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儒释道 于 2011-4-16 21:27 编辑
在第4篇:“依據臨床實踐是學習傷寒論的唯一方法”中,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名字:“廖季平” 此人是晚清的經學家,也是任應秋老先生早年的授業恩師。 從整個書籍的行文來看,表格線索,與任應秋老先生《傷寒論語譯》風格一致。(以下簡稱語譯) 在本书第4篇:“依據臨床實踐是學習傷寒論的唯一方法”中,有大段的內容,与应秋公《語譯》相同。 比如,秋公在《語譯·依據臨床實驗是學習傷寒論唯一方法(第六)》 于我手中此本《此書·依據臨床實驗是學習“傷寒論”的唯一方法(第4)》 兩個篇名幾乎一致,此兩本書,應該是姐妹篇,而且此本在傷寒論三字上,加了引號,行文多一個的字。 顯然,此本如果與秋公《語譯》爲姐妹篇,則此本行文更加通俗。應當爲後篇,妹妹篇。 因而推斷此本,确系秋公所著。在行文格式上,也多處與《語譯》相同。如: 在上面所說的這個段落中(“唯一方法”篇)《語譯》末尾云:亦只有通過臨床實踐,才可能寫出流傳1700多年不磷不淄的經典著作。 這句話,在《語譯》和此本中,出現在了相同的位置,且一字不差。
這句話,很有特點,尤其是 “流傳1700多年不磷不淄” 這個短語,若非秋公親筆謄寫,怎會如此相同? 在《語譯》中,此段從此結束,後面緊跟複習題 3道 在《此本》中,此段從此結束,後面緊跟提綱3條,複習題 2道,註解13條。 其中關於廖季平的註解即出於其中。且不磷不淄的註解,尤為詳細。
在傷寒本質、六經傳變、三陰三陽等基本概念的論述上,此本較《語譯》更爲詳盡。標點符號的運用更流暢,著重號的運用更多。
於是,我上網查秋公的書,尤其是《傷寒論證治類詮》發現:在1959年2月,科技衛生出版社出版過:
《傷寒論證治類詮》32開 201頁 一書,共印刷35000冊。作者署名,僅 任應秋 一人。 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新書,爲《名家臨證醫著重刊傷寒論通俗講話/傷寒論證治類詮》 新書在2009年出版,2010年重印。署名任應秋 劉渡舟 二人。32開 388頁。
好了,那麽這個書就找到了! 此本是《傷寒論語譯》的妹妹,《傷寒論通俗講話/傷寒論證治類詮》的姐姐。 真名:《傷寒論證治類詮》作者 任应秋 科技衛生出版社 1959年2月出版,32開 201頁
而且啊,原來的科技衛生出版社,即今天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圖證: 同一书的两个不同標註:先看封二:(注意看出版社)(此圖無封面,大概已損毀)
原書封面:注意看出版社原名:
上书的背面:看書號和價格 上面这个很清楚,是14119-692号。然后仔细看下面这个书铭:(封三)
再來一張清晰書銘:(封三高清圖) 好啦,此书版号是14119-692,印刷1-5500册。 书名是《傷寒論證治類詮》,出版局是【科技衛生出版社出版】 馋了吧,封三全图,加序如下: 最后,再上一張決定圖:看目錄哈,與我本樓第一張圖一樣哇^_^ 显然,此书有书名和出版社的不同。封面是《傷XXX類X》,里面是《伤XXX类X》。 也就是簡化字開始運用起來了,出版社也更名了。(封二不同于封面封三) 额,感谢秋公。
感谢孔夫子旧书网,感谢科技卫生出版社。
娃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