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777|回复: 12

关于【苓桂术甘汤和当归芍药散】治疗贫血头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fuxzy.cn/viewthread.php?tid=56447&extra=page%3D1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弦,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一条胡老师是这样解释的:伤寒指的是无汗的这种太阳伤寒,依法当发汗,不能吃吐下药,这是逆治【伤寒的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表不解,气上冲这里和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为什么这里不用桂枝汤?这与患者素体胃虚有停水,所以水夹着气往上冲。故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弦。在这条的解释后面胡老有这样的补充:我们在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这个方,尤其心跳、头晕、小便有时不利。但是不很明显,那么这个方再加上泽泻挺好的。如果有贫血的这种情况,贫血还头晕啊,也有这个方剂的情形(气上冲,心下逆满,头晕,起则头弦)。你可要合用当归芍药散。尤其是女同志最多,头弦晕,有些贫血的现象啊,经血不利呀,你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

   这样的病人[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还真的是有,但是临床上要与【温经汤】做鉴别。我本来是这样认为温经汤也有头晕,但是经血不利,月经拖后。但是没有气上冲,心下逆满。

   临床举例:女,23岁,体质瘦弱,面色苍白头晕,无胸闷、腹胀,经常性的便秘,月经拖后15天以上,痛经,伴腰痛,3年前有小产过至今不孕,口不干,口不苦,不欲呕,舌淡红苔少,脉稍弱,时感微冷。证属:经血不足,淤血阻滞。为温经汤的适应症:吴茱萸6 当归10川芎6红参10桂枝10丹皮6生姜10炙甘草6半夏10麦门冬20煎成去渣,汤冲阿胶5服用。吃7副后诸症已,但是月经推的更后,今令续服温经汤。
发表于 2011-4-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郝万山讲伤寒论说苓桂术甘汤治心阳脾阳虚水邪上逆导致头晕。
温经汤这个方子我以为是治“瘀血在少腹不去”而导致的头晕。
根源不同治法不一样。
发表于 2011-4-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最近老喊头晕,搞得我这两天也有点晕乎乎的,昨天临睡前晕了一会会,刚才也晕乎乎的,看来我也要吃归芍桂苓丸了。晚上就吃。我这个应该是这一周忙的累的,再加上3月份熬夜一个月的关系,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了。
发表于 2011-5-2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头顶两侧痛,不会跟核泄漏有关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的, 不过对核辐射要提高警惕.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_罗大伦

http://www.fuxzy.cn/viewthread.php?tid=65000&extra=page%3D1

我现在发现很多人体内的水湿都重,昨天有几位朋友约我见面,我帮助他们诊断了一下,发现大多体内湿气很重,大家都很奇怪,说为什么湿气这么重呢?我说: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决定的啊。大家都不运动了,都开车,开空调,喝冷饮,当然会导致体内水湿严重了。

那么,水湿重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怎么调理呢?

医圣张仲景为我们早就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们讲述一个症候,这个症候就是水湿严重导致的,我管这种情况叫:“乌云蔽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图像:雾气越来越重,最后居然遮蔽了太阳,导致天空一片阴暗。

这个图像大家可以记住,然后对照我们身体。

我们身体中的太阳就是心脏,如果水湿严重,遮蔽了太阳,那就是水湿之气影响了心脏的运行。在中医里面,心脏为阳中之太阳,居于胸中,震慑下焦之水寒,如果心脏的阳气受伤,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心阳被伤到,比如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伤害了心阳,也有可能是水寒之气太盛,遮蔽了心阳,不管原因如何,总之是我们身体中的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


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很多人会有眩晕的感觉,您想啊,本来人体的上部应该都是清阳之气,所以头脑才会清醒的,此时水寒之气上升,这是阴中之浊气啊,所以这叫清浊逆乱,本来人体应该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现在浊气都上逆了,那头还能不晕?很多人干脆被西医给带上了“眩晕症”的帽子,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人,就是眩晕,一站起来就不分东南西北,天旋地转,不明原因,什么核磁共振都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自己负担很重,总是觉得脑血管出了问题,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看,原因是很简单的,就是水湿把心阳给蒙蔽了。
人家张仲景描述得好,他说这个情况是:“起则头眩”,就是一起来,头就晕,就这么简单的四个字,把这个情况给概况了。


然后,人家张仲景还概括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这种逆满,有的时候是脾胃的感觉,感觉上腹部气机痞满,但是,各位要注意了,还有很多的时候是心脏附近的感觉,感觉心脏附近满闷,不舒服,比如心悸等,很多人其实就是心脏出现问题了,西医一检查,是心脏病了,可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患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怎么治疗都不好,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老年人本来心阳就弱了,火力不足了,此时如果水湿上泛,蒙蔽心阳,则心脏就出现种种问题,可是大家都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一个办法来解决,那效果是一定不佳的。

