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961|回复: 7

我为我家姑娘收集来的民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早上看帖子有感触, 故开此帖, 以备我用.

我小时侯听奶奶和妈妈讲过许多民间故事, 至今回味无穷! 现在我希望这些传统的民间故事能走进我姑娘的心田, 融进她的日常生活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榆树钱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1-4-22 06:12 编辑

我国民间有食用榆树钱的习惯,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
http://www.ccots.com.cn/2010_3/9_12/ziilgdzn6t3u_3_0.htm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农夫,老两口仅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的很苦,但老两口却非常乐善好施,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倾囊相助,是远近闻名的好人。

有一天,农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饿的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又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老者背回了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吃饱了,有了精神,看了看农夫的家,叹了口气说:“你们日子过的这这样苦,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农妇说:“快别说感谢,天下穷人是一家,家里人不帮助,还有谁能帮呢”。老者听了农妇的话,很受感动,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把她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需要钱时,就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说完老者就走了。

农夫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果然长出一棵树来。老两口精心地侍候着,浇水、除草、施肥,几年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更奇怪的是树上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虽然有了这棵树,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来,被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气势汹汹的来到农夫家,把农夫赶了出去,霸占了这棵树。老地主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老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喊:“我发财了,我发大财了”。老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最后老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以后,这棵树就在也不落钱了。

是年,天气大旱,地里寸草不生,村民们眼看都要饿死了。村里几个淘气的孩子来到树下玩,看到树上又结出了一串串绿乎乎的东西,孩子们感到好奇,就爬到树上,看到一串串像铜钱一样的绿东西,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到嘴,还微微的有点甜,很好吃,孩子们高兴的告诉了大人。饥饿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树下,吃这种绿东西,奇怪的是人们吃了她以后,就不感到饿,还浑身有劲了。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

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这棵曾经救活了全村人性命的树,又因为她长的像一串串的钱,就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榆树钱”。

这样“榆树钱”就成了榆树的种子,她随风飘下,不论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多年以后,这个村子的周围就长出了一片片的榆树。从那时起一遇到荒年,人们就吃榆树钱来充饥。因为这个村子有这种奇怪的树,远近的村民都搬到这里来住,成了很大的村子,人们就把这个村叫榆树村,由于人口越来越多,村子规模不断扩大,就成为了榆树县,直到现在的榆树市。
发表于 2011-4-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姐继续哦,我收藏了。
发表于 2011-4-2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外婆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遍,边听妈妈讲我就边在脑袋里勾画面,还有好几个民谣、顺口溜,很长很长,小小的人儿就能背下来了。大多是跟节气,跟风俗相关的,可是都是方言,翻译成普通话的话,就不压韵了。还有小时候妈妈总是边做家务边出些算术题让哥哥们抢答,我也会在心里盘算一翻,有时居然让还没上学的我先答出来了。上学后,数学我一直很厉害。这个就是多个孩子的好处。
发表于 2011-4-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多写几个,我也拷贝给我女儿听
发表于 2011-4-2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继续。
发表于 2011-4-2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1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继续啊,俺望眼欲穿等着用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6:40 , Processed in 0.0183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