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251|回复: 21

再论至简论的意义——兼论至简辨证与其它辨证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讲了至简论的“道”义。现在再从“术”的角度讲讲。

至简论根植于伤寒论,又在其基础上提升提炼而成。但是为什么不见多谈伤寒论的辨证思路呢?今天有一个助手问我,另外一个助手昨天月经里排出乌黑的血快,是否可以放桃仁红花之类活血的药,我说可以。但是我不会这样做。淤血为何产生?寒凝而来。或者说,痰湿积聚之类有形的病,皆来自于阳气不足,寒盛则凝。阳气足了,这些有形淤滞,自然会消散。因为人体本来就具备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等这些功效。

太热了就会流汗泄热【汗法】;生冷饮食了,伤于寒,食物不洁,自会腹泻,呕吐【吐法、下法】;寒热交替季节病了,或者感受到疫戾之气就自会发热寒战【和法】;吃热的上火了,自会把热气堆积到皮肤下形成脓肿痘痘痔疮眼屎鼻屎等等有形的病态排出来【消法】;肩颈腰背酸痛之类风寒湿闭着的疾病,在夏天都会变轻,因为天热人体自会多喝水多流汗把这些病气都通过皮肤消除掉【清法】太寒了自会寒战快速产生热量同时毛孔闭塞积聚热量【温法】;疲劳或者大汗大吐大下之后,自会大量喝水并迅速进入睡眠,醒来后肚子饥饿吃饭多【补法】;受凉了自会发烧以驱寒【麻黄汤法】;前面的腹泻就是【理中汤法】;情绪不好气极郁结了,自会发脾气,大哭大喊,流眼泪【小柴胡汤法】;被惊吓到了,自会流尿【四逆汤法】。能量不足严重的,不具备施法的能量前提,就直接晕厥,醒来后什么都忘记了【无法胜有法】——看看这些,你就不由得惊叹人体的高智能!!

所以,人体本身就万法具足!人体就是一个大药库!只是因为有了医生,有了药物,依赖习惯了,也就迷失了本性。佛家云,佛性人人本具足。每个人都是佛。只是知道了太多,知障太重,只有万念俱无的状态下,你的本性才会发挥,证得真智慧。练气功也是如此要求!当你万念俱无的时候,你体内的元气就会自启动,引导你的肢体不由自主的舞动。
至简论的意义,就是减少医药的干扰,帮助患者认知自体的能力。为什么不直接弃用医药呢?这只是一个方便医者患者认知的法门。你说的对不对,你要给我一个验证啊!这个方法你验证了,道理明白了,那么,就可以不用药物了!——但是前提是,你严格遵守了养生的法则。你给了身体自我发挥的条件环境。这个前提做到了,真的就可以生病不吃药了!预防保健胜于治疗!这个是对患者而言。

对于医生而言,万病的变化,化生繁杂的症状,你有必要跟着症状变化而变化吗?没有必要!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疾病都是阴阳二气动态平衡被破坏了导致的,万病就是阴阳两个病。再复杂一点,就是分到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三就可以截止了。六气的变化,本质就是阴阳的变化:风寒暑湿燥火,寒湿燥为阴,暑火为阳,风为寒热交之象,兼具寒热阴阳属性。阴阳就是二,就可以统领以上六气。但六气是无形的,人是有形的,在有形的人体里运行,就会有有形的通道,就会有闭塞与否的问题,归结为“通道”。“阴”“阳”“通道”就是三分。我归纳为“能量-寒热【阴阳的本体】”“升降【阴阳的变化】”“通道【阴阳升降出入物质基础】”这就够了。所有的症状就都是这三个分化变化而来。只要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万病就解决了。伤寒论讲的也就是这三个问题而已。

