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867|回复: 2

生活审美与《黄帝内经》作者:李元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人类的生活中,对于“美”的评判,古今中外,从来就没有统一、客观的标准。

时代不同,审美也在变化。

例如对女人“漂亮”的评判,就有汉代的“燕瘦”,唐代的“环肥”,宋代以后的女人束胸裹小脚甚至到了病态的审美。欧洲人也曾崇尚丰腴,如维纳斯的雕像以及 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女人是胖乎乎的,但之后女人追逐蜂腰,以及后来时兴的“骨感美”,对女人的摧残不亚于中国的束胸和裹小脚。中国以前是“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可今天有教养的女人(淑女)审美被暴力、淫荡、粗俗、男性化等元素合成的野蛮女或者撒娇装嫩、有话不好好说的嗲女所替代。中国对男人的审美, 过去是以有学问、有教养的君子和伟岸忠勇、见义勇为、胸襟开阔、吃苦耐劳的大丈夫为楷模,演变成今天新新人类追逐胭脂气、娘娘腔、忸怩作态、油头粉面、环 佩叮当的“伪娘”、中性人妖为时尚的变态审美,或者扮酷,动辄表现暴力、粗俗、欺凌弱小的黑社会古惑仔的野蛮审美。

文化不同,审美也不同。

如传统上西方人好张扬,中国人喜含蓄。西方人的音乐是恢弘的交响乐和能令人七窍喷血的重金属摇滚噪音,中国人则是在悠扬的丝竹萧笛声中展现着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松竹梅兰、炊烟袅袅、牧童唱晚、桑女綉娟,其间流淌着泊泊清泉,吹拂着醉人的晚风,明月高悬,烛光点缀。

张扬的西方人的建筑往往是在高山之巅建有高大的城堡,哥特式、罗马式建筑建筑刺向蓝天,皇宫、神殿都是要展示出宏大、豪华、震撼,咄咄逼人像烈酒;而中 国,即使是皇家宫殿也要藏于紫禁城中,北京的四合院、苏州的园林、山中的寺庙道观都是藏,别有洞天,表达的是宁静、优雅、含蓄,淡淡的美,余味无穷像清 茶。

西方人之间也有审美差别,如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和纪律,英国人的保守,美国人的随意不拘小节和嚣张,这些审美情趣不仅在生活交往中能时时感受到,在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建筑装修等方方面面无不打上深深的烙印。

西方人相同的是崇尚肌肉,“肌肉发达、拳头大就是硬道理”是他们信奉的“进化论”真理,所以他们以海盗起家,征服掠夺为天经地义,攻城略地的强盗行为广受 拥戴。如本来是到遥远的中东劫掠的十字军东征、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掠夺和屠杀以及强制毒品贸易,都被打上了“上帝”的旗号,(“脱亚入欧”的日本人打的是“大东亚共荣”的旗号。)心安理得;他们到了非洲大陆,就是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到了美洲大陆,也是殖民、掠夺和对印第安人反抗的赶尽杀绝,把别人的土地和财富据为己有,还臭不要脸地说是“发现”,说是“文明人”与“野蛮人”之间的矛盾,哥伦布、麦哲伦等土匪头子世代被奉为英雄;(日本人是把战犯、刽子手供奉在靖国神社祭拜。)西方国家引以为骄傲的“艺术”博物馆,实际上就是赃物博物馆,对这些本不属于口口声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的文明人的赃物,时至今日,西方人仍没有半点愧疚之心,不仅不愿归还原主人,还继续理直气壮地从拍卖这些赃物中获取暴利。从罗马帝国到北欧海盗、拿破仑帝国、俄国沙皇(还有“大日本帝国”。)和 西班牙、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的侵略扩张,乃至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美苏争霸及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甚至好莱坞的电影,无不根深 蒂固地体现着西方人暴力美学的文化根基。而中国呢,汉唐的繁荣昌盛,中国人向西不是领土扩张,不是抢劫屠杀,而是平等通商,开辟的是丝绸之路;明朝时中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是世界的三分之一,与哥伦布同时期的郑和船队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无敌舰队,但到达过非洲、美洲和南亚的七下西洋的郑和,送去的是通商和 交流,而不是黑奴贸易、掠夺、殖民和屠杀,世界应该庆幸的是郑和不是另一个哥伦布或麦哲伦。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博物馆中没有一件赃物,也没有一 寸土地是靠屠杀掠夺来的。在中国,甚至连习武都被演绎成了艺术,成为修行的方法。所以,“和为贵”的和谐美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审美文化根基,中华民族才具有 真正的文明文化,是真正的文明人。

