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574|回复: 13

粮食储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来大米一块七一斤,现在三块四一斤了,据说是因为今年水灾,收成不好。

以前在一个农业大学的古籍部里看过古人如何度过灾年的书,里面有讲将粮食做成丸子,很多次蒸和晒,可以少食度日的例子,不知哪儿有这类书的电子档?大家可以做些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粮仓官民并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7:37  中国报道
  张  鸣
  2009年春夏之交,对于中国的粮食行业来说,意义尤为重大。10万人规模的粮食库存大检查在全国的推开,使得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瞬间被推到聚光灯下。
  事实上,建国以来,这样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粮食库存检查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2000年)。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全球一些地方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国内有人对中国粮食库存表示出担忧。后来,黑龙江的富锦粮库亏空等重大案件引发了更多的焦虑。但在当时世界性粮食恐慌的情形下,不便大规模核查。
  此番的大动作清仓查库,可以说是在粮食危机过后的一种补课。既是亡羊补牢,也算未雨绸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的疑虑依然没有打消——我们的粮食储藏是否仍存在安全隐患?这种隐患能否通过行政手段的干预得以消解?
  空库之忧
  粮食的仓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库遍及农村每个角落,每个乡镇(公社)都有一个国家粮库。粮食部门,是从中央延伸到地方每个角落、最为庞大的一个国家体系。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体系转换为国有企业,却成了一个人数众多但效益很差的庞然大物。
  显然,粮食企业跟其他的大型国企不一样,不能像石油、电力、电信那样,只要在国家授权下形成垄断格局,就可以相当安稳地挣大钱。
  粮食仓储,本身是个需要不断支付成本的事情。晾晒,通风、除虫、防鼠等等,只要粮食入了库,储存一天,就得花一天的钱。现代化的大中型粮库设备先进,但花钱也多,人力和能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从理论上和经营角度看,只有将入库的粮食迅速地在市场上流通起来,粮食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盈利。因此,粮食企业自然希望库存最少,流通最多。但问题是,第一,粮食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从国家储备的角度,粮库必须存储一定数量的国家战备粮,这些粮食只能定期轮换(以新粮轮换陈粮),不能拿出去赚钱盈利。第二,国家粮食企业还承担着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的责任,粮价贱时高抬、贵时压低,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反市场的。但国有粮库具有政策性定位,调控的职能和责任显然是不可能推卸掉的。第三,自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粮食系统,行政化积习已久,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一手垄断收粮售粮,一手拿国家补贴,不知道如何经营粮食。所以,自改革以来,一直到2007年,粮食企业一直就是长期亏损,只能靠国家补贴维持着。
  一些地方粮食企业,很早就开始在维持垄断压价收购和违法倒卖存粮上做文章。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粮库检查起来相当有难度,这种风险就更大。此外,空库现象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凡是粮食储存,无论什么样的仓库,都得定期轮换。因此,仅靠一次大规模的检查,不一定能查出部分粮食企业的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自2007年以来,由于对WTO的承诺,中国在原则上取消了补贴,市场化得以进一步推进,总体上粮食企业已经开始盈利,但不排除某些粮库依然经营困难。而且,有些利欲熏心之徒,总是想钻空子、做文章、搞腐败,为自己或者小集团牟利。
  事实上,由于粮食行业的特色,目前国有的大中型粮库,或者说粮食企业,至少在目前尚不可能彻底市场化,某种形式的双轨制,还会长期存在。无论何种性质的粮库,被粮耗子捣成空库的风险,始终会存在。
  问计古人
  对国有粮食企业加强管理、定期检查,甚至搞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检查,如果使之制度化,并严格执行,的确可以化解部分风险。但是,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风险增加获利的机会。
  因为,再好的制度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且检查制度本质上也是行政导向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再严格的行政制度,也往往抵不住市场牟利的诱惑。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好的粮食储备制度,甚至是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国家在每个县都建有“常平仓”,设有专人管理,连县令都不能随意支配,即使发生灾害,出现粮荒,也不能擅自动用,需要向上级申报,经朝廷批准,才可以开仓放粮。这种常平仓,其使命跟我们今天的国家粮库类似,第一作为救灾储备;第二用来平抑粮价。因此,“常平仓”的管理者需要跟地方官员配合,每年收粮的时候,定期将新粮存进,陈粮卖出。当然,跟今天的问题类似,国家管理的这种“粮食企业”,往往经营不善,很难兼任公益和商业的两重使命。因此,粮食多、粮价贱的时候,就陈陈相因,腐烂不堪,粮食少、粮价贵的时候,就拿出去卖钱生利,虽然不至于全国都这样,但相应的弊端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因此,仅仅有“常平仓”,很难起到灾害时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
  作为“常平仓”的补充,民间往往有“义仓”,由宗族和乡社建立并且管理,有些朝代,国家对于民间的义仓,还有一定的补助。义仓的管理,显然比官仓好,而且机制也比较灵活,遇有灾荒,凡是有义仓的地方,救灾就比较及时,如果单靠官仓,等地方官报上去等上级核准,朝廷批下来,往往都灾民泛滥了。
  事实上,凡是历史上比较平稳的岁月,粮食储备往往由四方面组成:一是官仓;二是义仓;三是老百姓手里的储粮;四是商人手里作为周转的储备粮。粮食一边在流动,买进卖出,由于风险分散,每个部分在周转过程中,始终有一定量的储备,事实上粮食一直在流动,所以,无谓的消耗少而获利多,凡是这样的地方,一般都不会因灾荒而出现大的动荡。每每到了每个朝代的末期,吏治腐败,管理混乱,官方对于义仓不仅没有补助,而且加以侵夺,加之地方的乡绅劣质化,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大量出现,于是,官仓和民仓都出了问题,一有大规模的灾害,离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也就不远了。
  中国古代的这种制度,即使在现代世界,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制度,上个世纪初,留美的中国学生陈焕章先生,在美国做的博士论文,就是介绍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据说得到了美国政府重视,借此改善了美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统一的粮食收购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粮食储备体系,是特殊情形下的特例。那时候,中国全面学习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取消粮食市场,利用剪刀差,剥夺农民,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但这种道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初衷,更谈不上实现国家的富强。
  那个时代,总体上国家的粮食安全,其实并没有得到保障,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粮食的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得不靠定量供应来维持。很多农村的温饱问题长期解决不了。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使得困扰中国政府多年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也为粮食企业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现在农村的粮食生产,本质上是市场化的,而非当年的计划经济性质的,庞大的粮食企业,虽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改革的方向,却只能是市场导向的。
  说到底,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应实行全面的市场经济,回归到国家和民间两条腿走路的轨道上来。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回顾考察,或许能给我们提供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话:
    古时防旱灾、荒年都用黑豆,本草书或农业书都有记载,认为黑豆是救荒的最佳食粮。如“左慈救荒法”,就是采用黑豆。王祯《农书》说:  “黑豆可以作辟仙方。”“黄山谷救荒法”也是采用黑豆,将它研末并加贯众(系中药,有杀虫功用)制成丸,形大如枣,遇到荒年,日服若干枚以代粮食,平时日服一二枚,说是可以开胃养身。这种方法其实是因为黑豆营养丰富,可作为食补之品,在荒年时自然更有价值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名>菰米
属性:即交米。性味甘冷,止渴除烦。荒年亦可充饥。

