选择不合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很难弥补。孩子非常弱小,缺乏经验和阅历,无法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和感受,更无法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否对自己有利,家长就更要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选园。<BR>&nbsp; &nbsp; 孩子的情况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BR>&nbsp; &nbsp;<STRONG> (1)孩子的性格特征。</STRONG><BR>&nbsp; &nbsp; 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乐观活泼型的,还是属于细腻冷静型的。乐观型的孩子对事物充满了良好的理解力,很容易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一般的环境就足以使他其乐无穷。这样的孩子天性开朗,一般不太会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不愉快的感觉,即使有,也会很快抛在脑后,因此可以每天都快乐地沉浸在自我选择与陶醉中,不容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只要没有人逼迫孩子做使他痛苦的事,孩子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只要他对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环境不产生严重的厌烦感,就会一如既往地快乐地享受幼儿园所有的学习和活动。乐观型的孩子不会因为看到老师批评其他的孩子而产生紧张情绪,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老师的过高要求就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从此失去信心,无法做好想做的事。像这样的孩子,家长就不必太紧张,可以轻松考虑选择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利的幼儿园。<BR>&nbsp; &nbsp; 如果孩子性格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个人意志又非常强大,性格独特,就要考虑选择一个注重孩子个体发展,并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有特殊关注的幼儿园。<BR>&nbsp;&nbsp;&nbsp; <STRONG>(2)孩子的能力特征。</STRONG><BR>&nbsp; &nbsp; 人的天赋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会不同。有的孩子感受能力特别强,对事物有着精细独特的感觉,并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得到,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家长有必要考虑选择一所对孩子的感受能够进行良好回应,并能从孩子的感觉出发将他引领到其他项目中的幼儿园。<BR>&nbsp; &nbsp; 如果孩子智力较高,有很好的数学能力、文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并对这些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要考虑选择一所以个体特征为本,能够对个体特长进行特殊帮助的幼儿园。<BR>&nbsp; &nbsp; 如果孩子的运动能力很好,就应该为他选择一所既能激发智力活动兴趣,又能帮他发展运动能力的幼儿园。<BR>&nbsp; &nbsp; 如果孩子是天才儿童,某一方面天生超常,就可考虑选择一所在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具有高水平师资力量的现代幼儿园。那里有专门帮助超常儿童发展的自由空间,可以不被老师阻止,不被教学大纲约束,能够按照需要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学习材料,使孩子拥有进行自我教育的种种条件。那里的老师大多都懂得孩子,能够按照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帮助,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BR><STRONG>&nbsp; &nbsp; (3)孩子的发展需要。<BR></STRONG>&nbsp; &nbsp; 孩子的唯一天职就是发展,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发展是所有成人要考虑的事。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为孩子选择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他们成长的幼儿园,使其在人生最重要的建构时期,为将来成长为一个适合于生存、有利于社会的理想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BR>&nbsp; &nbsp; 在选园时期,家长必须考察幼儿园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孩子的,这种手段和方式能否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根据家庭的情况选园</STRONG><BR>&nbsp; &nbsp; 如果单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成人的确应该不遗余力为孩子选择一个最适合发展的幼儿园。但如果家庭情况实在不允许,却硬要上最好的幼儿园,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危机,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选择幼儿园时还要考虑到家庭情况。