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69|回复: 9

哮喘治疗资料(古今名论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4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丁甘仁医案》
章节:卷四 咳嗽案
内容:蜜炙麻黄(四分) 川桂枝(八分) 云苓(三钱) 姜半夏(二钱) 五味子(四分) 淡干姜(四分)炙苏子(二钱) 光杏仁(三钱) 熟附片(一钱) 鹅管石( ,一钱) 吼紫金丹(另吞,连服二天,两粒)


书名:《三家医案合刻》
章节:卷三
内容:病之原,由食柿过多,得寒而起,于兹二十余年矣。要知柿为西方之木,其实禀秋金之气而成,其与肺金为同气相求,可知其邪入肺,发为气,久则肾水无本,虚而上泛为痰。胃为贮痰之器,所以降气汤、六君子,由肺及胃,皆得小效,而不除要莒,与即墨不拔,齐地终非燕有,况脉象尚悍,当深入病所为是。拟仲景方法。


书名:《临证指南医案》
章节:卷四
内容:邹(七岁)宿肺病,久则气泄汗出,脾胃阳微,痰饮留着,有食入泛呕之状,夏三月,热伤正气,宜常进四君子汤以益气,不必攻逐痰饮。(气虚)


书名:《临证指南医案》
章节:卷四
内容:与喘,微有不同,其症之轻重缓急,亦微各有异,盖症多有兼喘,而喘有不兼者,要知喘症之因,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发,此喘症之实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功,此喘症之属虚者也,若夫症,亦由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淹缠岁月,更有痰,过食生冷,及幼稚天诸症,案虽未备,阅先生之治法,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剂,在所不用,此可谓治病必求其本者矣,此症若得明理针灸之医,按穴灸治,尤易除根,噫,然则难遇其人耳。(华玉堂)


书名:《丹溪心法》
章节:卷二 喘十四
内容:紫金丹,须三年后可用。


书名:《也是山人医案》
章节:
内容:杨(五六)久病痰。深秋复发。急宜温通。


书名:《也是山人医案》
章节:
内容:凌(六一)阳衰痰。气喘背寒。拟温通法。


书名:《冷庐医话》
章节:卷五 针灸
内容:夏日宜灸,汪石山驳正之甚是,一近事尤堪为戒。钱塘陈氏子患,得一方云:夏日于日中灸背,当可见愈。如法行之,至深秋得伏暑症甚重,医治不效而卒。古者针灸之法与药并重,后世群尚方剂,投药无功,始从事于针灸,又往往不能获效,或转增重,则以精此技者甚少,且未审病之宜针灸与否也。叶天士谓针灸有泻无补,但治风寒中穴之实症,(见《来苏集》批本。)此言信然。尝见有痫症挟虚,因针而转剧;痿症挟热,因灸而益重。是不可以不慎也。


书名:《古今医案按》
章节:卷五 喘
内容:文学顾明华。十年嗽。百药无功。诊其两寸数而涩。李曰。涩者。痰火风寒。久久盘踞。根深蒂固矣。须补养月余。行吐下之法。半年之间。凡吐下十次。服补剂百余。遂愈。更以补中益气为丸。加鸡子秋石。服年许。永不复发。



书名:《名医类案》
章节:卷七
内容:一贵公子患盐,年方九龄,每以风寒即发。投以噙丸药饼,夜卧醒,放舌上,任其自化下,随效。方用苦葶苈五钱(隔纸炒),茯苓五钱,花粉、麻黄、杏仁、款花蕊、桑白皮(蜜炙)、贝母(去心)各三钱,五味子二钱,罂粟壳(蜜炙)一钱五分,右为细末,乌梅肉三钱,枣肉三钱,煮烂如泥,捣和前末为饼,每重一分半。服未半料,永不复发。须忌大荤一两月。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
章节:卷之四十四 喘证门
内容:(《和剂》)人参定喘汤 治肺气上喘,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


