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qinglian

生活成长点滴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接受老公 (2011-06-16 )

写完下面这篇文章,我的内心已经接受老公,不再与他对抗。

这次老公在听了老师的课之后又来到潜山,在这里和我们一起住了一段时间,感觉他似乎真的变了,他在这里的五天时间里,我们之间基本没有使用什么人性不需要的东西,更多的是感性的言语,期间除了由于我太凶的原因发生了一次冲突之外,其他时间我们都过得很愉快。对他对我而言,结婚这么长时间来,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一段生活。

可是内心里,我感觉还是与他隔着一层坚冰。我非常害怕给他爱之后,我又会像过去那样受到伤害,过去十几年痛苦的生活一想起来就会令我心有余悸。于是我动不动就对他凶巴巴的,因为潜意识里总觉得只有对他凶一点,对他狠一点,他就不敢再伤害我,他就会表现好一点。在我的经验里,他就是在我对他凶之后才开始转变的。如果我对他好,经验告诉我,他就马上又会变回过去的那个样子。老师让我多给他赞赏和鼓励,心中不免有很有疑惑,为何前一段时间对他那么凶,他就有了那么大的改变,而现在对他凶就不行了呢?

我觉得他爱我还是我爱他都是危险的,爱老师是安全的,调侃地告诉任何一个熟识的人我爱他也是没有风险的,唯有爱他是痛苦的,是危险的,是要受伤害的,所以我不允许自己爱他,也不要接受他的爱,我很担心受伤害。

只是,这一切都只是源于过往的经验而已,经验代表的是过去,而不是现在的真实,而我总是活在过去的经验里,活在过去的评判里。我是否愿意重新开始?我是否愿意与他重建一个幸福的家?如果我们之间有机会重建一个幸福的家,我是否愿意去争取这个机会?我是否愿意相信他?我是否愿意相信人性本来就是向上向善的?我是否需要拿掉内心所有的恐惧?如果我拿掉内心的恐惧,我想我是可以好好地去接纳他爱他的。

借用《当下的力量》里面的一段话: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怖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非“现在发生的事情”。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则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鸿沟会与你相依相伴。当下的事情是你可以去应付的,但你不能去应付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

我不要焦灼于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我要活在当下,不要活在过去和未来里。最终决定接受老公的爱,也愿意尝试着并努力去给他爱,愿意告别过去的一切不快乐,来重新经营我们的新生活。

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再凶他了?因为他已经愿意改变,并且也正在改变,他已经没有再伤害我的企图,那么我也就没有理由再对他那么凶巴巴的了,我没有理由没有权利用凶来控制他,尽管我的控制欲正在蠢蠢欲动。他有获得我尊重的权利,他有获得与我平等的权利。我想,唯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良性互动。

而我自己目前,也愿意继续更大程度地自我改变自我提升。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自己和别人的不舒服,会造成我生活上的障碍,我愿意好好地去面对和改变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混淆了挫折和伤害

我发现挫折和伤害是容易混淆却实际上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挫折和伤害都会造成当事人的负面情绪。但是,它们两者也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挫折的产生是当事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伤害的产生则来自于外界。比如说,当我做一件事情无法成功的时候,我便受到了挫折,而这个挫折的产生是由于我自身的能力不够造成的。可是,如果由于我没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遭受到他人的谩骂、羞辱,我便受到了伤害,这个伤害的产生是来自于谩骂、羞辱我的那个人,与我自身无关,即便它看上去是由于我没有把事情做好而引起的,可是他的产生还是来自于对方的恶意攻击。

还有一个界定一个人到底是受到伤害还是挫折的方法。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对等时,处于低位的一方会受到高位方的伤害。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之间,上司和员工之间,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甚至在夫妻之间,若一方把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想控制、改变和压制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是受害者。而处于平等关系中的两个人是不会互相伤害到的,即便自己感到受伤害,那也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对方真的伤害了自己。比如说,当对方的言行方式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个人有相似性时,就会激活自己的受伤模式,使自己感到受伤了,但往往只是感到自己受到对方伤害而已,并不是对方真的有伤害自己的企图造成的。

当孩子产生情绪时,毋庸置疑,无论是孩子受到挫折还是伤害,父母都要给予孩子精神上无条件的支持和依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都是和他在一起的。如果这样子的话,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将是温暖的。但同时也要弄明白,孩子的情绪到底是来自因自身原因而产生的挫折,还是来自外界恶意的伤害。如果是因为挫折,那么孩子的情绪得到平息之后,他就会有力量重新去面对挫折。若孩子遇到困难想逃避时,那么父母要允许孩子有逃避的心理,但是并不鼓励和支持孩子逃避的行为。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情绪得到平息之后,鼓励和支持孩子重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一个人当他一次次面对和克服了困难和挫折时,他的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加,自信心会大大增加,抗挫折能力也会大大增加,我想,这正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绪是来自外界恶意的伤害,那么待孩子的情绪平抚之后,父母就要鼓励、支持和帮助孩子离开让他受伤害的地方。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远离伤害。父母有义务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当一个孩子不得不承受他难以承受的伤害时,他的心灵会从此受到扭曲,今后的人生也难以得到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挫折和伤害混为一谈。当我们把孩子受到的伤害看做是生活必不可少的挫折时,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灵正在遭受严重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反过来,当我们把孩子受到的挫折看做是伤害时,出于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心理,我们会选择让孩子远离挫折,于是孩子便失去了面对和克服挫折的机会,孩子将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无法成长。我想这就是溺爱孩子吧。只有当我们把挫折看做挫折,把伤害看做伤害,在不同的情形下给予不同的支持,我们才是真正的关爱孩子。生活中,往往我们在溺爱孩子的时候自以为是在关爱孩子,就是因为我们错把挫折当伤害了。