<BR><STRONG>&nbsp; &nbsp; (1)考虑经济条件。</STRONG><BR>&nbsp; &nbsp; 好的幼儿园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都非常不错,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教育理念的现代园,一般都是本地幼儿园中收费最高的。由于培训师资困难、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很高,幼儿园的收费也会因此相应提高。目前,这种来自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还没有作为一种主流被国家推广,此类幼儿园一般都由集团或个人承办,没有国家资金的支持,投资成本巨大,这也是收费高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园,专门针对外国侨民、外籍华人子弟而设,收费一般与国外标准相当。<BR><BR>&nbsp; &nbsp;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幼儿园,甚至拿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是值得的。但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却非要让孩子上价格昂贵的幼儿园,这并不妥当。虽然家长当初做决定的时候认为自己能够承受,但长久下去,会逐渐地造成内心的不平衡,产生急于要求孩子回报的心理,并开始对学校不满。这种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问题会抵消孩子在学校所接受到的良好教育。所以,在家庭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必非得选择价格昂贵的幼儿园。<BR><STRONG>&nbsp; &nbsp; (2)考虑出行距离。</STRONG><BR>&nbsp; &nbsp; 很多情况下,家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幼儿园,却发现它离家很远。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将自己的房子出租或出售,另外在离幼儿园较近的地域租房。家长的这种付出实在令人感动。这样解决之后,如果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能克服搬家带来的种种不便,并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感到欣慰,就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幼儿园很远,又无法解决居住问题,只好每天让孩子经历漫长的颠簸之苦,常年坐车的无聊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些问题,结果会得不偿失。所以,最好是就近选择一个比较理想的幼儿园。如果觉得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可以试着与老师沟通,共同成长。</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根据家庭成员的意向选园</STRONG><BR>&nbsp; &nbsp; 现在国家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也开始重视自我教育,会收集、阅读大量的资料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吸收良好的教育方法。<BR>&nbsp; &nbsp; 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和标准虽然不同,但经过长时间磨合,往往是家庭各主要成员,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于同住的尚未自立门户的叔伯姑舅姨等,都会迁就于最低档成员的标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虽然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以牺牲孩子为代价,但若牺牲合家的和睦,对孩子的影响势必更大。究竟应何去何从,实在要看各家的具体情况。<BR>&nbsp; &nbsp; 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可根据自己对教育的认识,选择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使孩子身边的成人用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对待孩子,不至于给孩子造成迷茫和混乱。所以孩子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思考自己选园的意向是什么,然后去考察幼儿园,这样目标才比较明确。</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15 03: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幼儿园的8项指标

<P>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营、集体和个体性质的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办园的理念和办法大相径庭,各有千秋。依我之见,什么是好的幼儿园,可以参考以下8个方面。</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有能力寻找到儿童的自然发展轨迹</STRONG><BR>&nbsp; &nbsp; 刚开始探索教育的时候,我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我认为只要把孩子前进道路中的障碍扫除了,孩子就能自行发展,以至于在解决孩子问题这条道上走得越来越远,一直到最后开始帮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BR>&nbsp; &nbsp; 正常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任何一个教育理念都必须被解码为课程及方法使它适合当今和眼前的孩子才有用,任何理念下的课程都必须根据自己眼前活生生的孩子的需要去不断地变革才能真正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作用。