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220|回复: 0

【转】修真功法集锦——鸿濛一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丹道学问至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丹道修炼之学的创立,反映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征服自然,维护生命尊严的伟大精神。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大德大智、高真大隐贤哲圣者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为征服自然;探索生命真谛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这一切奋斗之目的也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人类不被天地自然所控制与摆弄。




  丹道乃实人、实物、实证之事,丹道决非唯心之说,决非迷信,更不搞偶像崇拜,不信仰与崇拜“神权”。丹道修炼注重自我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乃是一种独立自主之精神支撑着修炼者。求神拜佛,祈求神灵大师保佑护持,乃是放弃自我之个体,依赖他物的一种消极逃避的人生态度。对此,丹道修炼者更是极端反感与厌恶。“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修炼者的奋斗理念与人生观。




  丹道修炼是以自我生命体为实验品,并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以期完善我这个有缺陷的肉体生命与人生,希望能达到与完满无缺的“天道”想融、相生。故此又可以说,修炼者若无决大之毅力与实践精神,以及不计成败得失的忘我精神,是绝难全部成功的。故此,也可以说丹道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大自然作斗争,并改造自然,完美人生的终极学问,其中积极向上的伟大奋斗创造精神,更有甚于现代科学家们对于现代科学的汲汲追求。




  若有人说,丹道修炼之学根本就是虚假和不切实际的,并列现代科技理论以解释之。愚以为,现代科技仅有数百年历史,而丹道科学已有五、六千年历史。现代科技之发达以及她所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举世公认,无容置疑的,但是并没有达到万能之地步。现代科技并非达到能解释天地宇宙间一切是非真相、真理奥义的地步。现代科技仍在自我完善与进步,孰或不能与丹道不谋而合乎?因为他们所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皆是使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飞越。




  世上只要有其事,必有其理,因未有者,在于我们学识不足;世上有其理者,当有其事,所以无者,在于我们经验不够,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而不名迷信,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否认与完善。




  从某一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是人类对困难的一种变相逃避,一种变相消极。因此,曾有人戏称现代发明创造是懒人的结果。比如:一段遥远且崎岖的路途,以至于是我们这个肉体生命用双脚是难以完成跋涉任务的,于是我们动脑子,发明创造出代步工具如:马车、自行车,继而飞机等,以此辅助工具代替人类完成跋涉目的,如是形成了人对机械的依赖,人反成了机械的奴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的尊严已经丧失。




  但是丹道科学并非如此,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完善,完美自我之心灵以及肉体功能,使空间距离以至时间之箭皆不能成为我之障碍,不须借助外物,以期达到相同之结果。




  现代科技是以外物作为实验对象,丹道科学乃是以自我作为实验对象。因此现代科技可以一代一代完善,一代一代的发展,能保持其连续性。如果前人发明了某种机器,后人可以在此前人的成功基础上完善发展,因此,现代科技之优点显而易见,可以说是一种接力赛。而丹道科学则不然,如果前贤从头开始,一步步验证,直至成功,并将其方法与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而后人也只能凭籍此方法,但必定仍得从最初步开始,来实现自我之升华,再后来者,亦复如此。可以说,丹道科学是一种个人独立赛。因此,丹道科学虽有五、六千年历史,但几乎仍停留在开始之阶段,只留有一大堆前贤高真大隐对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文献而已。




  正因上述之原因,现代科技逐渐占住了主导地位,凡是才能,学识与聪慧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现代科技的研究中,并不断推动其进步,而丹道科学,少有人问津,正因为如此,使丹道科学日益为人不识。现代科技已被人共认。凡研究现代科技者,即使终其一生亦未能攻克某一难关,但也会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尊敬。可是,对丹道研究者,如能成功,固然能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与崇敬以至盲目神化,如:魏伯阳、张紫阳、吕纯阳、张三丰、全真七子等,但也有终其一生,因条件不具备而未能成功者,此辈先贤又莫不默默无闻,不但未能得到人们给予其应有的尊敬,反而受到不断的击评和嘲讽。因此说,研究实证丹道,非是有超凡之见识、超凡之毅力,圆融灵活应世之才干与不计名利得失,功过是非的大丈夫,大英雄,大豪杰而不可为。




