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126|回复: 1

佛法要领(一)刘洙源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370d0102duvk.html


佛法要领序一

虚云 

  戊子春夏之交。金弘恕居士。将其师刘洙源居士佛法要领一书。并往来函札数十通。汇而付诸梓。问序于衲。时方有事于云门祖庭复兴工作。不遑执笔为文字。未有以报。后二年。孙张清扬居士。复谋刊此书。重以序请。辞不获命。乃为之词曰。刘居士此书。寥寥万言。阐述一代圣教。揭其旨归。示初学以从入之途。明白精当。求之近人著述中。得未曾有。学者得此以为津梁。进探大藏。庶几不致担麻弃金矣。书中所言观心一法。原系古法。但用之今人。微嫌不契。古人根利。单假观照。便可直造心源。今人根器不及古人。若用观照。每易沉观不进。诸祖观机设教。遂易以看话头起疑情方法。俾行人疑至极处。忽然打破疑团。即得亲见本来面目。不至沉滞修途。故近世宗门用功。每重疑情。观照之法。遂鲜行用者矣。此就恒人而论。若果是过量大人。则直下承担。便无余事。说一观字亦多矣。尚安用疑情为哉。此原书未及之处。学者不可不知也。至于修行之本末理体。刘居士书中言之极中肯要。当无俟衲之再赘矣。闻居士后出家受具戒。法名昌宗。且已圆寂。法运衰歇。哲人长逝。其感伤为何如哉。

云门老衲虚云序 

  佛法要领序二

演本 

  自清季迄今。百有余年间。四川出生两圣者。一大儒刘止唐。一菩萨刘洙源。议者谓两大德。乃不一不二。一愿而前进。一人而两现。此缘揣测之说不具论。请略述其实际之贡献。刘公止唐。德性学力。出类拔萃。著易书诗。三礼春秋。五大部恒解。暨四书恒解。孝经直解。古本大学质言。与史存等杰作。共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国史列传。成都印行。)刘公洙源。历任四川大学教援。立德立言。纯粹以精。深于佛学。畅读诸经。别具法眼。于达摩初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要旨。指示来学。慈悲痛切,一片婆心。婉如印光大师之弘净。分道扬鏕。浙江上虞金弘恕居士。与公有大因缘。一如庄生之于李老。金居士殷勤请示如钥投锁。于往还十八通书札中。剖示详细。度尽金针。凡独居无侣之士。得此一册。如法修持。保证免入歧途。初版上海大法錀书局主任陈法香居士。协助流通。未几四川第二次重版。又未几。台湾印经处印行第三次版。第四次版。现在暹罗曼谷开始重刊赠送。中泰僧俗弘法愿深。十方赞仰。推动法錀之无比。勇毅坚诚。如谢普扬廖振祥等诸大德。均大菩萨。弘誓大愿。来此人间。昨谢居士来书云。此一种希有法宝。已在曼谷起印。嘱记一言。仅进芜辞二句如下:

  希有难闻之示导

  一超直入之南针

一九五五,三,三十,演本敬志于 金马仑 三宝寿 退省关

  佛法要领序三

什么是佛法呢?人人会问!有人说懂了,有人说尚不懂,这懂与不懂离不开二门:(一)一路向下,乘愿再来,果彻因源门,含:教、理、行、果。(二)一路向上,究达彼岸,因该果海门,含:信、解、修、证。

  何谓要领呀?君知否?这要领,古人说是—把柄!共有四字:教、观、照、宗。万法都了无余蕴了。

  学佛的人,可分初心、久学!初心的人根据闻、思、修三慧,它的把炳是由约而博,广探三藏,由文字而启观照。久学的人,据戒、定、慧证无漏,它的把柄是由博返约,穷澈一心,达到—性相如如(真如!)—乃由观照而入实相,简单而言—佛法要领!就是:‘心地法门!’的意思。

  学佛的人,有了以上的功行见地,进一步,要证大总持而开秘密藏,把柄分四:

  一、由明心见性,了二空真如,把柄在正真般若观照。

  二、正真般若观照既起,名:发菩提心!志在三觉圆满。

  三、深穷缘起性空,三觉圆满,得六无畏四无碍。

  四、由了前三,俯就机宜,三乘五性,建立教门,导入法界,分四种净土,总名‘一真法界’。

  第一个把柄主要是教、观双通,第二个把柄是观、照双运,第三个把柄是寂照双泯,第四个把柄是入法界—在照,照之又照,法界入矣,得归净土。

  近代佛教史上,出了四位代表人物,一为宗门,单提向上,虚云老和尚,二为法界圆觉学太虚菩萨僧,以上为出家之表率,三为达庵冯宝瑛居士,显密圆融,通达教、观、宗三门,四为本书作者,刘洙源居士,以在家人而提向上一门,由‘观’穷‘宗’,以上为在家众之表率,这四位龙家,为末法保持了—心灯不灭—佛的法身慧命以有利赖。我有位菩萨友,张君炎煌老师,以佛法要领一书入佛之门,并以之就我下问,我捧读之余,不忍释卷,因这佛法要领有两大把柄:一由约至博,知道明心见性为万法根本,二由博返约,以四句偈,通晓群伦,宗、教、观三通。今者刘居士哲人已逝,出家证灭,然则见书如见其人,这本佛法要领,也就是他的应化法身了,并愿是书长留人间,为学佛人之眼目!值此刊行流通之在即,略志微言,以表大义。微言已序!然则大义何在呢?答云:大义唯佛能道,吾何人也,敢言大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并告以: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以上如来之开示,正是本书—‘佛法要领’所欲一言道尽,以示予人的宗旨所在,能明此旨,才不辜负刘洙源老居士之一番苦心孤诣,是为微言大义之序。

菩萨戒 黄正男序台中圆觉布教所

  佛历三○○八年民国七十年岁次辛酉年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

  刘洙源先生略历

  先生名复礼。字洙源。别号离明。年七十三。四川中江籍。前清拔贡。北京经科大学毕业。长文学通三礼。历任四川高级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栖心竺典。澹泊自处。创办成都佛学社。独任讲筵十余载。归向者甚多。寻退隐深山。时应邻邑之请。讲说不绝。

  先生早岁精唯识。曾著唯识学纲要数万言。海潮音社刊行之。晚耽禅悦不喜著作。只存讲稿数篇。门第子展转传钞。得之者如获至宝。今徇弘恕请编次付印。名曰佛法要领。乃先刊于觉有情。以结法缘。然后制版流通。以垂久远。

  先生遁世不求知故。知之者甚少。兹从陈法香兄言。不得已违先生意。略叙其概。以作介绍。

弟子金弘恕谨述

  又先生晚年出家。法号上昌下宗。一九五零夏。在白云寺圆寂。是夜寺上白光冲天。远近见者甚众。云详载觉有情十一卷八期。

  佛法要领

  上编 四句要义

四川中江刘洙源先生说

弟子王靖寰记

  丙戍五月,中江刘洙源先生,道过广汉,驻军周参谋长朗清先生留请说法,先生以初未准备经论,说者听者皆无依据,骤然印书,仓猝不能遽办。乃曰:吾有四句要义一为何事?二依何义?三修何行?四悟何法?试为君等演说如何?佥曰:愿乐欲闻,惟希说之。爰记先生所说于次,倘有错谬,请教正之。

