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061|回复: 3

脉诊————-医门第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4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理道也,脉证术也。道能尽其用,方为真道。术能通于理,才是妙术。道术合一,方为正途。不管任何一种理论,只要落实不到脉证上,就不究竟。医本没有派别,不可有分别心。医理是修行的方向,脉证才是当下。如果当下把握不好,治不好病。比方说好的军事指挥家不一定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好的士兵,可以短兵相接,战无不胜,然而不一定能指挥千军万马。当好中医大夫,既要求是好的指挥官,又要是好的士兵。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脉和舌不一致的情况,如脉沉数,舌淡胖,是按阳虚治疗呢,还是按热呢?不好抉择。也有一些人脉弱,可是舌红苔薄黄,又有症状的热象,如吐黄痰等。笔者以为必须宗脉象而治,否则就会误治。我曾误治一人,如某女,30岁,胃脘胀满,食后加重,身体瘦弱,舌可以,苔薄白,开了一张香砂六君子不效。仔细诊脉沉滑按之有力,当是实证,给予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原方人参量很小)而效。深感诊脉之难,不可一见舌淡胖就开姜附剂。不少医生一见病人感觉发热或舌苔黄就肆用寒药。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学医之难,个中甘苦,冷暖自知。当今有几个中医大夫认真诊脉,凭脉用药啊。
我们习惯把中医称为经验医学,经验虽然可贵,但有时却不可靠。中医的奥妙就是调整人体的气机。如何调整呢?就是把脉象调好。令尺脉有根。关前关后平,左右脉大致平和。左脉不升者升之,左脉不降者降之。右边亦然。如左右脉大致平和,调和中宫。如此而已。观古今中医大师皆从脉上下功夫,此是捷径。也是医门第一事。中医的复兴必自脉始。不宗脉象,病人无力者就妄用人参、黄芪,失眠就用柏子仁、酸枣仁等。去道远矣。更有甚者,说虚道玄,不管理论如何高明,不能落实到脉上就是空话,比方说要用理中汤,总要右脉虚或弱或软或迟无力,总属于阴脉方可用之,又如用桂附地黄丸总要尺脉不足方可,认定脉象就是下手处。做俚语如下:
识得阴阳理
宗脉辨病机
本来无一方
的是真中医
发表于 2011-2-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圭步无以致千里。
先踏踏实实为工,而后才有巧,再为圣,进而神。。。。。经典是指南针,是方向标,结合实际病症灵活运用方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发表于 2011-2-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11-2-1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医生,学脉诊太难了,觉得舌诊倒适合推广给爱好者,相对好学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8:37 , Processed in 0.0203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