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秋之病
秋五行属金,性坚寒,对应人体肺、大肠、皮肤等,出问题主要在这三个地方,有风、寒、燥三邪要防,还易伤肝木。保养应润燥、防风、驱寒,适时变更衣物,调节寒热。饮食的总原则是多吃应季食物。滋阴,补水养木护肝。除以前常用的百合、麦冬。此时滋阴还应以补肾为主,多吃各类干果,另外酸味食物滋阴、潜阳、入肝,可以在此时吃,对防秋燥也很好。
中心:研究好桂枝汤、秋梨膏、健脾药三个的用法,这个秋冬基本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秋季以感冒为中心,变化出各类疾病。常见问题如下:
1.盗汗:由于秋燥,阴虚盗汗是主要原因,表现为唇舌红,身上发热,烦躁不安,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脾虚盗汗,表现为唇舌相对白,身上发冷,看大便稀,消化不好。二者可能会互相转换,而且都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1.1治疗方法:
1.1.1 黄芪黑豆核桃红糖水;(阴虚)
1.1.2 山药、大米、姜粥(脾虚)。盗汗是多数小孩都有的问题,但处理不好,汗后易导致感冒
2.消化系统问题:对小儿来说四季不变的话题——健脾。此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除阴虚便秘、消化不良外,还可能发生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是一个统称,并不一定是轮状病毒,但不管什么原因,多数秋季腹泻可以理解为风寒感冒,病在大肠。
2.1治疗方法:温内固肠
2.1.1 姜、米汤放盐和糖,就是最好的药。
2.1.2 注意捂脚、肚脐。经常吃一两片熟大蒜,可以杀菌防虫。
3.咳嗽:这是秋天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也比其它季节复杂,阴虚、脾虚、肺燥、肝被克等都可能引起咳嗽。直接的诱因也可能是盗汗着凉,常见早上咳嗽。
3.1.治疗方法:
3.1.1 山楂、陈皮(此时青皮更好)、菊花、甘草、姜水有比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3.1.2 因为阴虚导致的咳嗽还可以用乌梅姜丝水
3.1.3 房间以醋:水=1:3,睡前薰1小时,既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咳喘,又能湿润空气,杀菌。
3.1.4还有很多外在的按摩方法,参考《咳嗽难治》一贴。
3.1.5饮食上经常用银耳、梨、姜、蜂蜜水做秋梨膏,也可以买现成的,不过怕有防腐剂。
4、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的打喷嚏是寒气袭表,立刻用热手掌搓热孩子后背,几下即好,然后看衣服是否合适,过凉过热都可能引起喷嚏,这是感冒前奏,及时调整预防。流鼻涕如果总是黄鼻涕,要考虑阴虚所致,但这时候多数小孩会流清鼻涕,这是身体调节寒气的方法。可以辅助身体,用姜、桂圆、红枣、黄芪水收鼻涕。早上有些会流黄鼻涕,是夜里伤津郁热造成,还不能判断寒热,要看起来1、2个小时后是否清鼻涕。
5、发热:此时发热病多在皮肤表面,因风寒闭肺,导致毛孔闭塞,宣泄不利,多数情况要考虑风寒感冒导致的发热,不要因为喉咙红就用寒药,先看表征是否解决,
5.1、治疗方法:
5.1.1风寒感冒冲剂就可以,最好的是桂枝汤。服药后喝热米汤,然后睡觉出汗即好,大人也可以用此法。
5.1.2 1.5岁内小孩可以考虑积食,用王氏治疗。饮食用山楂白萝卜水。
5.1.3 如果发热还有汗出,用葛根汤,或桂枝、黄芪、大米汤。
6.秋季食疗
梨:可以吃,但最好放少量姜煮水,否则多吃伤脾。
青橘子:一定要留下青橘皮,用来治疗咳嗽、肝火非常有用。
山药:不但是我们一直推荐的食物,更是这个季节的好东西,可以健脾、滋 阴、固肠,正好抵抗秋季各类邪气。
咳嗽哮喘的宝宝这时候可以抓紧润肺补气,条件允许,可以每天一盅黄芪炖老鸭。
平素身体虚弱,血气不足,容易感冒的宝宝可以用少量玉屏风散,或黄芪大米粥。
不管大人孩子,秋冬早上以温热性汤水为主,可以大幅提高免疫力,常用的有姜汤、红糖水、桂圆水、糖姜,少量常吃,不可急于求成。
特别提示:如果痰多难咳,可以选择西药沐舒坦;如果咳嗽久且有痰,适当吃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以上是秋季容易发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在秋天风燥寒三邪所致,可能会几种问题综合而来,基本保健原则不变。尽量通过饮食调节提前克服这些因素,防患于未然。少用药物,一样能够达到防病效果。祝各位的宝宝全健康快乐!