我们无条件地支持孩子和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如果我们执着于手段,而忘记了方向,忘记了目的是什么,最后我们还是迷失于手段之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混淆了挫折和伤害

我发现挫折和伤害是容易混淆却实际上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挫折和伤害都会造成当事人的负面情绪。但是,它们两者也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挫折的产生是当事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伤害的产生则来自于外界。比如说,当我做一件事情无法成功的时候,我便受到了挫折,而这个挫折的产生是由于我自身的能力不够造成的。可是,如果由于我没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遭受到他人的谩骂、羞辱,我便受到了伤害,这个伤害的产生是来自于谩骂、羞辱我的那个人,与我自身无关,即便它看上去是由于我没有把事情做好而引起的,可是他的产生还是来自于对方的恶意攻击。

还有一个界定一个人到底是受到伤害还是挫折的方法。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对等时,处于低位的一方会受到高位方的伤害。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之间,上司和员工之间,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甚至在夫妻之间,若一方把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想控制、改变和压制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是受害者。而处于平等关系中的两个人是不会互相伤害到的,即便自己感到受伤害,那也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对方真的伤害了自己。比如说,当对方的言行方式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个人有相似性时,就会激活自己的受伤模式,使自己感到受伤了,但往往只是感到自己受到对方伤害而已,并不是对方真的有伤害自己的企图造成的。

当孩子产生情绪时,毋庸置疑,无论是孩子受到挫折还是伤害,父母都要给予孩子精神上无条件的支持和依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都是和他在一起的。如果这样子的话,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将是温暖的。但同时也要弄明白,孩子的情绪到底是来自因自身原因而产生的挫折,还是来自外界恶意的伤害。如果是因为挫折,那么孩子的情绪得到平息之后,他就会有力量重新去面对挫折。若孩子遇到困难想逃避时,那么父母要允许孩子有逃避的心理,但是并不鼓励和支持孩子逃避的行为。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情绪得到平息之后,鼓励和支持孩子重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一个人当他一次次面对和克服了困难和挫折时,他的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加,自信心会大大增加,抗挫折能力也会大大增加,我想,这正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绪是来自外界恶意的伤害,那么待孩子的情绪平抚之后,父母就要鼓励、支持和帮助孩子离开让他受伤害的地方。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远离伤害。父母有义务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当一个孩子不得不承受他难以承受的伤害时,他的心灵会从此受到扭曲,今后的人生也难以得到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挫折和伤害混为一谈。当我们把孩子受到的伤害看做是生活必不可少的挫折时,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灵正在遭受严重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反过来,当我们把孩子受到的挫折看做是伤害时,出于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心理,我们会选择让孩子远离挫折,于是孩子便失去了面对和克服挫折的机会,孩子将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无法成长。我想这就是溺爱孩子吧。只有当我们把挫折看做挫折,把伤害看做伤害,在不同的情形下给予不同的支持,我们才是真正的关爱孩子。生活中,往往我们在溺爱孩子的时候自以为是在关爱孩子,就是因为我们错把挫折当伤害了。

我们无条件地支持孩子和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如果我们执着于手段,而忘记了方向,忘记了目的是什么,最后我们还是迷失于手段之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洗心灵的污垢

今天早上早餐之后,我开始擦起厨房的瓶瓶罐罐来,前一阵梅雨天气,瓶瓶罐罐上都长满了黑色的霉点。我拿起一个装麦芽糖的瓶子,这是个白色塑料的瓶子,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污垢,我细细地擦洗着,看着越来越洁净的瓶子,突然感受到,我擦洗这个瓶子上的污垢,就像是擦洗自己心灵上的污垢一样。这个瓶子,它原本是美丽洁净的,只是因为一些客观上的原因,使得它上面布满了污垢,而由于它上面布满污垢,人们一看到它就讨厌它,唾弃它,骂他,觉得它是垃圾、废物,甚至决定要把它扔掉!而这个瓶子,也因为一直以来被人们这么负面地评判和对待着,就也变得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垃圾、废物,毫无价值,它就这样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悲哀世界里不能自拔。突然有一天,它上面的污垢被清洗掉一部分,它于是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如此的洁净美丽!原来自己本来如此的洁净美丽!认识到自己原来本来如此的洁净美丽,感动于自己如此的洁净美丽,它落泪了。写到这里,我也潸然泪下了。我就像那个瓶子一样,一直以来错把自己身上的污垢当做了自己,看到自己满身的污垢,不知道果断地拿块抹布过来擦洗自己,却成天沉浸在自己是污垢的观念里悲哀不已,我是多么地愚痴啊!多么地傻!我错得多么厉害!我错了,我错了!我是洁净美丽的瓶子!本来洁净美丽!尽管上面布满了污垢,我依然洁净美丽!既然认识到自己是原本洁净美丽的瓶子,也认识到自己上面的污垢,那么以后我要做的,就是每天拿块抹布来,细细擦洗上面的污垢。再想想,那些认为瓶子是污垢的人不是更加地愚痴吗?我们能够说有污垢的瓶子不是瓶子吗?我们能吗
发表于 2011-6-2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挫折和伤害是容易混淆却实际上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挫折和伤害都会造成当事人的负面 ...
qinglian 发表于 2011-6-22 08:15



    谢谢qinglian,确实如此。我反思,发现自己就曾经在孩子受挫的时候,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反而又去伤害孩子。我是把孩子受挫也当成自己的事情了,我也有挫败感,结果就很容易牵涉情绪,就无理性可言了。
发表于 2011-7-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咋还不更新呢,妹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8:25 , Processed in 0.0228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