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7009|回复: 16

中国古琴珍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名称:中国古琴珍萃
版本:[djvu]
发行时间:1998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书名:中国古琴珍萃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
ISBN: 7-80047-258-2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年: 1998-10-01
开本:380x260mm
定价: 860.0

本书第一次完整收录传世古琴一百零九张 包括著名的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春雷等十一张唐琴
每琴有正反两面大图 还有题识、图记等局部细节 并详尽介绍每款源流 音色 结构等 资料翔实


目录

伏羲式 23
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九霄环佩琴 24
二 旅顺博物馆藏春雷琴 27
三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 29
四 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 33
五 音乐研究所藏轻雷琴 35

灵机式 37
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圣遗音琴 38
七 湖南省博物馆藏独幽琴 40
八 四川省博物馆藏石涧敲冰琴 42
九 山西省博物馆藏无名琴 44

神农式 45
一○ 查阜西旧藏一池波琴 46
一一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玉壶冰琴 47
一二 上海博物馆藏月明沧海琴 48
一三 龚一藏正吟琴 50

响泉式 51
一四 高仲钧藏老龙吟琴 52
一五 广州市博物馆藏天蚃琴 54

凤势式 56
一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玲珑琴 57
一七 俞伯荪藏铁客琴 58
一八 上海博物馆藏春雷琴 60
一九 樊伯炎藏松石间意琴 62
二○ 山东省博物馆藏无名琴 64
二一 沈兴顺藏九霄环佩琴 66

连珠式 67
二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飞泉琴 68
二五 凌其阵旧藏秋声琴 80
二六 李荣光藏龙吟琴 82
二七 苏木藏朗玉琴 84
二八 顾泽长藏飞瀑连珠琴 87
二九 音乐研究所藏宗?琴 88
三○ 戴晓莲藏衡阳王琴 91
三一 南京博物院藏连珠琴 93
三二 音乐研究所藏鸣凤琴 95
三三 山东省博物馆藏南风琴 100
三四 音乐研究所藏凤凰来鸣琴 103

仲尼式 105
三五 卫仲乐藏无名琴 106
三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琴 108
三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壶冰琴 109
三八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海月清辉琴 111
三九 潘振华藏大雅琴 112
四○ 沈兴顺藏铁鹤舞琴 113
四一 吉林省博物馆藏松风清节琴 115
四二 成功亮藏秋簌琴 117
四三 吴兆基藏玉玲珑琴 119
四四 音乐研究所藏万壑松风琴 121
四五 音乐研究所藏玉箫琴 123
四六 龚一藏蕤宾铁琴 125
四七 刘善教藏云泉琴 126
四八 黄礼仪藏秋啸琴 127
四九 田翔千藏落花流水琴 128
五○ 四川省博物馆藏醉玉琴 130
五一 中央音乐学院藏高山流水琴 131
五二 四川省博物馆藏诵余琴 133
五三 谢导秀藏蕙兰琴 135
五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簌琴 137
五五 徐忠伟藏虎啸琴 138
五六 刘赤诚藏朱致远琴 140
五七 徐忠伟藏朱致远琴 141
五八 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泉琴 142
五九 南京博物院藏董其昌款琴 143
六○ 音乐研究所藏真趣琴 145
六一 姚公白藏梅花落琴 147
六二 朱默涵藏林泉嘉器琴 148
六三 四川省博物馆藏竹寒沙碧琴 149
六四 南京博物院藏龙吟琴 150
六五 沈兴顺藏悬崖飞瀑琴 151
六六 四川省博物馆藏花笑琴 152
六七 音乐研究所藏小递钟琴 153
六八 故宫博物院藏明弘治御制琴 156
六九 音乐研究所藏明嘉靖琴 157
七○ 戴微藏清英琴 158
七一 湖南省博物馆藏寒泉漱石琴 159
七二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玉韵琴 161
七三 汪星伯旧藏风雷琴 162
七四 孙克仁藏朱雀琴 164
七五 音乐研究所藏崇昭王妃琴 166
七六 湖南省博物馆藏万壑松风琴 169
七七 重庆市博物馆藏松石间意琴 172
七八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奔雷琴 174
七九 张子谦旧藏惊涛琴 175
八○ 山东省博物馆藏玉润鸣泉琴 176
八一 重庆市博物馆藏项子京款琴 179
八二 音乐研究所藏雪江涛琴 180
八三 四川省博物馆藏寒香琴 182
八四 音乐研究所藏霜钟琴 183
八五 音乐研究所藏张慎修琴 186
八六 上海博物馆藏张敬修琴 190
八七 成功亮藏忘忧琴 191
八八 音乐研究所藏金风吹玉佩琴 192
八九 音乐研究所藏淇竹流风琴 194
九○ 戴树红藏金乌琴 195
九一 音乐研究所藏瑯然琴 197
九二 音乐研究所藏秋声琴 199
九三 沈兴顺藏雪涛琴 202
九四 孙克仁藏秋声琴 204
九五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霜鸿琴 206
九六 上海博物馆藏小一天秋琴 207

