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我家宝贝爱发烧和她的健康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上网以来看的最长的帖子了~这么多东西放在一个帖子里让我怎么消化呀~不过姜姐真是让我学到很多,生活中也一定是个热心人儿  赞美一下
发表于 2014-8-27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姐今年也藏起来了,难道真生宝宝了?老面孔都露面少了。
发表于 2014-9-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好长,只看了几页,留着慢慢看。结婚前就来过这个论坛,现在当了妈妈又找到这里来了。想问下楼主为什么要给宝宝吃附子理中丸?我家宝宝14个月,鼻梁有点青筋(小时候更严重,现在已经淡了很多),她脾胃不好,在做小儿推拿调理,胃口好了,但是稍微吃多点就容易舌苔白腻,晚上也睡不踏实,我觉得还是脾胃没有完全调理好。有个自学中医的朋友认为我家宝宝体寒,因为鼻梁有青筋,建议给宝宝吃点附子理中丸,但是这么小的宝宝能吃吗?而且我宝宝小时候手脚冰凉,现在不凉了,有时候小手心还有点热,貌似症状不对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乙未年运气药食谱(六之气参考方)
乙未岁(2015年1月20日-2016年1月20日),其运凉热寒。雨风胜复同,同正宫。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南政之岁,太阴司天(未年),则左不应(少阳相火)。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坼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金运不及,故灾七宫。湿统上,寒治下,故宜苦燥温之以泄湿,甘热以御寒。药湿皆宜温燥以制寒湿。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主客同气,欣欣向荣,然去岁金水收敛之气抑之,木气不达,而抑郁冲撞,故血溢筋挛。当助木气生发,温润其内,辛散其外,布散温和。

初之气发热、咳嗽、关节疼参考方:
桂枝3,白芍3,当归2,炙甘草2,苏叶2,杏仁2,陈皮2,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单位:克)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三剂。胃凉胀干姜2,腰腿疼加炒白术2,黑附子2,茯苓2。小儿半量。

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君火用事,温厉大行,湿热蒸腾,宜苦寒以泄之。

二之气温厉湿蒸参考方:
大黄2,黄连1,黄芩1,黄柏2,知母1,苍术1、薏仁1
开水泡服,上午十时,下午二时各服一杯。二剂。小儿量减半。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相火不应,寒湿独行,当以温燥苦热应之。

三之气时病参考方:
柴胡2,桂枝1.5,黄芩1,白芍1,陈皮1,半夏1,党参1,炙甘草1,白术1,茯苓1,干姜1,黑附子1,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三剂。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少阳客气不得下降,太阴湿化不流,上火热,下寒湿,天地不交,表热里寒,宜清外温内,交通表里。

四之气时病参考方:
柴胡2,桂枝1.5,炙甘草1,干姜1,黑附子0.5,苍术1,茯苓1,白芍1,党参1,黄芩1,生牡蛎1,天花粉1(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三剂。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固密,民病皮腠。二燥偕行,主客同气,寒霜早降,草木枯黄,宜温润其内。

五之气时病(皮疹,瘙痒)参考方:
当归2,生白芍2,川芎2,炒白术2,茯苓2,泽泻2,山楂三个劈开,大枣两枚掰开(单位:克)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二时,晚七时服。二剂。感冒发烧加苏叶2,咳加陈皮2。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阳寒水。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主客同寒,寒湿大举,阴凝水冰,必温燥甘热以图之。

六之气寒湿阴凝(发热、咳嗽、关节痛、头项背腰痛)参考方:
桂枝1.5,白芍1,党参1,茯苓1,炒白术1,炙甘草1,干姜1,黑附子1,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4剂。服药后食热大米粥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情况紧急者连服三杯。