对于医生来说,你要加桃仁红花加快化瘀可不可以啊?当然可以!这样可以加快淤血的分解,病情会缓解得快。但是你的辨证里加入了淤血,也就会加入其它有形辨证,你就会离三分辨证远了!就看不清阴阳本质了。很多医生,说不好听的,学了几十年的中医,连个阴阳都分辨不了!连阴阳门都没有进,看他的医案,明明白白的阴证就给辨证为阳证。我不骄傲,我心痛!对这些个老先生来说,过去的这大半辈子都是糊涂过了,这样的人生,太遗憾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讲五行辨证脏腑辨证的太多了!只是分到五,就已经迷失了,所以,现在需要的是回归到三来!六经辨证,看是分为六,实际内在是一统的,就像一个圆圈分为六段来讲,讲第二段跟着就是第三段,绝对不会跑到第四段。但是五行辨证脏腑辨证就不一样了,它不是画圈,而是在编麻花。绕来绕去,好像怎么说都可以。举例来说吧:临晨1~3点咳嗽发烧口渴到点就醒。脉象弦浮。你按五行辨证脏腑辨证,就会辨证出木火犯肺,就会清肝泻火,润肺养阴。木气太盛了,阴阳之道,以平为期,所以太盛的就要平抑,就出了上文的泄法。但是你用六经辨证来看,1~3点厥阴肝经主时,本来就应该肝脉盛,出现症状,是因为肝在自救,在它最有力量的时候,解决自身的问题,我称之攻邪。病为阴,元气为阳,阴阳交战就会发烧,用阳必然耗阴,就会口渴,病气出来有通道,肝上去就是肺,肺排除肝的病气表现为咳嗽。两军交战,阳气激发则脉浮。这样看来,这时的脉气强盛就是一种必须,需要的是帮助它攻邪,就用辛温助阳攻邪,而不是寒凉阴润平抑。所谓的平衡,是指动态的平衡。有升有降,拳头打出去,又收回来,这个过程叫平衡,是一个动态。五行辨证脏腑辨证犯的就是静态看平衡。因为不是在一个圈里看问题,所以看不透是必然的!

再说归经。这个药补肝补肾补脾胃,难道吃进去就只是跑到肝肾脾胃去了吗?换个角度来看:你吃饭,并没有考虑过吃进去的要补哪个脏腑,但并不会妨碍你的五脏六腑都得到均匀的能量供应,平衡发展。药物也是一样。只要是能量,它五脏六腑都会走到,被吸收利用。所以,不是说你补肝它就只是补肝,也不是说吃当归就只是补肝。

再从生克角度讲:肝木能量充足了,就会传递能量给心火,心火强了就会传给脾土,这样一圈下去,所有的脏腑都会补充到。

从气血运行来讲:12时辰,五脏六腑皆有当令。当令之时,就是气血运行到那里的时候,比如临晨5~7点,就是气血流注到大肠经,大肠经就是所有脏腑中能量最强的。一天之中轮流坐庄。自动平衡,自动补助。

那还有必要区分开来分别补助吗?所以,再讲补肝肾补脾胃意义有多大?直接简化为补能量就是了!就像吃饭一样。五脏六腑自然就会补足。

六经辨证是动态辨证,五行辨证脏腑辨证都是静态辨证。六经辨证是一气论,五行辨证脏腑辨证是一气分割论。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一气论分为六步来讲后,很多人也被绕晕了!也看不清一气的本质了。表现为唯证是用。一切病都要严格按照辨证条文的规范来框。就被套死了。某种程度上,学伤寒的人,也陷入了静态辨证。没有动态来看辨证。特别是学了五行辨证脏腑辨证的人来学伤寒论,就很容易陷入这个陷阱。这个看学院教材就很明显,整一个用脏腑辨证五行辨证的思路来解读伤寒论,写教材的人都不了解,教出来的学生,还能够怎么样呢?所以,我一直倡导:学中医直接就学伤寒论,还得学黄原御或者推荐的其它学者的注解伤寒论,千万不要乱看。然后再来看脏腑辨证五行辨证的理论,就能够避免这些辩证法的错误,吸取其中有益的理论。这些辨证法还是有特有的长处的,只是有所不足。

