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905|回复: 1

锻炼与熏陶,青春期之前的管与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7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51870010187kv.html

薛仁明   发表于2012-08-17 東方早報
  作者案:薛烨岳是我总角之交,小学同学,也是我台南茄萣老家的邻居。上回我与他偕其夫人刘美佐女士在茄萣老家谈起孩子的教养问题,略记了谈话的内容,可对应《小子,何莫学乎诗》(5月22日B10版)一文。


现在的「阅读运动」几乎都是「浅阅读」,读得再多,对孩子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还有反效果。






刘:书店卖的童书很多着重在图画,小朋友拿到书都不看文字,只看图画。



薛:我不赞成小孩看太多漫画、绘本,偶尔看看,当然无妨;但不该成为小孩阅读的主体。现在大肆提倡绘本,其实多少是商业考量,是书商投读者所好。看图画当然比阅读文字轻松,但问题是,轻松愉快之后呢?一本绘本没几个字,沉甸甸,价格又不便宜,小孩翻了一翻,便认为这本书读完了;不仅对书籍一点基本敬重都没有,还因学校「阅读运动」的推波助澜,误以为自己真的读了很多东西;明明所知所得极其有限,却自矜自骄!这样的「浅阅读」,数量再多,对孩子的帮助都非常有限;习惯之后,甚至会阻碍深度阅读的能力与耐性。这效果大概就像成人整天挂在网上浏览,美其名是阅读,事实上,帮助又有多大?

我们夫妻有时会去旧书店帮小朋友买少年读物,挺便宜,一本二、三十元;这些书譬如台湾民间故事、中国历史演义、古人传记、成语故事等,几乎都是文字;连薛朴都可以看没有注音的书,他早习惯了。在家里,看这些书的定位是娱乐;此外,除了学校作业,他们还得背书,这才是真正的功课。至于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是介于功课和娱乐之间。譬如,我时不时会问薛朴,有没有看《三国演义》?如果不稍微提一提,依目前情况,他不太会主动看。和其它童书相较,这书毕竟还是难一些。难的读物要稍微规定,稍微有点勉强:但勉强又不能过度,一过度就会有反效果,所以不能硬压。

这样的情况算是一种引导,循循善诱;先牵两步,再让他接着走。这会耗费很大的力气吗?其实不会。



如果对孩子过度期待,那是做父母的贪念。只要有贪念,就常会酿成悲剧。



刘:我家女儿的功课比较差一点,帮她做过复习,还是不见进步。



薛:有些人天生比较迟钝,当然要帮他一点;但如果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对小孩会有反作用。很多书读得不算太好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之所以那么不愉快,就是因为有太多不合理的期待。家长可以有所期待,但不能过度;一旦过度,就是在害小孩,也会把自己赔进去,最后变成两败俱伤。

对小孩的原则是:可勉强,但不能压;可引领着走,但不要拖着走。小孩年纪愈大,愈有想法;如果硬压,反弹就大。当他还小,我们对待他有弹性;将来青春期时,他的弹性也会出来;不仅对自己,对别人也会有种可呼吸、可转圜的弹性。这点很重要。如果我们太严格,将来他对自己、对别人,也容易过于严苛。很多悲剧都是太认真的人造成的;认真是好事,但有其临界点。

我写〈二丫头读三国〉,之所以从阿和下笔,正因为她与读三国这事反差最大。如果写以婕读三国,大家不会讶异;因为她的天赋还算可以,稍稍训练,不难有这个能力。但是,阿和的天资与性情本来离这东西挺远,她可以每天慢慢翻,读到了四十几回,一字一字读,遇到诗也读,偶尔还会抄写诗句,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她本来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期待阿和完全与以婕一样,就不合理,绝对是超过合理的期待值;她能认真读到这程度,我觉得可以了。若过度期待,是做父母的贪念。只要有贪念,就会害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多半是贪念,常会酿成悲剧。

附带一提,面对小孩时,不应该常把「怎么可能?」的字眼放在嘴上,天底下什么事都有可能。以前在国中教书多年,有些看来很离谱的学生之所以喜欢我,也愿意听我说话,就只是因为很少有老师像我这样能体会他们。大部分的老师因成长顺遂,本性单纯,看到那样学生的直觉反应:怎么有这种人?但对我而言,为什么不会有呢?世界上本来就是一样米养百样人,本来就是五花八门。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经验无限放大,大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状态,也有他为难之处,所以不宜对别人过于严苛。