列子式 209
九七 谢导秀藏中和琴 210
九八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和琴(八号) 212

伶官式 214
九九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混沌材琴 215
一○○ 重庆市博物馆藏凤鸣琴 218

师旷式 220
一○一 山东省博物馆藏宝袭琴 221
一○二 中央音乐学院藏太古遗音琴 224

亚额式 225
一○三 旅顺博物馆藏无名琴 226

落霞式 227
一○四 苏木藏壑雷琴 228
一○五 上海博物馆藏啸月琴 230

蕉叶式 232
一○六 湖南省博物馆藏祝公望琴 233
一○七 音乐研究所藏蕉叶琴 235
一○八 山东省博物馆藏砚雪琴 237

鹤鸣秋月式 240
一○九 湖南省博物馆藏鹤鸣秋月琴 241

(封面题字:饶宗颐)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世名琴

(一)传世唐琴
说到千古名琴,当然就要谈到传世唐琴。虽然唐琴并非现存最古的琴器,但唐朝却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而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所以,传世唐琴,实是历代琴人梦寐以求的神品。
现存的传世唐琴并不多,主要包括:诗梦齐旧藏的“九霄环佩”,汪孟舒旧藏的“春雷”、“枯木龙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上海吴金祥旧藏的“九霄环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雷”(原张大千藏),山东博物馆的“宝袭”,北京曹桓武旧藏的“云和”,李伯仁旧藏的“飞泉”、“独幽”,旅顺博物馆的“春雷”,查阜西旧藏的“一池波”,管平湖旧藏的“冥王”,冯恕旧藏的“松风清节”,成公亮所藏的“秋籁”等。

(二)宋琴及其他
传世名琴中,仅次于唐琴的,当数宋琴。宋朝也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代之一,其时政府对斫琴十分重视,设有“官局”,同时野斫也十分风行。所以,宋朝的传世珍品也很多。
现存的两宋古琴佳器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混沌材”、“玉壶冰”、“海月清辉”,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鸣凤”,安徽博物馆的“飞龙”,山东省博物馆的“南风”,吉林省博物馆的“松风清节”,香港沈兴顺所藏的“鹤唳清宵”、“洒尘”、“清梵”、“潇湘夜雨”、“铁鹤舞”、“石泉”、“片秋”等。
传世元琴与明琴,虽不如唐、宋琴那样珍贵,也同样是古琴珍品。
现存的元朝传世古琴珍品主要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籁”,上海博物馆的“月明沧海”,香港沈兴顺所藏的“戛玉”等。
现存的明朝传世古琴很多,主要包括: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凤凰来鸣”,张子谦旧藏的“惊涛”,谢孝苹旧藏的“纪侯钟”,郑珉中所藏的“巨壑秋”,顾泽长所藏的“飞瀑连珠”,沈兴顺所藏的“悬崖飞瀑”、“天风环珮”、“遏云”、“中和”等。

神品春雷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传世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之神器。唐琴之中,以雷公琴为最。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所以,在古琴神品中,“春雷”实是最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其宣和内设“万琴堂”,广罗天下古琴神品于其中。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金灭北宋后,金人将夺自宋宫的珍宝,装了2050车,运往燕京。“春雷”琴也随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金帝宫中的第一琴,被收藏于承华殿中。金章宗死后,以此琴陪葬。
在地下埋了十八年后,“春雷”又复出于世,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后来,“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元朝承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曾将其赠予老师万松老人。以后,“春雷”琴又复归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以后其琴又归赵德润所有。
明朝时,“春雷”传入明宫之中。到了清朝,“春雷”琴流传到裕亲王府中。以后,该琴又流出府外,后来为满州大琴家佛诗梦所得。后来,佛诗梦又将“春雷”琴传予其入室弟子北京大琴家汪孟舒。现“春雷”琴仍为汪氏家传珍宝。
无价之宝,神品“春雷”,得以传承至今,实在是一大幸事。

