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5236|回复: 66

论坛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5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生四怪
冬天拔罐泻阳气,夏天艾灸蒸阴液。
冰糖雪梨润痰咳,红豆薏米填胀憋。

冰糖雪梨润痰咳,这样不对吗?其他三句都能理解,这一句,不是中医们都提倡的吗?呵呵,还望老师讲解
痰属湿而非燥,不宜再润。


先生的意思是说:冬天尽量不要泻阳气,即拔罐就是泻阳。夏天尽量不要艾灸,艾灸是扶阳去阴的,冰糖雪梨治疗热咳,对于大家时常犯的寒咳并不对症,最后就是薏米寒凉伤脾胃了,是这个意思吧。
但就是拔罐,艾灸主要该怎么用,针对什么,请先生具体体说说吗?
拔罐泻表,邪气表浅可拔罐,深则无效而损阳。
艾灸温中,阴精充实可艾灸,虚则无益而伤阴。

冬季阳虚而阴盛,取暖为首要之事,房间如此,人体亦然。阴凝则生机不续,故扶阳静守,即是养阴。



三七生老师能否谈谈拉筋拍打啊!

拉筋拍打皆欲助阳发散阴凝,阴盛则宜,阴虚则不宜。



三七先生,您好,本人,女,31岁,属于阳虚阴寒体质,寒气非常重。近几个月来一直坚持艾灸,隔姜灸,主要灸肚脐眼,关元穴。经常喝姜枣茶。期间出现的感冒发烧,都是扛过来的。胃口也变得很好,体重也增加了一点。10月底开始,小肚子就有很多寒气在里旋转散开。最近一周以来,睡觉的时候,总感觉上半身容易发热,不出汗,但小肚子还有较多寒气在动,寒气就是不肯出来,而且还是感觉双脚有些冷(比起去年冬天已经暖一些了)。

现在看到您的这篇文章,冬季要收藏阳气,我不知道冬至前后是否适宜继续灸下去,还是改服附子理中丸,等到明年春天再施灸?
可继续灸,理中同时服。趁阳气内收之际将内寒散出正是时机。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2-13 12:12 编辑

(扁桃体、舌疮)

这两天天气很热,也并未吃寒凉食物,右侧扁桃体发炎很严重,吃饭困难,且舌头根部右侧边缘有几个口疮,吃了一副二之气方无效。自己号脉感觉不像少阴脉,所以就没有再吃。另外感觉疼痛都在右侧(右侧的腰也酸疼)那是不是小柴胡证?若不是应该是实火吧,应该用黄连、黄芩下火?请先生们解疑答惑 谢谢http://www.37ct.com/thread-55114-1-2.html

右侧扁桃体发炎很严重,吃饭困难:火郁不降
右侧的腰也酸疼:水凝不升

降火莫忘化水,宜小柴胡合真武汤。

小柴胡合真武汤服三天
现在是腰不疼了,旧口疮好了,新口疮又出来了,而且都在右侧舌边,舌苔薄白
嗓子(右侧)半夜疼醒,有撕裂的疼感,且牵扯到耳朵也疼
每次服药后感觉冷
分析:每次服药后感觉冷(应是少阳转太阳?)
牵扯到耳朵也疼 少阳证
接下来该怎么办

接下来服桂附地黄丸,下午五时、睡前各服一丸,连服六日。把下降的相火收藏并转到左升之路上来,使癸水温升,随乙木上济丁火,之后戊土得离阴滋润顺降,则甲木自然不会独亢于口舌而生疮了。

吃了六天,完全好了,再次感谢先生及诸位的关注,就是每次吃桂附时身上会发冷,应该是排寒吧,对吗?
阳气内收,阴寒外散太阳,可以桂枝加附子汤之类攻邪固表。
哈哈,跟先生想法一样,已经事先喝了两幅桂枝加附子汤,3g的量,完全好了,感谢先生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阳大法及姜枣汤、理中丸宜忌

姜味辛散,与甘相和则化为阳气。甘味主守,干姜守之以甘草,生姜守之以大枣。

辛多于甘一倍,则辛甘化为阳气外发而不内守,有散寒之功,桂枝甘草汤之意,桂枝法之本也;
甘多于辛一倍,则辛甘化为阳气内收而不外散,有补阳之效,干姜甘草汤之意,四逆法之本也。

此二法一对外,一对内,进可攻,退可守。伤寒论常云: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扶阳之秘,尽在于此。

