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7岁了,作为独生子女,就是教育的实验品,不管好坏都是父母的成就,我总想,虽然这个也很让我得意,但要是再生个孩子,一定比第一个带得好,再生第三个也一定比第二个带得好,再生第四个… … 哈哈,国情不允许,所以,把实验成果写下来,以享后来者吧。
父母爱孩子,是不可否认的铁律。但仔细想想,你真的爱他吗?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真正爱他们,我们常常把他们当成了实现自己荣誉的工具,当成了自己的面子。所以,不断地以"为你好"为借口,强制孩子们按自己的意志来生活和学习。孩子表现“不如人”,让我们很难堪。
我们不爱孩子,这话让人很难接受,但扪心自问一下吧!!
人,作为万物之灵,本身就具备完美发展的原动力,这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尊重孩子,尊重他成长的方式吧!他快乐,你也快乐!
一、
让孩子感到你永远和他站在一起,支持着他,保护着他,(而不是他的对立者)他会很自信,很快乐,把自己管理得很好。
女儿5岁时,一天上学路上,我上班快迟到了,而她却突然发现系在书包上的一朵塑料花掉了,非得返回去找,我说等下班回来妈妈再做多多的给宝宝,我说那朵不漂亮再换朵漂亮的,我说......她就是不肯,哭了起来,我心里的火马上就要窜起来了,突然灵机一机,拥抱着她说:“宝宝心爱的花掉了,
真让人伤心,不知哪位小朋友,在路上走啊走啊,突然发现了你的花,他开心极了说,啊,是谁留给我这么好看的花呀,真开心呀........。”我一边说的时候,自己也一边笑了,好像自己就是捡到花的小孩,不用说,宝宝也破涕而笑了,不仅不哭了,而且比以往更开心地上学去了。
(这朵花,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孩子,这朵与任何一朵都不一样,这朵上或许饱含着她诸多想象和愿望,找不回来,她很伤心,但是,她留给了后来的人,后来的朋友喜欢她的花,与她有共识,她更开心。这就是孩子。)
现在,上小学了,放学回来,作业多,又想玩,我见她坐那儿不想写,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抠抠手指,就说:“今天作业可真不少呢,辛苦宝宝了,睡觉时间都快到了,真让我着急。”她倒安慰起我来,拍拍我的背说:“妈妈别着急,看我的,我写数学最拿手了。” 你看,孩子很容易“上当”。当然,一会儿写好了,你也得表扬一下,“哦,比我预想的提前了十分钟呢。”不要直接说“孩子真棒”“你真优秀”,这种空洞的赞赏,让孩子觉得不自在,也没效果。
(其实,作业多,孩子自己也很着急,很无奈,如果,你还对她发火,责备她的话,她可能就正好找这个台阶,不做了!)
总之,孩子觉得你是和她站在一起的好伙伴的时候,她会急你所急,想你所想。
二、夸奖的艺术
上面的故事中,也谈到了夸奖要诚心诚意,有实质内容,不要空洞。
我们自己也有体会,当别人直接说“你好优秀哦”、“你好厉害哦”,我们会觉得很不自在,孩子也一样的。很多父母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能也学过周弘的赏识教育,所以,动不动就对孩子伸大拇指,说“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孩子对情感是很灵敏的,很快,他就能感觉你的虚伪,对你的夸奖要么无动于衷,要么逆道而行,更有甚者,真以为了不起了,目中无人。
孩子画了幅自以为有趣的画,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我看半天也没明白画的是什么,但我看得很认真,边看边问她:“内容可真丰富呢,这个是什么呀?”她就开始讲,我一边听一边哈哈大笑,觉得真的很有趣,并说,“能把它送给我吗?”她说,当然,给你吧,我还可以画好多呢,于是又去画了。
你对她作品的兴趣,就是对她最好的褒奖,你要是想要珍藏她的画,她就更兴奋了。要是你一拿起来,就马上说:“好棒哦。”孩子会很失落!因为她本来很担心你看不懂,但你反常热烈的表现让她无所适从。她给你看的意思,就是想给你讲的,而你,一句话把她的嘴给堵住了,真郁闷!
千万别说“最”这个字,不要让孩子自以为是“人上人”,我们只要肯定她本次的作为就好,以鼓励他做得更好。
再讲个故事。孩子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的,我说,这么个小狗窝,我都走不进去了,算了,只好不跟你玩了。几天后,她突发奇想地把房间从里到外收拾了,虽然,在我看来,还是那么乱,但好多了。我走进去,惊喜地叫起来:“哇!你什么时候干的?大变样了呢!”哈哈,有时候,表情也可夸张一下的。她得意地自己竖起拇指:“我自己收拾的,小手能干吧?”“不错,不错,是它们吗?”我拿起她的小手,“哦,告诉我,你们还会干什么?”我对小手说(幽默也不可少哈)。她就装出小手的声音说:“我还会写字、画画,洗衣服。”
等着瞧吧,这小手真的就马上忙起来了。
哈哈,有时,想想这些事,我自己忍不住开心地笑,何况孩子呢。
不要让“你真棒”,变得像花心男人嘴上的“我爱你”——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