譬如,我内人在国中担任导师,班上有几个住在山里的小孩,课业成绩不算理想,但做事之利落,面对自然环境能力之强大,却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我们的教育其实充满了「都会中心」,到处充斥着都会生活的价值观,却很难自觉。一个做起农事有模有样的十三、四岁孩子,常会因功课不好,被那些满脑袋都是都会价值的老师嫌得一无是处。但凭良心讲,看到他面对一只毒蛇可以那么从容淡定,我们都该自叹弗如,都应该持些谦卑之心。对这种小孩,只能说如果他有心要念书,我们就鼓励他再念好一点;其它的,则不宜强加太多东西在他身上;说句老实话,当老师的,都未必活得比他好,又凭什么对他指指点点?





小孩看起来有些笨笨的,其实是好事。



刘:小孩子爱问问题,但又常常乱问,到底要不要鼓励孩子发问?



薛:传统教小孩,头一件事就是先学虚心;一个人先放下自己,才能让外面的世界进入心里。传统教育之所以不鼓励孩子问问题,正是要他先学会听别人讲话;真要提问,等年纪稍长、肚子有了东西,届时再问,还不迟。幼小时,以虚心为第一要务;小孩虚心,以后学东西就快,也比较不会自我中心、不会刚愎自用,更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

现在的孩子喜欢发问,看到啥,就问啥,真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大人也很「认真」,整天忙着响应孩子信口提出的问题。但这并非好事,这样有问必答,造成小孩理所当然地认为:我问,你就得答,而且要很快地回答。从此,他对未知之事失去耐性,不知道有些事情得放在心里琢磨;因此,他们不习惯察言观色,不明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现在小孩的「白目」,哪里是没有原因的?

随意发问的小孩,问题没办法含着、蓄着,就没办法有持续性、发展性,等这些浅碟子的问题、反射式的好奇差不多问完后,他对世界的兴趣会逐年下降,到了青春期,会开始了无生气,什么事都觉得无聊。

小孩乱问,有时只是为了黏住你而已。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该答才答,不必要时就别答,甚至不要让他轻率地提问,好奇的事物也要学会在心头过一过。小孩愿意听别人讲话,一定比懂得表达重要很多;愿意听人家讲话,心里才会有别人;如果他很会表达,什么都是我、我、我,当然会自我中心。

现在小孩普遍伶牙俐嘴,大多是被鼓励出来的。老一辈的人不明就里,以为现代的小孩愈来愈聪明。可是,明明那么「聪明」,长大后却不怎么样,这不是很矛盾吗?过早开发聪明,常会提前停顿。庄子讲混沌,七窍开则混沌死;现在小孩之所以不太有童趣,正是因混沌提早凿开了。混沌太早凿开,小孩的成长就提早萎死,再者,因含蓄容受的能力都不足,稍遇挫折,稍有不如意,就容易闹忧郁,国小五、六年级的小孩就开始闹忧郁。以前我们小学毕业之前,哪知道什么是忧郁?大家看起来都笨笨的,正是因为混沌还在。小孩看起来有些笨笨的,其实是好事。

当今流行「小小县长」、「小小议长」之类的头衔,小孩个个伶牙俐嘴;实际上,对小孩都不是好事。小时候有些不善言词反而好;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木讷」是个美德。因为「木讷」之人容易虚心,不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自然愿意多听一点、多吸纳一些,他的心容易打得开。这样的虚心年纪愈大愈受用;他们不仅学习的能力强,对世界也会有一份真心的好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是下篇,把上篇一并贴上

锻炼与熏陶,青春期之前的管与教(上)

【玩具并非罪恶,但是,过了临界点,就会将小孩的心智塞满。】

  

   刘女士(全职妈妈,有一子一女就读小学):现在生活周遭的物质太多,造成了孩子不易满足,也容易贪心;而且,外界的刺激又太多,导致了孩子的心思静不下来。这样的环境,让我感到无奈。而且,更麻烦的是,即使我这边不允许,也仍有其他太多太多的来源,真是防不胜防。