至简辨证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五行辨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至简论是根据元气的态势【元气多少,和所在位置,及行进方向】来辨证,辨的是元气,我称之为辨势论治

庄严先生提出的“元气蓄积证”就是辨势论治的一种,相火不位还是一种静态,元气蓄积就是动态的了。元气蓄积证我辨证为攻邪,没有定名,可以采用庄严先生的这个定名。相对应的,还可以提出“元气衰退证”。这个适用于攻邪后元气鸣金收兵的状态,或者治疗失误的状态。

辨势者,不是进,就是退。足以涵盖万变了。至于怎么变,身体元气很聪明,就不烦劳我们来指使左右了。辨势论治不细分具体病在那一个经,只要是攻势,就助攻;只要是守势,就收敛补能量。进退必须有阴血津液作为介质,进退辨势再加入阴虚的辨证就可以了。

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和五行辨证都是根据元气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及证型来辨证,辨的是症状证型,叫做辨证论治


对于患者而言,我都是用固定的处方,大约就是三个处方,再根据季节和剂量大小分化为几个处方。一个攻邪为主的处方:小柴胡加姜附汤;一个补能量为主兼调升降的处方:加味生脉理中汤;一个补阴【升降转化的物质基础】的处方:生脉熟地枸杞。其它的加味肉桂理中汤、加味理中汤都是在这个原则框架下的变化。还有丸剂粉剂散剂的补充,这些只是为了方便服用,作用原理一致。所以之前有人说我“一个处方就要治疗所有疾病”,荒谬得可笑了。

至简的处方,就是为了方便患者自行辨证用方。在至简辨证前提下,患者很简便就可以实现自我辨证选方。所以,不能有太多的变化,否则就会无所适从了。事实上,就已经有患者自己看我的文集文章,就自己辨证用药了,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患者有的打电话来表示感激之情,有的在问诊单里自己说之前自己辨证用药了,有效果,但希望得到我亲自指导会更好,所以来网站问诊。

这里还要提及一个:伤寒论的处方很好!但是,药物很难买到!细辛过了5克就不卖,麻黄过了10克就不卖。开了个麻黄汤给你又如何?所以,我创立了小柴胡加姜附汤的意义,就是用伤寒的理论,但是尽量用普通买得到的药物来替代。这样才实现了普及。没有麻黄细辛同样可以治好感冒。

伤寒论的宣传,首先要解决普及问题。思路方面,药物方面都要。我想,这是我要做的能做的历史使命。

遗憾的是,附子无法替代。外面的附子质量又难以保证,所以,不得已,我需要自己备好附子提供需要的患者。本来生脉熟地枸杞加入附子效果会更好,但是,加进去之后,患者购药又不方便了。所以,我最终没有加进去。身边买得到好附子的患者,服用生脉熟地枸杞时,建议自行加入附子。王道加6克。霸道加10克。

如果处方变了,就体现不出身体的变了。所以,有淤血也不会在医案里加入活血化瘀的药。事实上,这个案例排出血块,就只是用没有化瘀只是补阳的至简方,再一次证明不需要用化瘀药。化瘀只是分解的一种力量。温度同样具备这个力量。化瘀可以理解为洗洁精之于油污。没有洗洁精,只要有热开水,同样可以分解油污。硬的东西,在热水里都容易化软。热就是阳气,水就是阴血津液。所以,只要补充足够温度热量阳气,再加上有阴血这个物质基础【不会阴虚】,就可以化瘀。