书名:《王旭高临证医案》
章节:卷之三 痰喘门
内容:仁渊曰:痰喘之因不一,须分虚实两途。实者因风寒痰火,大都病在肺胃,从外感而来,或寒热无汗,或不热有汗,咳嗽痰浓,便溺短赤,舌苔浓,脉数浮滑不空,乃风温痰热壅于肺胃不得降化也。宜宣通肺络,清降胃气。有汗葶、杏、橘、贝、芩、翘、石膏等剂,无汗麻杏甘石、桑、贝、橘、桔之类。若形寒表热不扬,咳窒不爽,脉浮而紧,乃风寒闭其肺络,元府不宣,肺气不利,不得肃降也。宜麻、杏、苏、桔或防风通圣等开其腠理。虚者乃平素肺肾内虚,肃降摄纳无权,脾胃气弱,不克化饮食精微,即痰饮之类。痰留肺系胃络,一触外邪,肺胃即失顺降,肾气即为奔逆,喉间 吼有声,倚几布息,甚至自汗淋漓,无表热外感见证,脉浮滑空豁,或形瘦浮肿,种种虚象,宜温纳镇摄。又有半虚半实之证,如素有痰饮,感寒遇劳即发,咳嗽痰沫,喘逆倚息。仿痰饮例治之,若久病全属虚证。更有无痰而喘,火迫而喘,糖而喘,俱伤其肺气使然。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

《王旭高临证医案》

章节:

卷之三 痰喘门

内容:

气急,原由寒入肺俞,痰凝胃络而起。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于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触风寒,喘即举发。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此一定章程。若欲除根,必须频年累月,服药不断,倘一暴十寒,终无济于事也。此非虚语,慎勿草草。

书名:

《景岳全书》

章节: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散阵

内容:

《简易》苏陈九宝汤:治老人小儿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吼,夜不得卧。

书名:

《寿世保元》

章节:

卷三

内容:

一治素患吼之病。发则喘急。痰涎上壅。不时举发。令慎劳役。戒浓味。节欲。早服六味丸。加黄柏、知母、人参、紫菀、五味、百合各二两。浮小麦粉、熟蜜四两。打糊为丸。每服百丸。空心。柿饼汤下。饼随食之。夜卧时服后方。各一料而愈。

书名:

《寿世保元》

章节:

卷三

内容:

上为细末。竹沥、姜汁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口噙化下。或丸如黍米大姜汤送下亦可。一人吼十数年。发则上气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发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用黄 (二钱蜜水炒)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去芦) 白茯苓(二钱去皮) 半夏(二钱)杏仁(三钱) 五味子(三分) 麦门冬(二钱去心) 陈皮(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书名:

《寿世保元》

章节:

卷三

内容:

吼以声响名。喉中如水鸡声者是也。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治之有以紫金丹导痰。小胃丹劫之而愈者。有以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兼进而愈者。必须量虚实而治之也

书名:

《续名医类案》

章节:

卷三十

内容:

万密斋治胡三溪女,素有症,遇天欲雨则发,发则多痰。服五虎汤,九宝汤即止,不能断根。(五虎汤麻黄、杏仁、陈茶、石膏、甘草。九宝汤麻黄、陈皮、薄荷、玉桂、苏叶、桑白、腹皮、杏仁、甘草,姜煎。)曰是盖痰聚则作喘,痰去则止。痰者,水液之混浊者也。《难经》云肾主液。液者,水所化也。肾为水脏,入心为汗,入肺为涕,入脾为涎,此肾水泛为痰而喘也。乃以六味地黄丸服之,不复发矣。

书名:

《王氏医案绎注》

章节:

卷一

内容:

孙午泉患。痰多气逆。不能着枕。服温散滋纳药皆不效。孟英予北沙参桑枝茯苓花粉杏仁冬瓜仁丝瓜络枇叶旋复海石蛤壳等药。覆杯即卧。数日而痊。(服温散不效。则非风寒。服滋纳不效。则非肝肾阴虚。肺热则气逆。此证系热痰伏于肺络。北沙参四钱。姜汁炒桑枝三钱。白茯苓三钱。川贝母杵四钱。南花粉三钱。苦杏泥次入一钱五分。生冬瓜子三钱。丝瓜络三钱。姜汁炒枇叶刷包三钱。旋复绢包三钱。海石蛤壳各四钱。同杵先。)

书名:

《临证实验录》

章节:

礞石滚痰丸证

内容:

按:《证治汇补》谓喘之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病。其为病,多反复发作,甚者缠附终身,故有名医不治喘之说。其治法,先哲有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发时治肺,平时治肾之论。本案原亦遵此法规,奈何囿于症状,而忽略脉象,将热作寒,以致痰热不得清化。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故为医者岂可不重乎脉

书名:

《医学传灯》

章节:

卷上 喘

内容

喘之病。方书皆名吼。为其声之恶也。此因误啖盐酱咸物。抟结津液。熬煎成痰。胶粘固结。聚于肺络。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气反触其痰。所以喘声不止也。肺有痰热。毛窍常开。热气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发。一遇秋冬寒气外束。邪热不得宣通。故令发喘。脉来浮数。滑大者。宜用定喘汤。发去标邪。再用加减鸡鸣丸。常常服之。自可除根。每日饮食只宜清淡。不宜浓浓。盖人身之痰。不能自动。必随脾之健运。贮于肺络。结为窠囊积饮。如蜂子之穴于房中。莲实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而剥落则难。全要胃气清虚。则痰之上注者。得以返还于胃。然后可从口而上越。或从肠而下达。今人肥甘浓味。日不绝口。兼之饮食不节。虽有医药。庸有济乎。此乃气分之病。或有传于血分。而为喘急失血者。先吐痰后见血。犹为积热。先吐血后吐痰者。阴虚火动。照根据怯症调治。一切燥药。毫不可尝。推而广之。 病属热者固多。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热。凡脾胃虚寒。气不能运。积成冷痰。上注于肺。亦成 喘。其人四肢厥冷。脉沉细缓。按之无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汤。加款冬金沸杏仁炮姜治之。但热者多。而寒者少。又不可不察耳。喘之病。痰火为本。而外感内伤之因。所触不同。未可以一端尽也。寒伤肺喘。脉必数大。可用定喘汤散风伤肺喘脉必细缓。自汗恶风。宜用参苏饮解之。因于气者。其脉必沉。因于食者。脉必弦滑。因于色者。脉沉细数治之又有不同。今人一遇是症。便以定喘为主。何致胶固若此耶。

书名:

《张氏医通》

章节:

卷四 诸气门下 喘(短气、少气、逆气、

内容:

不可纯用寒凉。常须兼带辛散。小青龙汤探吐最妙。年高气弱人忌吐。凡喘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散邪为主。喘遇冷则发。其法有二。一属中外皆寒。温肺汤、钟乳丸、冷丸选用。并以三建膏护肺俞穴最妙。一属寒包热。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定喘汤。表散其邪。平时用芦吸散亦妙。古人治寒包热邪。预于八九月未寒之时。用滚痰丸下其热痰。后至冬无热可包。则不发矣。丹方治冷痰喘。用胡椒四十九粒。入活虾蟆腹中。盐泥 存性。卧时。分三次醇酒服之。羸者凉分五七服。用之辄效。若有伏热者误用。喘逆倍剧。不可不辨。冷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遇浓味则发者。用莱菔子炒研一两。猪牙皂荚烧存性三钱。共为细末。姜汁调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沸汤或枳实汤下。名清金丹。消其食积。则肺胃自清。仍当薄滋味以清肺胃之气。伤咸冷冻饮料食而喘者。用白面二钱。砂糖二钱。饴糖饼化汁。捻作饼子。炉内炸熟。划出。加轻粉四钱。令患人食尽。吐出病根即愈。年幼体虚者。分三四次服之。盖咸肺胃受伤。白面、砂糖、胶饴甘温恋膈。使之留连病所。引领轻粉搜涤淤积之痰上涌。三涌三补。屡建奇功。补用五味异功稍加细辛服之。醋呛而嗽。甘草二两。中半劈开。用猪胆汁五枚。浸五日。火炙为末。蜜丸。茶清吞二钱。临卧服之。凡证见胸凸背驼者。此肺络败。为痼疾。不治。

书名:

《证治汇补》

章节:

卷之五 胸膈门

内容:

症发于初冬者。有二症。一属中外皆寒。乃东垣参苏温肺汤。劫寒痰之捷法也。一属寒包热。乃仲景越婢半夏汤。发散之法是也。此症古人有先于八九月未寒之时。用大承气汤下其蓄热。至冬寒之时。无热可包。而不作者。然第可施于北方壮实之人。如体虚屡劫。变为脉虚不足者。六君子汤。加桑皮、桔梗。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

《类证治裁》

章节:

卷之二 症论治

内容:

症每十日一发,嗽痰夜甚,脉形俱属虚寒。乃用六味滋阴,治不对症,焉能奏效。议补益中气为虚治法,用潞参、山药、茯苓、半夏、炙草、于术(炒)、杏仁、煨姜。数服而效。

书名:

《类证治裁》

章节:

卷之二 症论治

内容:

〔温肺〕 麻 杏 辛 草 星 夏 川乌 川椒 白矾 牙皂 紫菀茸 款冬 神曲 糊丸。

书名:

《类证治裁》

章节:

卷之二 症论治

内容:

治实,用百部、炙草各二钱,桔梗三钱,半夏、陈皮各一钱,茯苓一钱半,一服可愈。治虚,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一服可愈。此煎剂内,冷加干姜一钱,热加元参三钱,盐加饴糖三钱,酒加柞木三钱,糖加佩兰三钱,再用海螵蛸火 研末,大人五钱,小儿二钱,黑砂糖拌匀调服,一服除根。其遇浓味而发者,清金丹消其积食。伤咸冷冻饮料食而发者,白面二钱,沙糖二钱,饴糖化汁捻作饼,炙熟,加轻粉四钱,食尽,吐出病根即愈。年幼体虚者,分三四次服,吐后,用异功散加细辛。脾胃阳微者,急养正,四君子汤。久发中虚者,急补中,益气汤。宿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

书名:

《医述》

章节:

卷十·杂证汇参

内容:

别有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其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避风寒,节浓味,禁用凉剂,恐风邪难解;禁用热剂,恐痰火易升。

书名:

《医述》

章节:

卷十·杂证汇参

内容:

有夙根,遇寒则发,或遇劳而发者,亦名喘。未发时以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扶正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宜于消散中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量加消散。总须 以元气为念,必使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攻之太过,未有不日甚而危者。(张景岳)

书名:

《医述》

章节:

卷十·杂证汇参

内容:

与喘微有不同,其证之轻重缓急亦异。盖多有兼喘,而喘有不兼。要知喘证之因,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自止,后不复发,此喘证之实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功,此喘证之虚者也。若夫证,亦由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淹缠岁月,更有痰、咸、醋,过食生冷及幼稚天诸证,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在所不用。此证若得针灸之医,按穴灸治,尤易除根,然难遇其人耳。

书名:

《医方考》

章节:

卷二 喘门第十六

内容:

寒束于表,阳气不得泄越,故上逆;气并于膈。为阳中之阳,故令热。是方也,麻黄、杏仁、甘草,辛甘发散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白果、款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苏子能降气,半夏能散逆,黄芩能去热。

书名:

《医学实在易》

章节:

卷四

内容:

喘促者,气上冲而不得倚息也。与痰饮,咳嗽,症参观。有内外虚实四证;外证为风寒,以小青龙汤加杏仁主之。内证为水饮,以小半夏汤加茯苓八钱主之。实证非气闭不开即肺胀不约,气闭因支饮壅满,呼吸不能自如,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以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虚证非脾虚不能转运即肾虚不能吸纳,脾虚以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主之;肾虚宜真武汤,黑锡丹主之;亦有气短为微饮,宜从小便主之。出气短者,宜苓桂甘术汤;入气短者,宜肾气丸。此证不尽属于热,缘《内经》有诸逆上冲,皆属于火句,故属于热证。

书名:

《读医随笔》

章节:

卷三 证治类 论喘()

内容:

又按:喘有三焦之辨。经云:邪气在上,此风寒伤肺,气之不得升也;浊气在中,此湿热痰饮聚于胃,气之滞于升降也;清气在下,此寒湿之地气,从下焦脚膝之筋骨上入肝肾,直捣命门,命火不得安其宫,肺气不得归其窟,有呼无吸,此气之不得降也,是真喘也。其上二焦之病,非喘也,乃也。然亦有二,皆风寒与痰饮相结,但互有轻重耳!凡不分四时,受寒即发,发即气闭迫塞欲死,滴水不入,彻夜无眠者,此上焦之风寒重于痰饮者也,数日即愈,复如常人矣。凡春暖即愈,秋凉即发,发即呼吸短促,昼夜相等,饮食减少或如常者,此中焦痰饮,因天寒肺气不舒而激发者也。若不新感风寒,其病势未至逼急欲死也。治之之法,上焦之治,从小青龙;中焦之治,从平胃散。各随轻重而互参之。此即太阳、阳明之别也。太阳者,风寒由肺俞内侵肺络,入伤肺脘,是病起于气分,致太阳之气化不行,而后水邪上泛也。阳明者,是胃中本有湿痰,肺中久为浊气所据,天寒呼吸寒气,而肺中浊气遂结矣。一由俞络,一由呼吸,故治异也。若夫正气离根,气上不下,及胸而还,稍动即汗出,久卧又气阻,仅能伏几危坐者,命火熄,水邪肆,阴风惨淡,日色无光,是何等象耶!治之惟黑锡丹一法,差堪尝试,不敢必效也。经曰: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此言脉也。而摩绘喘病,亦自逼真,谓其气连连直上,微有反曲耳!然则喘之为气升不降也,岂可与气塞而不得出者同称耶?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