这里面说的“气上冲胸”,是一种心中憋闷的感觉,有严重的人,是会觉得有股气,从腹中升气,直冲胸中,更多的人是觉得胸中憋闷。

此时,因为水湿太盛,气机不降,所以会出现一些肺经的问题,比如咳嗽、气喘、夜不能卧等情况,一般老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较多。

此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是心肺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我觉得西医对此研究并不够,如果能够借鉴中医的思路,是会有很多人能够重获健康的。


这么讲估计大家都没有概念,我还是用例子来说吧。

有位阿姨,自己叙述心脏不好,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对我说已经做过很多检查了,总之是经常去医院打吊瓶,一般的活血化瘀的丹参、红花等静脉点滴都打遍了,有时好转一点,有时完全无效,总之是整天被笼罩在心脏病的阴影中,觉得随时可能都有危险,自觉心中憋闷,乱跳,时时头晕,躺下以后憋闷更厉害,呼吸甚至觉得变粗,西医检查资料很多,西医也认为问题多多。

老年人其实身体各个器官老化是正常的,估计检验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一旦给戴上个心脏病的帽子,就会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认为自己的心脏已经完全坏了。


还有一男士,是长期肺弱,是以前患过肺结核,经西医治愈,但是现在肺一直没有强健起来,总是动辄咳嗽,痰多,痰色清稀,有时都不能平卧,这样的患者其实很多,都是肺病以后,调理不当,结果导致肺气虚弱,长期体弱。

这两位都有什么临床指征呢?

那位阿姨,我一看舌头,就是一个胖大舌,舌体很大,同时边上有齿痕,这是水湿重,气虚的表现,同时,舌头上都是唾液,透明的,满是唾液,这,就是水湿重的舌像。

那位先生的舌苔厚了一些,但是,也是舌头上满是唾液,水滑欲滴,和那位阿姨一样。

还有一些指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伤寒大师刘渡舟先生总结的,是面上有水斑,刘渡舟老先生认为:“水为阴邪,上凌于心。心之华在面,心阳不振,荣卫凝涩,则面必见黧黑,名曰'水色’,其甚者,或在额、颊、鼻柱、唇周等处,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曰'水斑’”。

这种水斑,我后来仔细体会过,我当时在医院拍摄了很多患者的舌图,回来后就分析,后来我发现,那些水湿重的舌图,这个患者的脸上确实会有很多水斑,这让我大吃一惊,后来还差点写一篇论文,因为忙,就放下了。

而且,这种水斑,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人脸上会有很多,估计这和阳气的逐渐不足有关。

总之,我认为舌像是判断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再配合面诊,则效果更好。


那么,怎么治疗呢?

张仲景告诉我们,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边把水湿给去掉,他老人家选用的药物就是茯苓,同时要振奋阳气,他老人家选用的是桂枝。

水湿去掉了以后,空闲出来的阵地,谁来占领呢?当然要派我们自己的部队来镇守了,于是,白术被张仲景老人家给用上了。

同时,配合大家行动的,就是一味药,炙甘草,有镇守中焦的作用。

这个方子,一共就是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就是叫苓桂术甘汤,是中医里面的一个了不起的方子,古时用药,简单而又直接,阵法分明,令人惊叹。

我用的也是这个方子,基本没有加味,那位阿姨的心脏,在服用几副药以后,憋闷感消失,不再觉得呼吸费力,自己说一下松快了很多,于是开始加入一点养心的药物调理。

那位先生,也是这样方子,六副以后,自己感觉咳喘减轻,大为好转,自己感觉局面完全改变了过来,后来换了方子调理,改为滋补,慢慢也恢复了很多,前些日子联系,虽然现在身体仍然有点弱,但是和以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就是经方的魅力,对证以后,效果来的非常的快。

刘渡舟教授评价苓桂术甘汤:“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

这个苓桂术甘汤,就是张仲景的“拨云见日法”,当水湿遮蔽住心阳的时候,会导致心、肺、脾胃等系统都出现问题,张仲景用这个拨云见日的思路,就把湿气化去,使得太阳重新出现,阳光明媚,则身体自然恢复常态。


水湿泛滥,还有很多证型,除了遮蔽心阳,还有在下焦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我后面会一个个给大家讲解的。


大家明白了这些道理,如果遇到有类似的症状,可以去咨询医生,让医生帮助分析一下,然后看看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剂。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发生的头晕, 大家分析的都是少阳症, 柴胡桂枝汤可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3-5-5 21:33 编辑

再看这里http://www.37ct.com/thread-46468-1-1.html(可惜这个连接了)

