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三七生

万法一纲六目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宁 于 2013-1-16 08:55 编辑

高屋建瓴,学习了。
===
努力学仁,努力养气。命运将操之在我!开心。


再加上菩萨的保佑,大悲咒,心经,礼佛大忏悔文,准提咒,加速改命啊,开心!
发表于 2013-1-1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以前觉得非常高深的东西,先生说得让我都能明白。以前有一次我给先生打电话,想说明白原始的玉米种子长什么样,没想到先生说是像玉一样吧,我恍然大悟,是啊,先生说所以叫玉米嘛!
发表于 2013-1-19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源泉
像玉,所以为玉米。。精彩回答啊。
发表于 2013-1-2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发表于 2013-1-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要之言,感恩先生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一段一个心理咨询工作者与顾客的对话:

我:“你想要得到什么呢?”
她:“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我:“我猜你会这样说。”
她:“为什么?”
我:“我认为我们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是,我们努力去实现梦想了吗?社会总是期待我们成为好男孩或好女孩,好父亲或好母亲。如果我们依照社会的期待去做,我们感到沮丧也就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了。沮丧是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而付出的代价。如果你要过得快乐些,我想请你想想,为了改善你的生活,你希望他人做些什么?”
她:“我只是希望有人关心我。这没有什么不合理,不是吗?”
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我想请你谈谈其他人怎么做才是关心你。例如,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吗?”
她:“哦,你知道的……”
我:“可是,我并不清楚你具体期待什么。我希望你告诉我,我或别的人怎么做,才是按你期待的方式来关心你?”
她:“这很难说清楚。”
我:“是的,说清楚我们的请求有时是很困难的。可是,让我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就更难了!”
她:“我开始明白我希望别人怎么关心我,不过,我不太好意思说出来。”
我:“是的,这经常令人尴尬的。你愿意告诉我你期待我或别的人做什么吗?”
她:“当我说需要别人的关心时,我实际想要的是,即使我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就能考虑到我的需要。而且,我希望我总是能得到这样的照顾。”
我:“谢谢。如果是这样,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你的愿望很难实现。”


即使这个人真的已经明白了她的愿望很难实现,这个“明白”似乎也无法改变她的需要。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无法实现的需要是如何形成的,或许创造这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本身的动机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或许,本身没有核心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核心者,果实之种子也,可以再生。仁者爱人,关心也好,爱也好,不过是蕴藏生气的核心向外再生的表现而已。

如果没有仁,万物不能再生。尽管我们不愿相信,或许问题真的是这样的:虽然表皮已经成熟,但这是一个核心没有发育的果子,虽然能吃,却不能种。如果将来年的生机寄托在这种果子身上,将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对这样的果子又能要求什么呢?

故养生即是养仁,无仁便如一个空心的果核,既无法向外生发,更无法向内充实。真可悲也哉!
发表于 2013-1-2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仁爱之心,非常重要,无论学习什么沟通方式与技巧,没有仁,都是没有根的,走错方向也就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爱之心,非常重要,无论学习什么沟通方式与技巧,没有仁,都是没有根的,走错方向也就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
源泉 发表于 2013-1-22 21:46



    是的,仁即核心,核心是空的,外表再华丽也只是金玉其外而已。
发表于 2013-1-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有宽容强大的内心,感恩先生
发表于 2013-1-2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郑重鼓掌!
发表于 2013-2-1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悠然子 于 2013-2-11 23:17 编辑

理法方药,明理为要。其要唯一,以简驭繁。儒家曰“惟精惟一”;道家曰“抱元守一”;佛家曰“制心一处”。医家“一气周流化六经、六气”已渐为共识并实际运用,然理论上仍为八纲所主导。今所幸先生首创“一气六分,一纲六目”论,理论与实际得以联接,确立医家“唯一”核心标准,与儒释道得以统“一”。

易经也是阐述“一”的变化内涵:“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这个就是“抱元守一”“惟精惟一”“制心一处”之后出现的功夫境界。但是用一个什么词能代表呢?大家集思广益吧!

“一”者,一气,借“一心”起用。“一”是理论描述,“心”是实际修持对象和方法。儒释道医易都在“一心”处生根,然后各表一枝。溯本归源,学习儒释道医易都必须最终归根到“一心”处,方为究竟。“一心”处是无为法,各以有为法而有区别。

感恩先生一直以来的引导和扶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3 2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供需相应 于 2019-9-4 10:11 编辑

药如令牌气似兵,性味结合调动兵。驱邪需要有兵调,辦别虚实最重要。阴阳表里寒热六目是正气驱邪的表现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0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气三位一体:聚则为精,散则为气,化则为神。虚实为总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1 22:14 , Processed in 0.0225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