《读医随笔》

章节:

卷三 证治类 论喘()

内容:

三者皆病在于肺,而兼在胃。气脱者,散而不聚,升而不降,病独在肾。与前证情形迥别,本最易辨,惟夫气急之人,气逆之甚,渐至于脱者,其形想象,然病至此,真气已孤,直谓之脱亦可矣。尝诊一妇,自冬病喘,至春不愈,始延予诊。至则见其形状,非喘也,乃也。寒气束肺,气塞不出,日久邪深,真气内陷,便溏下气,肺中寒涎注满,真气已不能到;其脉两关以下洪大滑数,两关以上细微如丝,其肤外凉内热,重抚如焚,病患自觉头上胸中不知何处,缺少一件本体,是肺中已无生气矣;夜静昼剧,阳气孤危,其逼苦状,实不忍见。予谢不敏,延后一月始殁。故知邪气逼塞,非正气自脱者,虽至极危,犹可稍延时日云。

书名:

《血证论》

章节:

卷六 痰饮

内容:

饮由水气停蓄。其责在于膀胱。若膀胱之水。因寒上泛。胸腹漉漉有声。喉中潮响。咳嗽吼等。此为土不治水。肺受其惫。通用二陈汤治之。六君子汤。真武汤。小青龙汤。治之。

书名:

《医宗己任编》

章节:

卷三 四明心法(下)

内容:

又云。午前嗽属胃火盛。竹叶石膏汤。胃气虚。补中益气汤加炒山栀。午后嗽属阴血虚。四物汤加酒拌炒黑黄柏知母。肾水虚用六味丸。黄昏嗽用四物汤加麦冬五味并六味丸。五更嗽用六君子汤。不得眠及两胁下痛用六味饮补中益气汤。)如咸。胜金丸主之。(醋甘胆丸亦妙)如年高筋骨作痛。气喘有痰。腰痛。用熟地山药当归白芍杜仲枸杞黄 枣仁麦冬五味甘草。喘盛去黄。(有一种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因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症也。凡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症。宜急用熟地二两当归一两甘草五钱。以济之缓之。堪云神剂。如兼呕恶加生姜。气虚加人参。肝肾阴虚加肉桂。凡诊此症。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技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皮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如年高痰喘。气不归原者。生脉散加熟地山药当归枸杞牛膝菟丝等治之。(凡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一切食积痰积上升而致咳者。只治其痰消其食。其咳自止。不必用凉药肺药。洁古云。治咳嗽以化痰为先。化痰以导气为主。四明云。导气不如先治火。实者泻白加芩桔。虚者六味合生脉。胃虚者竟以四君加归芍合生脉。无不应手。)

书名:

《回春录》

章节:

一、内科

内容:

鲍继仲,患,每发于冬,医作虚寒治,更剧。孟英诊之:脉滑,苔浓,溺赤,痰浓。予:知母 花粉 冬瓜子 杏(仁) 贝(母) 茯苓 滑石 栀子 石斛,服之而安。

书名:

《儿科要略》

章节:

第六章 咳嗽论治 第四节 杂证咳嗽

内容:

胸有停水而,酌用十枣汤以行其水;风痰骤升而,酌用千缗 导痰汤以疏其痰。凡之通治方用千金汤最妥。若汗出如油,气息上奔,出多入少者是谓之喘,其证与盖迥 不相同也。干咳者,火邪郁肺,痰不得出,宜先用桔梗、柴胡以开提肺气,再用生地、玉竹、甜杏仁、白蜜 之类以润之,或用逍遥散加苦桔梗以开之。肺胀者,外邪不解,喘咳胀闷,其人上气目如脱状,宜越 婢加半夏汤,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痰夹瘀血,阻碍气机者,酌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之类 以行其血。肺痈者,初作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隐隐痛,宜服犀黄丸,或用薏苡仁、淡芩、丝瓜、甘草、川贝、 赤芍、栝蒌仁、桔梗、陈皮、升麻、丹皮以消之,或用金匮皂荚丸以泻之。喘不得卧,面目浮肿者,宜 葶苈大枣泻肺汤。既成之后,咳吐脓血,宜葶苈薏苡泻肺汤或排脓散。肺痈咳吐脓血不止,其势危急者,用陈 芥菜卤汁冲水饮,或用蕺莱煎汤,打鸡蛋食,均效。肺痈初起,未可断定,以生大豆试食不觉腥者是,以甘 草、桔梗各三钱煎服后,稍安者是,宜趁其未伤而泻之,自易挽回,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日久肺叶 朽烂,脓血倾囊吐出,则为难治矣。又杂证咳嗽,虽显有余之象,实为不足之征,故不问内伤外感,为热为 寒,但以人参保定肺气,自可无虑。昔贤曾定有人参清肺、人参泻肺、人参定喘汤三方,以人参之力握其枢而 斡运之,虚实之治,悉寓其中,事实虽不尽然,其理颇有可采,录仍于后,俾备参考。

