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564|回复: 9

JK老法师2012年1月24日对净宗同学有关念佛的最新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56集   2012年1月24日讲于香港

作者:JK老法师


 

今天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那个时候的念力,他有圆满的慈悲,无比坚定的毅力,五劫修成四十八愿。念力能量不可思议,里边教我们学念力的方法,你念一桩事情,但是要念多长的时间呢?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想这一桩事情。每天半个小时以上,能有一个小时更好,想这一桩事情。想多久呢?三个月,就起变化了。我没有去试验,有人愿意试验就想想看去试验,想一桩事情。



我们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这样想三个月看看阿弥陀佛会不会现前。可以,可以这么做,一天专想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万缘放下。或者是面对阿弥陀佛的佛像,看着佛像想他老人家,一天想一个小时,三个月不间断。把阿弥陀佛想来了,信息传来了:我哪一天往生?我问问阿弥陀佛,要给他订约。如果真有灾难,那个时候一定要先声来接我,我相信跟莹珂法师差不多。莹珂法师还不就是这个方法嘛!他一心一意想阿弥陀佛,想了三天三夜就把他想来了。三天三夜没中断,他就是念力啊,一个道理。这法门真简单、容易!



每天用一个小时,人静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打闲岔,把你电话都拔掉,一心一意专想。这是量子力学家提议的,我们就专想做一次试验,这叫念佛法门的真念佛。念佛有持名念佛、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实相念佛,有好多种念佛的方法,这个是持名跟观想两种方法合起来,如果加上礼拜也行,念佛、拜佛、想佛三合一,决定有用。



“若论度生,《甄解》又曰:‘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



“愿愿皆为众生”,这是弥陀的念力。我们看到这一句,我们刚才那个方法,我们信心就更足了。你看,“弥陀念我,我念弥陀”,心心相应。一天搞这么一个钟点,不受任何干扰。一个小时,在清晨最好,大家都还没起来,早晨早一点儿起来,用一个小时念佛、拜佛、想佛,不要有杂念,不怀疑、不夹杂,可以做得到啊。一天一个小时,三个月这是一期,跟般舟三昧时间相同。般舟三昧也是三个月,但这个是每一天只要做一个小时,时间确定。早晨早一点儿起来,四点钟到五点钟,或者是四点半到五点半。四点钟起来洗洗脸,差不多四点半开始,拜一个小时到五点半,天天不间断。最好一个人做,不要两个人,两个人会打闲岔,各人做各人的,自己约束自己,不要别人去督促。弥陀念念皆为众生,我们今天念念念弥陀,弥陀念我,我念弥陀。



“故云:‘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就是用的四十八愿。



“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故。’如是四十八愿,互摄互融,不可思议。”



“互摄互融”就是《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的第三种“含容空有”。“含”,虚空;“容”,万有。也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是“含空”,“周遍法界”是“容有”,这心量大,能包容,包容万有,这很重要啊!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修行概念与方法。



“此愿意为:我法藏成佛时,愿我之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之一切净秽国土。”



菩萨的宏愿不可思议。清净佛国度里边的人成就的没有极乐世界那么快速,他们愿意到极乐世界早一天成佛;至于秽土,那成佛没指望,在轮回里头不知道到哪一劫才能出头。出头肯定都有,但是时间太长了。没有离开轮回,没有不受苦的,不知道要受多少苦难,这是六道众生。阿弥陀佛慈悲,发大宏愿帮助这些苦难众生。



“佛的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今天佛的光明,佛像是佛的光明,无论是雕塑、泥塑,或者是绘画,都是属于普照十方。真正放光,是那一些见佛闻法、依教修行的人。他怎么放的呢?得佛光加持,就这么事情。弥陀光明普照,真正依教修行的人,佛光就从他这个体上往外放射。



“望西师云:‘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



利益无边,这话都是真的。佛光在哪里?你要有慧眼你才能见到。弥陀佛光遍照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虚空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佛土,不可思议啊!无论在什么地方,有缘就沾光,有信就得利益,有愿就决定往生,这蕅益大师说的。肯念佛就是有福报的人。



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倡议:净宗同学真正有一万人,依照我刚才讲的方法去修行,每天一个小时,重要的是没有杂念、没有怀疑,一个小时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如果全球有一万人,我相信有能力让地球上的灾难化解。纵然不能化解,把它推迟,能够往后推迟十年,十年当中我们来努力,让大家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改邪归正,灾难无形当中全化解了。理上讲得通,事上就真做得到。真干,尽行寿,我发这个愿,我活一天,我就干一天,每一天用一个小时念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天天不缺。



依照科学家给我们的数据,科学家告诉我们,全世界人口总和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顶多一万人。他估计是八千多人,我们就算一万人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能化解地球灾难的危机。他指的是玛雅预言,要求地球上的居民都回头,做不到!在地球上找一万个人,行!可以找到。在我们净宗同学里找,我想都可以找到嘛,那就行啊!这桩事情我们留意,好事情!