蔡邕焦尾
蔡邕是后汉的文史大家,是《后汉书》的作者。另外,他也是琴门圣手。其《琴赋》、《琴操》是影响深远的琴学名著。其《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是千古名曲,曾被隋炀帝列为考取进士的必考题目。
关于蔡邕的焦尾琴,也是一段佳话。一次,蔡邕外出,经过一户人家,见闻其家烧火之木柴大小适宜、发声清妙,感到正合心意。于是,蔡邕从火中抢出此木,求得人家同意后,带回斫成一琴,果然音韵奇佳,后成为千古名琴。由于该琴的琴尾仍留有烧焦的痕迹,所以名为焦尾琴。
三百年后,焦尾琴被齐明帝获得,珍藏于国库之中,并下令不得随便动用,唯每隔五天,可以取出在御前弹奏,而且只能由大琴家王仲雄专用。可见琴是何等珍贵。
但可惜的是,如今这张焦尾琴,早已失传,久已不在世间露面了。


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琴形制浑厚,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图式》多一内收弧形。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琴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2厘米,宽3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左刻“冷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在琴足上方刻“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苏轼记”楷书23字。凤沼上方刻“三唐琴榭”椭圆印,下方刻“楚园藏琴”印一方。腹内左侧刻寸许楷书款“开元癸丑三年斫”7字。以上铭刻中“九霄环佩”及“包含”印为同时旧刻,苏、黄题跋及腹款均系后刻。琴首下一双护轸为紫檀木所作,据广陵派古琴家徐祺《五知斋琴语》所述,当为清康熙年间所装。“诗梦斋”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的别号。“三唐琴谢”和“楚园”均为清末贵池刘世珩的别号。

  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九霄环佩”琴在清代未年就是北京琴坛的一件重器,当时对这张琴的品评,留下文字记述的共有3人。第一个是佛尼音布,得到这张琴后,就刻上了“冷然希太古”的评语。第二人是当时的大琴学家杨时百,他非常赞赏这张唐琴,对其爱慕殷切之情清楚地表露于著作之中。他在《琴粹》中说:“欧阳公之琴记,唐琴在北宋时已不可多得,况更历千年乎?宜乎今日唐琴如凤毛麟角也。近时都下收藏家仅……佛君诗梦之九霄环佩,其声音木质定为唐物无疑。……其余予收藏及所见虽不乏良材,要不能与数琴埒。”第三人是当时藏有“飞泉”、“独幽”两张唐琴的李伯仁,李伯仁为大琴学家杨宗稷弟子,杨氏将“飞泉”、“独幽”二琴定为“鸿宝”,而拥有两张“鸿宝”的李氏却将“九霄环佩”奉为“仙品”,“鸿宝”与“仙品”之间的差别,自可不言而喻了。

  “九霄环佩”琴继佛氏之后,大约在1920年左右被逊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所得。其后傅侗举家南迁移居沪上,“九霄环佩”亦随之南徙,遂成为上海琴坛名器,被收藏家刘世珩所得。1953年,经郑振铎局长提出,国家文物局由刘氏后人手中以重金购得,并转交故宫博物院。据上海的一位老一辈古琴家说:“上海曾有三张音韵至为佳妙的古琴,一张是王氏家藏的‘铁雀舞’,一张是吴氏所藏的‘秋月’,而最好的一张,就是已在北京的‘九霄环佩’”。“九霄环佩”之所以始终在琴坛上享有盛名,且饮誉上海,至今犹为人所称道,就因为它是非常琴所及的盛唐的雷公琴。

  据文献记载,古代的琴多出于琴家的手制,或由琴家督造而成。到唐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出售古琴为业,其中最有名的四家是雷霄、郭亮、张越、沈镣,另外还有娄则、冯超、三慧大师和超道人。不过今天从仅存的十几张唐琴中,可以认定的只有雷氏一家所制琴,这是因为雷氏琴不仅被唐贤所重,而且更被宋贤所重,他们收藏雷琴,并记录于著述之中,为后世识别唐代雷琴提供了依据。