书名:

《儿科要略》

章节:

第六章 咳嗽论治 第四节 杂证咳嗽

内容:

甲、概况 杂证咳嗽,咳嗽之属于内外因相杂者。有因哺乳及饮食不慎,误呛气管,气管受伤,以致发为咳嗽者;有 因糖醋冲犯,咸酸过食,或风寒束其外,痰涎塞其内,以致成为证者;有因火邪郁肺,痰不得豁,以致发为 干咳者;有因外邪不解,肺气不降,以致成为肺胀,胸高喘咳者;有因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 留肺中,蕴发为热,或湿热痰涎垢腻,充塞肺窍,以致成为肺痈,咳吐脓血者。大致不越此数端,惟内外因 相杂之咳嗽,其病证之重,虽不如虚损咳嗽之甚,然原因复杂,究较单属外感者为难治。故证一成,往往 终身不除,一遇风寒,即便发作;而肺胀肺痈,虽经治愈,亦往往有遗留之恙。故均号称多变之病证, 医者所宜深切注意者也。

书名:

《医学实在易》

章节:

卷四

内容:

症,寒邪伏于肺 ,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役劳房劳亦发。一发则肺 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野狼狈相根据,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 有声,非泛常之药所能治,宜圣济射干丸主之。然涤痰虽为得法,又必于潜伏为援之处,断其根株,须灸肺 、膏肓、天突诸穴。此证原非因热所致,缘《内经》有诸逆上冲皆属于火之句,故与喘促均列于热证。

书名:

《医学摘粹》

章节:

杂证要法 里证类

内容:

证者,寒邪伏于肺 ,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动怒,动气,役劳,房劳亦发。一发则肺 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野狼狈相根据,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若呼吸,则气触其痰,鼾 有声,非泛常之药,所能治也。以圣济射干丸主之。

书名:

《金匮钩玄》

章节:

卷第一

内容:

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凉药,必带表散。

书名:

《吴佩衡医案》

章节:

47.

内容:

××,女,二十五岁,已婚,云南省人。患慢性喘病已十四年之久,现身孕四月余,住昆明军区××医院,于1959109日邀余会诊。询其病史,始因年幼体弱,感风寒而起病,药、食调理不当,风寒内伏,夹湿痰上逆于肺,经常喘咳,值天寒时令尤甚,迄今病已多年,转成慢性喘。证见咳嗽短气而喘,痰多色白,咽喉不利,时发喘息鸣。面色淡而少华,目眶、口唇含青乌色。胸中闷胀、少气懒言,咳声低弱,咳时则由胸部牵引小腹作痛。食少不思饮,溺短不清,夜间喘咳尤甚,难于平卧入寐。舌苔白滑厚腻,舌质含青色,脉现弦滑,沉取则弱而无力,此系风寒伏于肺胃,久咳肺肾气虚,阳不足以运行,寒湿痰饮阻遏而成是证。法当开提肺寒,补肾纳气,温化痰湿治之,方用小青龙汤加附片。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搜集途径



中医古籍全文检索



书目 支持and逻辑运算符,可以在检索词之间用and或空格间隔,空格为and。







自此引擎中输入 “哮”
发表于 2011-9-20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太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oook 于 2011-9-20 20:50 编辑

古今时代不同,个人体质不同

但都是化痰,健脾,补肺、肾

吃素很关键  鱼生火 肉生痰 白菜豆腐保平安 是劳动人民千百年的经验

戒色欲  就是补肺肾良药
发表于 2011-9-21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 方药中的动物药  请不要使用,可以选用一些代用品的植物药。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方治冷痰喘。用胡椒四十九粒。入活虾蟆腹中。盐泥 存性。卧时。分三次醇酒服之。


此方严重错误,不可取


致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0-1 17:41 , Processed in 0.0253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