这一段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望西师说得好,“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横”是讲空间,空间的广大没有边际,所以极乐世界的国土没有边际。极乐世界跟我们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就像我们现在这个小道场,我们的小道场在地球上以地球来说我们没有边际。这几天海外的朋友打电话来贺年,我就问他们我们的网络能不能收看到?能!都在收看。说清不清楚?色、像、音声怎么样?非常之好!那我们的小道场壮大了,遍及地球;我们在这个地方分享,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啊!有缘,他有一个电脑就行了,就能收看我们的网站,他就看到了。我们这个道场多大?遍这个地球。无论在什么地方,你看同一个时间,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所以我昨天告诉大家,国外的,我说我们每天同一个时间在网络上见面,我们天天见面。是啊!是天天见面。我相信现在他们在电脑面前、在电视面前,我们每天见面。



我们真正对净宗深信不疑,真正发愿,真正修行,为自己,为一切苦难众生,为多灾多难的地球,每一天用一个小时,最好是早晨,练习学早起,早睡早起。早晨用一个小时时间念佛、忆佛、拜佛,将这个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地球上灾难化解,我相信有一万人是决定可以做到的。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56集   2012年1月24日讲于香港

http://www.foxdw.com/cms/detail/?newsId=3588&classId=29
发表于 2012-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楼主功德!阿弥陀佛!感恩净空法师!
发表于 2012-2-9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2-2-1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12-2-14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2-14 04:03 编辑

网上南禅七日里截取的南师教念佛的视频,读经也可以用一口气一口气方法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oBTQh5MjQ/





达摩书院网站--人文講述--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成就在哪裡?
達摩書院 張尚德
http://www.dharma-academy.org/

己、阿彌陀佛
    在南老師一生的著作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本書是: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內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全書的整個內容,可總括為一句話:
「永遠沒有自己、生生世世在慈悲喜捨中為眾生服務。」
佛法的重心有兩點:
「人無我」和「法無我」。
能做到沒有自己,永遠歡天喜地的為眾生,那就是佛與大菩薩了。
這裏要提及阿彌陀佛、南老師和我的因緣。
阿彌陀佛的重要性,不全在其淨土,而在其「四十八大願」。若有氣派、心量與智慧,未必見得要去淨土。大禪師林酒仙就不想去淨土,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酒喝。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就是「捨己為人,永遠為眾生服務」︱這就是願力。所以說:
「願力生不可思議境界。」
佛法的大秘密內容,就在願力上。
「永遠捨己為人」,便是大密宗,也就是佛。究竟說來,常樂我淨,無己為人,實為密中之密。因為四十八大願,就是阿彌陀佛;也就是說,沒有四十八大願,便沒有阿彌陀佛。

