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327|回复: 8

楞严经五十阴魔中之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之中。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楞严经五十阴魔是鉴定之利剑。将说法者与之对照即知邪正。而不论其名声大小。
发表于 2007-5-26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尝听一邻人说家中所供观音菩萨常要求上供要有化妆品,当时甚觉怪异,即是菩萨早都四大皆空,要化妆品何用,看上文知不是真菩萨.可是都是庙里请的开光的,怎么会如此呢.况如遇此情形该如何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听邻人之说即可。或者请一本《礼敬佛陀》详阅。即不被种种邪说所误。

[ 本帖最后由 怀西行者 于 2007-5-26 17:10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0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怀西行者:
请详解“飞精附人”,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恭择录蕅益大师对上面一段经文的注解:

⊙受阴虚妙者。谓于观行位中。了知受阴本如来藏。不发十种魔事。或虽发而觉悟不惑。故云不遭邪虑也。本以圆解而修圆定。今既不遭受阴中之邪虑。则将转有漏受成无漏之正受。故云圆定发明也。夫圆定既得发明。只须如法精进。从观行三昧。策入相似分真究竟三昧。则有何善巧之不得。有何法界之不历。有何机理之不契。有何根本之不析。有何感应之不成。有何静谧之不入。有何宿命之不知。有何神通之不具。有何深空之不证。有何常住之不获。而乃忽生心爱。着意贪求。譬如鳞角未成。辄思飞跃。羽毛未备。便拟□扶。学未优而求仕。丹未成而先服。其可乎哉。故知招魔成堕。皆是自心妄想为咎耳。一一文中。各有三节。初从彼善男子至贪求善巧。明其定中所起妄想。二从尔时天魔至俱陷王难。明其妄想所招魔事。三从汝当先觉至堕无间狱。劝诫觉迷所成得失也。初文可知。次文又四。初尔时至身有光明。明其魔事之相。次是人愚迷至潜行贪欲。明其受魔所惑。三口中好言至无故耗散。重明魔所作业。四此名怪鬼至俱陷王难。结明魔所成事。初言候得其便者。谓得此行人贪想之间隙而可乘也。飞精附人者。以此行人受阴虚妙。魔不能附。所以转附他人也。其人者。即魔附之人。虽被魔附。彼不自觉。乘于魔力。至此行人之前。现诸善巧。以逗其所贪求也。次是人者。指修定之行人。惑彼魔附之人以为菩萨。故信其教化而潜行贪欲也。三口中好言者。仍是魔附之人。不惟惑乱此一行人。亦复遍惑一切也。四此名怪鬼者。出其魔鬼之名。意令行人先觉而骂破之也。弟子。指修定行人。师。即指魔附人。魔业既炽。故魔去每先遭于王难。然后堕无间也。汝当先觉二句。劝其觉则成得。迷惑不知二句。诫其迷则成失。所云先觉者。或防检其心。令不起贪。或贪心初起。便能觉破。或魔人现巧。不受其惑。此皆可免轮回。倘一信其教化。破佛律仪。纵令从此觉知是魔。亦已悔之晚矣。下文并同。不复更释。可以例知。
发表于 2007-6-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飛精附人

要是不修行的人呢?或者他一迷,就連心也不懂了。

「飛精附人,口說經法」,這可以是兩個講法:可以說魔是附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來給這個人說法;也可以說是魔附到修定人的身上。這兩個意思都可以存在的,不是單單一個意思。

在想陰時,這個飛精不能附到這修道人身上,不能把他的心給迷住。好像現在某人在那兒修行修行,但是他又打太極拳,又大喊大叫的,可是他心裏明白,知道這是不對的,這就是這個邪沒能把他的心給迷住。要是不修行的人呢?或者他一迷,就連心也不懂了,什麼也不明白,不知道邪這個東西來了,做了什麼事情。一般不修行的人就這樣,那個邪一來,他就講;講完,邪過去了,你問他方才幹什麼來了?他說:「我不知道呢!」這就是迷住了,把那個心──性靈──都給迷住了。那個沒有迷住的,就是他心裏還明白。這種種的意思都要懂得,不是單單一個的。如果單單說是邪附到旁人身上,這也是不圓滿的。這都有可能的,都是不一定的,你把它想得可以往左走,也可以往右走,可以往前走,也可以往後退的,這都不是決定辭。

在註解上,只要你講得有道理,怎麼講都可以的。但翻譯經文,你不能照註解上的意思翻。經文就好像海似的,註解就好像是其他的河流似的,一條條地怎麼樣流來都可以,但你不能拿河流就當海了。
发表于 2007-6-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怀西行者。
7楼的东西是我网上搜得,宣化上人的开示。
发表于 2007-6-1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涂香供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 17:27 , Processed in 0.0356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