至简固定的处方,就是要通过这些“不变”体现人体的万变,进而理解人体自救的可能性,现实性。为的是体现人体,而不只是治病。着眼点在人,不在病!我是治人,不是治病。我的处方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元气,而不是作用于元气变化出来的那些万变的症状。治人也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标,目标是宣传一种观念——基于发现配合人体自救的健康养生观念。医生有责任引导患者,寻找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让患者一直服药,导致对根本原因的忽视。这样反而对身体不利。要大家自己看健康通论反思,就是因为,你们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问题,情绪问题。这些是医生不可能替你们想到的。帮你们自己找到原因了,身体的恢复,才有希望。


提出这个很关键,因为太多不理解的人,就是用治病来置疑我的处方。而对于我所要表达的人体这个主旨视而不见。对于我提出并醒目标注的“观念比治疗重要;养生比药物有效!”视而不见。这就很遗憾了。


与其说我是医生,我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养生家。

[ 本帖最后由 悠然子 于 2009-6-22 22:28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喜欢您的万病至简论。再一次学习了!
发表于 2009-6-22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否这样理解:
元气进退必须有阴血津液作为介质,说明气液(精血津液)是一体的,能量即是气液。

元气的态势【元气多少,和所在位置,及行进方向】,说明气液的组成要素和比例因时空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 阴阳一体
2 阴阳动态平衡  亦即是静态不平衡  在上者气盛  在下者血盛  清气行于天  重水行于地  根重于地  叶飘于天   何必问我?天道【大自然的作品】皆已明言

[ 本帖最后由 悠然子 于 2009-6-22 22:30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有相关的讨论,供版友参考: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2432
发表于 2009-6-2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至简,整部大藏经总结出来的结果就是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9-6-2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6-2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宸鹏 于 2009-6-25 09:36 发表
就是先生已经说了多少次了,在多少个帖子里明明白白的说了,那人本来就是该死命到了。要不别人吃个万八千的药都没死。他才吃了几个钱的药呀?怎么就死了?何况我们还是半卖半送?根本就没赚他钱!
我说的意思是现在先 ...

悠先生如此年轻就能出三方益世人,四十年后一定更好。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为人还是宽容点好。
发表于 2009-6-2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悠先生,至简论是不是要在建立在身体还行的基础上?如有形体为水管,能量为水,现人的饮食、生活习惯、误治等已将身体由内(气)到外(形)地破坏,水管受损有缝隙,水开大了不但会隙水,缝也会越来越大。如只有细水慢流,日久水锈会把缝隙赌上。

[ 本帖最后由 三彩风车 于 2009-6-26 08:19 编辑 ]
发表于 2009-6-3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
发表于 2009-6-3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风车施主, 别跟这个人计较了,  免得他造口业 ,将来受报~~~~

三七网和一元堂我潜水很久了,就没有见过他这样的人。要是他说他是一元堂的人,估计一元堂没有人会承认的,有的话也是被T出去过的。

看他的ID,回帖,123全在这个帖子里了,不是马甲也是专门来搅浑水了。

反间计也不是这样用的。技术含量太低了,无间道模仿成下水道啦。

---------------------------------
继续沉默  潜水学习
宸鹏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7-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7-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走过很多弯路,就是在一元养生堂找到正确的养生治疗方法【最起码是对我有大用处】,我永远支持悠然先生的积德行善行为!鄙视那些小人做法!
发表于 2009-7-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各有观点与人格品德无关,故道不同不相为谋,法不同各行其是。

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人视角不同,所见不同,各有所得。为学当取长补短,相互切磋,人若有得,若己有得,凡是能利益万民,皆由衷为之高兴。不当揪住某些软肋,击之而后快。凡靠贬低某些东西来抬高自己者,亦是底气不足之表现。人法地,地之德,在于容载。看人学术观点,亦有慧眼,找好处是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切不可轻视任何人,谁都有过人之处值得学习的,这样才能善获利益。

就事论事,就理论理。把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说明白就行了,说一个人全错,是迷信,说一个人全对,亦是迷信。阐明自己的见解即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神明,可以中正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当挑战别人的对错时,其实自己也未必全对。
宸鹏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7-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26 20:27 , Processed in 0.1126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