  四川雷氏造琴,相继了三代人,计有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雷文、雷珏、雷会、雷迅9人。其造琴活动从开元起到开成止,前后约120多年,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3个历史时期。从《陈氏乐书》、《琴苑要录》所记可知,霞氏的绍、霄、震、威、俨5人为盛唐开元间人,属于雷氏的第一代。

  《(女寰去宀音huan)记》引前人之说:“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酣饮著蓑笠人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可见雷威所作之琴,并不拘泥于必须用梧桐、梓木,而是以峨眉松之良者为之,只部分使用桐木,却比桐木制作的还要好。在传世古琴中,尚未见有松木之作,文献中亦只此一例。清末大琴学家杨宗稷在《藏琴录•序言》中说:“确修古琴数十,其中杉制者竟居十之三四,且有最著名之古琴与最著名大家所制之琴皆用杉,池沼间表以桐。”在此最早提出杉木制琴的向题,最著名之古琴应该是“旧藏佛氏著名唐琴九霄环佩”,最著名的制琴大家所制之琴,只有盛唐雷威所制的《云烟过眼录》著录的“春雷”琴,才是杉木所制而池沼间表以桐木的。《嫏(女寰去宀音huan)记》所说的峨眉松,实质是杉木,这是盛唐雷威制琴的第一个特点。

  雷威琴在槽腹制作上也与众不同。北宋苏轼《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什么是雷氏家法?《东坡杂书琴事》中说开元十年造的雷琴“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可见琴腹纳音的特殊做法,亦即上述雷氏第一代人所创造的家法。从“九霄环佩”与“春雷”两琴的纳音来看,都是在稍稍高的纳音中间,开出一条约五分深、一寸宽、通贯于纳音始终的圆沟。它既未增加琴面的厚度影响发音,又使龙池凤沼两个出音孔变得稍稍狭隘,借以延长共鸣箱中余音的扩散。这是雷威制琴的第二个特点。

  雷氏琴的声音特点,据《琴苑要录•斫琴记》说:“唐贤取重惟张、雷之琴(雷绍及震、威、张越也)。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陈氏乐书》说:“然斫制之妙,蜀称雷霄、郭亮,吴称沈镣、张越,宵、亮清雄沉细,镣、越虚鸣而响亮……凡琴音响者则必虚干,无温粹之韵,雷氏之琴其声宽大复兼湿润。”《渑水燕谈录》说雷琴“音极清实”。《六一居士诗话》说雷琴“其声清越,如击金石。”用传世的唐代雷琴相对照,具有家法特点的盛唐之作,虽已经历了上千年的自然变化,而上述音的特点依然存在,与它琴相较,其“清越如击金石”与“湿劲而雄”之异犹感突出,“九霄环佩”之音就是如此。

  已故的古琴家李伯仁在半个世纪以前,在《玄楼弦外录》中就提出“九霄环佩”是唐朝的雷琴。现代音乐史家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稿》中,也十分明确地把“九霄环佩”定为雷琴。今扼要列举有关文献,更进一步证明“九霄环佩”是盛唐雷威的制作,一般琴人视为唐代宫琴的观点,无疑是不能成立的。


春雷



唐/「春雷」琴
長126cm 高10.8cm
肩寬22.1cm 尾寬17.2cm

  連珠式琴,形飽滿,黑漆面,具細密流水斷。玉徽、玉軫、玉足、龍池圓形、鳳沼長方形。琴底頸部刻「春雷」二字行草書填綠。龍池左右分刻隸書銘:「其聲沈以雄,其韻和以沖」、「誰其識之出爨中」,鈐印一,印文剝蝕。龍池下似曾存一大方印,但經漆補,隱晦不清。

  「春雷」為唐代名琴的名稱,製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記之曰:「春雷,宋時藏宣和殿百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歿,挾之以殉。凡十八年,復出人間,略無毫髮動,復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傳世唐琴極珍罕,此琴雖然納音、雙足、岳山、琴尾等處曾經後人修補,但琴身造形飽滿,有唐琴之「圓」;當代琴家試彈,稱此琴音韻沈厚清越,兼得唐琴「鬆」、「透」之美。