秋季空气干燥,很容易使孩子出现阴伤津液不足的状况,如果不进行饮食调理,进而可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特别是现在的宝宝,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加上有些父母存在育儿误区,常给孩子吃一些容易引起上火的零食,便秘更是常事。
中医专家提示:假如宝宝秋天总便秘,到了冬天就容易反复感冒,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符合逻辑。但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一旦出了问题定会影响到肺部功能,如长期便秘会使病毒长时间滞留肠胃,造成"积滞蕴热",使感冒容易反复发作并加重。因此,如果不想在入冬以后隔三岔五地带着孩子往医院跑,就得从现在开始,调理好孩子的肠胃。
因此,专家建议,要想避免孩子冬天感冒,在秋天就要行动起来,让孩子多吃"三养"食物。
1、养肠胃:即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竹笋、苹果等,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
2、养肺:除了用人们熟知的银耳、百合、生梨等拌蜂蜜煮粥或炖汤外,还可多让孩子吃些山药、荸荠、萝卜及大蒜、洋葱,也都能起到清心润肺,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3、养身:孩子多吃些颜色深的水果也可以起到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芒果、黄桃、猕猴桃等深色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比较高,对于抗感冒、增加身体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
冬季调理宝宝肠胃
? 胃口不好的孩子也就是不好好吃饭、喂饭困难、一顿饭要吃上1-2小时,遇上这类孩子,家长特别羡慕别人家那些大口大口吃饭,吃的又快又多的孩子,可家长们想尽了办法,有的时候也下狠心让孩子饿上一顿,可孩子最多下一顿开始的时候吃的快一些,很快吃饭的速度随着小肚子有食了,不饿了,仍然是慢慢的吃或把食物含在嘴里,半天才咽一口,家长这个急呀。遇上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试试下列方法,看看是否有效。
一、孩子身体健康,身高体重符合标准,平时很少生病,就是吃饭慢,吃饭不香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多进行户外活动,这样孩子就会有饥饿感,吃饭时就不会挑挑拣拣,饭菜吃着也会特别香。还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能在孩子吃饭前给孩子吃零食,如饭前给孩子吃了饼干或喝了牛奶,到了吃饭时感觉不到饥饿,自然吃饭就不香了。
二、如果孩子原来吃饭很好,最近生病吃药了,影响了孩子的胃口,这时家长可以通过食物的调理改善孩子的状况,
先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孩子的舌苔偏白,说明孩子体内寒重,家长可以打一个鸡蛋放入碗中,搅碎后放一边,然后在小锅里放半碗水、三片生姜、半勺红糖烧开5分钟后,用滚开的生姜红糖水去冲鸡蛋,冲出的鸡蛋羹在每天早晨孩子起床后,空腹的时候喝上一小碗,严重的在晚上孩子临睡前再喝一次,可以起到暖胃、祛胃肠寒、营养因药物损伤的胃黏膜,帮助胃肠功能的恢复。
如果孩子的舌苔偏黄,舌苔底下的舌质偏红,说明孩子内热重、积食、消化不良,可以到药店里买经过炒制后的鸡内金,碾成粉,在饭前半小时给孩子吃上一小勺,可以起到开胃、消食、助消化的作用,吃上几天孩子的胃口就开了,吃饭就会恢复原样了。
上述两种方法也适合一直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或是长的瘦小,面色发黄的孩子,这类孩子家长还可以取一段山药切成块,放到粉碎机里再放一些水,打碎后倒入锅中,一边烧一边搅和,烧开了就可以了,每天下午的时候给孩子喝一小碗,可以帮助孩子健脾胃,滋养身体。