  由上诸多原因,使丹道学问尘封以久,使丹道科学之研究断代已久。现正值国泰民安,科技昌明之时代,重整丹道科学已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也。若使此学问消没,我们愧对五、六千年来的历代先祖,也愧对后之来者。




  基于上述原因,愚等特将天元丹法,毕生所得,凡可泄露者皆露于《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与《丹道指南》两书中,二书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前者对于天元丹法之修炼、功法以及历代所传心法口诀,并附内景真机,细微火候,验证标准等莫不真实的披露在诸同好面前。《丹道指南》乃是对前书的解读,并设有丹道实修问答,以及女丹功法等内容,同时此书又通过纵向之比较,试图将天元丹法之理法清晰无误的完整再现在读者面前,庶几,使诸同好修行有路,验证有据,前进有阶也,纵或不能实证超凡入圣之功,但对消除疾病,修养身心,解除因生活紧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完满人生,亦是绰绰有余。祖师曰:“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众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愚愿与诸君共勉!




   第一编 理 篇




  我鸿濛一派,直授于太上道祖,乃先天自然大道,贯通天、地、人三元丹法,为性命双修之学,故学人学此法之前,必需明理,方不至入魔道。




  第一节 道说鸿濛




  本门丹经云:“时空一体,性命无二,鸿濛化气,观化无究,心物始成”,何谓“鸿濛”?万物天地,宇宙未生之前,称之为“鸿濛”。无形、无相、无动亦无静。或曰:“混沌无极”。应之于人身心,则曰:“清净之时”,此刻气候氤氲阴阳流转,皆未成形,待此“氤氲”运酿至一定“时机”,火候满足则鸿濛化气,恍惚杳冥之中产生一“信”,谓之先天鸿濛一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出矣,性命出也,鸿濛之刻,万物一体,人天合一。仙家丹道修炼,乃来源于我国古老伟大之天人合一思想,整个丹道修炼即是仿照宇宙产生之过程而修行,所谓鸿濛化气,观化无穷也。




  性命与观化




  性者,吾人灵觉之观也;命者,吾人生机之气化。本门以观化立门,对观、化二字有特别之解,何谓观?一为有识之观,为识神用事;二为真观,仿佛千百万亿之灯同照一室,无影无形乃至无相,一体同照,不分彼此,此观乃鸿濛中初现,故称之为先天真觉、元神,其体寂然不动,其用则感而邃通,又称无中妙有,吾人之真性,不神之神。此元神虽说有层次之分,但也只不过是“用”与“通”之不同而已,其体则一也,丹道修炼之最终目的,只是将此“灵觉元神”放入阴阳造化炉中,造化烹炼至极精纯之地步,最后合于天地宇宙本体之“元神”,而修成永劫不死之元神,所谓“天地坏时,这个不坏也”。何谓“化”,有两层含义,一为气也、意也,一为虚无、无形,所谓“一”也。丹经有云:“存神达化”之化即为虚无无我之意。观者,我之神,为观察者,化者,彼之神,为被察者,人类之所有文化科技思想......之发展和创生,皆来源于一觉一观。有化,定具相应之观,有观定具相应之化,二者不可割裂,易曰“遂感而通”,于是“化”乃出也,化即观,观即化,观化合一,始入鸿濛,能无观,即无我,能无化,即忘气。忘我以养虚,忘气以养神。鸿濛内丹总诀云“观化一体,因果互变,生生不已,绵绵矣,细细矣,泛泛矣,观化无穷,用之不尽,观化合一,无观无化,无物无我。合归虚无,归于先天至道--鸿濛一炁,其道乃成”。




  鸿濛一炁浅释




  鸿濛一炁者,非物质,非能量,非有,非无,非心,不可以以精粗论,亦不可以以大小论,不但凡眼不能见之,即道眼亦不可见之,行者需于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之中“求”之。《悟真篇》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用现代语言勉强描述为,产生宇宙万物,并维持之的一种无形“能力”。但鸿濛一炁,虽说不可见,并不是说不可知。鸿濛一炁虽说无可捉摸,但其用至大无刚,至微至柔,其“真用”一出,则露出“真象”,我们据此真象,自然知之,而产生所谓鸿濛一炁之说,故道经有云:“恍恍惚惚,其中有象,其中有情,其情甚真。”丹经有云:“玄关火发”。此即对鸿濛一炁之“真用‘的勉强语言描述,而实不可完全说明之。故本门有云:“鸿濛一气自虚无生”此虚无者,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神气完全合一之时,非死寂顽空、枯木顽石之“静态”也。鸿濛一气故又称之先天一气。




