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4248|回复: 34

关于为什么像我之类在37网上学习比较困难的人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为什么像我之类在37网上学习比较困难的人的一些思考!


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就是:我们对于文言文的功底太差!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了解甚少!

所以,很多东西看着费力!

我要努力了!
发表于 2009-4-9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是经典诵读,把自己放低成7岁孩子一样读吧,不求甚解,书读百变,其义自现。我现在跟着我的孩子一起读经,感觉开始能理解文言文了。
发表于 2009-4-2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发表于 2009-4-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琼子 的帖子

嗯,书读百遍,就成自己的东西了,以后可以随时调用或者理解了。

就像一个简单马步冲拳,天天早上练1000遍,肌肉骨骼就能有记忆,三年就可以打人了。何况心呢?
发表于 2009-12-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文言文的功底太差了,看的不太明白,需好好努力了
发表于 2010-3-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的文言文功底也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发表于 2010-3-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佩凌 的帖子

文言文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观点转过来,把以前的观点全抛掉就好学了。
发表于 2010-3-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我的主要问题是,看坛子怕累,一进来一看好多好多好文章,都来不及看。
发表于 2010-3-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學之道 貴在專精(净空老法师对教育的开示)

三字經云:「教之道,貴以專」。為學之道,亦貴以專。唯專才能深獲實益,契入境界。
佛陀古聖教學,均重「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專學一門即是持戒,不貪求諸多經論則為修定。久而久之,智慧通達,心性圓滿流露,自能「一經通,一切經通」,世出世法圓融無礙。依此原理,融合世間學制,則以下建議,可資參考。
1.中國傳統私塾,均是一門課程完畢,再學一門。基礎共修課程後,同學自選一門,長時薰修。長時者,中國古人期限為十年,故云:十年寒窗,一舉成名。
2.十年專學一門,不斷重複;如是學無止境,實為人生至樂。如學《論語》者,自小專讀《論語》,年至百歲仍讀《論語》,不疲不厭,唯專唯勤,自然成聖成賢。
3.今日學制,貪多貪快,多門課程同時學習。同學們前一小時尚未吸收,下一小時又是另門功課。頭腦愈學愈亂,身心壓力沉重,效率節節降低。由此引發之社會問題,亦層出不窮。
4.有心之士可擇一校,作為實驗。如現代小學六年課程,主要科目為語文、數學等,可安排於第一年專學語文、第二年專學數學…,唯於課程編制妥善調整,六年課程同樣圓滿。學生心志專一,深信效果必能優於現況。
5.如此,則各級學程,學校僅需聘任一位教師,學生書包僅需攜帶一部課本,校方、教師與同學們負擔壓力大大減輕。
今日學子深感讀書之苦,愁憂煩悶,心浮氣躁,遠不及古人「為學之樂,樂無窮」之意境深遠。有心之士,於此現象,莫不焦慮。若是,則古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貪多嚼不爛。」之訓勉,可為深思。


[ 本帖最后由 赤壁幽谷 于 2010-3-5 16:05 编辑 ]
发表于 2010-3-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这样,功底太差,要跟着儿子一起读经,洗礼心灵了
发表于 2010-3-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和儿子在一起读经了,呵呵!
发表于 2010-3-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最近看黄帝内经,看医理真传,都是似懂非懂,确实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文言文的功底是太差了。
发表于 2010-4-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很重要,可是方法也很重要。自己在迷茫中。
发表于 2010-4-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去读四书五经培养文言文语感.
发表于 2010-4-9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佩凌 的帖子

原帖由 佩凌 于 2009-4-9 15:53 发表
方法是经典诵读,把自己放低成7岁孩子一样读吧,不求甚解,书读百变,其义自现。我现在跟着我的孩子一起读经,感觉开始能理解文言文了。


是的,我也觉得读经对学习中医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23:41 , Processed in 0.0200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