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9556|回复: 32

格物是什么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经常在王老善人的文章里经常看到“格物”俩字,不知道是什么含义?
谢谢能给个解释?
发表于 2008-11-2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物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脱离疾苦

发表于 2008-11-2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事物的真正的理。
也可以说是“道”。
发表于 2008-11-2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是格杀的意思,物是对金钱财富的物欲.格物就是格杀物欲贪欲.
发表于 2008-11-2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是格之于外,远离。
物是指人的欲望,包括简单的物欲,心里上的,精神上的
发表于 2008-11-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 格物致知确解

           格除幻妄私欲物,
           致显中庸秉彝知。

复顾德谷居士书:
孔子以格物致知,为诚意正心之本。程朱误认物字,为天下事物之物。不知此物字,乃指当人心中不合理之私欲而言,非外物也。以心有不合理之私欲,则其知见便不正,而是是非非均失其当。如人爱妻爱子,其妻子再不好,他总觉得好。以正知为私欲障蔽,而成偏邪。若格去此爱,则此妻与子之不好,自然悉知悉见矣。格物致知,方能诚意正心。虽一字不识之人,亦做得到。若如程朱,以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者。乃致知为格物之本,而世之能格物者鲜矣。勿道平常人做不到,虽圣人也做不到。既无由格物,诚意正心从何而得。故程朱平常,只言正心诚意,不言致知格物。乃以根本为枝末,以枝末为根本。倒行逆施圣人治心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之法。致世界之乱,无由解决。
发表于 2008-11-2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怀西行者 于 2008-11-21 13:19 发表
印光大师 格物致知确解

           格除幻妄私欲物,
           致显中庸秉彝知。

复顾德谷居士书:
孔子以格物致知,为诚意正心之本。程朱误认物字,为天下事物之物。不知此物字,乃指当人心中不合理 ...

受教了,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则然 于 2008-11-22 22: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了,我还以为是格物是 东北话:自个悟或者是自个慢慢想。
发表于 2008-11-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物是做一切学问的前提。

儒家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道家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佛家讲”远离世间八法“。

以上都包含格物的意思。

发表于 2008-11-26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11-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物的意思:1、穷究事物的道理。2、纠正人的行为。
发表于 2008-11-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慧阳 于 2008-11-26 19:26 发表
格物的意思:1、穷究事物的道理。


此意正是宋儒朱熹类所误人处。
发表于 2008-11-2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物说


  礼记大学篇里的格物学说,纯讲希圣希贤的用功之道,先儒注解甚多,但大都难解难行,后世学者所得的益处不大。兹举几家古注或论述,以资探讨。

郑康成大学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

李习这复性书中:「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于物者,是致知也。」

司马温公致知在格物论:「格犹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郑氏以格为来,或者犹未尽古人之意乎。」

朱子大学章句:「致,推极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又:「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王阳明答学者:「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又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以上五家解释格物的物字,都是指外来的事物而言,格字则有四种释义,其中以朱子为特异。朱子释格为至,是将自己的知识推至天下事物之处,研究其中之理,研究到极处,一旦豁然贯通,就能明白自心的全体大用。这是他的即物穷理之说。但事物无穷,人生有限,何时能把无穷的事物研究至极,是一大问题。王阳明当初依此说去格竹子,一连格了七年,不但一无所获,反而劳思致疾,可以想见其困难。朱子以外,郑氏以善恶之知感来善恶之事,李氏心不应物,温公扞御外物,王阳明正事之不正,虽似不难,其实也不容易。吾人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身所接触,无一而非事物。所有事物,一经见闻接触,便如摄影然,留其影相于心中,欲使其心不与物相应,或者扞御,又何能为。纵使能以不应,或能扞御,但过去长久时期,已入心中的事物,又该如何处理,所以问题依然不能解决。

格物是大学所讲的第一条目,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光明的性德,具备一切智能能力,人人本有,因此人人可以成为圣人。但这明德为物所蔽,以致不明。明明德就是要把为物所蔽的明德发明出来。要发明明德,则必须讲格物。古注物字,皆从外来,其实是由自心而起。自心每起一念,即含无穷的事物,这些事物与生俱来即在心念之中。吾人心念中何以有这些事物,如以周易的原理解释,即由人人本具的太极生出两仪之后,便有时间空间的假相,再由时空假相幻生一切事物,所以一切事物皆在心内,而非外来。太极、明德,名异而实同,都是指自心不动的理体而言,原为通体光明,本无一物,太极之生两仪,明德之有物,都是幻生幻有,虽然一切是幻,但人人皆以为真实。以幻为真,这是人的通病。大学「致知在格物」一语,就是教希圣希贤的学者了解自心动念就是来物,当下看破,知为幻有。念念如此观察,便是念念致知在格物的功夫。



——摘自《儒学简说》 徐醒民教授著
发表于 2008-11-2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物解

格,木各也,木四立而中空为格,可间断,可封闭,可令物井然有序。
物与我相对,格物者,意为在自我与外物的对立中重建不相矛盾的统一秩序。所谓自他不二,物我同元者也。知物我不二即是自知,故云:致知在格物。
发表于 2008-11-27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即格斗,物即物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与世无争,不随境转,勿被欲牵,身心清净,其乐无穷
即为格物之最高境界。业力凡夫,为境所转,为欲所牵,贪于嗔恚,迷于虚妄,身心疲惫,积久成疾,
究其因,皆为物所格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5:40 , Processed in 0.0380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