同时比例之外还有个虚实的承受力问题,实人可多,虚人宜少。分寸火候,进退动止,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此为运用关键。

只要是偏于阳虚,姜枣汤四季咸宜,要在辛甘之比例变化耳。

寒湿凝滞则太阴不开,阴邪中阻令阳气上逆或下陷,理中丸皆为对治之方,有是证而用是方,又不必拘于时也。

然当注意,姜枣汤、理中丸为扶阳之方,都有如是禁忌:阳盛者不宜,阴虚者禁用。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不惑于此理者,庶可与论医道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胆囊切除案
上月治一男性,40岁,患慢性胰腺炎及胆管炎(胆囊已切除),脐左有拳大突起,按之软,胃脘作涨,泛酸苦水,口不干,纳差,每日以稀粥度日,大便时干时稀,两胁交替疼痛,腰一椎附近疼痛,入夜每一小时需变换体位,以其痛甚也。已迂两载屡治无效,舌淡苔白腻,脉细滑,余初以寒湿治,进理中,香砂六君平胃之属,乏效,又进小柴胡,仍不验,后用套方大柴胡汤合四磨饮子,竟其效如响,痛消、纳进、躺平,脐下突起也消,每餐可进约二两米饭,人皆以为神,余亦自得,不料半月后又痛,舌脉如前,再进前方无效,以为胆管作祟,以四逆散加利胆药无效,或以柴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亦不应手,技穷矣,望诸高手指点为幸。
   --------------------------------------------------------------------------
  本贴由听月于2002年11月26日20:43:38在乐趣园〖中医之魂-病案讨论〗发表.
  
  此乃西医妄摘胆囊之过也
  此证乃胆囊切除所致。脏之升从生,(肾)水生(肝)木木生(心)火火生(脾)土也;腑之降从克,(大肠)金克(胆)木木克(胃)土土克(膀胱)水也。今胆已不存,肠胃之降无所中转,遂至升降失调:(脐左有拳大突起,按之软),大肠之降无所着落,气滞也。(胃脘作涨,泛酸苦水),胃土无制,不能顺降也。(口不干,纳差,每日以稀粥度日,大便时干时稀),胃不降则脾不升,中州不转矣。(两胁交替疼痛),左不升则右不降,气不畅则血不通,不通处则痛也。(腰一椎附近疼痛,入夜每一小时需变换体位,以其痛甚也),木不能疏土,则土不能制水,水气不行,上泛亦作痛,所谓肾为胃关者,此也。(已迂两载屡治无效),不得要领,纵治胆已摘除,无从着落也。(进理中,香砂六君平胃之属,乏效),补土则愈加壅滞矣。(又进小柴胡,仍不验),小柴胡主升,此乃不降也。(后用套方大柴胡汤合四磨饮子,竟其效如响,痛消、纳进、躺平,脐下突起也消,每餐可进约二两米饭,人皆以为神,余亦自得),大柴胡和四磨主降,故效如影响。(不料半月后又痛,舌脉如前,再进前方无效),但降不升,否隔仍作也。(以为胆管作祟,以四逆散加利胆药无效,或以柴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亦不应手),方向夹杂也。恐此时再与小柴胡汤反能见效,以其主升也,然过不多久又将不见效,以有升无降也。
  今胆既割除,当以药补其功用,胆之功用何也?疏土主降也。然降不可过,但能制土足矣。药只三味,以木之生数三也:枳实12克、桂枝6克、白芍6克。共八钱,木之成数也。用桂枝者,使降中有升也。晚睡前代茶饮一杯,胆已摘除,此药代其功能,亦终生不能停矣,好在费用不多,服用方便,未成大累。此乃西医又一败招,惜识破者希也。

点评

先生慈悲至极啊  发表于 2023-12-31 12:3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感冒后流鼻血解析

问:儿子四周岁,在感冒后会流鼻血,大概三四次了。昨天发烧一天,今早起床烧退了些,流鼻血,大概十几滴的量。我倒不是太担心,就是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情。望指点!

答:《伤寒论》:“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孔窍异路,汗血同源。殊途同解,衄血发汗。
闭塞既开,邪气乃散。医圣明言,复何虑焉?