  先天与后天




  何谓先天,此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产生之前为“何”?二是指父母未生我之前,其中又有层次可分,(一)为胎儿在母腹之时期,(二)指父母交合之初始,(三)指阴与阳转变与过渡之中和点,如白天与黑夜之交界处,极动与静之交界过渡点,生与死之中和点。故丹经云:“物物各具一太极”,“太极有时候,有真种”,时候之意即是“真种”,有此太极之中和,万物才能生发,中和之中更有“真种”,否则,万物何以创生?故本门有云:“事事有虚无一刻,时时有先天一点”,有中含有真无,无中自生妙有,道无所不在,三层之含义,实一以贯之,中和之态,即先天,人之先天更应于天地之先天,人身乃一小宇宙也。




  所谓后天,指一切有形有象,有质之事物和东西以及层次境界,于丹道说来,最初后天指外呼吸,思虑之神、交感之精。到高层,人身一切内外形相之运化皆为后天,其实,修至一定层次,行者定能明白,所谓先天与后天之说法皆为相对之言,唯是有为无为之区别而已,无为者先天,有为者后天。丹经又云:“先天不得后天,无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无以变化”。无后天阴阳之交和则无法“采取”先天一气,在父精与母血交合之时刻,必入虚无,则先天一气自归其中,如后天父母壮者而交合又得其时,则子女亦先天充足,打个比方,婴儿虽先天充足,但后天没成人强大,所以抵抗力弱,力气小,故必须补充后天营养和后天教养,而渐使其先天之能力全部显象,如力气增长,身高增长,智慧增加,否则,不补充营养,不吃不喝,则先天无以显其变化待死而已,反过来,如无婴儿之先天遗传和先天无形生炁,则后天无所依托,故常有婴儿早死,儿童夭折,未老先衰之事发生,此先天不足,无论如何补充后天,皆毫无用处,反促其速死。丹经有云:“若将有形成变化,细酒羔羊亦上升”。只有补充先天无形之生气,才是根本。我中华丹道,最伟大之处就在于补充先天。




  于层次来说,无缘因,无条件的自虚无中而生,曰先天,故不落因果,先天而天不敢违也。丹经云:“不忆过去,不思未来,不拟现在,三心皆无”,无为而为,佛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皆对先天及如何进入先天而说之。有中生有,思忆存想而得,有为而为,落于因果,称之为后天,故为天命所制,天生之必天杀之,有生有死,有命有运,是宿命的。




  果真穷究至无上之根源,先天即后天,后天即无天。先天后天,言语道断,心行灭处(另,先天后天于丹道另有特别意义)。




  第二节 动静之说




  动分阳动与阴动,由中和趋于生长的运化称之为阳动,有放射发散之意。由中和向衰败及死亡,归入于寂静的动,称之为阴动,有收缩之意。静也分阳静与阴静,一为觉照合一之静,一为顽空,死寂之静。动若无静主入其中而制之,则其动变大,成为亢阳,不可收拾,最终走向死亡。而静若无动包之,则无以畅通和顺,而其神不清明,必入昏沉,成为浊阴,大事坏矣。故丹经有云:“以铅制汞,以息运神”。丹道修炼必须动静相得、相宜。况绝大多数人,皆是动特多,而静少之又少,其神纷芸变动,未能定止,日夜操劳,无而了时,一时之内,念起念灭,心随物转,本我已迷。故吾人之神,日为外物所夺,神去,气亦随处,神气日耗,趋于死亡。而吾人身体也日日奔波,被物所使,神气更失,必以静来制之,故丹道入门之始,必以静主之,明白静之含义,静者在于“安”,在于“无念”,在于“休息”,静功之道,即是告诉人们最佳休息方法而掌握之,“动”用于炼气,动者在于“和顺”,在于“连续而不滞碍”,无一丝间断,庄子云:“神无隙,乃成纯气之守”,放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刀兵不能害。此为气长生。又“安”之意在于自然,安于连续之动而无念,所谓一灵独存是为真神,丹经而云:“内炼之道,全在于绵绵若存,勿忘勿助”。