  此琴於民國時,曾經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名家收藏。




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琴形制修长,作圆首与内收狭尾,相传为“神农式”,梧桐木斫,髹栗壳色与黑色相间的漆,局部有跦漆修补,纯鹿角灰漆胎,蛇腹断纹中现小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微隆起。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2字,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16字,均埴以金漆,俱系旧刻,腹内在池之两侧有跦漆隶书款“至德丙申”4字。琴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摧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

  这张“大圣遗音”琴为清宫旧藏,它何时被送入深宫,是否为明宫旧物?均已无从查考。被藏于南库之中亦不知始于何时。这张琴没有象其它琴那样被放置于宫中的古董房或其它处所,而庋藏于珍品库中,说明当年的皇帝确是把它看得很重的。然而它虽被重视于一时,却终未能避免意外厄运。“大圣遗音”被发现时,竟然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琴面灰白,被弃置于库角的墙隅,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寒暑。溥仪被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见此琴之破败状况,来加深察,竟定为”破琴一张”,琴仍弃置于原地,继续沉沦了二十多年。

  1947年,这张所谓的破琴终于被当时在故宫古物馆工作的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所发现,知为中唐珍品,立即移藏于珍品库延禧宫,并为它配上青玉轸足。后征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同意,于1949年请来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为之修理,经历数日,竟将琴面的,一层泥污水锈磨退得干干净净,漆面和金徽依然丝毫无损,并按照原来规格重新光配上紫岳山,重现了这张唐肃宗李亨御制琴的庐山真面。从此这张唐代御制琴重新焕发出原木的神采,为世人所瞩目。

  “大圣遗音”琴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明皇奔蜀,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元年(756年),干支为丙申,“大圣遗音”琴为李亨即皇帝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

  由于“大圣遗音”琴的斫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故所作之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具有秀美而浑厚的气度,其浑厚感来源于琴面的弧度,弧度大琴面肥厚,气度自然浑厚了。由于琴面比较浑厚,在琴之两侧、项与腰两处向内收缩的部位,出现了厚逾两侧的不协调现象,从而影响到琴型整体的秀美,故将收缩进去的部位之上下边沿加工做成圆楞,使边侧上下楞角向中间移动,在视觉上减弱了侧面厚度的突出差距,在琴额之下,亦因琴面肥厚,采取了由轸池向外加工成斜坡形,以减薄琴额之厚度,所以这张唐代宫琴气象浑厚而绝无丝毫蠢笨之感。

  与传世的常琴相较,“大圣遗音”琴的断纹也表现出时代特点,在某些部位出现有较为宽大的断纹,即大蛇腹纹,在大蛇腹纹之间又出现若干细小的牛毛断纹。在这两种断纹的表面可以看到不同的现象:大断纹已略有翘起如剑锋,且露出点点白色颗粒及一丝鹿角灰漆胎,它是随着漆质老化而先期断裂出来的。而细小的牛毛断则是随后陆续发生的。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讲古琴时说断纹是“愈久则断纹愈多”,所指就是这种现象。

  “大圣遗音”琴的铭刻颇有皇家之气,也是有别于常琴的。什么叫大圣遗音?就是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在《送杨寘序》中所说“舜与文王、孔子之遗也。”用这4字名琴,说明它的声音是不同寻常的。4句铭文,前两句是指琴音爽朗清澈,后两句形容声音犹万籁沉寂中一声突发的桐木爆裂之音,用以说明大圣遗音琴之不同凡响。大印“包含”2字,意谓琴音所具有的特点。

  在文献记录中还没有看到唐朝有专为宫延服务的永久性作坊的设置,那么,一位有名的技术工匠,他被征召来为皇家制作,与平素的制作不可能没有相同之处。这张至德无年的御制琴是中唐琴的标准器,以它所具有的各项特点,不仅可以准确地识别中唐时期的制作,且对于辨别盛唐与晚唐之琴亦具有莫大的参考价值。


飞泉

  “飞泉”琴是传世著名的晚唐琴之一。朱漆,杉木斫纳音为桐木所镶贴,鹿角灰漆胎.发蛇腹间冰纹断。通长122厘米,肩宽20厘米,尾宽14.5厘米,琴面弧度漫圆如弓形,底厚1.2厘米,龙池、凤沼均作长方形。琴作方头,项与腰均作内收三连弧形,清康熙间刊印的《德音堂琴谱》定为连珠式,系隋逸土李疑所创作。琴背龙池。上方刻草书“飞泉”2字及篆文“贞观二年”双边印一方,地下刻篆文“玉振”方印及“金言学士卢赞”双边长方印各一。池之两旁刻篆书铭文“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通幽情。天地中和,乃物咸亨”。惟“飞泉”2字与“玉振”印及篆书铭文为早期同时镌刻.名与印且填以金漆。断纹已通,“贞观”与“金言学士”2印之刻工晚于前者,但均非近代所刻。琴音清润松灵。温劲而古。