注:孔,毛孔。窍,鼻窍。肺主皮毛,而开窍于鼻。皮表为寒邪所闭,阳气不得出表,故热郁于里。阳气轻浅则热郁皮表,阳气重深则热及肺脏(西医所谓肺炎是也)。郁久而发,浅者从毛孔汗解,深者从鼻窍衄解。表闭开则里热散,途虽深浅二分,解则表里一致也。


也就是说流鼻血的这个孩子体质还是不错的,阳气比较足?

是的。

“汗血同源”----学习了!
记得小时候感冒发烧不断,后来慢慢就有个流鼻血的毛病,严重程度是要流的把口腔全部塞满后才止住。
再后来用土方法治好了流鼻血的毛病,感冒一直持续不少,但从不出汗。
这两年一受伤寒,仍是不会汗,但内热后会胸痛吐血(少量),不知道是不是寒邪欲从此而解?

也有可能是表闭并内陷(为药物引邪深入),气不得从汗孔出,乃壅决于肺窍。    “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2-13 12:11 编辑

补肾与攻病

http://www.37ct.com/thread-14908-1-1.html
请教先生,附子理中丸是否可用:白术5,党参5,炙甘草5,干姜5,黑附子5,泡服代替,同仁堂的可真不容易买到,听说先生泡服的方子效果比大蜜丸还要好,那能否代替呢,麻烦先生了。

可以。

本人,女,30岁,2005年生有一女,本年4月份曾人流一次,有地中海贫血,下嘴唇经常干裂,大便也常是前段羊屎粒后段软烂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极奇少吃煎炸的食物,2001年,由于家人重病,在照顾家人的一年多时间里,自己从一百零几斤的体重直线减至80多斤,然后在2002年开始经常冒(一直以感冒药抑制病情),后来才知道是过敏性鼻炎(没有系统治疗过),2005年7月生育,2006年3月份曾患过一次支气管炎哮喘(因为睡眠极受影响,极怕,所以坚持掉了三天液,之后转去呼吸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用过几盒抗生素和三拿吸入式糖皮质激素,吸入式糖皮质激素我至今还备用着,感觉气管怪怪就当晚临睡前吸一口,所以哮喘自2006年11月断中药后没有正真复发过)。
另外,本人夏天怕热又经不起在27度以下的空调环境下工作,如果空调调得太低,不过一会我就会流清鼻涕和腰板酸硬。
现在到冬天了,手脚紫黑冰冷,特别怕冷,我盖的被要比老公盖的被厚一半以上才觉得够暖。并且,生完小孩后,一到冬天,全身皮肤干得脱白皮屑,特别是双腿,有时干得发痒,每天浴后都得搽润肤乳,不搽就肯定发痒起粒。
前几日感冒几天,头隐痛和鼻塞(我有过敏性鼻炎,但是鼻塞的情况是今年才有两三次的),清晨起床,可以从咽部抽咳嗽出鼻咽处的稠黑鼻浓团,感觉咽喉干痛,于是自行上此站找方子,以为以慢性咽炎的“干姜6   炙甘草”泡茶喝能好,泡了第二天,就出现痰多,感觉与当年初犯气管炎一样,我就开始以加味小青龙汤与泡茶结合来用药。昨晚临睡前生怕气管炎复发,吸了一口孟鲁司特糖皮质激素,今天是泡茶的第三天,小青龙汤的第二天,今天凌晨起了三次来咳咽部的浓痰,白天上午到今已咳出不下三十口的稀黄痰,想到论坛里说排痰是好事,就不想多理。
请先生给我看看,我要在冬至三九这段时间的前后,怎么样调理身体,才能更加健康起来,才能冬天手脚暖和?我已经受够了哮喘的折磨,我很怕它再次上缠我身。

依靠激素,就无药可医了。冬至前后停止攻病,以养正为要。理中合桂附,服到立春,春季病气自然会外发,到时再以当归四逆理中及麻桂辈除之。

烦问先生,最近一周多,咳嗽出痰比较多,白痰黄痰都有,晚上四点多醒后比较难入睡,应该是阴气受 阻吧,头两侧有时发胀,太阳降路受阻,冬天怕冷,夏天怕风扇空调吹,如果出汗,肚脐遇冷感觉不好,阳虚,可服桂附地黄丸合附子理中丸补肾,对吗?不知先如何开其降路?请先生指点!