  本门认为:“无绝对静止,也无绝对运动”,任何运化和动机,都必需一“静止”的背景场所,以此暗暗隐含的无形“静止”来允许“运化”之存在和成立,此遍一切之处的“静止”即为大道一体同观之“觉照”,寂然不动,无形无象,无我之“真观”也。静与动本一体,实不可分,由静才能体现动机、化机、丹道之要,在于静以得之,无静、无以察动,无静无以制动,丹道所有妙处之产生,都来源于一“静”。只有“静”才能做到顺其自然,才能主宰命运,因命运本身是一种运动变化也,故修真圣典《阴符经》云:“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故制之以至静之道”,丹经有云:“其静曰元神,其动曰真意”。




  修炼之士,使此后天纷芸变化之各种识神归于寂然不动之元神,使后天粗短、急促、间断之呼吸归于细长连续无滞之真息,使形体不再奔忙劳累,归于静养休息之状态。如是神亦归于身,气亦归于身,神气形浑同一体,归于吾未生之前的“形态”,神气相抱,不分彼此,化为一气,于吾之祖气想吸相连相应,则玄牝立焉,玄关成矣。动静合一,情性合一,性命合一。




  第三节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何谓天,浑万物而为一者曰天;分万物而为二者曰地;合万物而为三者曰人。天乃无形之天,地乃有实之地,人乃阴阳相间之人,人本于地而生于天,故人身亦是一小天地,人身之气候亦同于天地气候之规律,故《阴符经》有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理即地理,人心即天地之心,天机应于人机,人机反于天地之机,人身之真造化,无不合符天地之自然造化,凡人不能直接察之,唯道人知之,天地之冬至,必应于人身之冬至,天地之夏至必应于人身之夏至,凡人后知之,故称后天,道人先觉之,故曰先天。行者果能修至自然而然之天然层次,则人身内外之精气之运化规律无不具一定之韵律而与天地气候真消息相契,合符一定的运行规迹和运化内景。否则,说明炼已不纯,心性未清。又如,上半月,人之无形气机趋于旺盛,此时应上弦月逐渐明朗、圆满,在此一阶段,人之性天也象中天宝月一样,逐渐明朗、清醒,精神也振奋起来,而下弦月则反之,人之气机和本性易入混浊和衰减,其中玄妙虽言语难说之,但修行之人自心能觉之,故丹经有云:“有人问我修行路,遥指天边月一轮。”炼已精纯,性地极其洁净,就如天上无一丝云,而一轮明月常悬空中,无形无相之真气候自得之,不假丝毫作为矣,就怕人“人心不死”,而“道心难生”。又如太阳之周期变化,太阳系之黄道应于人身之黄道,天地将雨未雨,将雷未雷之氲氤气象亦有合于人身之氤氲气机,天地有“子”时,人身亦有“子”时,此天人之机的相应,不差毫发,人身一“小天地”也,真能达到天人合一之极则,行者将与天地之情,天地之精神相往来,完全超乎后天凡俗之情,庄子曰:“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最后,悟通天心即人心,人心亦能改变天地,不在五行,不受阴阳支配,更能提契天地,把握阴阳。




  第四节 清静总论




  中华丹道虽说异常玄妙而神秘,但总括所有精深内涵,亦不过“恬淡虚无,清静自然”这八个字而已,无甚奇异所说,行者果能把此八字理解透彻,且行之极细极微处,则还丹易于反掌,可惜大多世人不知此理,以为越奇越玄,则越为上乘法诀,谁知大道至简至易,杏林真人云:“其口诀不过半句,验证不过片响”,大道贵简,忌烦。《老子》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丹道于迷者欲修欲繁难,对悟者,越炼越易,乃至无法无修,完全的无为。最上乘丹法,简单圆融,以一贵之,此“一者”、清静也。天仙口诀有云“彻始彻终,唯无念”。所谓“火候”之说,其实是针对后天而言,先天本无“火候”,“一意精纯”即为火候之真口诀,又有所谓“微细火候”之说乃是针对每个人在不同之时,不同之地等,所现内景之不同设论说,从行者所生“内景”之情形而确定行者之后天中哪一方面或哪一步未炼至精纯,对症下药,以方治病,治后天之病,使之“清静”而已。故古仙有云:“还丹容易,炼已最难”,此“已”即“恬淡虚无,清静自然”也,行者果得清静,则下元自无漏失而返还童体,行者果得“虚无”,自然真阳时生,天地之气时归身中,不结丹,而丹自结也。能恬淡自入虚无,能时入虚无,“心”自易清静,心得清静,自合于自然,功修完全不假入为。