头晕、口苦加柴胡2、黄芩1、姜半夏1;
咳嗽加陈皮1、姜半夏1;
腹胀加砂仁1,腹痛加川椒1、白蔻仁1;
起疹加苏叶1、防风1、白芷1、荆芥1;
咽痛加麻黄0.5、细辛0.5。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篇》: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五常政大论篇》: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咳喘,其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徵,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徵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六元正纪大论篇》: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少阴 太宫 阳明 ——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太阴)少羽(太阳),雨风胜复同,同正宫。

《至真要大论篇》: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谿绝,死不治。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年运气药食谱(六之气参考方)
甲午岁(2014年1月20日-2015年1月20日),土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阳寒水。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月隹)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去岁终之气少阳相火在泉司令,阳大化,蛰虫见,水不冰,地气发,草乃生,人病温。今岁太阳寒水客临,故“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民病关节凝滞,背寒腰痛。主气厥阴风木之气被郁,不能外发,郁久化火,故内热而发疮疡。治当外散其寒,中除其湿,内解其热,宜桂枝真武汤、大青龙汤、桂枝加大黄汤之类处之。

初之气发热参考方:
桂枝1.5克,白芍1.5,白术1,茯苓1,炙甘草1,黑附子1,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3剂。咳或喘者加陈皮、杏仁各1克。

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木火相生,郁气发泄,宜清上利下。

二之气发热参考方:
黄连2,炙甘草3,白芍3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各服一杯。三剂。(注:此方非普通感冒方,慎用)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火行于外,阴寒内生,宜凉外温中。

三之气发热、咳喘参考方:
柴胡2,桂枝1.5,黄芩1,白芍1,陈皮1,杏仁1,半夏1,党参1,炙甘草1,白术1,干姜1,黑附子1,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三剂内见好就收。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阴湿土。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主客相得,二土并行,湿气大盛,寒饮内凝,宜温化之。

四之气发热、咳嗽、腹痛腹泻参考方:
桂枝1.5,白芍1.5,炙甘草1,党参1,白术1,干姜1,黑附子1,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单位:克)
开水冲服,早七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三剂。咽干。流鼻血加麦冬1、五味子0.5。咳加陈皮、半夏、茯苓各1克。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火气外炎,阳明不敛,宜清降之。

五之气发热、燥咳、胃痛参考方:
柴胡4,黄芩2,党参2,半夏2,麦冬2,大米2,炙甘草2,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三剂内见好就收。怕风、出汗加桂枝、白芍各3克。有痰去麦冬、大米加陈皮2克。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凉束于表,火郁于里,寒凝于内,宜开表温内清里并行。

六之气发热、咳喘、吐血、腹痛、痘疹参考方:麻黄1,细辛0.5,黑附子1.5,五味子1,陈皮1,半夏1,茯苓1,白术1,干姜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之内见好就收。喘加杏仁1、厚朴1。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五常政大论篇》: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员,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六元正纪大论篇》: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少阴 太宫 阳明 ——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

《至真要大论篇》: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巳年运气药食谱(六之气参考方)
癸巳岁(2013年1月20日-2014年1月19日),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火运不及,则水来胜火,故正南九宫遭灾。风淫治以辛凉,火弱补以咸和,火淫治以咸寒。药食宜随气调之。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阳明燥金。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去岁壬辰司天在泉寒湿之气未退,又兼客气阳明燥金来临,客胜主,厥阴风木被郁,寒水内凝不化,故右下病寒。当温水疏风润燥,温润以行于上,则寒燥自解。方宜桂枝加附子汤加味。不耐药者可以姜枣汤加苏叶、杏仁类调之。

初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
桂枝3克,白芍2,炙甘草2,当归2,苏叶2,黑附子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三剂。咳者可加陈皮、杏仁各2克。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阳寒水。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水来克火,阳气内郁,温气不布,伤寒乃行。可随证处以桂枝、麻黄、大小青龙之辈。

二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
桂枝3克,白芍2,炙甘草2,苏叶2,杏仁2,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2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厥阴风木。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太阳病不解,乃深入少阳,又兼风木司天,风火相煽,气升不降。可处以大小柴胡之类,精不足者可柴胡加龙骨牡蛎收之。食可黑豆绿豆类代茶饮。