升路受阻,加味小青龙开升路,第一次早醒时服,第二次下午四时服。最多两剂,见好就收,升路开则继续用丸药补肾。

先生您好,前两星期早上起床觉得后脑勺至脖子两边疼得厉害,转头都困难,感觉是感冒了,吃了两天的麻黄理中感觉好了。由于我是长期的胃寒腹胀,最近就吃附子理中丸调理。可是这两天突然整个牙龈肿痛,并早上还是感觉头和脖子两边疼。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吃药了。另外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老觉得非常的热,盖不住被子。
表热里寒,再服一剂麻黄理中,然后加大理中药量,早午饭前每次两丸,连服五日,改观之后晚饭前再加服桂附。

我是长年便溏不成形,手足不温,怕冷不怕热,天热也不怎么出汗的,自我判断应该是属于阴盛体质,在今年秋分后吃了一个月左右的同仁堂附子理中,感觉当时手足易热点了,其它情况未改善。
最近又感觉手足不热,看到先生此贴,今早又开始吃附子理中丸。

请问先生,我这种情况,需要同时吃其它药吗?
理中与桂附同用。上午理中,晚饭前理中桂附各半。

烦问先生,我是怕冷特别是脚冷,有过敏鼻炎,还有胃,腰比较胖,感觉是阳虚,服附子理中丸(早7点和中午11点服)和桂附地黄丸(下午5点服药后胃涨气疼)补肾最近一周多,咳嗽出痰比较多,白痰黄痰都有,晚上总要醒一次,还有后腰两边肾的地方,和腰眼有点阴疼,应该是阴气受 阻吧,不知先如何开其降路?请先生指点!
'阴气中阻",是说阴气凝在中阻碍阳气通路,不是阴气受阻。

你是阳气在化阴邪外出,继续如前服药即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案拾遗)小儿麦粒肿合水痘(http://www.37ct.com/thread-41850-1-1.html

同学之女,约三四岁。今年2月13日来电话云下眼发麦粒肿,并周身水痘。此太阳经寒湿所致,为开:桂枝7克,白芍3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2枚,麻黄2克,白术5克,茯苓5克。三剂。后无消息,数日前来电话,云上次小孩服药一剂即愈,后二剂未服。问答间竟皆忘记为何病,后翻医案方想起为此病。

 2004/05/18 06:00pm
再欲服此方可按下量:发表于 2013-9-27 19:35
桂枝3克,白芍2克,炙甘草2克,麻黄2克,杏仁1,白术2克,茯苓2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开水泡服,早六时,下午四时各服一次。二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2-5 16:47 编辑

回复 1# iamgold


    能否请先生顺便说一下,豆类饮食禁忌,比如红豆不适合久服,黄豆,绿豆,黑豆之类的?
不能喝牛奶补钙,我们生活中常用黄豆浆替代,这可行吗?


红豆清心,绿豆清肝,春夏燥烦温热之时不妨一用。黄豆性平属土,四季咸宜。黑豆性阴难化,不宜多食。钙属骨质,为肾所主。补肾即是补钙,豆为肾之谷,豆浆补肾,正为所宜,然宜暮不宜朝。



哦,明白了。以往在喝豆浆时都是早上喝,现在看来应该调整一下时间了,里面放些核桃应该效果也不错。谢谢先生指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2-13 12:13 编辑

艾灸 拔罐


我今年处暑连续艾灸8天,经常性的稀大便转干了,之后很少有稀大便了。
我还以为夏天阳气在外,补点阳是好事呢,跟冬吃萝卜夏吃姜一个原理。
艾炙我总认为跟夏吃姜的目的是一样的,忘先生解惑!

任何方法都有其适应范围,这个范围有常也有变,不是说绝对不可以,也不是说谁什么时候都可以。艾灸与理中丸意思相近,任何时候体内寒湿都可以适当的用。而不是省略一切前提的大家一窝蜂似的搞冬病夏治。

红豆、薏米也是一个道理,并不是说任何时候这两种东西都不可以用,而是说,就中国人当前的体质状况大多数人在大多时候是不适合这种方法的,而实际情况是并不适合的大众对此趋之若鹜,仿佛离开了红豆薏米就不懂养生了似的,这就是一个很怪的现象了。

处暑已在立秋之后,阳气开始内收,此时若灸中脘能起到开太阴引阳气内收的作用,你灸过之后溏泻好转,说明这次灸对身体寒湿的内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烘干作用,并没有因过度起到损伤作用,不用担心。

另外,所谓的冬吃萝卜同样不是适合大众的保健方法,大多数人吃了熟萝卜之后会腹胀泄气,冬季阳气应该收藏,是不适合这种变通的“下法”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逆,承气用法