另外,长期吃饭不好的孩子,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的针灸科请医生给孩子扎手指上的四缝穴,治疗孩子的疳积,消化不良,两岁以内的孩子家长还可以请医生用推拿的方法调脾胃,开胃口,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帮孩子搓搓背,从下往上捏捏提提脊柱两边的皮肤,还可以轻轻地按摩孩子的肚脐及周围,在每晚孩子睡觉前,按摩脚底的胃及肠子的反射区,一只脚几十下就可以了,一次按摩的时间不要太长,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胃口会开的。胃口不好的孩子在冬天尽量少吃水果,因为水果寒凉,容易伤胃肠。
三、一岁以内正在吃母乳的宝宝,如果一直吃的比较少,喂饭困难的,而且宝宝的头发稀疏,体重身高达不到标准或刚达标准的,或睡眠不好夜惊易哭闹的孩子,或易拉肚子的宝宝,多是先天不足,气血两亏,说明宝宝的母亲身体体质比较差,或是在怀孕期间妊娠反应明显,而且时间长,或是孕妇挑食严重,或是有其他的慢性病症等造成怀孕期间的营养不良、气血两亏,宝宝是靠吸收母血里的营养发育长大的,母亲的气血两亏营养不良自然会影响宝宝的身体状况,
健康的宝宝出生后,因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他们应该是很安静地、很少哭闹、吃奶正常、睡觉时间长,一般的声响也不会惊扰他们的睡眠,如您的宝宝出现了上述所讲的不适,可以说是有些先天不足,那么这类孩子在后天的喂养上尽量用母乳喂养,
母亲一定要多吃一些补气血、补肾的食物,及时补足气血改善母乳的质量,提供宝宝优质的乳汁,能够很快缓解和改善宝宝的身体状况,
还有一些剖腹产的产妇,手术的创伤也容易造成母乳质量下降,所以剖腹产的产妇也应在产后多吃一些补气血、补肾的食物,如在冬季里多吃羊肉、牛肉、海鱼、海虾、黄鳝等高蛋白的食物,
还可以取当归5克、黄芪3克、通草5克,每天用这三味中药煮成一碗药汁,放在一边,在每顿食物中加上一勺,这样中药的气味不重,又能起到补气血、通乳的作用,同时三味中药的用量不大,适合身体虚弱的人慢慢调补,而且不宜上火。
也可以红枣、桂圆泡水当茶饮用,红枣洗净放在铁锅内炒到表皮发黑,放入瓶中待用,每天取炒过的红枣4-6粒,桂圆4-6粒,冲水泡茶经常饮用,如有便秘,可以加枸杞子6-10粒一同饮用。红枣经铁锅炒制后具有暖胃去胃寒的作用,同时炒制后易于泡开,营养成分能全面利用,所以每天饮用此茶能起到补气血、调脾胃、治失眠、止虚汗的作用。
另外多吃新鲜的蔬菜,冬季里水果尽量少吃,荞麦、薏苡仁、绿豆、螃蟹、蜗牛、田螺、螺蛳、蚌肉、乌鱼、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蕹菜、苦瓜等这些寒凉的食物一是泻气二是会造成乳汁分泌的减少,喂奶的妈妈们都应少吃或不吃。当喂奶的妈妈们气血充足了,宝宝们也随之健康起来,胃口好了,吃饭快了,睡觉沉了,不易惊醒了,宝宝的哭声少了,笑声多了,带孩子自然就变得轻松快乐了。
深冬防病
冬天最后一个月,但寒气依旧可以伤人,而且消耗、收藏一冬的身体也变得虚弱。要注意问题较多,主要如下:
1、伤热燥,热燥本应是夏秋问题,但因现在人们有机会任意改变温度、保暖,房间往往干燥(从12月以来,天气从湿热转为干燥),特别是北方暖气干燥。小儿多伤于热燥,或者直接咽痛干咳,扁桃体发炎;或者内热厉害,易感外寒,导致内热外寒,都可会发烧、咳嗽、舌体红、声音嘶哑。处理方法应先解表(仅内热不用解表)、清内热。药用小儿感冒药,针对风热的就可以。内热用银黄、双黄连、板蓝根。解表可以用加紫苏的药。同时做好消积工作。如果发烧使用退烧药,必须配合米汤,不可伤津,很多用了发汗的方法也不出汗,因为本身就燥热伤津,再发汗,反而更伤,特别注意,这时候的发烧要用滋阴治疗。
饮食上清茶淡饭,萝卜白菜海带。如果扁桃体发炎,喉咙肿胀,用红豆、绿豆、薏米、百合粥。当然用寒药清热后,还要调整回来。保护脾胃。可以用豆类加红枣粥。伤燥后期可能会发展为痰多咳嗽,可以清脾消积就好。多喝水、米汤。
预防应注意房间加湿,注意三分饥与寒,多吃山药、百合等润肺补气的,可以经常用秋梨膏,经常吃熟大蒜,每次几片,随炒菜吃,可以预防很多问题。经常呼吸潮湿空气。保证脚、后背、脖子(脖子上面有围巾,衣服穿少也没事)保暖外,注意前胸不可以捂。