三之气发热、咳嗽、眩晕参考方:
柴胡4,黄芩2,枳实2,甘草2,菟丝子3,益智仁0.5,白芍4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单位克。咳加紫苑2。三剂内见好就收。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阴君火。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胕肿。风火盛行之后,阴精耗散,又兼主客之气湿热相生,郁蒸不解,乃发为黄疸湿肿。可以茵陈蒿汤类处之。食可红豆薏仁之类代茶饮。

四之气发热、湿肿、发黄参考方:
黄芪3,党参3,白术3,茯苓3,炙甘草3,白芍3,薏仁2,淡竹叶1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二剂。症状消失可去白芍薏仁竹叶继续服生化汤(立秋前)。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阴湿土。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湿热过后,燥气来临,燥湿不能相济,湿从寒化,可处以桂枝理中、麻黄加术之辈。

五之气参考方(通治):
党参2.5,麦冬2,五味子1,炒白术2.5,茯苓2.5,菟丝子2.5,黑附子0.5,桂枝1.5,白芍2.5,当归2.5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十剂。(咳嗽、腹胀者炒白术换炙甘草,茯苓换干姜)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寒湿过后,温厉乃行,藏令不举,相火妄动。可处以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之类。

六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
柴胡2,黄芩1,桂枝1.5,白芍1.5,陈皮1,半夏1,党参1,炙甘草1,益智仁0.5,菟丝子1.5,桃仁1,枸杞子1.5,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三剂内见好就收(不可常服)。

注:如服此方一剂效果不显,舌根苔厚腻、腹满胀或痛或泻者,可去益智仁菟丝子桃仁枸杞,加白术、茯苓、干姜、黑附子各1克,再服两剂。冬至后发烧、咳嗽(舌前半红,少苔或有红点,痰黄腻或干咳无痰)者,可去陈皮加桑叶、菊花各一克服。

---------------------------------------------------------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五常政大论》: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蕓去草頭令)淫雨。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六元正纪大论》:癸巳癸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厥阴 少徵 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癸亥,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年运气药食谱
壬辰岁(2012年1月20日-2013年1月19日),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司天寒化六,木运风化八,在泉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初之气(大寒1月19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接去岁少阴在泉,藏气不举,风火相煽,温热流行。火刑于上,宜苦降之。温散于下,宜酸收之。方宜小柴胡汤加芍药枸杞调之。

初之气发热参考方:
柴胡4,黄芩2,白芍2,半夏2,党参2,炙甘草2,枸杞子3,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2剂。单位:克。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主胜客为逆。“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凉燥来收,宜温润甘和以调之。方宜桂枝理中汤、加味小青龙汤调之。

二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
麻黄1,细辛0.5,黑附子1.5,五味子1,陈皮1,半夏1,茯苓1,白术1,干姜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2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火气主令之时,寒气外收,火郁不发,痈疽起于肢体,瞀闷生于心中。外宜辛温解表,内宜苦寒清热。汗出烦热者可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散并加栀子、黄连之类(1)。腠理密固汗不出而发为咳喘或痈疹者,火为寒郁不能外泄也,可试与小青龙加生石膏汤加味(2)。

三之气参考方:
1、柴胡4,桂枝3,白芍2,陈皮2,半夏2,党参2,黄芩2,黄连1,枳实2,炙甘草2,菟丝子3,枸杞子3,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2剂。

2、麻黄1,细辛0.5,五味子1,生石膏1,清半夏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玄参1,(咳加紫苑1,疹加紫草1,痈加皂刺1)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四之气(大暑7月22日-秋分9月22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风湿交争,木气克土。宜燥土疏风,方可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或理中汤加芍药之类。

四之气发热参考方:
白芍3,白术2,茯苓2,炙甘草2,党参2,黑附子1,菟丝子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三剂内见好就收。

