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947|回复: 1

苏轼题西林壁三诗

[复制链接]
真如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7-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7-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

??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

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法师。台州林氏子。依白莲仙法师。问具变之道。莲指行灯曰。如此灯者。离性绝非。本自空寂。理则具矣。六凡四圣所见不同。变则在焉。师不契。后因扫地诵法华经。至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始谕旨告莲。莲然之。师领徒以来。常患本宗学者。胶于笔录。至以天台之传为文字之学。南宗鄙之。
乃谒护国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坡偈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
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
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
庵曰。是门外汉耳。
曰和尚不吝。可为说破。
庵曰。却只从这里。猛著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则亦知本命元辰落著处。
师通夕不寐。及晓钟鸣。去其秘蓄。以前偈别曰。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持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 
俄有化马祖殿瓦者。求语发扬。师书曰。寄语江西老古锥。从教日炙与风吹。不是儿孙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
此庵见之笑曰。须是这阇黎始得。 ------ 摘自《水月斋指月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5 10:18 , Processed in 0.0308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