这就要求一所幼儿园,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必须有一群人能深入理解他们所使用的理念,并有能力将这种理念解码为本土化的教学模式。<BR>&nbsp; &nbsp; 要做到这一点,这个园就得有几个引领大家的人。他们必须全身心地为了孩子去探索并发现孩子的成长轨迹,去掌握实施每一种课程后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情况对孩子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哪些是不可失去的机会,哪些机会是孩子自然发生的,可以为孩子带来好几个方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事得被肯定地做到,而不是碰巧被某个老师做到了,下一个环节又断掉。这就需要一个领头人,他能兢兢业业地专于此事,能建立一套体制使得执行的工作人员不至于由于疏忽或没想到而使孩子失去发展的良机。<BR>&nbsp; &nbsp; 这样做还得有坚定的为了孩子而搞教育的决心。如果这个教育的引领者是为了自己幼儿园的生存和扩大在搞教育,他就有可能屈从于市场,这样就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我为了挣你的钱,好,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样损失的是孩子,等于用孩子的发展换得家长不正确的需要,或换来家长因个人缺陷导致的心理弥补需求,也换来了办园人需要获得的那些钱和老师的那点工资。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人类的犯罪。</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有一个能创造性地使用教育理念的人</STRONG><BR>&nbsp; &nbsp; 所谓创造性,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是为了孩子而创造,甚至是创造了却并未发现自己的创造,并且不盲目自豪。创造的关键并不在于创造人本身,而在于创造人能否忘我地去发现孩子,并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的发展需要。<BR><BR>&nbsp; &nbsp;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幼儿园,就需要这个有教育天分又精于此道的人既有最基本的教育能力,又要有执行权,还要有执行时自由支配的经费,他必须是这个园的教育引领者。要达到这种条件就只有自己办园了。为保证在亲手推行这种教育时不被打扰,这个园就无法跟别人合资。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推行都需要长久的投入,尤其教育的回报又是极少极慢的,有时甚至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对合资方的歉疚感会动摇执行者的信心,当执行者内心不再坚定时,教育的方向就会朝向市场一方滑落。<BR>&nbsp; &nbsp; 除此之外,一个好的园的教育引领者还必须具备好的领导力,因为教育的模式是依据孩子的发展而创造的,其管理模式也必须适合这种教育的模式。一个为了孩子发展而创办的幼儿园,其引领者如果没有执行力,不知道怎样使保教、保育工作也具有其所执行的理念特色,不知道怎样使教师队伍成长起实施这种教育的团队文化和能力,那么即使这个园有这样一位人士,也不能使这个园成为一个好园。<BR>&nbsp; &nbsp;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得分析一下,不要因盲从而心安。这样实际上损失的是孩子全人格的发展。</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教育目标建立在帮助孩子发展上</STRONG><BR>&nbsp; &nbsp; 这说起来似乎有点理想化,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如果这个教育机构的目标是要搞帮助孩子成长的教育,这个机构就无法考虑扩展,无法考虑做大。其原因在于,在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人,必须重新进行思维形式和大脑工作类型的改造,进行感受力的再塑造,进行爱孩子的培养。这一切都不是短期培训所能解决的,需要在工作中有熟练的老师和一个内行的引领者长期跟随指导。一般需要经过两年的时间,这个老师才能懂得孩子,才能基本操作。而机构如果以扩展为目标,这样培养师资的速度就得大大提高,老师成长的时间就得大大缩短。这就意味着教育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肯定会有名无实。<BR>&nbsp; &nbsp; 另外,目标如果建立在为了孩子,就必须最大可能地给孩子活动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每班每园的人数就不能多,如果具有一个大园的规模,许多资源就得闲置待用。这样,机构不要说扩展,连盈利都成了侈谈。由于孩子在家里的养育方式与幼儿园不同,来到幼儿园后需要进行各种调整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在行动中懂得避开危险,动作平衡,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工作。在达到这种状态的中间环节里,对老师来说是极艰难的,家长也容易不满意。一旦无法达成共识,家长愤然离开,所带来的后果对机构的名誉是很不利的。有些家长会为了自己重新选的园能存活下去或报复以前的园,还会做一些有损这个机构的事情。