  一为何事……明心见性

  近来人心多好佛法,或家庭奉佛、或朝山烧香,或勤布施,或修供养,或受三皈,或守五戒,或诵经念佛,或持咒修法,或精研教理,或专修禅观。种种不同,信佛则一。吾今欲发一问,诸君如是勤修,究为何事?劳身苦体,费精神,耗时日,而不辞。志愿安在?彼将云:闻佛法奇特,吾故好之,世俗成风,吾从众耳。余曰:此非答我所问。彼又云:欲脱苦耳。贫者欲求富饶,病者欲祈疾愈,困厄者希通达,沉沦者冀超升。余曰:此言近似,尚非真实。彼又云:欲除业障耳。今生之苦,皆由前生恶业所招:今将去恶行善,以期业障消除,免受苦报。余曰:此言似矣,犹未尽也。彼又云:欲断烦恼耳。人生造业,由烦恼起:今将断灭烦恼,庶几苦果不生。余曰:此言似矣,犹未尽也。彼瞿然曰:断烦恼,除业障,离苦得乐,此乃佛法正宗,云何而犹未尽?布施持戒,礼拜供养,诵经念佛,持咒修观,此乃佛法正行,云何而犹未尽?吾将以此自度度他,岂尚有遗憾耶?余曰:且稍安毋躁,当为子说之。大凡谈理必穷根源,作事必问根由。子所谈者,在佛法中非无其义。但是枝叶末节,若向这里做去,立志虽佳,枉费精神。经云:‘未知真实法,不名为布施。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余今例此,再作数语:未知真实法,不名为持戒。未知真实法,不名为礼拜。未知真实法,不名为诵经。未知真实法,不名为念佛。未知真实法,不名为持咒。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修观。君未说到真实处,所以我不认可。经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又曰:‘欲修大行,须知因地法行。’世人懵 懵,不此之求,所以徒劳无益。今为君等发明真实,事半功倍,可乎?佥曰:愿闻。曰:真实法者,吾人之心也。此心以有觉性,故谓之佛性。为万法之本,故谓之法身。永不变易,谓之真如。性非虚妄。谓之实相。无所不知,谓之菩提。(菩提是正智,故无所不知。)寂静不动,谓之涅槃。万法之性,谓之法性。凡此种种名称,皆是吾人真心之异名。人人本有,个个圆成,近在心内,无劳远求。成佛作祖,是此一心。宗门谓之明心见性,心即性也。(心性是一,出华严经。)所谓真实法者,即此心也。我辈人人有心。而不自知,长劫受苦,岂不可怜!学佛无他,明心见性而已。(明悟自心,彻见本性。)如果明心见性,烦恼不待断而自断,业障不待除而自除,诸苦不待灭而自灭。三宝不言供养,而已供养自心三宝。布施不施一金,而其所施胜过七宝。不持咒而自得印明,不诵经而十二部经无不通利。若从根本下手,果大功高如是,君等奈何不图?先德云:众生依业有,业依惑有,惑依识有,识依心有。心是最终究竟处,不通此一著,意识长在,烦恼旋断旋生,业障旋消旋萌,苦果永远不除。譬如伐木,去其枝叶,来年又生,有何了期?若断根蒂,永不再发。是故佛说未知真实法,不名为布施供养者,意在策励世人,知真实处,在吾自心。(此义出华严经,及般若经,其文甚广,可研阅之。)不然,修因无果,何以故?果在真实处故。不然,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此心是识心,与上真心别。)倘未明白真实所在,如何能断烦恼。除业障。出苦海耶?为何事者,为求明心见性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要领(二)刘洙源居士(

 二依何义……依二空义

  吾人已知佛性即是自己真心,然则真心体相究竟如何?曰:真心无性,其体是空,故曰真空:其相如虚空。如虚空有二义:一如虚空不动摇,二如虚空遍满一切国土。永明禅师云:(真心自体,非言所诠,湛若无际之虚空,莹若圆明之净镜,毁赞不及,义理难通。)世人不知真心广大圆明,妄谓此心在我身内,所以长劫轮回,受苦无穷。今欲明白自己真心,第一莫认四大假合之身为真;第二莫认六尘缘影之心,以及山河大地为实。佛法入门,有二要义:一者众生空,二者万法空,众生不空,谓之我执。万法不空,谓之法执。何谓我执?谓我能主宰是也。主宰即是意识,非真有我。如果我能主宰,谁人肯入地狱:甘做畜生饿鬼?故知身中无我,全是意识分别执著。意识是生死根本,急宜断除,不可姑息。所以大乘菩萨先修无我观,以得人空。何谓法执?法者内之五根,(眼耳鼻舌身)外之五尘,(色声香味触)皆是四大(地水火风)造成,谓之色法。受想行识,谓之心法。色心二法,其性皆空,众生不知,认为实有,起惑造业,生死不绝。佛法教人修法空,法空者,即空六根六尘六识诸法也,悟一切法,皆无自性,其体本空,名得法空。世人皆为我执法执所蔽,所以不知自己真心,大乘法门,若要悟心,先须信入人空法空之理。千经万论所说法义,不外二空。若能信入,则悟心有期,刹那成佛。若不信此二空,专求福报,是门外汉,决不能得佛法利益。云何知无我耶?如果我能主宰,则临命终时,妻室财产皆可携去,何故不能?天上乐土,作恶之人皆可往生,何故不能?二俱不能,主宰安在,且一人之身,六根均动,岂有六我耶?如以六根为我。死者六根尚存,何以不能行动?故知无我。经云:(一切众生,皆由著我,若离此著,则无生处。)云何知无法耶?根身器界,在人类共业同分中,见以为实:余五道中,各有不同。可见六道之中,各各自变六尘境界,皆由业识所造,安有定法?故知一切人事营为,都是业风驱遣,识心所生,犹如梦幻泡影,空而不实。经云:(不知诸法空,恒受生死苦。)若能悟入二空,便证无生法忍,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是言之,学法,唯学二空之义。