阴证病形在一湿字,从水也。阴证夺阳,失守于太阴(理中汤证),阳脱于上,手少阴火灭则死。故当以四逆辈克水回阳。
阳证病形在一燥字,从火也。阳证夺阴,失守于阳明(白虎汤证),阴竭于下,足少阴水涸则死。故当以承气辈灭火救阴。

云南中医学院吴佩衡校长善用四逆承气救险,起死回生,活人无算,明辨阴阳,绝不混淆。欲救垂死者不可不读《吴佩衡医案》。

http://www.37ct.com/thread-7285-1-2.html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学习感悟:
针对针灸不能盲目的不分体质场合,时间乱来,大多会选择冬天,阴寒湿体制,作用相当于理中丸。
发表于 2013-12-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先生此贴,突然觉得我这半个月的咳嗽,流涕,感冒后,这几天咳嗽好了很多,转而牙肿,脸肿,是否这最后的肿也相当于鼻子流血呢?
差不多,已经到了皮表,但是这个阴质多了一些,出的不那么利索。

最后还想讨教先生,这脸肿该怎么像鼻衄一样排出去呢?是牙齿流血吗?
排是一种能力,能力不足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无力顿除,就只有等身体有能力时慢慢消化了。只要有能力身体就不会任由邪气占据,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从哪里排出,身体会顺势而为,并不需要人为的安排与干预。人所能做的是不要过于消耗身体的能力,尤其不要人为阻碍身体正常的运作。

http://www.37ct.com/thread-102321-2-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2-13 12:12 编辑

豆浆

能否请先生顺便说一下,豆类饮食禁忌,比如红豆不适合久服,黄豆,绿豆,黑豆之类的?
不能喝牛奶补钙,我们生活中常用黄豆浆替代,这可行吗?


红豆清心,绿豆清肝,春夏燥烦温热之时不妨一用。黄豆性平属土,四季咸宜。黑豆性阴难化,不宜多食。钙属骨质,为肾所主。补肾即是补钙,豆为肾之谷,豆浆补肾,正为所宜,然宜暮不宜朝。



哦,明白了。以往在喝豆浆时都是早上喝,现在看来应该调整一下时间了,里面放些核桃应该效果也不错。谢谢先生指点。

豆浆补肾,正为所宜,然宜暮不宜朝
   

这几天我尽想着这句话了,请先生解下惑,为什么宜暮不宜朝呢?是因为补肾宜暮的缘故吗?如果到早上喝是不是起不到补肾的效果,而只是充饥而已?

豆为肾之谷,暮主收降,酉时气注肾经,以理推之当如是。辰时气注阳明胃经,燥多者(阳明体质)润之无妨,湿多者(太阴体质)则徒增泥泞,东方人多太阴体质,故不宜润者居多,故同种之韩国人亦有饮食宜饭水分开之论。

我的理解:脾胃寒湿,虚弱的应该饭水分开,避免胃经,脾经当令时的破坏(反其道而行之),而下午肾经当令时则可以用豆浆滋润补肾了。也就是好东西要用对时机。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gold 于 2013-12-13 12:13 编辑

中风


古今录验  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穹穷一两,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此为开合之机受病,不得转枢。
身体不能自收:阳明受病(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日: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情,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
口不能言:少阴受病(心开窍于舌)
冒昧不知痛处:太阴受病(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或拘急,不得转侧:厥阴受病(肝主筋)

治亦从开合同时下手:
麻黄,桂枝:开太阳
石膏,杏仁:合阳明
甘草,干姜:开太阴
当归,穹穷:合厥阴
人参:补五脏虚,除邪气

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邪从太阳复出,则病愈。
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当风则阳明又不合。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亦为开合受病。


早看到这个,姥姥也不至于这么早离开,中风在床,痛苦的说不出话的走了,遗憾。转紧时间学习。

http://www.37ct.com/thread-4272-1-2.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糖问题的比喻


问:父亲高血压多年,最近2年体检又查出了空腹血糖已超过7,达到糖尿病标准,饭后测量已经过8,但还没有超过9。虽然还不属于注射胰岛素,但已经服用瑞彤达半年之久。
以上父母的情况只是大概叙述,学生对医学一概不知,苦无对策,又担心父亲在药物的治疗下身体每况愈下。万望先生在百忙之际给学生一个解答,不才千恩万谢!