  此琴在民国初年为北京琴坛名器之一,由古琴家李伯仁所藏,孪氏另有晚唐“太和丁未”款“独幽”琴。“飞泉”大约在1944年秋冬之际,被人送至地安门大街某银号作借款抵押,经人发现遂转告其友程子容。程子容名宽,为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弟子,即请平湖先生为之鉴定,管氏因以同门琴友故人旧藏之鸿宝相告,程子宏遂以重金易之归藏于其家。1979年春夏之交,程子容从家乡平陆写信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愿意将珍藏三十余年的唐琴“飞泉”捐献国家,以后经国家文物局批转,由故宫博物院接收,并颁发奖金、奖状。

  至于李伯仁得“飞泉”琴的经过,在他的《玄楼弦外录》中以《飞泉》为题,述说了约在1920年间旅居京师时,遇一壮士称其父病,出琴一、剑一求售供药饵,李赠以百金,受琴而却剑,“后以漆落不能下相.付厂肆义元斋张虎臣修理,虎臣曰,此余少时在来薰阁所见物,别来六十年矣,犹在京师耶?始为刑部某主事所藏,某不善琴,当字画张挂耳,何至入君手?余告之故……”。

  在传世唐琴中,除少数有“至德丙申”、“太和丁未”4字腹款与个别后添腹款者外,其它的都不见款字,它们可能就是西蜀雷氏之作。在宋人笔记中,所记雷琴往往是墨书腹款。“飞泉”未见有腹款的记载,但在半个世纪前的《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中,还记它有一行“古吴汪昆一重修”的黑书款字,而今巳涣漫湮没,何况千年以上的墨迹?今”飞泉”与晚唐“太和丁未”款宫琴的风格相同,材用杉木,而池沼间纳音表之以桐,与雷琴的特点相同,但形制巳失去浑厚古朴之象,而代之以秀美的气质,且纳音制作所常琴无异,与《东坡志林》所述“雷氏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之说相合。因此,可以认定“飞泉”是一张晚唐雷琴。

  对于唐琴两侧的项与腰内收增厚部分,要将上下之边做圆,使楞角线向中移动,缩小与其上下端侧面厚度的差距,于琴头额下亦加工成向上斜出,以减簿这几个部位的厚度,这是唐代古琴独具的特点。晚唐琴由于面板的弧度变化,面上项腰内收的厚度已不甚突出,故仅将底上两处的楞角做圆,可见唐琴的这种传统风格在不断演变。今天从琴背上项腰做圆的情形看,“飞泉”与”大圣遗音”确是相同,但就两琴的铭文看就不同了,“飞泉”的铭文中有”至人”、“哲士”及“达舒蕴志,穷运幽情”之词句,显然不是宫琴所宜有着,从这个角度来看,项腰做圆与额下斜出实为唐琴的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琴

琴各有名,古代名琴甚多,现将最著名者,简述如下:

清角 黄帝的琴。
绕梁 楚庄的琴。宋明帝大明中,沈怀远被徙广州,作琴也名之。
焦尾 汉吴人有烧桐爨者,蔡邕听到火烈声,知道是良材,请用它来制琴。果然有美音,而尾特别焦,故名焦尾。
绿椅 司马相如的琴。
凤皇 赵飞燕的琴。
春雷 唐所斫,宋时藏宣和殿万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没,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天地间尤物也。
冰清 二个。一为唐开成中郭亮制,建中靖国修,事见周公谨《云烟过眼录》所载。其一为岳珂《□史》所载。唐代宗大历三年三月三日,雷氏所斫。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后为钱塘沈振所蓄。腹有晋陵子铭,颇知名于士林。
玉振黄鹄秋啸 三琴指唐人雷氏所斫。皆焦尾、白玉岳轸,并皆藏于宋代内府。
琼响 唐代宗大历五年,道士卫中正奉圣旨斫。崇宁三年马希先奉圣旨重修,藏宋内府。
秋籁 唐三慧大师斫,鲜于伯机宝爱终世。
怀古 张受益收,断纹如丝发而色赤。
南薰 洛中董氏所藏。
大雅松雪 大雅乃黄玉轸足,二琴皆子昂所收。其以大雅名堂,松雪名斋,义取诸此。
浮罄 元时藏赵节斋氏。
奔雷 唐人雷威斫,樊泽卜氏藏。
存古 吴沂永斋藏。
寒玉 唐人沈镣斫。
百衲 唐人雷威斫,内外皆细纹,腹内容三指,内题云:大宋兴国七年岁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监杭州瓷窑务赵仁济再补修。
响泉 即蔡邕所传,开成至宝,内府监收。或云唐李勉制。
乌玉 大中五年,处士金儒斫,于琴名下刻高士谈家藏宝六字,初藏宣和殿,后归于金。晋士谈,削去高士谈家藏宝六字,尚有书迹。其色赤如新栗壳,断纹隐起如虬,真奇物也。
冠古韵罄 二琴皆唐人张钺斫,蜚声士林。
洗凡清绝 吴钱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访为名,而实物色良材。使者至天台,宿小寺,夜闻瀑布声,止在檐外,晨起视之,瀑布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则良琴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赂寺僧,易之,取阳而二琴材驰驿以闻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献足懿,一曰洗凡,一曰清绝。为旷代之宝。后钱氏纳土太宗朝,二琴遂归御府。
混沌材 来自高丽,异宝也。
万壑松 白玉轸足,唐人所斫,宣和御府物。
雾中山 伊南田户店筼筜谷隐士赵彦安,获一古琴,断纹奇古,真蛇蚹也。声韵雄远,中题云雾中山三字,人莫晓也。后见《蜀郡三山闲话》云,雷氏斫琴,多在峨嵋、无为、雾中三山,方知为雷琴耳。
蔡邕琴 莫承之藏,池之侧有隶字云:中平四年,逐客蔡邕吴中斫。
雷威琴 一为李氏藏,中题云:峄阳孙枝匠成雅器,一听秋堂,三月忘味,故号忘味。为一代绝品。其一姚伯声获于渑邑,喜而不寐,中题云:合雅大乐,成文正音,徽弦一泛,山水俱深。雷威斫。欧阳询书。忘味匹也,或云过之。其一膝达道所蓄,中题云:石山孙枝,样剪伏羲,将扶大隐,永契神机。徐浩书。字类石经。其一中题云:唐大历三年仲夏十二日,西蜀雷威于杂花亭合。
玉涧鸣泉 咸通三年,西蜀雷迅土
石上清泉 唐人斫。
秋塘寒玉 唐雷氏斫。

   古人造琴的经验收录在一些琴书中,最早是北宋时期的造琴法。一种见于《太音大全集》(1413年以前刊),一种见于《琴苑要录》(宋人编,明代抄本)。明代《风宣玄品》(1539年刊)等都收有系统的造琴法。有的琴腔内或琴背上刻有制作者或监造者的姓名和年代,优良的琴经常有人写诗题词刻在琴背,并根据琴的特点、造型和作者的意愿命名。如:九霄环佩、海月清辉、太古遗音、雪夜冰、幽涧泉。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瀑连珠,宋琴,连珠式,顾泽长旧藏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沙落雁 - 顾泽长 - 视频 - 古琴音乐山水画

平沙落雁
http://www.guanglingsan.com/bbs/viewthread.php?tid=589


渔樵问答
http://www.guanglingsan.com/bbs/viewthread.php?tid=623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是电子书.

发表于 2008-9-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1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请购古琴一具,新旧不拘,合缘就好

诸君如有这方面消息, 恳请告之, 拜谢~~
发表于 2008-9-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先生还有这方面的造诣!

等母亲病痊愈后,一定请教先生.
发表于 2008-10-6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深感觉到我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也更深刻的认识到先生医术之精湛、医德之高尚!
发表于 2008-10-24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深感觉到我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也更深刻的认识到先生医术之精湛、医德之高尚!
发表于 2010-4-2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三七生 的帖子

真好听.
发表于 2010-6-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七生 的帖子

慢慢欣赏了, 现在, 我开始是古琴粉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1-22 17:03 , Processed in 0.0438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