五之气(秋分9月22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此气中平,故民乃舒。如燥气偏盛,火气不宣者,可以小青龙汤发之。

五之气咳嗽、发热参考方:麻黄1,细辛0.5,黑附子1.5,五味子1,陈皮1,半夏1,茯苓1,白术1,干姜1,炙甘草1,桂枝1.5,白芍1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湣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寒湿气盛,不见天日,乃至埃昏郊野,凄惨可悲。生气不足,不宜胎孕。药宜桂枝附子理中汤以温之。

六之气发热、腰痛背痛腹痛心痛参考方:
桂枝3克,炒白术2,炙甘草2,干姜2,川椒2,黑附片3,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五剂。咳嗽加陈皮、半夏各2克。病轻者一剂内见好就收。

心脏病急性发作者,可先逆时针按揉患者左臂弯尺泽穴、顺时针揉左手小鱼际处少府穴救急,然后速服此方。

-----------------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五常政大论》:发生之纪,是谓启陳,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徵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六元正纪大论》:辰戌之纪也。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热。

《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也。

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写,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卯年运气药食谱

辛卯岁(2011年1月20日-2012年1月20日),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一年上中凉寒,下反热。灾一宫,北方水位受邪。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主胜客,为小逆,木克土,土克水。主气厥阴风木接去岁在泉之气疏泄更盛,水气消耗尤甚,再加客气湿土来乘,一泻一克,水何以堪。风湿流行,关节受病,腹满身重,腰痛跗肿,筋骨淖泽、小便不利之疾难免。亟当固肾,扶其坎阳以利水:药食宜苦以坚之,温以暖之,可苍术、茯苓、芍药、甘草、附子之属调之。

初之气外感发热参考方:
白芍3,炙甘草2,苍术2,茯苓2,黑附子1,菟丝子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三剂内见好就收。

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两火相值,炎上宣散。前水受伤,今火又盛,肾气何以封固。“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亟当降其相火,清其君火:上宜苦降酸收而下宜温固,可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或小柴胡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之类救之。

二之气发热参考方:
柴胡4,黄芩2,枣仁2,知母2,川芎2,茯苓2,半夏2,党参2,炙甘草2,菟丝子3,枸杞子3,生姜四片,大枣三个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服。二剂。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燥气下临,木气受制,“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相火上冲,燥邪下乘,“燥极而泽,民病寒热”。上宜苦,下宜辛,可分阴阳体质以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之辈调之。

三之气发热参考方:
柴胡4,黄芩2,半夏2,干姜2,枳实2,大黄1,白芍3,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一剂。不好再服一剂。见好就收,不必服完。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主胜客,为逆。“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寒湿之气用事,土克水,水克火,火气内郁而疮疡发。当辛温以宣散之:宜桂枝理中、麻黄理中、小青龙辈治之。

四之气参考方(单位 / 克):
(立秋前)黄芪3,党参3,白术3,茯苓3,炙甘草3,干姜2,黑附子1,苏叶2,陈皮2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二剂之内见好就收。

(立秋后)桂枝3,白芍3,炙甘草2,党参2,白术2,茯苓2,干姜2,黑附子1,苏叶2,陈皮2,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四时服。二剂之内见好就收。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主胜客为逆:“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木气郁久而发,收气不政。又兼太阴之胜厥阴来复,“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怒气太盛,风动不止,当助水收之,苦以泻之,酸以收之,甘以缓之:可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之类以调之。

五之气参考方:
党参4.5,麦冬2,五味子1,山药5,茯苓2.5,熟地3,黑附子0.5,山茱萸4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服。六剂。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火气宣散,藏令不举,当咸以软之,寒以收之:可以泻心、承气辈降之。