四十八歲參加南老師的新春禪七後,初步證到動地發光,身心俱忘,生大歡喜。之後,老師把他曾經講過的〈阿彌陀經〉錄音帶,囑我整理。在禪七時,我的「動地發光」,是因為他念了幾句「阿彌陀佛」而「導引」出來的。(動地發光,不是「道」。)
要強調的是,南老師從不隨便念咒、念佛。我在十方叢林書院學習後,有一天吃過晚飯,他要我和從智法師坐在禪室,他則在佛壇禪座上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念著、念著,老師忽然全身化作虹光,整個化為準提菩薩。
我當時深感疑惑︱這是怎麼一回事?便向右轉頭一下,再轉回來,一看-南老師簡直就是準提菩薩。
在此插一段話:
南老師到美國時,囑傳「準提法」。因感自身福德淺薄,功力未逮,傳此密法,尚非時節,故直到如今,仍未從命。
佛經說:大成就的聖者,會示現法、報、化三身。
「法身」是本體,前面已稍事談論。
「報身」就是指在修持上的成就。成佛先要證到法身,然後發願,再歷劫修行。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報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南老師的報身,是非常非常好的,能化為準提菩薩,那就是化身的一種成就了。不僅如此,我在十方叢林書院靜坐時,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和南老師忽然同時現前……。
又有一次,我在一間暗室靜坐,突然通室明亮,物件分明,阿彌陀佛就在對面。我向南老師報告此事,他「無語」。
後來才知道,這是自性的心光作用。
南老師在一本重要的書《禪海蠡測》中,對心光的敍述是這樣的:
心法與光
1、物理學之光
「現代物理學之言光,凡發光之體,謂之光能,光有輻射折射等,光波互為干擾,光速至快,科學計程稱謂光年,凡物皆在發光,祗因光波振動,而使光波之長短不同,乃有種種顏色不同,其為光者一也。復謂自然光則徧滿空間,本此等原理,應用於事物者,洋洋乎大觀矣。」
2、本體功能
「自然光者,徧滿空間,紅、橙、黃、綠、藍、靛、紫,皆光之色相,亦光波振動所變現。自然光之光能,即為本體功能顯現,與力俱生,含照萬有,日月星辰等發光體,皆藉本體功能自然之力而放射光能,其力盡時,光亦消散。萬有亦秉此事理而存在,亦隨時在振動,我人心身,亦復如此。」
3、心意識與靜定
「光之在人,曰神。心意識生起念力時,即有光之放射,唯非肉眼形器所能見。而眼之與心,互通作用,故心念靜定,精神強盛者,目光炯炯,心邪則目邪,衰老則目昏,孟子所謂觀眸子而知心者,良有以也。故佛法教修習禪定之人,『回光返照』,『內觀其心』,皆藉光之作用,而使漸返於本體之方法也。密宗『妥噶』(看光)、『光明成就』等法,亦即用此方便。禪定法門,初以兩目垂瞼,先使目光凝定,目光寧靜,即不攀緣外物而逐色相,心念雖動,力漸薄弱,迨心目之光凝定於一,即至心無念可起,目無相可見,住于初禪。如初得定者,用功致力既久,必色澤光鮮,目光定而有神。蓋心目靜定於無念境上,心身念力少有波動,既少波動,乃保持其飽和狀態,若能保持飽和狀態,自然減少放射。故得精神充沛,色澤光潤,此乃自然之理,不足為異。」
4、光影門頭與魔境
   「若在禪定過程境中,心身內外,發現種種幻相之光,即為念力未定,心力交互於動靜之間,摩蕩發光,統為幻相。禪宗名為『光影門頭』,『弄識神影子』。此如人以手揉目,可見面前點點星光,體弱力衰,亦可見空中光或圓圈。此皆心身病態,未可認為奇跡,若一著此等,即成魔事,被幻覺錯覺所轉,而成心理變態之精神病象矣。」
5、初禪境界
「凡修習禪定有經驗者,初則目光最不易定,心念亦隨之不止,迨將定時,目之與光,必如有外力驟使之返,乃入於寧靜之境,心身兩安矣。然雖至目光靜定,心念無起時,亦但屬初禪境象,及乎外觀無相,人物天地,皆如在夢幻光中而觀,一切覺無實體之存在;此時心身愉悅,無與倫比,雖視而不視,心而無心,用功至此,往往自謂已見本性,孰知此猶為『光影門頭』事也。」
6、常寂光
「心身二者,已稍接近本體光力功能,猶為未是。然後心身內外,與自然光能同成一片,久久定深,返於本體無相光境,則常寂光現,實相無相之體以見。而此中過程,微細難言,要在學者之實驗體會。苟至於此,與見性明心之事,猶逈無交涉,必如楞嚴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非見所及。』若能如此,方許有少分相應矣。」
7、乾坤馬一毛
「故以佛法而觀空間之自然光,及物體個別之光;在物言物,則今日物理學所謂之光學知識,洵有所見;若以光透心物一元之本體而言,尚未能確為究竟之論。蓋如來藏性,性自發光。唯體性之光,寂然無象,非視覺儀器可見,名曰常寂光。亦曰法身之光。其體空而常寂,以光名者,順世間之習稱也。然此實非通常光明之光,常光寂然,先宇宙萬有而常住,唯常光流注,靜力飽和而忽動;動力與光熱俱生,此之光明,即我人視覺儀器而測可見者;明暗代謝,晝夜往來,皆自然光之盈虛消長。而明暗皆為光也,以光波振動不同,復生種種光色;萬物藉之以資生,非光能生萬物,實為同體而互為用也。個別光體,振動放射,力盡時即消滅歸於自然之光,自然光則返於空之體性。生滅旋輪,祗是本體功能運行不息之現象也。以此曠觀宇宙,真有『身世蜩雙翼,乾坤馬一毛』之感矣!」
8、靜極光通達
「人之心目為咎,念念生滅不休,目如照相機,心如攝影師,以機照像,留影而起分別者,我人心意識之作用也。如是念念旋流,心光振動頻繁,從朝至暮,無有已時,使心光放射消耗而終歸於無。迨生命滅時,即淪於黑暗狀態,此明暗代謝,如旦暮往返,永無停日。故須假定慧之力以凝之,使返于常寂光體,則可不隨生滅明暗之遷流,而能自為之主矣。經云:『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通乎其理,明乎其事,則於物理學所言光學,可推究其未及知者矣。」
由南師上述極、極重要的一篇表述,全為修禪成佛,實際的功夫境界。