<目录>卷之四下\谷部
<篇名>东子
属性:性味甘平,益气充饥,可作饭食。

<目录>卷之四下\谷部
<篇名>蓬草子
属性:酸涩性平,作饭充饥,与米无异。

<目录>卷之四下\谷部
<篇名>草子
属性:性味甘寒,作饭去热,亦可充饥。

<目录>卷之四下\谷部
<篇名>草子
属性:性味甘平,扶虚益损,亦可充饥。

<目录>卷之四下\谷部
<篇名>稗子
属性:性味辛平,微苦微凉,亦可作饭充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芋头是中秋节的菜肴,又是美味时令小吃。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被当作备荒作物而广泛种植,自古便有平时菜蔬荒年粮美誉,深受人们的称赞。
------------------------------------------------------------------------------------------------
我国民间有食用榆树钱的习惯,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
http://www.ccots.com.cn/2010_3/9_12/ziilgdzn6t3u_3_0.htm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农夫,老两口仅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的很苦,但老两口却非常乐善好施,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倾囊相助,是远近闻名的好人。

有一天,农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饿的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又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老者背回了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吃饱了,有了精神,看了看农夫的家,叹了口气说:“你们日子过的这这样苦,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农妇说:“快别说感谢,天下穷人是一家,家里人不帮助,还有谁能帮呢”。老者听了农妇的话,很受感动,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把她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需要钱时,就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说完老者就走了。

农夫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果然长出一棵树来。老两口精心地侍候着,浇水、除草、施肥,几年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更奇怪的是树上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虽然有了这棵树,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来,被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气势汹汹的来到农夫家,把农夫赶了出去,霸占了这棵树。老地主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老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喊:“我发财了,我发大财了”。老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最后老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以后,这棵树就在也不落钱了。