六之气参考方(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皮肤痛,齿痛,少腹中痛;恶寒发热如疟,但热不怕冷,甚至烦躁说胡话。有以上症状及发热不退者可试服此方):
黄连2,黄芩1,大黄1,甘草2,芒硝1(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各服半杯。上热下寒者,去芒硝,加干姜1。一剂,见好就收,不必服完,如不好再服一剂。六之气间饮食可常佐以咸萝卜条。

-----------------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膕(月耑)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目巟)(目巟),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月耑)膝。”

《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甚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閟,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貉,变化不藏。”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鶩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眥,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言治法云:“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月隹)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六元正纪大论》:“辛酉辛卯其运寒雨风。少羽少角太徵太宫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凓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庚寅年运气药食谱
庚寅岁(2010年1月20日-2011年1月20日),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上半年火热流行,下半年风寒偏盛,总体上热下寒。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1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风火相煽,温热流行;水不涵木,疏泄太过。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又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去冬初则阳气不藏,终则寒气凛冽,不藏精与伤于寒并行,今春欲不病温不可得矣!“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之疾或难免也。药食宜咸寒以泻火,兼苦寒以降之,酸冷以收之。宜黄芩汤、黄连阿胶汤救其阴液,热甚可承气辈下之。

二之气(春分3月21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湿热相值,云雨大作。湿气横逆,火热上郁而难降,“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药食宜苦燥以降上、辛温以开中,可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汤、栀子汤、诸泻心汤之属。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两火相值,上必大热,“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药食宜苦寒、辛凉之品。可大小柴胡辈,热甚可加生石膏。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时当长夏,凉气先来,燥湿相济,火热初平。“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药食宜甘温。可四君子汤之类。上热下寒者宜麦味理中汤,阳郁内热腹痛呕吐者可桂枝加芍药、大黄辈下之。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凉燥敛降太过,又见伤寒证。“民避寒邪,君子固密”。当温润辛散以开燥结,宜麻黄汤、小青龙汤之类。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风气疏泄,收敛不及,又见伤风证。“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药食宜辛酸甘和同用,可桂枝汤、真武汤之类。

-----------------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又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火芮),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五常政大论》:“坚成之纪,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徵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营,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言治法云:“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六元正纪大论》:“庚寅、庚申,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少阳太羽厥阴。”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固密。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丑年运气药食谱
己丑岁(2009年1月20日-2010年1月20日),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上半年偏湿热,下半年偏寒凉,总体上热下寒。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风动则水泻,土易散,金难收。药食当以酸甘敛金固土,阴不足宜麦味地黄丸,阳不足宜附子理中丸,阴阳俱不足可麦味理中各半。风气过于疏泄导致少阳相火不降,可以小柴胡汤加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决明子女贞子之类收敛之。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两火相值,暑热太过。药食宜苦寒降火坚阴。平时可饮茶清火,火甚则知柏地黄丸,栀子汤、泻心汤之属。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上热下湿,药食宜苦热,可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属。

四之气(大暑7月23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时当长夏,上热下湿,药食宜甘和。可小柴胡汤、四君子汤之类。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凉燥敛降太过,当温润辛散以开燥结,宜麻黄汤、小青龙汤之类。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阳寒水。两寒相凝,水道滞塞。药食宜甘热补土扶火化水,可桂枝汤、真武汤、麻黄加术汤之类。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戊子年运气药食谱
戊子岁(2008年1月20日-2009年1月20日),火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上半年偏热,下半年偏凉,总体寒热平均。

初之气(大寒-春分):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阳寒水。去冬相火不藏,今春生发不畅,升路阻滞。药食宜辛温,桂枝汤主之。

二之气(春分-小满):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厥阴风木。风火相煽,温热太过,不利金水。药食宜酸凉,麦味地黄汤主之。

三之气(小满-大暑):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阴君火。两火合明,燥热太过。药食宜咸寒,承气辈主之。

四之气(大暑-秋分):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阴湿土。两湿相遇,燥气不及。药食宜苦温,苓桂术甘汤主之。