 辛、二楞子。
...
《楞嚴經》中二十五位圓通都是悟道者,全是從色、受、想、行、識五蘊去作證悟的。例如第一位的憍陳如,他就是從參證苦、集、滅、道的四聖諦而悟道的。苦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色、受、想、行、識)熾盛苦。人永遠陷在八苦中,就是集,「集」即永遠在自我戀中的永遠要、永遠抓也。不要了、不抓了,就是「滅」。超越了苦、集、滅,不是「道」,那又是什麼呢?
《楞嚴經》一書, 在十方叢林書院時,南老師曾囑我陪同書院的諸師兄弟閱讀完畢,後來我又在台北作了一次公開的解釋。
說悟道的《楞嚴經》是印證悟道的經典,那要問:
「如何悟道呢?」
回答:
「二十五位圓通都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們。」
在《楞嚴經》中,二十五位圓通的證道,是有證道的深淺層次的,第一位是上述悟四聖諦的憍陳如,最後一位則是從聞思修三慧,徹底證道的觀世音菩薩,他對釋迦牟尼佛所報告的證道是這樣的: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世尊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徧十方界。」
觀音法門,重在耳聲法門。南老師在《禪海蠡測》一書中,對觀世音菩薩的耳聲法門,有最精闢的解釋。釋文特引如下:
「耳聲法門:約有內外二種:內則自作聲音,如念佛念各種經咒等;此復分為三:有大聲念、微聲念(經稱金剛念)、心聲念(經稱瑜伽念)。當念此聲,即用耳根返聞其聲。初則聲聲念念,漸漸收攝,終歸於專心一念一聲,即得繫心初止。外則任緣何種音聲皆可,但最好以流水聲、瀑布聲、風吹鈴鐸聲、梵唱聲等。凡緣音聲,最易得定,《楞嚴》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法門,獨以觀音為最,故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當初專一聲音,不沉不散。已得定矣,持此有恆,忽入寂境,於一切聲,皆不聞矣。此乃靜極境象,定相現前,經稱『靜結』,不可貪著。當離動靜二相,不住不離,證知中道,了然不生,則已由定而進於觀慧之域矣。慧觀聞性,非屬動靜,不斷不常,體自無生。然此猶為次第漸法。若禪宗古德,不歷階梯,一句了然,言下頓悟,聞聲解脫,忘其筌象者,為數至多,故禪門入道者,統皆謂觀世音法門可也。如百丈會中,有僧聞鐘聲而悟,百丈即曰:『俊哉!此乃觀音入道之門也。』他如香嚴擊竹而了,圓悟見雉飛而知聲,又若圓悟勤之『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凉』。又如舉唐人豔體詩曰:『頻呼小玉原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等,皆於言下證入,偉哉勝矣!世之修習耳根圓通者多矣,於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句下死者,亦復甚眾。縱然離外境音聲,了不相關,自能寂然入定;孰知定相現前,仍為靜境,不了自心自身,皆本來在於動靜二相之中,猶為外見,若能超越於此,可許入門矣。」
在二十五位圓通中,第二十三位是彌勒菩薩的「唯心識定」。南老師對「唯心識定」引了一註解:
「蒙鈔引云,唯心識定者,唯遮境有,識簡心空,唯有自心,心外無法也。」
然後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章,成就「念佛三昧」。南老師也作了一註解:
「念佛三昧,有事有理,事念則專注一佛,念念相續,念久成定,名曰三昧。理念則正念佛時,反觀自心,觀久心開,名曰三昧。」
在此要特別指出的「唯心識定」和「念佛圓通」,是透顯出觀音法門的先行條件,是必要條件,而非充足條件。到了成就觀音法門,就完成了大菩薩必要且充足的條件了。

