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12-12 02:20 编辑
现在这个考试制度被严重地妖魔化了。我也是深受考试之苦, 这么多年了做梦还能梦见考试没复习。但是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 加上孩子开始进入教育系统了以后,觉得不用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 最后的结果就是“拼爹”。
中国的考试传统来源于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上层和下层能有一个畅通的纵向换血的渠道,只要读书就可以进入统治层。而西方没有这个渠道,所以西方世界的统治层是在内部换血,一朝是贵族,代代贵族。前不久有一个新闻, 英国进行了一个社会调查, 发现八百年来英国的社会层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过去占据社会重要职位的那些姓, 如今还占据上层的要职。因为这个层级固化, 西方世界要保持社会稳定, 就必须不断地对外扩张, 奴役他国人民,这样能提高本国底层人的福利, 地位和心理优越感。而中国因为有科举制度, 下层的人只要读书就能进入上层, 而读书随着书本纸张的普及, 成本非常的低, 所以中国人不需要通过海外冒险,只要玩命读书, 就有可能出人头地。
现在其实也差不多。中国的高考, 和“国考”,实际上就是改变普通人命运的低成本的途径。不管是谁的孩子, 谁读书好就有可能进入社会上层。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来美国的留学生,大部分在国内读了不错的大学, 受到了很好的职业训练, 在美国读了研究生后很容易进入中产阶级。但我上大学的成本是, 四年的学费加住宿费只有600元人民币。而我今天为我的儿女存大学学费,私立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将近30万美元一人,质量较差的公立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需要10万美元一人。我到了要存钱的时候,才意识到了当年的确是占了国家很大的便宜,而我付出的代价只是复习考试。
美国的录取制度, 成绩只占小部分, 而“个人能力”占了大部分。而所谓的个人能力, 就是“拼爹”。前不久一个同事来告诉我, 她的儿子上名校把她累死了, 她要到处给孩子找社会活动的机会, 找有份量的人写推荐信。她后悔没有让孩子去读私立中学, 因为私立中学会安排很多这样的社会活动机会, 但私立中学的学费不比四年大学低。这样的选拔制度的结果是, 有好爹的孩子, 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社会能力”,虽然也有个别穷孩子因为格外出众而得到了名校的垂青, 但这是不普遍的, 所以会被媒体大吹特吹。或者就是通过社会团体来培养, 比如黑人社团会选择自己团体里特别有前途的孩子来培养, 作为以后的政治明星。华人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技术优势, 占据了中等大学的技术专业。什么是阶层固化, 这就是阶层固化, 所以当我看到国内某些人大喊中国阶层固化的时候,觉得他们应该来美国看看。只要中国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不废除,不会出现阶层固化的,自古就没有过。
同样也正是因为“个人能力”这一条, 能读书的孩子反而被看不起,读书也不被学生所重视。此外个人能力还包括体育能力,和个人才艺。要知道培养体育, 文艺, 要比读书考试付出的成本高得多。比如我女儿要去镇里的女子垒球队, 首先要到一个大学的训练营去花钱集训三天提高技术, 然后要买全部的行头, 价格不菲,如果打得好, 去参加巡回比赛, 家长陪着的旅店住宿,饮食,比赛费用又是一大笔钱。一直以来有错觉,就是只有中国父母花钱培养, 美国父母不培养。这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父母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 而美国父母如果有经济实力, 投资也非常厉害, 比如女儿班里的男孩子, 不少一直是从小就进行冰球训练的, 从行头到教练的费用是一大笔钱, 不是有钱的家庭根本支付不起。
欧洲的情况不太了解, 欧洲很多福利小国, 因为社会极度富裕,阶层差别很小, 读大学是免费的,所以和美国的情况也许不同。但这样的国家的制度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这些国家的福利还能坚持多久, 也是个问题。
考试是先进低成本的选拔制度, 不意味着家长就只能围着考试转,社会和个体应该有所区别。社会做好社会的事情,家长做好家长的事情。科举制度下, 也是出了很多人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