  第五节 丹道命功与性功之异同




  丹道之命功在于炼气,属有为之法,最后归于无为自然,虽曰无为,实亦有作,丹经云:“无为也有功夫在”。性功主于清静,以养为主,所谓静能生气,性功首先需止念,最后忘我,无我归入“虚无”。命功主“动”,心神、心意必参入“气之运化”中,先以意随气,再以意领气,最后意即炁,炁即意,性功基本属于静功之道,须行者自悟,方可全明,非师能授。命功则必需师传,否则,恐有大患,命功有极限,真胎息者为命功之极,性功无限,丹经云:“炼已无限”。




  但是,静中自有动机,静到极处,心有大动,况且无静无以察动,无以制动,命中含有我之真性,炼性之时,即是炼命。炼气之时,行者必须一心一意,不可有游丝杂念,故需行者静功达到精深之地步,方可做到一心一意,所谓:“一灵独存”,行者炼气,行气之时,因历劫以来所累之各种积习使得出现种种杂精和凡气等,如果行者性功不精纯,则不易分清谁是凡精杂气,谁是先天真气,以至认假为真,祸及本命灵根,气动,而心不动,方才为真功,气行即神行,纯以神行气,而非意识行焉,此种层次,需行者修行到处,方可明白何谓“神行”。气动之时,行者心性不安定而飞扬散乱,杂念众生,则其气迅速变浊,不可得也。甚或连本带利一齐为天地所夺。又,命者,代表人的肉体方面;性者,人的精神方面,丹经云:“神依形存”。丹道的任何修炼皆离不开肉身,性无命不存,命无性无主,只有一具僵尸而已,谁看见顽石死尸能自觉修成而得道者,但是反过来,离开肉身谈修炼只一个无居游魂,无所凭依,皆为虚妄。只修性不修命,一则修证无据,二则欲念难伏,降伏欲念没有把握,只修命不修性,犹如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从人出生起,人之精神和肉体皆是相连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相比较而言,是先有命,后才有精神,如婴儿初生时,是先呼吸(大哭一声),渐次才有了意识精神,故丹道修炼,对大多数人说,命功重要,命功有限,性功无限,需先做到长生,才能功德圆满,才能了性,生命有限,急需延我之命,才能了性完满。如专做性功,性未炼成,命已不存,修行到头一场空。




  大道不拘于有形无形,物物皆含道性,有即无,无即有。丹道修炼就是将此玄妙无形之“道”修炼成有形“灵感”之丹。所谓“形神俱妙”也。何况,仙贵有形,故需性命双修,而以命为重要。先做到肉身长久而不坏,方可再谈“性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总之丹道命功之极则为胎息,果达真胎息之层次,则后天之命已了,以后只需入于先天中搜求和体悟即可,到此,全为性功,功修全不假人为,全为天行。




  第六节 口诀中之口诀——元神与真意




  元神者,吾人之性体,为有中之无,无中妙有。当天地人物未分这时,混混沌沌,无任何凭迹与因缘可寻找,无观察者,更无被观察者,动静俱无,阴阳未分,忽偶感而“动”,自混沌中凭空一惊一跳,而生出一“觉”,此即为先天真觉元神也,此一觉即是天地人物的真主宰。此一“灵觉元神”前无所依,后无所靠,非因缘合和而生,乃无微不透遍一切处,光光净净,照耀万有之本性灵光,道书云:“神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即此灵觉元神,故丹经又云:“吾人之性乃虚空一光”。




  我们修丹之士,首要之务必先弄明白此元神真觉,要认得“真”。因此行者必先从杳杳冥冥虚极静笃之中寻找到我未生以前太虚本体,才不会落入边见和方所,庄子谓:“无何有之乡”,再于“虚无”中体悟出那先天真觉元神,由此直觉再来认识那太虚之本体。实际上,也只有那先天真觉才能“团聚”那“太虚”。此个元神不生不灭,出有入无,吾人本来就有。在何时用何种方法才能体悟到?于至阴之中,恍惚之时,此刻行者无任何知觉,在混沌无觉中,忽然有了知觉,不是思议,不是模拟,不是触物,不是触境……。而是于杳冥冲醒而来,苟或妄为,则全体皆非,夹有丝毫暗想暗意,都非真正元神。丹经云:“静时固非,动时亦非,其机在静极而动之初,其间只一息耳”。普通之人,欲念纷纷,虽时有元神出现之景,但都被后天识神蒙蔽,一瞬即过,移时即非,不能知此真机。