待觀世音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了其所成就的法門後,釋迦牟尼佛的妙喜,不是用語言文字所能形容的,文殊菩薩對觀音法門讚賞之至。釋迦牟尼佛乘文殊菩薩讚嘆之餘,便念出了「楞嚴咒」, 曾陪同道友修念楞嚴咒,且寫〈修楞嚴咒的道理〉一小文。
釋迦牟尼佛在誦念楞嚴咒後,又提出了十大阿羅仙人,《楞嚴經》到此階段,仍提到仙人,旨在指出:
成佛要先成仙也。
然後又指出了「五十種陰魔」(指修證功夫的次第)。南老師曾將之細心集述一起,名「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這一資料至為寶貴,是南老師早期治學結晶中的結晶之一,因特引如下: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殚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祕。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瑠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岐路。
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精真。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最近欣逢南師九十嵩壽,欣喜之餘, 正在著手研擬楞嚴經與楞伽經思想系統的開展,在此未完成這些研究之前,僅先將南師所著《楞嚴大義今釋》一書,在敘言中,所述各節重點,略為理解一番:
第一節:指一切都在變,自然亂象紛陳;雖在變中,整理固有文化,且配合新時代要求,至為重要,這是任重道遠的(尚德案:這就是聖者的擔當)。因為有此聖者的擔當,願力所生的力量便出來了,所以南師接著說:「要能耐得淒涼,甘於寂寞,不辭艱苦地做去。」
原文是:
南師說:「在這個大時代裡,一切都在變,變動之中,自然亂象紛陳。變亂使凡百俱廢,因之,事事都須從頭整理。專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時代的要求,實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遠的,要能耐得淒涼,甘於寂寞,在沒沒無聞中,散播無形的種子。耕耘不問收穫,成功不必在我。必須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過的精神,不辭艱苦地做去。」