......所以,它的主证,一路是发為晕眩:站起来比坐着晕,用苓桂朮甘汤;而站着坐着躺着都一样天旋地转的,用泽潟汤(至於晕车晕船的那种,从少阳治,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而闭眼比睁眼不晕的,是脑虚,用曹颖甫《金匱发微》的防眩汤来补脑)。

梳理一下晕眩的方子:
苓桂朮甘汤~泽潟汤~真武汤~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也可以用合方:茯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研究

    古求知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成为黄芪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白芍3两,用以益气温阳行痹。主治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紧涩。本方为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

《金匮要略》这样描述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又曰: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本方是桂枝汤的加减方,桂枝汤的作用在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甘草中因含有抗利尿成分如肾上腺盐、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等,而且中医素有“甘者令人中满”的说法,所以那种所谓“脾虚湿胜”的肥胖或水肿患者是不宜使用的。有人报道过将甘草及其制剂大量或小量长期服用的患者,其中约有20%的患者出现水肿、四肢无力、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等症状,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和肾脏病者,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或充血性心脏病。还可能出现肥胖症、便秘、胃酸过多等副作用。可见本方不用甘草原因主要在于适宜本方的患者多有腹满、身肿、肥胖等这一体质倾向;另外本方重用生姜至六两,为黄芪、芍药、桂枝的二倍。生姜可以促进周围血液循环,服后全身温暖,引起发汗、能够驱风散寒,故通血痹;所加之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肌无力,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利尿等多重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的实际病例,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具体地探讨一下本方的传统方证和它的现代应用。

颜面麻木

    王某,男,81岁。1990年10月27日诊。二月前,不慎摔倒,碰伤头部,当时皮破流血,因离医院远,辄用牙膏敷其伤口,当即血止。10天后忽感颜面及受伤处如虫蚁行走,后现麻木,用手重按局部肌肤,方有知觉,兼见头昏目眩,纳谷不香,干呕不出,大便2日1行。舌质微现:青紫,舌:苔薄黄;脉沉涩。证属气血瘀滞,胃之经络痹阻。治拟益气活血,通络和胃。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刺蒺藜30g,川芎20g,陈皮15g,三七粉(冲服)、酒

大黄各10g.嘱服2剂。药后局部麻木减轻,颜面虫行感消失,大便转溏。药证合拍,继守原方去酒军,加路路通30g,再进2剂,诸证悉愈。

腓神经麻痹

王某.男.30岁.1994年9月4日初诊。患者1周前劳动后.在地头睡觉。醒后觉左下肢足背及小腿外侧面感觉减退.发凉.足及足趾关节不能伸直,舌淡,苔薄白,脉沉迟。给予黄芪桂枝

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0g,当归15g,鸡血藤30g,附子10g,肉桂10g。6剂。

    9月11日复诊:药后下肢已不凉,感觉恢复,足可屈伸,行走自如。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

产后末梢神经炎

李某,女,30岁,1994年9月3日初诊.患者产后洗衣,始感双手麻木,持物时双手无

力,并伴有针刺样疼痛,症状逐渐加重,舌淡苔白,脉沉.证属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复感寒邪.血脉凝滞。治当温阳益气,调和营卫。处方:黄芪30g,桂枝10g,

白芍20g,当归15g,鸡血藤30g,姜黄10g。7剂.

    9月11日复诊:药后诸症悉轻,唯觉四肢末梢发凉,上方加附子10g,继服7剂。9月20日专程前来告知,痛麻消失,双手红润、温暖.

特发性水肿

陈某某,女,48岁,干部,1991年3月1日来诊。自诉近5年来,全身水肿伴腰背酸痛,胸腹胀满,身重,动则气短。晨起活动后,水肿加重,睡卧后减轻,小便夜多,且清长,昼则短少。曾经某医院诊为特发性水肿。延医数诊,诸药周效。拟黄芪、桂枝各30g,芍药20g,升麻、苡仁、丹参、白茅根、益母草、冬瓜皮各30g,沉香、五灵脂各20g,大枣、生姜各15g。煎服,每服加白酒少许。连服30剂,诸证平复,4年来追访未再复发。


方证探讨:   由此我们可以把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可概括如下:

1.肢体麻木、无力沉重,活动不利,酸痛等。

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现代应用:

1.以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异常感觉为主证的疾病。如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雷诺氏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

2.以肢体疼痛、无力、僵硬、阵挛、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症、原发性脑萎缩、中风后遗症、局限性癫痫、不宁腿综合征、面肌震颤和面肌痉挛、低钙抽搐、低钾性周期麻痹等。

3.产后多血虚,因此产后的诸多病症也多见本方证。如产后尿潴留、产后痉证、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指掌麻胀、产后足痿不用等。

4.还可用于各类水肿性疾病。如肾炎、肥胖症、心功能不全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参考文献:

1、中医十大类方 黄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张仲景50味药证 黄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麻木举隅 王万袒 四川省德阳市市中区中医院

4、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 张渭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年9月第8卷增刊

5、黄芪桂枝五物汤在神经疾病中应用举隅   史建伟 国医论坛1996年11卷第一期 18.