生活阅历的差别也会有不同的审美。

一般地说,生活阅历简单,只经历知识教育而对历史和传统无知的人,往往比较肤浅,他们是哈韩、哈日、追星人群的核心,欣赏的是某些青年“作家”缺乏生活、 味同嚼蜡的“作品”,对老舍、巴金没有兴趣,喜欢韩日台湾无病呻吟、假纯、伪阳光的“偶像剧”,不会被《茶馆》、《龙须沟》、《雷雨》、《日出》这类的剧 作所感动。肤浅的新新人类会对以搞怪为美的“芙蓉姐姐”现象津津乐道,为了迎合新新人类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时尚审美,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媒体,就不断推 出俗不可耐的“超女”、“快男”之类的造星节目,以满足新新人类对名利如饥似渴般地意淫的审美追求,也确实换回了一浪高过一浪歇斯底里的尖叫。经历过战 争、饥荒、配给制、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那代人中的不少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往往还会欣赏节俭、质朴、奋斗,推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而新新人 类则追逐奢靡、享受、不劳而获,以穿金戴银、开豪车、住豪宅、傍大款、包二奶为美,或极度羡慕他人拥有,或竭力炫耀自己拥有,在医疗、教育、司法、金融、 传媒、艺术等高学历扎堆儿的领域,为了钱照样良心喂狗、把不要脸当时尚当个性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是对待文物,有人视之为艺术、文化,有人则当做财富,所 以对文物辨伪有人是为欣赏、收藏,而另一些人是投资、炫耀。当然,这与我们的教育把知识和文化混为一谈,即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没有文化传承、道德规范(甚至视这些传承和规范为“过时”“糟粕”)不无关系。

审美是有根的。

不是嘴里能蹦几句洋文或唐诗、抚抚琴、看看芭蕾舞、到处用毛笔写几个字就是有文化、懂审美的君子。你看一部经典医书《黄帝内经》开篇就讲“道”,(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合于道”、“德全不危”,就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否则(“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以散耗其真”。)就会“半百而衰”。 把是否合乎“道”作为审美和是非的标准,是咱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根。可惜,精髓,根已经被今天的“教育大纲”废了。新新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 无知、审美的肤浅和道德观念的混乱,是今天只强调科技知识教育的原罪。毫无疑问,大批“人民公仆”的贪腐、骄奢,为新新人类树立了极恶劣“以妄为常”的样板,这才是当今社会失却公平正义、美丑不分的关键。

总之,从古至今,人类就是个人有个人的审美情趣,对繁复、简约、夸张、内敛、物质、精神、外在、内涵、贪婪、恬淡、奢侈、节俭、对比色、和谐色、金碧辉 煌、温馨朴实、求变求怪、中规中矩……等的偏好从来就没有也没有办法制定令所有人认同的标准。只不过一个人的审美的根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类人,或 者说,你是哪类人就会有哪类审美趣味,即通过一个人的审美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归属、秉性、学识、教养、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做出判断。当然,很多时候,与其 花时间去判断别人,不如首先对自己有个清晰地认识。先从自己的审美偏好分析分析看,有兴趣的话读读《黄帝内经素问》开篇,就算是照镜子了。
发表于 2011-3-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犀利!等李元和先生再出一些精辟的文章,我就收集打印成册。看的好过瘾!
发表于 2011-3-1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黄帝内经》可以有千百万种的读法, 无论是中医内行还是中医外行, 都能在不同的角度读出品位来.

我喜欢看到李老师的新书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8:27 , Processed in 0.0193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