<BR><BR><STRONG>&nbsp; &nbsp; 人员的素养提升朝向所定的教育目标<BR></STRONG>&nbsp; &nbsp; 教育者在掌握了基本的讲授技能后,对孩子的帮助要想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在面对孩子时,同样的情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机,不同的教育者去使用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何况过去是高水平的人去教大学,中水平的人教中学,低水平的人教小学,幼儿园老师则可以称作阿姨,只要看孩子就可以了。<BR>&nbsp; &nbsp; 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发展心理学后才意识到,实际上幼儿园的教育才更接近于真正的教育。如果幼儿园的教育价值不是以讲授静态知识和传授间接经验为目的,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学没有课本,那么老师靠什么去帮助孩子呢?有人发现在尼尔开创的夏山学校里,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目标和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孩子和老师到某一阶段就会失去方向。老师的人格缺陷和个人气质会显得很突出,最终孩子会受到老师这些方面的影响。因为人是学习动物,如果有长者,就会学习长者,没有长者就会学习同伴。如果将同龄班孩子的发展与混龄班孩子的发展相比较,混龄班孩子的发展明显优于前者。在幼年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BR>&nbsp; &nbsp; 这样一来,幼教老师需要的就不只是技能,老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尤其决定了老师的教育水平。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去要求老师,那么在现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大学生和幼师生,在他们进行完最初的理论、技能和规则的培训后,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本质素养的提升以弥补自身的人格缺陷,重建感受力的成长机制。<BR>&nbsp; &nbsp; 如果要使工作人员的个人人格提升朝向教育机构既定的教育目标,这个教育机构就必须有一套能使员工自愿提升、自主探索个人提升方向的机制,还要专门有人对此进行引领。</P>
<P><BR><STRONG>&nbsp;&nbsp;&nbsp; 不使用对自我提升不感兴趣的员工</STRONG><BR>&nbsp; &nbsp; 一个好的幼儿园,一定使所有的教职员工对自我提升都很感兴趣。因为要搞一个真正帮助孩子的教育,要靠老师的人格和个人素养。一个老师如果几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真诚提升自己的人已显现出良好的人格状态,而他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中,这样的人会使人很为难:辞退他于心不忍,留下他又会成为一个完整环境中最不和谐的部分,会使孩子们不舒服,孩子们会用胡闹和烦躁来表达不和谐所带来的不愉悦。因此真正的好园,一定不会退而求其次,凑合着用那些不愿意提升自己的员工。</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有适合儿童工作发展的硬件设施</STRONG><BR>&nbsp;&nbsp;&nbsp; 幼儿园的硬件可分为四部分。<BR>&nbsp; &nbsp; 第一部分:充满人情味和文化味的氛围<BR>&nbsp; &nbsp; 儿童是吸收环境氛围来形成自己的,氛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靠许多部分和谐地组织,才能形成有效氛围。可以设想这样一所大房子:宽阔豪华,有雪白的墙壁,木质的旋转楼梯,装修高雅,后来我们又在墙壁上张贴美好的名画,挂上柔和的粉色窗帘。阳光从窗外温柔地洒进来,正好照在地板中央的蓝色花纹地毯上,暖暖的。窗户下放置一架钢琴,上面摆放着一大盆马蹄莲。左右两侧的墙下各靠着一排纯木的小书架,没有涂漆,有着原木的自然花纹。左面的书架上放着几十本整齐小书,图画精致,文字优美。右侧则摆满了各式小木块、好看的器皿,还有手工制作的娃娃,淳朴而自然。角落的音箱中传出婉转悠扬的旋律,家中女主人穿着棉布长裙,带着孩子做各种有意思的事。孩子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又有周围人无尽的爱,不会成长为一个粗鲁野蛮的人。<BR>&nbsp; &nbsp; 第二部分: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院落<BR>&nbsp; &nbsp; 幼儿园的院子里应该设有可供孩子选择的各类户外工作区,如木工区、种植区、游戏区等,多样的活动可让孩子的探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孩子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区工作后,其能力都会朝着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这个院落应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可以自由决定在户外进行什么样的活动。<BR>&nbsp; &nbsp; 第三部分:大型活动器械<BR>&nbsp; &nbsp; 幼儿园为孩子肢体活动所设置的大型器械,应该尽量地保持自然本色,使孩子在活动中不但获得肢体活动的需要,也可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和快乐。<BR>&nbsp; &nbsp; 第四部分:幼儿园的生活材料<BR>&nbsp; &nbsp; 包括厨房用具、睡眠用具、洗漱用具,这些用品都从环保的考虑出发,选择朴实舒适的材料,使孩子在使用时有家的感觉。<BR><BR><STRONG>&nbsp; &nbsp; 非常注重营养卫生</STRONG><BR>&nbsp; &nbsp; 幼儿园应该提供给家长和孩子每周的饮食安排表,使家长对孩子每餐所吃的食物有所了解。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没有传染病和相关疾病,并且每年或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以检查身体是否健康。每天对孩子的用品,比如毛巾和茶杯等都应该消毒一至两次。厨房也应该保持卫生清洁,孩子的餐具每次用过后都必须消毒一次。<BR>&nbsp; &nbsp; 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专用的可放在固定位置的茶杯和毛巾,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量的温开水,同时保证每个孩子口渴的时候,都能随时喝到水。玩具也要每周消毒一次。</P>