按:以上是第一節,他在物質至為貧窮,住菜市場陋巷中,所透顯出的聖者之心,是何等之高潔與氣派。
第二節:歷史是寶鏡,風雨而生信心。
南師說:「歷史文化,是我們最好的寶鏡,觀今鑑古,可以使我們在艱苦的歲月中,增加堅毅的信心。試追溯我們的歷史,就可以發現每次大變亂中,都吸收了外來的文化,融合之後,又有一種新的光芒產生。」
第三節:未來中國和世界的新氣象。
南師說:「我們的固有文化,在和西洋文化互相衝突後,由衝突而交流,由交流而互相融化,繼之而來的一定是另一番照耀世界的新氣象。」
在這一節中,南師希望藉《楞嚴大義今釋》一書,助人瞭解佛法非宗教的迷信,也非哲學思想,更非科學囿於現實的有限知識,而是更能讓人對科學和宗教有更深的認識,得到一些較大的啟示。
第四節:科學非萬能,不可忽視哲學和宗教。
南師說:「科學支配著這個世界,形成以工商業為重心的物質文明。一般從表面看來,科學領導文明的進步,唯我獨尊,宗教和哲學,將無存在的價值。事實上,科學並非萬能,物質文明的進步,並不就是文化的昇華。於是在這科學飛躍進步的世界中,哲學和宗教,仍有其不容忽視的價值。」
第五節:佛法是經驗的科學,也是科學的經驗。
南師說:「佛教雖然也是宗教,但是一種具有高深的哲學理論和科學實驗的宗教。它的哲學理論常常超出宗教範疇以外,所以也有人說佛教是一種哲學思想,而不是宗教。佛教具有科學的實證方法,但是因為它是從人生本位去證驗宇宙,所以人們會忽略它的科學基礎,而仍然將它歸之於宗教。可是事實上,佛教確實有科學的證驗,及哲學的論據。它的哲學,是以科學為基礎,去否定狹義的宗教;它的科學,是用哲學的論據,去為宗教做證明。楞嚴經為其最顯著者。研究楞嚴經後,對於宗教、哲學和科學,都將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尚德案:這一節至為重要:
一、我一生是研究哲學者,研究哲學之父,蘇格拉底所說的:
「瞭解自己」;
二、我完全信服經驗;
三、我是透過南師的極高明的教育與導引,從身心和人生的主與客的實際經驗,證道到南師在這一節中所説的種種。
這是南師在這一生的「示現」中,所作的最大貢獻。
第六節:人的問題,只有身心性命問題,楞嚴經假設性的指出真心自性的本體,但非哲學的唯心論,而是將形上、形下、主客內外統一在一起的,也就是真俗不二。
南師說:「世間一切學問,大至宇宙,細至無間,都是為了解決身心性命的問題。也就是說:都是為了研究人生。離開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討,便不會有其它學問的存在。楞嚴經的開始,就是講身心性命的問題。它從現實人生基本的身心說起,等於是一部從心理生理的實際體驗,進而達致哲學最高原理的綱要。它雖然建立了一個真心自性的假設本體,用來別於一般現實應用的妄心,但卻非一般哲學所說的純粹唯心論。因為佛家所說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萬有世間的一切認識與本體論。可以從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實驗證得,並且可以拿得出證據,不祇是一種思想論辯。舉凡一切宗教的,哲學的,心理學的或生理學的矛盾隔閡,都可以自其中得到解答。」
第七節:心物一元。
南師說:「早在二千多年前,楞嚴經便很有條理、有系統地講明心物一元的統一原理,而且不僅是一種思想理論,乃是基於我們的實際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實驗證明。楞嚴經說明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於本體功能動力所產生。因為能與量的互變,構成形器世間的客觀存在;但是真如本體也仍然是個假名。它從身心的實驗去證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從物理的範圍,指出身心解脫實驗的理論和方法。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大體都與它相吻合。若干年後,如果科學與哲學能夠再加進步,對於楞嚴經上的理論,將會獲得更多的瞭解。」
尚德案:南師在寫《楞嚴大義今釋》一書的時候,是一九六零年,相距現在已四十多年了。現在的科學技術成就,與當時一比,就真可看出,南師實為一先知先覺者。他說科學的進步,對於楞嚴經上的理論,將會獲得更多的理解。
現在科學的進步,兩方面最為突出,一為生物基因,另一為資訊。
就資訊來說,現在科技已可入外太空,探討火星與彗星,都是自動化的傳遞信息。人人一手大哥大,在分秒之間,便可互通音聲。假定一切生物、蘭花甚或螞蟻,如果也有一大哥大,那全世界的音聲便能融合在一起了,觀音法門的耳根圓通道理與老子的「大音希聲」的實際,便全部獲得印證。實際上全宇宙的音聲,從來就是合為一體的,只因受吾人感覺所限,在音聲一事上,不能歸「元」,故不知這方面道理。如果吾人能歸到本自具足的「寂靜」,那我們就會知道,現今的大哥大也者,在宇宙的多元存在中,它早已存在。同時,因為音聲再大,也可歸「元」,而為無聲,這就證明莊子所稱的「真人」,雷也打不死,是真的。
再說大哥大是那裡來的?是由人的「心念」造出來的;但大哥大又離不開物質,這就說明心物是統一在一起的;但人常陷在一至為可笑的情境中,那就是人一旦有物質性的大哥大,就常被其所綑綁,而忘卻丟掉自己的「心念」。
現在談一下基因。老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因,都與人相同。實際上,一切的存在,都少不了「基因」,「基因」是涵在莊子所說的「道通為一」之中的。