  何谓真意呢,即在此一“觉”之后,如何“保持”此一“觉”之意,禅宗有云:“何谓无念?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即是一心一意持守此“觉”,念住此“觉”而无它念。觉后意动,此意与觉是一是二,有别亦有相同处。行道之人,意发之时,心中仍是无任何欲念游思,心内无有一物,此时之意谓之真意。丹经云:“无心忽觉为真觉,一心内守为真意”,看似有别,实是一觉而已,一意而已。真意实际就从那一觉之后,只保持纯洁一心,而无二念罢了,丹经云:“守心如一曰真人”也。就如同一个走路之人,顺着一条大道一心往前,并没有丝毫念头要寻岔路,这就是真意,一句话顺其自然,道经云:“道法自然”,修丹全在顺其自然,但非完完全全无作为的任其自然,如一放任而漫不经心,则又可能堕入顽空,无法成就变化莫测之元神,如果执于有作,则入于魔道,害人害己。故曰:“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绵绵若存”。




  真意有二,丹经谓:一称作已土,一称作戊土,知静之时叫已土,知动之时叫戊土。意动而气动,神在炁先,意炁一体,不可分之,静而有觉炁归入神谓之已土。




  行者性功必须极度精纯,心中无有一点欲念,身体无有一点阴浊之气。方可窥入并把持此元神和真意,此为不持之持,不守而守,到此地步,才能完全明白元神与真意之深刻内涵。如行者修功之时,稍有测度,摸拟之心,则得之非真,丹经云:“不可思议也”。丹道不过以此真意为丹头,意即炁,炁即意,神即炁,炁即神矣。




  整个仙道修炼过程,无非是对此“觉意”进行反复炼养,先在身内安炉立鼎炼养,再入于天地之炉中炼养,最后入于宇宙太虚之炉鼎炼养,再入于天地之炉中炼养,最后入于宇宙太虚之炉鼎中炼养而修成旷劫不坏之元神。




  故我们修丹之士,首要之务,最紧迫之事,必先对此元神、真意认得明白,方不至步入岔路。




  第七节 丹道基本名称及术语浅释




  一:道




  道有两重含义一曰后天之道,指一切在有形有相之东西和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易经》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二曰先天大道,即老子所云:“……独立而不改……运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强名为道”。先天大道,无形无相,不可说是有,也不可说是无,言词极难描述。




  二:一阳




  即一阳初动,行者通过对身心的调节入静,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刚生之阳炁,称为一阳,其卦象“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故称一阳来复。此一阳亦有层次可分。




  三:黄芽




  鸿濛一炁最初发象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如种子入土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极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此“黄芽”为先天神炁合一,天地人三家相见之后得来。故又称刀圭、戊己土、些子。其它异名更多,如黍米,一点,一粒,丹头,半黍,可点化全身阴质,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




  四: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东方升起,喻之人身、应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




  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升之子时相同,因此,一炁之发生只要合符其理,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发生,故称为活子时。如《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伍柳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为活子时。




  五:“时至神知”




  时者,活子时,神,先天真觉、真意,非后天识神,乃自然而然于虚无中忽生之“觉意”也。不是暗想和后天粗相之感觉也。所谓时至神知,在丹道中是指炁动之时,元神自知也,因为神在炁中,




  炁抱神外,神炁本为一物故可时至神知,唯炁未动时,称之为神,炁动时,称之为炁动或意动。




  六:铅汞




  一指为外丹中金石的真正药物,二喻指人身之神气。铅者,人身之肾气(炁),属肾水,其性易沉,而使人欲念纷起,故以铅喻之。汞者,指人之神,属心火,其性易飞,故以汞喻之。修丹之士在于先使心肾二气(炁),相交相合,化为一炁。