2、伤食:节日多,好吃的就多,人冬季不应多吃,食物应少而寒素,不可大鱼大肉。不要吃太多温热的食物,否则容易内热外感。及时处理积食问题。伤食和伤寒一起导致积食咳嗽,这在大多数感冒后期都会出现,表现为夜间咳嗽,早上咳嗽。注意晚上少吃点,或吃山楂丸消积。还要想办法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伤食咳嗽往往是大家觉得感冒咳嗽总不好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不能度过,又会反复伤寒、伤燥咳嗽。
3、伤鼻子:流鼻涕是小儿冬季免不了的情况,呼吸道短,容易伤寒,流涕。正常情况下,鼻涕流出,马上热捂处理好就没事。如果严重长期鼻涕,可能导致鼻炎的症状。问题出在脾肺虚,用健脾方法。鼻炎久的用补肾。具体看《流鼻涕的宝宝》。特别提示一点,流清鼻涕也未必就是着凉了,很多是因为穿太热,遇到寒气就流清鼻涕,这种情况少穿点,注意脖子保暖就可以。千万不要再捂。
注意情况: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应当做好准备迎接新春,春季属木,是生发季节,身体生长最好,但应冬季做好准备。此时应当储存好充分的水,以备供春季木气生发。所以此时多补肾,用干果、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如果肾有问题的,可以此时用六味地黄丸,大人小孩都可以。
春季木火厉害,容易出肝、燥、热等问题,流感多显示为热证,容易传染,注意提防。主要的预防方法是提升卫气,多加运动,保证身体清爽。及时清热。多吃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适当喝茶。
抗菌素与普通感冒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
“感冒?流感?抗菌素”专题在《为了孩子》杂志2003年第1期刊出后,引起读者很大反响,这是一个可喜现象。年轻父母的来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慨,也认同我国儿童患普通感冒时过多使用抗菌素的事实,但字里行间又流露了对这一事实的无奈。虽然我无法与读者进行零距离沟通,但我想在此再次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本意仍是希望引起共鸣,小儿普通感冒时不必常规而无一例外地使用抗菌素。
细细追究目前过多使用抗菌素的原因种种,其中有医生处方行为的不规范,有抗菌素作为处方药管理不严,也有来自家长要求使用抗菌素的压力,更有年轻父母对此问题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宝贝,感冒发高烧“不用抗菌素消炎”怎么行?要尽早纠正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医患双方必须共同努力。
1.普通感冒不等于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从鼻腔到喉部的气道炎症;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咽炎,也就是以鼻部、咽部症状为突出的炎症,其归属于“上感”。“上感”是一个广义的诊断,除普通感冒外还包括急性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鼻窦炎和中耳炎等,这些不同部位“上感”的病原学差异导致抗菌素应用指征不尽相同。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于世纪之交制定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其中明确指出:对“上感”要作上述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而不宜笼统诊断“上感”,否则极易在客观上为滥用抗菌素创造条件。
使用抗菌素对患扁桃体咽炎、会厌炎、中耳炎、鼻窦炎的患儿而言相对要多一些,而对普通感冒、喉炎患儿则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医生有责任悉心检查,作出“上感”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并遵循指南原则合理使用抗菌素。
爱心提醒:作为家长,你也不要满足“上感”的诊断,应该询问医生自己宝宝的“上感”属于哪一个病变部位,如果是普通感冒,就不宜都要求补液、都要求使用抗菌素,更不宜要求使用高级抗菌素。
2.为什么普通感冒患儿不必常规使用抗菌素?
