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225|回复: 5

医圣张仲景教我们如何看病(学习汉传师承中医的领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3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仲景看病是六经辨病(六经即六纲,就是三阴三阳.),六纲既明,则表里,虚实,寒热自在其中了。首先概括性的说了两条。说外感病,也就是表证,有阴阳之分,六经病都有中风,只有太阳和少阴有伤寒证,其他经无伤寒证。外感病,出现恶寒,是病在太阳和少阴的表位。发热的是太阳病,不发热的是少阴病。病在太阳的表证,一般的病愈时间周期是七天。病在少阴的表证,病愈的时间周期是六天。病有真寒假热,和假热真寒,临诊当细辨分別。病人出现身大热而反怕冷的厉害,或口干烦躁而反喜饮热水,只是喝几口润嗓子而已。这是阴寒大盛至极,把阳气赶了出来,不让回家了。此为假热真寒,脉象会是浮大无根,重按虚弱无力。舌象是舌淡而有齿痕,胎水滑。治当温阳固里,宜四逆汤类。病人周身寒冷,甚至出现四逆了,反而烦躁的厉害,怕热,见到凉风才舒服,这是表寒里热,真热假寒。里实热至极,大实闭脉造成的。脉要沉弦而有力,舌绛红,胎黄腻垢浊而干,口干口渴烦躁,饮冷水而不止渴,小便会发黄,大便燥结或有时溏泻如水而夹燥屎。要用承气汤类去辨证治疗。这两中情况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象。属厥阴病范畴。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太阳病脉并治 :      太阳病,是三阳的表病,有伤寒证和中风证两类。太阳受了风寒,脉象表现为浮象(脉有的是整体寸关尺三部都浮,有的就是寸部浮的明显。)。会出现头部连带着后项,后背等部位紧张僵硬而疼痛。甚至面目轻度浮肿,鼻塞流涕,眼红流泪等。就像压力锅一样,力量都奔着上面的一个阀门凝聚。同时会出现发热怕风怕冷感觉。此为太阳病总纲。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医圣张仲景教我们如何看病(学习汉传师承中医的领会)

太阳中风证,在太阳总纲证的前提下,会有汗出,且恶风明显。脉是阳浮而阴弱(浮取能摸到而沉取则偏弱,即是浮缓脉,或寸脉浮而尺脉偏于沉弱。总体都有些松软。)用桂枝汤主治。       桂枝汤的方证广用大概如下:1.有典型的太阳中风证,有持续的发热汗出而怕风怕冷,且长久不愈的。2.没有里证,时发热时汗出而长久不愈的(以个是欲解时出现发热汗出,一个是无规律的陈发性的发热汗出,更年期多见。)3.病常自汗出(就是不自主的无规律的出虚汗,也不发热。也会有怕风怕冷的,是太阴或少阴中风证。如果怕风特甚,可加黄芪;恶寒甚或手足偏冷的,可加附子。)4.太阳病(包括伤寒和中风证),外证还未解,但脉转浮弱了。宜桂枝汤。5.伤寒发汗病情缓解了,但过了几个小时,又开始不舒服,发烦躁,脉浮数的,可更发汗,宜桂枝汤。6.太阳病外证未解,如有头痛发热等证,同时出现了多天不大便,而小便仍然是正常的淡黄色。是病仍在太阳,不可下,当以桂枝汤解外。(此脉可见浮大。脉浮当以汗解,若大便结得厉害的,也可以桂枝汤加点大黄,内外同治。)7.阳明病,脉迟,汗出多而微恶寒的,为表未解,可与桂枝汤。8.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的,先用四逆汤温里,后用桂枝汤解表。9.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的,属阳明,脉浮虚的,宜发汗,用桂枝汤。10.女子脉象正常,沉取或者尺部偏弱,这是津液不足,口渴,恶心,不能饮食,还没有寒热,叫妊娠恶阻,怀孕反应。轻的,可用桂枝汤养津液,调和营卫气血,降逆气而愈。等等。
发表于 2012-2-14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您这是从哪看到的?有书吗?可以推荐一下吗?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伤寒证,在太阳总纲证的前提下,不出汗,恶寒特甚,也有恶风甚的,脉是阴阳俱紧。兼症会有身体疼痛,喘咳,呕逆等。用麻黄汤主治。麻黄汤证重的,鼻腔的小血管压力太大,会被冲破出血。病也会随者出血压力减轻而愈或病减。如果压力太大无处发泄,冲破脑血管,而成脑出血。就成脑中风,会半身不遂。其实会脑中风的高血压,绝大多数都是在气血虚亏的前提下,多有伤寒麻黄汤证存在。且多兼阳明热和太阴饮证的存在。外寒收束加内中的饮热上冲。才会内外合邪而至决壅。麻黄汤证而尺脉见迟的,不可用汗法。当先不中养血,等尺脉有力了,麻黄汤证还未除的,可再用麻黄汤解表。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4#静夜思。请查《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3:08 , Processed in 0.0277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