五之气(秋分-小雪):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客胜主,为小逆。相火不降,阳明不阖。药食宜甘凉,麦门冬汤主之,大柴胡汤亦主之。

六之气(小雪-大寒):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金水相生,偏于寒凉。药食宜酸温,虚者酸枣仁汤主之,实者小青龙汤主之。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行者九三经典中医群里无了的话:

现在人的病大都是内伤杂病,为什么现在精神类,心理疾病多,伤到了五脏之精,小孩子也不例外,在气分也就是烦躁,狂一些,伤到血分了那就会引起神志上的问题,肝主藏魂,小小年纪为啥会肝郁呢?哪来的那么多世故?一个是先天体质不足,五脏精气不足,父母觉得弱就拼命补,神不足那就去训练,开发,形不足那就治疗、吃营养品,食伤,误治的就比较多,再加上接触的事物过多,想的太多,信息污染多,一个常年吃喝拉撒睡都不正常的孩子不可能会有一个正常健康身心,二是在这样的条件氛围下,没有一个安和宽松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高度紧张,焦躁,父母整天都绷着劲,小孩每天都跟着感受,跟着压抑,紧张,七情内伤就比较多,这五脏精气受损以后多靠养,药石都是耗散精气的,你本来身体就亏着,用药还拼命的消耗,刚开始效果挺好的,永久了就不行了,有的小孩一生病就咳嗽,过敏就是精气亏的太厉害了,要么就总生病,一生病吧就很长时间都好不了,那用药就要中正平和,很小的量拨动一下,把生活环境改变一下,把习惯,心态改一改,安藏五脏。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酉岁(2017年1月20日-2018年1月20日),上阳明燥金司天,中少角木运不及,下少阴君火在泉。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右寸不应。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初之气(大寒1月20日-春分3月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湿土郁木,盛阴格阳,升降阻滞,上逆下陷。当散寒,疏风,化湿,降火。
初之气发热、咳嗽参考方:
柴胡2克,桂枝1.5,黄芩1,白芍1,丹皮1,陈皮1,半夏1,党参1,炙甘草1,白术1,茯苓1,干姜1,黑附子0.5,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三剂。

二之气(春分3月20日-小满5月21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两火相值,草木枯焚,温厉流行,急性传染。亟​当清热泻火。
二之气急性温病救急参考方(立夏前普通感冒勿用):
柴胡2,黄芩1,黄连1,清半夏1,枳实1,生石膏1,生大黄1,生白芍1,生地黄2,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九时服,三剂内见好就收。燥咳加川贝、枇杷叶各1克,出斑疹加桑叶、菊花、升麻各1克,心烦加栀子、知母各1克。

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2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当降火润燥温中。
三之气上燥热下寒湿参考方(诸病通用,见好就收):
柴胡2,桂枝1.5,干姜1,炙甘草1,黄芩1,牡蛎1,天花粉1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3剂。

四之气(大暑7月22日-秋分9月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当燥湿散寒。

四之气感冒寒湿诸病参考方:
桂枝3,白芍3,炙甘草2,党参2,白术2,茯苓2,干姜2,黑附子1,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一时,四时各服一杯,三剂。

五之气(秋分9月23日-小雪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当助金收降,蓄水涵木。

五之气收藏(虚热不收)参考方:
党参4.5,麦冬2,五味子1,炙甘草5,干姜2.5,菟丝子3,益智仁0.5,枸杞子4(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六剂。如觉适合五之气内可常服。

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当清凉收降。

六之气发热、出汗、烦躁、失眠参考方:
桂枝1.5,白芍1.5,川芎1,酸枣仁1,知母1,茯神1,炙甘草1,菟丝子1.5,益智仁0.5,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服。四剂之内见好就收。


附:经典论述
《气交变大论篇》: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五常政大论篇》: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緛戾拘缓,其发惊骇,其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复也。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六元正纪大论篇》:丁卯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凓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至真要大论篇》: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鶩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眥,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1 20:41 , Processed in 0.02387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