在佛法中,稱「基因」為「淨色根」。一千多年前,佛經早就提到了這些。不過,淨色根之外,還有「命根」與「勝義根」,這些都需用佛家的特有方法去印證,就不再多述了。
淨色根屬於有形質的「淨」之一部份,當然在人之有形質的組成部份中,也有垢即污染的那部份根根。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廣益大師說:「勝義根」就是淨色根,錯了。「勝義根」是成就「勝義有」才具備的,而成就「勝義有」者,必為超越「淨色根」者。當在勝義有之大菩薩或佛中,可以有淨色根,也可超越淨色根,這層意義是說:「尼姑是女人做的,女人不是尼姑也。」
第八節:南師在敘言中,有一節討論時間的問題, 認為這一節比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所討論的時間,更為重要。康德指出時間是知識架構之一,是先於人的經驗而存在的。這在知識的建構上來說,成立。但南師不僅指出了時間的先驗原理和知識不可缺少它,更解釋時間在數理哲學中矛盾、對立、統一的原理,而這些原理,又與宇宙一切存在相契合、相涵攝,如《金剛經》所說的,在統一的「一合相」中,又顯示時間是「無壽者相」的,這一節意義極廣、極深。
南師說:「楞嚴經上講到宇宙的現象,指出時間有三位,空間有十位。普通應用,空間只取四位。三四四三,乘除變化,縱橫交織,說明上下古今,成為宇宙萬有現象變化程序的中心。五十五位和六十六位的聖位建立的程序,雖然祇代表身心修養的過程;事實上,三位時間和四位空間的數理演變,也說明了宇宙萬有,祇是一個完整的數理世界。一點動隨萬變,相對基於絕對而來,矛盾基於統一而生,重重叠叠,所以有物理世界和人事世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存在。數理是自然科學的鎖鑰,從數理之中,發現很多基本原則,如果要瞭解宇宙,從數理中,可以得到驚人的指示。目前許多自然科學不能解釋證實的問題,如果肯用科學家的態度,就楞嚴經中提出的要點,加以深思研究,必定會有所得。若是祇把它看作是宗教的教義,或是一種哲學理論而加以輕視,便是學術文化界的一個很大不幸了。」
第九節:偽經與真常唯心論。
近世以來,中國除了在武力上受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外,最令人心痛和驚懼的,就是也蒙受文化的侵奪。一個國家要侵奪另一國家的優美精華文化,方法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宣告被侵奪國家的文化成就不值一提,甚或經典論述,說其是假的。日本的侮滅中國,便是一例。
其早期學者提出《楞嚴經》、《大乘起信論》是假的,後又有人提出《阿彌陀經》也是假的。認為《楞嚴經》是假,指《楞嚴經》是真常唯心論,不符原始佛法正統等問題。
南老師在批駁中,很嚴謹的批駁了梁啟超等人的錯誤觀點。斥指日本的佛法,根本已經變質,更重要的是,南師指出《楞嚴經》不是真常唯心論,而是實修實證的經驗結晶。南師是這樣說的:
「說楞嚴經是真常唯心論的外道理論,這是晚近二三十年中新佛學研究派的論調。持此論者祇是在研究佛學,而並非實驗修持佛法。他們把佛學當作學術思想來研究,卻忽略了有如科學實驗的修證精神。而且這些理論,大多是根據日本式的佛學思想路線而來,在日本,真正佛法的精神早已變質。學佛的人為了避重就輕,曲學取巧,竟自捨本逐末,實在是不智之甚。其中有些甚至說禪宗也是根據真常唯心論,同樣屬於神我外道的見解。實際上,禪宗重在證悟自性,並不是證得神我。這些不值一辯,明眼人自知審擇。楞嚴的確說出一個常住真心,但是它也明白解說了那是為的有別於妄心而勉強假設的,隨著假設,立刻又提醒點破,祇要仔細研究,就可以明白它的真義。舉一個扼要的例來說:如本經佛說的偈語:「言妄顯諸真,真妄同二妄。」豈不是很明顯的證明楞嚴並不是真常唯心論嗎?總之,癡慢與疑,也正是佛說為大智慧解脫積重難返的障礙;如果純粹站在哲學研究立場,自有他的辯證、懷疑、批判的看法。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場,就有些不同了。學佛的人若不首先虛心辨別,又不肯力行證驗,只是人云亦云,實在是很危險的偏差。佛說在我法中出家,卻來毀我正法,那樣的人纔是最可怕的。」
《楞嚴經》的重點很多,最重要的重點之一,是助人如何解脫自己,所以有二十五位圓通解脫的方法,對此南老師在《楞嚴大義今釋》「指要」裡,有一段極重要的開示,末尾並繫以詩,開示如下:
「此圓通,首由聲色二塵開始,終以觀音耳根圓通為結,千言萬語,祇是教人在聲色上了,方得究竟。而色塵之結,尤較聲塵為難解,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陰中,仍須從解脫色塵入手,方透觀音入道之要門。此乃頂門心上一隻眼,畫龍點睛之筆。本是平常,奈何修之不易,茍有不能,可以一一實驗將來,千生萬劫磨礪去也。」
「誰教苦自結同心,魂夢清宵帶影臨,
悟到息機唯一念,何須解縛度金鍼。
妙高峰頂路難尋,萬轉千廻枉用心,
偶傍清溪閒處立,一聲啼鳥落花深。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由此看來,《楞嚴經》是徹頭徹尾的經驗論,絕非真常唯心論也。
第十節:大菩薩情懷。南師在敘言中作結論時,充分顯露出他悲天憫人的大菩薩情懷。他說:
「這本書譯成於拂逆困窮的艱苦歲月中,如果讀者由此而悟得真實智慧解脫的真理,使這個顛倒夢幻似的人生世界,能昇華到恬靜安樂的真善美之領域,就是我所馨香禱祝的了。」