<P><BR><STRONG>&nbsp;&nbsp;&nbsp; 有很好的安全保障</STRONG><BR>&nbsp; &nbsp; 有的幼儿园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现漏洞,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幼儿园设备陈旧、老化,很多大型玩具已经年久失修,容易造成伤害隐患。<BR>&nbsp; &nbsp; 除了游戏、楼梯等设施的安全外,还应重点考察门卫把关是否严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家长在与园方联络后,可以去幼儿园走一圈,看看园舍建筑是否稳固,楼梯和设备是不是专为幼儿设计,楼梯、桌角、柱子和游戏设施是否装有防护的装备,以保护幼儿的安全。为了符合孩子喜爱活动的特性,幼儿园的空间要宽阔,能让孩子尽情地跑跳玩耍。此外,消防设备、饮水以及用电安全等,也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家长在参观幼儿园时,还要记住去厕所和厨房走一走,看看是否符合卫生的要求,与活动室的距离是否恰当。<BR>&nbsp; &nbsp; 在选择幼儿园时,可以利用幼儿园下午接送孩子的时间,与正带孩子玩耍的同龄家长攀谈,听听他们对这所幼儿园的评价,尽可能多地获取这所幼儿园的信息。</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15 03:37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儿子上幼儿园的前三个月就在开始做很多的准备。李悦儿老师的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的信心和勇气。还有其他一些完全没有名气的作者在关于这个方面也给了我很多指引!专家也并非浪得虚名,总归在这个领域是有着他的见地。

对于孩子的人生的每一步,我们做父母的都务必要未雨绸缪,了然在胸,才有能力给予孩子他所需要的东西。而且别忘了,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一路,也是我们成熟起来的历程。共同面对这世界,真诚生活,即使偶尔阴霾密布,也能觅到阳光!

师兄那么晚还在为操劳,请您保重!师兄的心,师兄的情怀,在我这个敏感之人眼中,常有相见恨晚的概叹。
发表于 2010-4-1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很受用,非常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麦兜唱歌 于 2010-4-15 08:37 发表
师兄那么晚还在为操劳,请您保重!师兄的心,师兄的情怀,在我这个敏感之人眼中,常有相见恨晚的概叹。


没事,我这人不靠谱的,随兴之所至。谈不上操劳。
文章敲一遍,我自己就成长一遍——何乐而不为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麦兜唱歌 于 2010-4-15 08:37 发表
专家也并非浪得虚名,总归在这个领域是有着 ...


是啊,你说得对。
我都是拿来主义。世界上到处摆满了宝贝,我去捡起来就行。用得当机、合适就可以。
干嘛一定脑子里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finitus 于 2010-4-15 09:02 发表
谢谢楼主,很受用,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0-4-1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当初孩子入园时,老师推荐我看的,我当时干啥来着,没看
发表于 2010-4-1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爱乐 的帖子

杨小兜在家滞留N久后又上幼儿园了。看起来情绪不错。天气太糟糕,我中午接他回家午睡。他还不乐意。老师拉着他的手下楼,看见我就喊:妈妈,今天赖...生日哦。有蛋糕,你怎么把我接回家去了。真可惜。
我跟老师都笑起来。老师问他下午还回来吗?他侧着头回答:下午也许我会回来,也许我不回来了。
外交辞令都用上了。真是太可爱!
发表于 2010-4-1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比较合适呢?我们的现在2周5,下半年9月份上会不会太早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葵花籽 于 2010-4-16 16:44 发表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比较合适呢?我们的现在2周5,下半年9月份上会不会太早啊?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三岁以上比较合适。
发表于 2010-4-1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家长的焦虑完全超过孩子,而且孩子与父母的心是相通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孩子就适应了一半儿了。
发表于 2010-4-18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园老师很重要。
以前我儿子去机关幼儿园,每天都哭。我觉得那机关幼儿园里的老师都挺势利的,中秋还暗示孩子回家让父母送礼。父母有官有势的小朋友会得到特别照顾。
后来去到家附近的小幼儿园,遇到一个好老师,脾气很好的。虽然幼儿园小,但是孩子心情愉悦,每天都愿意上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7:54 , Processed in 0.0245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