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081|回复: 0

代表提交近4000字建议 历数过度医疗5大怪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各大门户网站调研今年“两会”热点问题,“看病贵”仍是十大关注热点之一。饱受诟病的过度医疗,直接推高看病价格。

一进医院,医生就大把开抗生素药品;小病先来一通大检查;心内科、骨科等乐于“卖”支架、钢板;遇到癌症病人,抓住患者家人心理,拼命用高价药,最终导致人财两空……这些都是过度医疗表现出的“怪相”。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原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遏制过度医疗的建议。他认为,“怪相”问题根源在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医疗管理体制,只有将医疗机构与药品出售分开管理,药剂科从医院划出去等制度设计,斩断灰色利益链条,挤掉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才是解决“看病贵”的出路。

“怪相”表现

历数过度医疗五大“怪相”

陈万志这份近4000字的建议,历数过度医疗表现的种种“怪相”。

怪相一

抗生素药品滥用

陈万志表示,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l0种是抗菌药物。近5年国内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67%~82%之间,是英美发达国家医院内使用率的2~3倍。原因是使用抗生素药品利润高,是医院重要盈利工具。

怪相二

进医院须全套检查

过度检查在一些医院也很普遍。比如,患者一入医院就被硬性规定全套检查项目、医院对别的医疗单位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普通设备检查能确诊的必须再经高档设备进一步佐证……

怪相三

为报销小病也住院

医疗保险对门诊报销比例很少,重点针对住院费用。为了报销,门诊便可治疗的小病也跑去住院。医院为求收入,人为放宽住院标准,以获取医保基金的均次定额,造成参保人员住院率逐年上升。

怪相四

乐于给病人安支架

心内科、心外科、骨科等凡需要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几乎都存在过度植入。就心脏病治疗而言,搭桥手术是最好方案,但是现在医院普遍不愿做搭桥手术,而倾向于放支架。据悉,国产支架出厂价一般为3000元,卖到医院价格涨到l.2万元:进口支架到岸价6000元,用在病人身上价格上涨到近2万元。每使用一个支架,医生能拿到10%~l5%的回扣。这是导致支架使用量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怪相五

遇肿瘤拼命用贵药

病人一旦检查出肿瘤,家属都会倾尽所有治疗,明知是个“无底洞”也要往下跳,认为不治就对不起病人。医生也抓住病人家属的这种情感需要,拼命用费用高的药物,结果往往导致人财两空。

卫生部发言人称,一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约80%花在了临终前一个月的治疗上,而又突出表现在享受公费医疗等人群。

“怪相”症结

“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体制鼓励创收冲动

陈万志谈到,过度医疗和过度检查的存在,最根本原因在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医院管理体制,鼓励了医院的创收冲动。

他在调研中了解到,医院科室只有多创收,才能多发钱,有的医院甚至将住院率作为考核指标,与科室医护人员的奖金挂钩,从而导致本来不该住院的病人也要住院。另一方面,医生对利益的追逐,客观上也与工资收入太低、与付出不相匹配有关。一刚毕业的博士生当医生,每月工资收入不及月嫂月薪的一半。调研中,很多医生承认,有处方权的医生都拿过回扣。

陈万志分析说,“医疗防卫”也是造成过度医疗的重要原因。医生为获取证据保护自己,便以检验、影像、心脑电图等等来记录医疗过程,最大限度规避医疗事故责任。这一利益驱动下,各个医院为做大做强,争相购买大型医疗设备,陷入“装备竞赛”,医院为尽快回收医疗器械成本,直接推动过度检查。

根治建议

单病种限价包干 药剂科从医院划出去

根治“过度医疗”顽疾,需从制度设计入手。“实行‘单病种’限价政策。”这是陈万志开的第一方“药”。他建议对“单病种”费用包干。患者从诊断、检查、治疗及成本费用实行限价政策。避免医生开大处方,也防止过度检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第二方“药”是改变医疗单位“以药养医”的体制。他建议医疗机构实行医疗服务和药品出售分开核算、分别管理,逐步取消卖药对医疗机构的补偿功能;公立医院开药和做医疗检查这部分收入上缴,或是实行“医药分离”,把药剂科从医院划出去;提高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额度,提高诊疗费用标准,让医生光明正大地获得较高收入。

第三方“药”是改革医保基金的均次定额办法。他建议改革住院病人按人均次费用定额结算办法。对于慢性病要实施门诊报销制度,鼓励患者在门诊治疗,要严格规定住院标准,避免超范围住院或重复住院。

对于医院盛行的“防卫医疗”造成的过度检查,他建议国家要努力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医务人员行医的安全性。

本组特派记者 聂飞 发自北京

相关新闻

推广重庆药交所经验

减少药品采购中间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王晓琳也关注“看病贵”的问题。她建议以药品的实际出厂价为依据,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合理确定生产环节药品的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药品流通差价率来确定药品价格,防止层层加价,导致药品价格虚高。

同时,她建议尽快总结推广重庆药品交易所的成功经验,药厂直接和医疗机构网上谈判,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直接降低成本,降低虚高药价。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使医药产业得到健康发展。

本报特派记者 聂飞 发自北京

建平台普及医药常识

避免滥用抗生素药物

“滥用抗生素,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针对当前的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王智彪递交了《借助公益健康网络平台助推医患和谐》的提案,他建议搭建一个公益健康网,让百姓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一些医药常识。

“为什么说滥用抗生素,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我举个生活中感冒发烧的例子。”王智彪说,比如小孩发烧,同时给两个医生看。甲医生认为是小问题,建议靠自身免疫力自愈,如温度升高,可以做物理降温。乙医生说不能耽误,得马上用药。家长听了乙医生的说法,是否会觉得心里是暖洋洋的,认为医生是负责的呢?

事实上这是个误区,也是患者家属对医学常识的无知造成的。为此,王智彪建议搭建一个公益健康网,按照知晓-咨询-治疗-关怀四个环节,针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让患者了解病痛构架、药物影响,避免滥用抗生素。(记者 王尊 敖祥菲 柴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9 08:00 , Processed in 0.0301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