(待續)
发表于 2012-2-14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2-14 01:42 编辑

《楞嚴經》的重點很多,最重要的重點之一,是助人如何解脫自己,所以有二十五位圓通解脫的方法,對此南老師在《楞嚴大義今釋》「指要」裡,有一段極重要的開示,末尾並繫以詩,開示如下:
此圓通,首由聲色二塵開始,終以觀音耳根圓通為結,千言萬語,祇是教人在聲色上了,方得究竟。而色塵之結,尤較聲塵為難解,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陰中,仍須從解脫色塵入手,方透觀音入道之要門。此乃頂門心上一隻眼,畫龍點睛之筆。本是平常,奈何修之不易,茍有不能,可以一一實驗將來,千生萬劫磨礪去也。」
「誰教苦自結同心,魂夢清宵帶影臨,
悟到息機唯一念,何須解縛度金鍼。
妙高峰頂路難尋,萬轉千廻枉用心,
偶傍清溪閒處立,一聲啼鳥落花深。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发表于 2012-2-14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2-14 01:51 编辑

念佛精要

張尚德

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歸到佛。

二、念佛必須堅信佛。釋迦牟尼佛說:小草、微塵中都有億萬佛,所以念的雖然是阿彌陀佛,實際上是與一切佛合而為一的,這稱作感應道交。

三、淨土法門的念阿彌陀佛,是在助我們往生淨土,上品往生要有誠敬心、深心、迴向心;下品往生,在臨終時,一念清清明明,貼住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淨土,這也就是一念迴機,便成本得。

四、雖說淨土,實際上淨土是超時間與空間的,也就是說心淨即淨土。

五、念佛即入念、淨念(阿彌陀佛)不斷,即心法之正法。

六、念的是阿彌陀佛,空的是自性彌陀。

七、因為空的是自性彌陀,所以淨念也空。

八、既然本來淨土,本來淨念也空,進入淨念,貼住一切空,又超越淨念,超越空,這就是禪,達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念超空,超空一念。

九、密是由生起次第入有,從而入光明定,最後又契空,且盡虛空、遍法界。念佛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淨土五經》,無一不為密。

十、在《淨土五經》中,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祂是悟道的《楞嚴經》中之二十五圓通第二十四位,入禪先要悟道,真念佛者就是悟,真悟者必念佛,所以禪必契佛,念佛必能入禪也。

十一、因此,禪、淨、密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十二、音是質,聲是量,淨音與淨聲是由無相之常寂光起用,這是由實悟與真修兩者達成的。



                          摘自達摩出版社《禪門語錄》
发表于 2012-2-14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2-14 01:45 编辑

真正了解自己

張尚德

   耶穌所說的亞當、夏娃,原罪;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原始無明」;

   荀子所說的「性惡」;

   孟子所說的「性善」;

   以及孔子所說的「正名」與弗洛依德所說的「性心理學」。

   對以上種種,若不在人生生活痛苦經驗中,經過一種折磨與反省,然後透過唯識的五十一種心所再契應無為法,又超越無為法,俾耐心、循序克服上述所說的種種,要真了解自己,那是:

做夢。

   所以禪門六祖惠能大師說:

   「當自己不在善、也不在惡上面時,那自己是什麼?」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发表于 2012-2-14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2-14 01:46 编辑

很難

黃高証

道友鍾智達、柯國成來訪。

   張公尚德先生向他們說了四句話:

   「了解自己原來是個騙子,很難;

告訴自己從此不再騙了,更難;

結果發現自己仍在騙,難上加難;

人生生世世,就是在這騙裡面,轉來轉去。」


最後張老師向他們說:

「我已快入棺了,既無騙的能力,也無騙的對象。」

鍾、柯二位道友,聽後:

默然!
发表于 2012-2-14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2-14 01:47 编辑

關於  阿彌陀佛

尚德非常熟習且極敬重的淨空法師,提倡念阿彌陀佛。

很好。

我也念阿彌陀佛。

只是,越念越作不到,仍在努力「念」。


因為:

1.阿彌陀佛有十二光,總的說來,就是常寂光,這是佛的性狀與境界。

2.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也就是永遠沒有自己,只有苦難的眾生。

3.真要會念、正確的念,必須深透彌勒菩薩的「唯心識定」和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方法。

重要的是:

念著和實現阿彌陀佛的願力。

這樣便馬上就是淨土!

復次:

念的是阿彌陀佛,空的是自性彌陀。

再者,念、念、念,阿彌陀佛現前,這仍是心、意、識清淨面的變現。

真入阿彌陀佛,那就必須:

虛明靈覺,極微現前。自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你自己。

蓋一切佛為:

同佛也。

此即:

法、報、化三身合一。

 

尚德 二0一0年二月十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5:09 , Processed in 0.0283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