  三修何行……修般若行

  佛法要领,不出教理行果。教理即蕴处界谛缘起,如上一心二空说。果则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知教理而欲得果,非起行不能办。今当论行,行有万端,以六度为总,经中自在说法,或说一行:发菩提心是。或说二行:曰智慧,曰方便。或说三行:曰戒定慧。或说四行:曰四居处。四居处者,一慧、二戒、三施、四定,或说五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或说六行,曰六度。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行门虽多,六度括尽。此六度义,有无量门。兹略说三门:一六度义相,二六度所对治,三六度能入理,云何义相?万行俱从菩提心流出,合之为菩提心,分之为六度。无顾恋心为布施,无持犯心为持戒,不忤一众生为忍辱,念念不断为精进,心不流动为禅定,知万法空为般若。云何对治?对治六道,出三界轮回故。立施度,对治饿鬼道。立戒度,对治地狱度。立忍度,对治畜生道。立精进度,对治修罗道。立禅定度,对治人及六欲天。立般若度,对治色无色界天。云何入理?随顺法性故。法性体无悭贪,立施度。法性离五欲,立戒度。法性离嗔恼,立忍度。法性离懈怠,立精进度。法性常定,立禅定度。法性离无明,立般若度。此六度法,要以般若为主。经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据瑜伽,菩萨行有四:一六度行,二道品行,三四摄行,四神通行。要之,俱以般若为主。佛法虽分大乘小乘一乘三乘,四谛悉已括尽。世间因果,为苦集二谛。出世因果,为灭道二谛。灭为佛果,道为菩萨行。般若为道谛体,故般若为要行。

  四悟何法……悟缘生法

  学教参禅,俱图大彻大悟,彻悟之境,即是无生法忍。学人一心求悟,究竟悟何种法耶?曰:悟缘生法,何谓缘生法?曰:缘生法者,因缘所生之法也。一切诸法,缘会则生,缘散则灭;非有而有,幻相不实;有即非有,当体是空。曰:缘生之相,既是虚妄,云何悟相便为登峰造极耶?曰:见性不真,不能了相:见性真实,便能了了见森罗万象,都是自己本性上因缘所生,谓之妙有。故学法要著,须明缘生性空。若见缘性,则脱缘缚。(缘性者,缘生之性,即是佛性。十二因缘是轮回相,佛性是轮回性,见佛性则轮回顿断。缘缚者,即是十二因缘轮回之缚也。)故证性即了缘生,了缘生即证入真性,是一事也。大乘学人,入门便教观缘生法,为将来悟入正因起见。此义云何?佛法以空为主,说空以因缘为宗,因缘即是缘起义。(缘起即缘生)凡夫不信,外道不知,小乘权教虽知而不彻底,唯大菩萨学佛乘者最须于此著眼。何也?佛说心地,乃说二空,无缘生义,二空不成。人之识心,造善恶业,故有升沉:而其真心本来不动,识心为累,枉受轮回。当知惑业苦三,皆由因缘所生,缘生性空,故曰人空。根尘亦是因缘所生,根尘无性,一切是空,故曰法空,若无缘生之义,人法俱实,真心不显。有缘生义,人法俱空,真心显现,得本法身,即为佛果。法身如虚空,故曰真空。真空体内,十方微尘刹海一切俱现。故涅槃经云:(佛性者第一义空,第一义空者即是智慧。)又深密经云:(若不了知无相法,杂染相法不能断,杂染相法不断故,坏证微妙净相法。)若能悟入缘生,即证无生法忍,即是大彻大悟。大乘学人,当如是行,勉之勉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8:56 , Processed in 0.0224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