是年,天气大旱,地里寸草不生,村民们眼看都要饿死了。村里几个淘气的孩子来到树下玩,看到树上又结出了一串串绿乎乎的东西,孩子们感到好奇,就爬到树上,看到一串串像铜钱一样的绿东西,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到嘴,还微微的有点甜,很好吃,孩子们高兴的告诉了大人。饥饿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树下,吃这种绿东西,奇怪的是人们吃了她以后,就不感到饿,还浑身有劲了。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

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这棵曾经救活了全村人性命的树,又因为她长的像一串串的钱,就给她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榆树钱”。

这样“榆树钱”就成了榆树的种子,她随风飘下,不论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多年以后,这个村子的周围就长出了一片片的榆树。从那时起一遇到荒年,人们就吃榆树钱来充饥。因为这个村子有这种奇怪的树,远近的村民都搬到这里来住,成了很大的村子,人们就把这个村叫榆树村,由于人口越来越多,村子规模不断扩大,就成为了榆树县,直到现在的榆树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他终于发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凉拌鱼腥草”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同用于治疗肺脓疡,痰热喘咳。用于热毒疮疡时,可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若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疔疖红肿痒痛,亦可单用本品制成搽剂,外涂患处;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时,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用于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时,多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用,也可与山楂炭配伍,治疗热痢。
发表于 2011-4-22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naturef

很有意思的故事, 好多年就没有听到这样的故事了, 感谢楼主分享!

想念我童年的榆树钱! 那是我童年的美味之一.
发表于 2011-4-22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naturef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统一的粮食收购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粮食储备体系,是特殊情形下的特例。那时候,中国全面学习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取消粮食市场,利用剪刀差,剥夺农民,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但这种道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初衷,更谈不上实现国家的富强。

  那个时代,总体上国家的粮食安全,其实并没有得到保障,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粮食的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得不靠定量供应来维持。很多农村的温饱问题长期解决不了。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使得困扰中国政府多年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也为粮食企业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现在农村的粮食生产,本质上是市场化的,而非当年的计划经济性质的,庞大的粮食企业,虽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改革的方向,却只能是市场导向的。

  说到底,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应实行全面的市场经济,回归到国家和民间两条腿走路的轨道上来。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回顾考察,或许能给我们提供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些写的一点也不靠谱!

现在中国的粮仓, 国库是哄上瞒下尽亏空, 民库是不存隔年粮食, 大家都等着粮食危机吧!!!
发表于 2011-4-22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去寺里,吃了一次榆钱饼,好吃
发表于 2011-4-2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改革开放!呵呵  一些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转鸡阴就是那个改革开放的产物
发表于 2011-4-2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naturef
说到底,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应实行全面的市场经济.

上面这句话绝对不赞同。粮食是战略物资,完全市场化?除非我们都不想活了。加入世贸,种子市场放开,转基因可以长驱直入了;粮食市场部分放开,外资开始低价收粮,企图垄断中国的粮食市场了。

中国古代的粮食储备制度,也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况且,那时候,中国相对强大,没有这么多外敌携着高科技的武器虎视眈眈。再说,那种制度也是在国家体制健全,政治清平,乡绅士大夫们素质较高,思想觉悟较高的时候才有效。一旦到朝代的末期,各方面开始腐化,再好的粮食储备制度也无效了。
发表于 2011-4-25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现在没人存粮了。由于很多农村被住楼了,楼上哪能存粮呢?他们自己吃还得现买。

我们村距城里很有一段距离,就是因为人口少好安置被人选中要被拆迁。我家还在老院住,不想住楼,希望中央台新闻中所说的支持农村住房多样化,不强迫农民住楼的话能被执行。
发表于 2011-4-2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看过一期非诚勿扰,有个男嘉宾很有意思,长的也挺精神,他从去年就开始存粮了,存了大概有一两吨,主持人说你是准备卖的吗?答不是,说需要时是可以分给亲朋好友。他还有其它一些非常计划,都是有关各种极端的情形,最后很可惜,女嘉宾都觉得他怪异。

他家大概是农村的,我们城市人应该怎么存粮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to naturef
说到底,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应实行全面的市场经济.

上面这句话 ...
向往田园 发表于 2011-4-23 17:30


此言善哉!!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只是觉得史料还比较翔实拿来和大家分享;

说到底,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应实行全面的市场经济,回归到国家和民间两条腿走路的轨道上来。
------我理解作者的后面这句话意思应该和您的意思相近。确实不能完全市场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20:33 , Processed in 0.0224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