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903|回复: 7

学习中医理论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任何中国传统行业的理论都要经过三个阶段:1、见山是山;2、见山非山;3、见山还是山。学习佛法、中医、易经均要经由此三阶段才能达到较高的高度。以个人学中医理论的经历而言,我能深刻感受到这三个阶段对学医的作用。
刚开始学中医理论时,对中医所言之道理似懂非懂,于是总是跟着老师问问题,一直把老师都问烦了,自己的问题还是不明白,此时看到的阴阳五行就是朴素的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对脏腑亦是朴素的脏腑。以当时的能力,很多玄学的书根本看不懂,只能看一些自己能懂的书,如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李东垣;明清大家张锡纯、王孟应、程国彭等的书,觉得这些书写的比较简单,自己能读懂,此时即是见山是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满足于自己中医理论,于是喜欢读很玄的理论,尤其是将中医理论中掺杂上周易学道理之后就更喜欢了,理论越是看不懂的越喜欢往里钻,当时主要喜欢看的是明清很多文人写的书,尤其是那些搞的很玄很玄但是不一定会看病的人的书,越把理论讲的复杂越觉得此人医术高超,此时的阴阳五行都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此时即见山非山。很多人就在玄奥的中医理论中“醉生梦死”,越陷越深,穷其一生研究医理,最后看病疗效很差,于是将疾病的根源诉求于佛法解决,或将宿命论的东西引入,我相信佛法的伟大可以解决世间问题,然而作为医生治不好病绝对不可以引用佛法来为自己医术不精找借口,只要病人来找到医生治病,即是机缘成熟,医生不能缓解其痛苦,则为失道。当走到无法继续深入的时候,蓦然回首,便会看到站在灯火阑珊处的医理,这套医理一定是简单的,直指根源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就这么简单,只有简单的才符合天地之道,易经之理亦有简易。此时看到的医理朴素直白,就像久违了的朋友一样,他就在那里,只要你相信就可以。现在回想起来历代中医理论中,《黄帝内经》、《伤寒论》所讲的理论最朴素,最实用,将天地的道理就这样不加掩饰的告诉了我们,只是我们非要将其玄乎化,就如同佛教中净土宗其实很简单(相比而言),最难的是相信。其次是金元时期以及清代、民国一些临床大家写的书,将朴素的中医理论写的相对简单,虽然有时感觉稍微绕了点弯,但是没绕远,只要好好看一样能成为高手,通过这些医家亦能体会到天地之道,最后亦可与经典合一。最其次是清代很多文人以及当代很多专业搞理论的教授写的书(有很多文人与教授写书还是很好的),将简单的天地道理写的无限的复杂,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说地球人都听不懂的玄理,最后越绕越远,自认为自己水平很高,孤芳自赏,且看不起别的医家,不能吸取别人长处。“智慧出有大伪”,只要真理出现必然伴随着非常像真理的伪真理出现,往往伪真理从外表上看比真理还真理,学中医者必须有慧眼,选择的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最好的防止自己走偏的方法就是“博学、深思、明辨、慎行”
发表于 2010-12-2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病人来找到医生治病,即是机缘成熟,医生不能缓解其痛苦,则为失道。”
很有道理!

南怀瑾老先生讲他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和尚,凡是找到他的人都能好病,几乎也不用吃药,真是大医王啊。吾不能及,当然是失道。
发表于 2010-12-2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是诸多治疗方法中的一个。
跟在知止老师和王庸医老师后面,荣幸啊
发表于 2010-12-2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见山是山;{初浅表象的认识}
2、见山非山;{深邃深入的认识}
3、见山还是山。{圆融透脱的认识}
发表于 2010-12-24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明白!
发表于 2011-12-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防止自己走偏的方法就是“博学、深思、明辨、慎行,,谨记教诲
发表于 2011-12-1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1、见山是山;{初浅表象的认识}
2、见山非山;{深邃深入的认识}
3、见山还是山。{圆融透脱的认识} ...
水墨中医 发表于 2010-12-23 15:05



    ===========说得真好,精辟之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1:46 , Processed in 0.0223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