   薛仁明:早些年,小孩还长住茄萣时,每次我回来,几乎都要做一件事:把别人新送的玩具收起来。在孩子活动的范围内,除了极少数那一两件外,玩具越少越好,其余的,统统放到仓库里。

  记得有次去人家家里,门一打开,但见整间客厅全是孩子的玩具,几乎踏不进屋子。当时,我第一个念头是,那孩子将来完了!当然,玩具并非罪恶,但是,只要太多,过了临界点,就会将小孩的心智塞满,感受力也会被这些模仿现实太过却又全然是假的东西给限制住,因此,想象、体会的空间就都变小了。所以,一开始就要有所节制;只要是有人送,就收起来;若可行,就直接婉拒,请对方别再送。这事很难吗?倒不会;一回二回,慢慢大家就明白了。

  后来比较麻烦的,大概就是食物。甚至有学校的老师拿垃圾食物当奖品,实在是件很奇怪也很错乱的事情。至于亲戚邻居,就是觉得小孩爱吃(就给),但问题不仅是垃圾食物,更根柢的麻烦是:当孩子从小就习惯所有的大人都迎合他、取悦他,那么,他怎么会不以自我为中心呢?他又何时才会开始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呢?

  

    刘:但有时会讲不通,而且每次买,都买很多;奶奶以前的生活很困苦,自己都没办法吃到,现在因为补偿心态,就给她的孙子吃。

  

    薛:这种“己所欲,施于人”的“将心比心”,当然是很多人都会常犯的坏毛病,也带给了小孩无数的灾难。我以前常劝阻二老,刚开始时,他们也会不高兴,他们也需要有段时间调适。其实,孩子在成长,我们大人也时时需要调适,老人家当然也不例外。

  





【恨铁不成钢,通常不是好事;偶尔为之,也要先想看看自己是不是钢。】

  

    刘:每周回到茄萣,小孩就开始吃零食、喝饮料、打电动,真叫人无奈。

  

    薛:(笑,看着薛烨岳)这就跟他爸爸有关啰!以前他老爸曾对我说过,“自己已经没用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你都已经把自己放弃了,小孩会有出息才怪!(大笑!)

  老实说,小孩在成长,大人是可以受益更多的。因为,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轻易发现许多原来察觉不到的问题。但是,不能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结果,骂他更甚于骂自己,同时,还兼夹着对小孩的不满与对自己的憾恨,硬搅在一起,然后,越骂越生气,越骂越带情绪,这当然会有很大的反效果。

  所以,不能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还一直要求着孩子。恨铁不成钢,通常不是好事;偶尔为之,也要先想想看自己是不是钢?记得当初刚教书时,老要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骂半小时以上;当时自认为会讲道理,都已这样掏心挖肺了,你们竟还如此不受教?结果又越骂越凶。美其名是很认真,很有责任感,但老实说,整个过程中,有一大半,都是在自我催眠。

  后来,等我稍有长进,多少有些自知之明后,骂学生就很少骂超过三分钟,通常,两三句话就差不多了。后来发现,骂得短,骂得精练,常常效果越大。盛怒下的打骂,孩子大概都只记得你发怒的样子,压根就不清楚你到底要传达些什么,这种打骂,几乎就只剩反效果。自己做得到,就不妨说两句;自己做不到,就千万别说。明明不该说,忍不住又硬要说,副作用很快就会出来;将来到了叛逆期,那就有得瞧。只有以身作则,才是教育的不二法门。

  

    刘:我家的孩子已有些大,不再是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可能会跟你谈条件,或变脸拖延等等。

  

    薛:我们家是从孩子很小时,就不带他们去看那种为儿童制作的节目;我们出门,也很少迁就他们而去那种专门取悦小孩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我们要去拜访朋友,带小孩去;我们参加活动,小孩跟着去;若是不乖,还会告诫他们不可再犯,否则会被修理,几次之后,他们就有一定的规矩,就会乖乖地坐着;久而久之,他们也渐渐能从我们的去处获得益处。

  有些朋友很讶异,我们家的小孩出门,怎么可以那么乖;其实,乖是在外面乖,回到家里,还是吵吵闹闹的。但是,在外头有这分寸之后,对他们帮助还是很大的;别人还在看儿童剧,他们老早就可以到剧场看正式演出了。但是,真要论小孩的天真童趣,他们又完全不比别人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3:16 , Processed in 0.0191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