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8-9 12:39 编辑
在大多数成人-儿童互动模式中,成年人总是以一种典型的方法参与其中,即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抱着对孩子评价的态度去和他们接触。很少有大人去尝试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主观世界。孩子们不被允许去探索规则的边界,不能分享自己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也不能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直到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他们的主观经验世界能被理解和接受。而对于治疗师来说,只有他抛开了自己的经验和期望,并且诚挚地欣赏孩子们的个性、行为、经验、感受和思想,他才能做到敏感地去理解孩子们。罗杰斯认为,共情(empathy)是通过揣测他人内心而看到其内在世界的一种能力:“去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是他的世界成为了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不过,永远不要忘记了只是‘好像’——这就是共情,它对治疗非常重要。”(Rogers,1961:284)
尝试从孩子们的观点来敏锐地理解他们可能是最难领悟的要点之一,同时这也是治疗关系中潜在的关键因素,因为只要孩子们感到自己得到了治疗师的理解,他们就会受到鼓舞,并且会把更多真实的自己表露出来。这样的理解似乎对于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感到被理解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很安全的环境中,于是就能继续向前进行勇敢的探索,然后他们对自己的经验世界的知觉就会随着不断发生改变。
不断前进,然后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就会承载上新的含义。世界经典读物《小王子》(de Saint Exupery, 1943)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探索的过程。故事中的狐狸试图说服小王子驯服自己(让小王子与他建立关系)。他告诉小王子说,他的生活非常单调乏味,他捕捉鸡,而人又捕捉他。生活永远没有改变。他描述说,所有的鸡全部都一样,所有的人也全都一样。接下来,狐狸说道:
但是,如果你要是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像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de Saint Exupery, 1943:83 )
充满理解和接纳的游戏治疗关系对孩子的知觉所产生的显著影响与这段描述非常相似。
对孩子的共情经常会被人们看做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治疗师只需要坐在游戏室的专用椅上,允许孩子们做他们能想到的任何事情,然后完全不给予或只需要给予很少的反馈。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保持与孩子高水平的情感互动,治疗师才能做到准确而敏感的理解孩子。治疗师需要把自己当做(好像)是正在接触的那个孩子来进行认同,而不能只是时不时地给那个孩子一些回应。要想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汇并且准确和敏锐地理解孩子,治疗师需要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注在与孩子的关系上。这样的投注会使治疗关系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使孩子和治疗师用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来巩固这段关系。这不是一种轻易就能参与其中的实实在在的身体上的活动。要想带着理解来感受和进入孩子的私人世界,治疗师需要在情感和精神上付出很大的努力。孩子们会知道治疗师何时触碰到了自己的内心。
敏感的理解意味着治疗师要充满感情地去接触那个孩子所知觉到的经验现实世界。对于孩子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出的关于其个人经验世界的感受或体会,治疗师不应予以质疑和评价。在那一刻,治疗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感受尽量与孩子正在体会和表达的感受相一致。治疗师没有必要提前思考孩子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感受,也没有必要分析孩子所表达内容的潜在含义。尽可能深地去感受孩子在那一刻的体会,尽可能完整地接纳孩子对于共情所做出的直觉性的回应,这是治疗师在共情过程中应当抱持的态度。因此,游戏治疗的关系就是包含着赞赏和共情的关系。治疗师需要始终珍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并跟随孩子的步伐,通过共情来了解孩子每时每刻都身处其中的经验世界。
治疗师别想用安慰的话语去尝试消除孩子痛苦的感受。例如,在面对一名被惊吓到的孩子时,不要说:“一切都会好的”;也不要用“但是你妈妈真的很爱你”去安抚一位心灵受到伤害的孩子。如果治疗师那么做的话,他就排斥了孩子在那一刻的感受,而类似于这些的反馈话语就好像是在向孩子传递一条信息,即体验到伤痛是不被允许的。不论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治疗师都应该认为这些感受是合理的。如果波比因为丢失了心爱的蜡笔而感到非常难过的话,治疗师也要体会到那种难过,虽然难过的程度不一定和波比所感受到的一样的,但是治疗师至少要有那种“好像”丢失了重要物品的感觉,尽管治疗师可能永远也不会有被酗酒父亲虐待的经历,但是再面对有过如此经历的凯文时,治疗师也要依靠自己的直觉去体会凯文的感受,就“好像”自己也有过这样惨痛的遭遇一样,并像凯文一样产生出恐惧和愤怒。治疗师要切记,一定不要让自己的生活经验侵入和干扰到自己孩子的感受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