普通感冒病原90%以上是各种病毒,病毒是一种有别于细菌的致病微生物,迄今尚无特效抗菌素对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明确杀灭或抑制作用,因此指望今天补液、使用抗菌素,明天就可以退热、病愈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病毒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在上皮细胞中繁殖,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剥脱,粘膜水肿、血管充血(引起鼻塞症状),渗出增加(引起流涕症状),病毒致炎性反应和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同时机体则通过免疫功能,包括吞噬病毒、产生抗体、活化免疫细胞等抑制病毒复制,最终控制普通感冒的症状。这是一个动态渐进过程,根据不同病毒、不同机体反应,大约需5~7天,这也就是所谓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自然病程与使用抗菌素是全然无关的。
爱心提醒:
1、宝宝发烧了,父母指望今天补液、使用抗菌素,明天就可以退热病愈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与使用抗菌素全然无关。
3.发热不是使用抗菌素的指征
许多家长看到宝宝发热,尤其令人紧张的是宝宝高热2~3天不退,都认为有必要使用抗菌素,这是一种误解。既然我们已经明白普通感冒如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其自然病程是5~7天,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观察,年轻父母尤其要警惕这正是容易滥用抗菌素的时候!
发热是一个非特异症状,可以由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引起,也可以由许多非感染因素如肿瘤、风湿病、类风湿病等等引起。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是机体的防卫机能,动物实验提示发热可以提高动物存活率,可以使鼻分泌物中存活的病毒数量减少;发热可以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包括免疫淋巴细胞增殖或活力提高、抗体生成增加等;许多致病微生物在体温升高时由于其生长环境的改变而被抑制,所以家长要明白发热是机体对病毒致热原的一种反应。
发热高低和病情轻重并不成正比,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严重感染患儿仅有低热甚至体温不升。当然,发热对机体也有某些害处,如增加耗氧量和心输出量,加大心肺负担,增加出汗失水,使胃液和胃肠道消化酶分泌异常,影响胃肠功能;部分婴幼儿有可能导致高热惊厥,超高热更有可能损害宝宝的神经系统。因此,对发热的普通感冒宝宝重要的是加强退热等对症治疗,而不是病急乱投医、小病用重药和无原则地滥用抗菌素。
爱心提醒:对发热的普通感冒宝宝重要的是加强退热等对症治疗,而不是病急乱投医、小病用重药和无原则地滥用抗菌素。
4.什么是普通感冒最恰当的治疗?
治疗普通感冒我们强调充分休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供给充足水分和预防并发症等,所以说最好的治疗应该是母亲的关爱和悉心护理。
大部分家长对不常规使用抗菌素总是不放心,但我们静心思索就不难发现:事实上,我们大人得感冒者使用抗菌素并不多,常常是吃些感冒冲剂、退热药,3~5天就好,为什么孩子得了感冒就要频繁地使用抗菌素呢?
不少家长向我咨询:“孩子发烧,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但‘药性’一过,体温又上来了。”实际上这是必然的,退热药的功效仅限于解热镇痛,并不能杀灭普通感冒病毒,所以我们可以每日3~4次使用退热药,这种用药使发热不至于太高,家长也就不会过分紧张,到了病程第5~7天体温降至正常,这实际上是普通感冒自然病程所驱使,并不是抗菌素治好的,抗菌素不能缩短普通感冒病程,也不能因此而预防其细菌并发症。
我们主张合理使用抗菌素,不等于不使用抗菌素。普通感冒的宝宝如果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会厌炎等,很可能就必须使用抗菌素,因为这些并发症很多是由细菌引起的。
走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倡“循证医学”,治疗普通感冒的原则是必须重视其病原。如果我们每一位医生、每一位家长都能以此为准则,去分析、去判断、去追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要做的是:从我做起,跨出合理使用抗菌素关键的第一步!我相信,中国总有一天能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规范而合理地使用抗菌素。让这一天早点到来吧,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健康的重要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