6、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水肿向才顺 中医研究1996年6月第9卷第3期 44.

7、中药药理学周金黄 王筠默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
这个方子已经看了2年,至今还没有彻底看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关于声音的文章,来自昕云妈咪的。

我国早在公元前殷商时期对音声致病即有所认识,如殷虚甲骨文即有“疾音、疾耳、疾言”的记载。公元前二世纪《灵枢·忧恚无言》篇即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阐述了人体发音的结构及机制。

声间发自于喉、喉为肺窍,乃肺所司,气是声源的动力,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之气出于喉,运于齿、舌唇,始能发音,所谓肺为声音之主,肾为声音之根。此外,肺为宗气之源,“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灵枢·邪客》),故宗气的充足是音声发源的重要条件。此外,脾胃又为中气之所出,中气上荣,语音始能发声。肝主疏泄,对声门的启闭有一定的作用。心主血脉,气血运行通畅,声室得营血的濡养才能发音,因此五脏与声音都有密切关系,五脏精气的充盛是声音正常的根本。

《内经》重视声音和内脏的作用,提出五声和五脏相应,如把歌哭呼笑呻(宫商角徵羽)与脾肺肝心肾相对应,五音的特点为角木声长而高,羽水声沉而低,宫土声浊而重,徵火声高而尖,商金声响而强,每一种音都象征了五脏的一定特性。

此外,经络方面和喉有直接联系的有:手太阴肺经循于喉(“从肺系横出腋下”)手少阴心经“上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即肺、肾、心、肝其经气直接贯候。另外,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循行近于喉。奇经八脉中,任脉贯喉(“至咽喉”),冲脉出于颃颡”,冲脉、任脉“会于咽喉”。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一、音声异常的预报意义
音声的高低、长短、快慢对脏腑的虚实状况皆有重要的预报意义,大抵声宏则脏实,声怯则脏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指出言微而终日重复言语的为气夺,尤其为肾虚气夺的标志,因肾为声音之根,肾虚气不能上摄,故言微而重复。此外,声音尤能反映宗气的状祝,宗气为心肺之气,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与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密切相关,宗气虚则言语低微而难以接续。如临床上,胸痹(如现代医学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即常以言语低微,难以接续为发病先兆,故前贤“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甚是。

声音对实证的诊断《内经》也早已有记载,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总之,脏腑久病声音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脾病声慢,肾病声沉,肺病声促,心病声高,肝病声郁,故音声的改变可以反映脏腑的状况。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形脉证》说:“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间病,语声瞅瞅然细而长者,头中病。”《内经》曰:“胆病者,善太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等皆可说明。

窍闭失音主要为肺窍闭,所谓“金实则无声”一般为外感,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瘖”。

失音还须注意鉴别喉瘖及舌瘖的预报意义,喉瘖多为暴哑,为外邪客肺,主要病位在肺。舌瘖,为暴瘖及渐瘖,多责之于心肝肾。因舌为心之苗,故《古今医统》说:“久病人不语,为心气绝者死”。如中风失语,肾虚瘖痱皆为舌瘖。暴瘖多为肺实,久瘖多为心肝肾虚,说明舌瘖多提示心肝肾疾患。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论条文必须要咬文嚼字。
发表于 2013-9-2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请问姜姐,例假前2天容易头晕可以吃苓桂术甘汤吗?
发表于 2013-9-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贡献一个气血虚弱导致头晕的,自己试过了,很好用。
防眩汤:
【晕眩似乎小症,然而大病皆起于晕眩。眼目一时昏花,卒致猝倒而不可救者,比比也。故世人一犯晕眩之症,治之不可不早。吾今传一奇方,名防眩汤。人参三钱,白术一两,当归一两,熟地一两,川芎五钱,白芍一两,山茱萸五钱,半夏三钱,天麻二钱,陈皮五分,水煎服。此方单治气血之虚,不治头目之晕。盖气血足则阴阳和,阴阳和则邪火散,又何虑晕眩之杀人哉。多服数剂,受益无穷,不可见一二剂不能收功,便弃之而不用也。】
主治气血虚弱的头晕。只要夜里睡不好导致的眩晕,站起来眼前发黑,喝这个1-2剂就奏效。
我怀孕3,4个月的时候,也是睡不好,白天吃不好,导致眩晕,就靠这个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0-3 21:19 , Processed in 0.0248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