  七:真铅、真汞




  真铅者,喻指坤宫北方(指下腹)真阳之炁,乃水中之金,后天清水源所生之炁也。也有以黄芽作为真铅之说,此说更为上乘。真汞者,真心之火,真火也,指吾人之灵觉元神,在人元金丹之中另有所指。




  八:水源清浊




  水者,肾水,人身中之所有生炁,又称精,源者,产生生炁之方所,水源浊者,喻后天识神用事于中而生之炁,此炁生中有杀,又称阴精,非单指生理上之精液也,采之回来,只能成就幻丹,最终必将漏失,水源清者,喻先天元神主事,不识不知,虚极静笃下而生之阳炁,又称阳精。




  九:精、炁、神




  精者,炁也,精、炁、神皆是指先天,由于所处阶段之不同,故有精与炁之区分,实不可分,最初萌动之时,至微至细,叫做精,到腾发之后,叫做炁,或在不识不知,无形无相遍布全身内外之氤氲炁候,叫做炁,聚于一处、一点,称之为精,神者,气中之主也,神即炁,有此神,才能体现此炁,三者为一,不可强分,运化阶段不同而称呼不同罢了。




  十:丹田




  分上、中、下三个丹田,一般单指下丹田。丹田者,顾名思议,结丹之田,养丹之土地,生丹之田地也。丹道修炼皆离不开丹田之运用,无丹田,不能成丹,不能养丹,无法对肉身进行改造,无法重创性命。上丹田在泥丸宫,即眉心入内三寸左右,虚空一穴,丹成之后,为出神之所,其异名甚多,如:太微宫、彼岸、内院、流球宫、天堂、交感宫、瑶池等。中丹田心下肾上之间入内三寸左右,虚空一穴,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又称之为:中土釜、中田、黄庭、中黄、中宫、洞房、守一坛、戊己门等,下丹田,位于脐内,入里一寸三分之下,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人身之精皆从此生发,故称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异名甚多:“气海、气穴、生门、土釜、造化炉、北海、曲江”又有称作此为黄庭、中宫的说法。




  十一、刀圭




  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产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因津液实为修炼之元炁化生,含有先天炁之玄妙作用,乃是真意凝合而成,不比普通人体之津液,而是极具灵性,故称刀圭。




  十二: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所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阶段,就人身而言,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针对人身而言,以炼神还虚的层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以上专是就人身说法,因丹道修炼无论如何是离不开人身体的,但修炼者不可执于形色之死窍,此窍乃是活窍。




  十三:后天呼吸与先天呼吸




  后天呼吸即是指口鼻呼吸,先天呼吸指的是婴儿在母腹中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先天呼吸,人下生之后,变为口鼻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丹道修炼必须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高层次时,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十四:阴跷




  阴跷,针炙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炼精者,守此阴跷,真意注入此处,精自化炁,采气之时以此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又称为天根、死户、复命关、生死根、丰都鬼户等。




  十五:火




  指心神,用心、用神、用意,皆称“用火”,内炼之时,心神放得集中、凝定、收缩、呼吸亦随之振作,以助火工,称为进火或武火。文火,又称退火、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若有若无,如同炉中之火,封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在修炼中,是指进火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武火者在于烹炼,追摄而不使散失,文火者在于知止、知足,而以防过尤不及。




  十六:止火




  有二种含义,其一是指停住前面之用火,而换以后面之文火,其二是指在用火封固之后,应当停止一切用火,归于无知无觉大静,返入先天层次,才有出神入化之妙用。




  十七:风




  风,内外之呼吸也,因心神属火,若加呼吸吹嘘,则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风箱一般,故又称为橐籥,丹经云:“真息为火之橐籥”。




  十八:火逼金行




  火,指先天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导真炁运行,以为内丹之作用。




  十九:三宝




  一指外天地日、月、星三宝。在丹道修炼中,三宝是指精气神,即生殖交感之精,口鼻呼吸之气,念想思虑之神,此是指后天三宝,丹道修炼所用应之三宝为先天三宝,即元精、元炁、元神。后天三宝可分,故称后天。先天三宝实不可分,故称为先天。《心印经》云:“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即指此先天三宝不可听,不可闻,不可见也,因是不可分之缘故也。.


( 原链接请见:http://hi.baidu.com/axblog/blog/item/07c89fb17dfec1540823026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8:56 , Processed in 0.0224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