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3-11 00:32 编辑
对大学的要求太高了。我在美国见识了好几所大学,其中也有第一流的,没有这么沉重的“精神文明”包袱。北洋时期的北大一直被今天当作模板,但那个时候正是东西方第一次开始有激烈人文思想碰撞的时候,北大是少数几个有大量东西方知识人才的学校,所以有很多新思想从那里出来。如今信息如此开放,想读什么,想知道什么,尤其是人文的东西,几十张光盘就可以读到全世界的著作,根本不需要通过大学,网络的交流很多就非常精彩,再期待大学成为那样的场所,就是刻舟求剑了。
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后来人因此决定不读大学,是很自然的现象,和“读书无用论”挂不上钩。目前社会需求的是招聘来就能用的技术人员,而大学的定位本身就不是做技术培训的,中专, 中技,大专才是。 因为大学提供不了它不能提供的功能而骂大学是不合理的。一方面骂大学成为不了精神之家, 一方面又责怪大学提供不了就业技能培训, 本身就是有些矛盾的。
正确的做法, 还是让大学恢复它培养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功能,把职业培训的功能还给大专,技校。明确各个机构的定位,想要孩子快速就业,就选择技校;如果更看中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去读大学,但可能会在第一次求职的时候比不过技校的学生,但长远发展还是好的。
我爸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当时系里有不少著名的科学家,他去工厂工作的时候最基本的电工活全都不会, 从学徒做起。但他在大学学的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的思考和自学能力还是超过了普通技术工人,所以很快就掌握了所有的技术,成为了项目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