答:恕我直言,对医学一概不知,难免就有为人子者不知医为不孝之嫌了。关于指标达到糖尿病标准的说法十分荒谬,如果有人把指标定为3-4,那么就所有人都成糖尿病人了吗?难道由于衰老造成的脏腑功能下降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吗? 另外“普通人对中医不甚了解”的说法有推卸责任之感,谁不是普通人,国医大师吗?我看国医大师也未必就对中医真的很了解。

问:老师批评的是,一定自学医术。父亲的糖尿病是否可以不用西药继续毒害下去,如何调理?万望指导。

答:人从来都不需要毒药毒害下去,问题是需要他自己了解这个道理,如果谁说什么都信,那对这个人也就没什么办法了。

问:感谢先生的不吝赐教。此方子已经服了半月,暂时还是睡不着觉。不知道中药应该多久可以看到疗效。另父亲和博主此文举例差不多,也是自我感觉没什么大碍,但是体检的时候血糖超过了7,医生建议复查,结果复查几次都是空腹血糖过了7。西医判断已经是糖尿病早期。但是问了父亲,他说没有感觉到腿脚沉重和出虚汗的状况,只是觉得眼镜明显比以前模糊,而且迎风流泪比较严重。不知道先生是否对吾父的情况给予指导一二。可以吃些什么中成药,还有平时饮食锻炼的情况有什么要注意的。父亲饮食一般以蔬菜为主,少吃肉食。并且退休后早晚坚持锻炼1个小时左右。现在的身体慢性病主要是因为以前每餐要喝酒3两左右造成的。(现在已经戒酒)

答:超过7都不允许,超过10、20、30的,难道都就地处决了吗?我看他健康状况良好,根本不需要服药。当然,无论何时,食饮有节都是养生的首要前提,食饮不节脾胃自然会受伤,消化功能下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就看他对自己是什么态度了,如果只许自己糟蹋身体,却不许身体功能下降,那就真是对自己太蛮不讲理了,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血糖就好比柴,院子里柴很多,即使没有干透也比院子中没柴好吧?血糖高只是说明炉子里的柴烧得慢了,但柴还不少。如果没有柴了倒真是成大问题了。要想让炉子里的柴烧得快,柴就不能太湿,烘干需要日晒和干燥的天气。要想真正解决糖的转化问题(化糖),就得从柴的干湿度考虑解决办法。如果只是把柴从炉子里掏出来(降糖),或者更彻底地从院子中搬出去(不吃含糖食物),试图造成充分燃烧的假象,未免就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之举了。
    如果吃的是很油腻的食物(相当于湿度很大的柴),难道燃烧变慢(血中含糖量升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降低湿度以适合充分燃烧不就完了吗?很简单的道理,有什么复杂的呢?


学生受教了。如醍醐灌顶。

延伸一下。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糖(柴)需求量减少,糖(柴)在体内就相对的增多了。那适当的控制糖的摄入量应该是正确的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方面只能适当的用一些健脾胃,补肾的药物提高身体机能,另一方面,不吃糕滋油腻之品,让糖(柴)不腻(不湿),更容易燃烧,吸收,用药方面也可以用一些健脾燥湿之品。


那先天性的遗传性的糖尿病当如何解释呢?

把先生的理论和临床症状联系起来,有些想得通,有些还是想不通。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呢?为什么会有糖尿病足?为什么糖尿病人的伤口会比较难愈合?为什么出现视力下降的问题?为什么会头晕?

不是控制糖,而是该控制饮食,即所谓“食饮有节”,而不是不许吃米面,含糖食品才能提供热量,产生动力,沙子不含糖能吃吗?

机能减退就应相应减轻脏腑工作负担,不但食量宜减,难以消化的滋腻之品更应谨慎进食。就像重体力劳动,能让老年人干吗?

没有什么先天性遗传性糖尿病,只有先天功能不健全,不给他吃的血糖肯定不会高,要是不吃也能高糖那就成了造糖机,现实中没有这种人。三多是气聚于腑故能消,一少是气缺于脏故不化,也就是阳不能入阴,徒增消耗而不能转化。伤口不愈合是因为没有气生之,死尸有几个能保持肉身不坏的呢?视力下降是因为缺少气血供应,头晕是阴不升阳不降。
这些问题也算不上什么医学问题,只是属于常理,没那么复杂,仔细想想就应该能够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2-1 20:54 , Processed in 0.0291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