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952|回复: 0

佛教内僧、僧团、居士的身份区别和职能划分(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内僧、僧团、居士的身份区别和职能划分
昌迦禅师著  僧、僧团,是不同的概念。僧团是由三人以上的僧组成的团队,而三人以下的不能称为僧团。*僧,在佛教教育制度里,是指披袈裟、去发、持比丘戒、乞食为生的僧人。他的衣钵传承,是由代代以僧传僧、可直朔至佛陀为本师的教承法脉,僧和僧团是清净法脉的所依,没有僧就没有代代承习的法脉之师了,所以唯有这佛僧,承担着佛法之脉的正源。


僧为出家人,所谓“出家”是指出离世俗家人而言。主动放弃世俗状态的生活,从穿、形、吃、行等方面服从僧团的规范教育指导,故与“末出家者”是不同的,僧分为四众:男比丘僧、女比丘尼僧,及男沙弥、女沙弥尼。


僧有持戒之行。戒分为沙弥戒和比丘戒次第,还有“菩萨戒”。所以僧的身份在僧团中分为沙弥僧、比丘僧、菩萨僧三类,僧团中不许俗人久住其内,这是佛教纪律。所以是僧俗有别的,区别在于戒行、律行的细则不同

俗人成为“佛弟子”必须在僧中求受“三皈依”,才是佛教内的居士身份。佛教居士又称“优婆塞”、“优婆夷”,具有“亲近佛法僧三宝”的誓言。不论年长或德高,优婆塞、优婆夷都是尊从于僧团教育的座下学生,这是“三皈依”根本佛律的约束条件所决定。只有比丘僧、菩萨僧才是上座的具格法师。

上座部佛教是以教团内部教学,为主体的精英教育。而大众部佛教,是以教团向教团以外的世俗开展的社会教育。两者在中国现实佛教中都如法共存。僧人所必学者,都是从上座法师处继承开始,并研习大众部教学,克期培养成为新的、具格的上座法师。而世俗居士,则从僧人受习大众部教育,成为上座法师的直接受益者。

护法僧和护法居士是金刚部教育的实行者,是以行动支持僧团教育的强大后盾。他们持行的是菩萨戒的律行,在家居士称为菩萨居士,出家僧称为菩萨僧。我们所拜的诸大菩萨如韦陀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等等形象,都是护持佛教僧团教育的榜样和代表,所以有僧俗两种造型。他们发誓永护佛法于侧位、阵前和座后,做上座宣法僧的“绿叶”,这是护法菩萨的特点。

俗间称呼僧人为“和尚”。实则和尚二字是外来语,在唐代前有译音为“无邪”的,意是 “无上地位者”的尊称。不但用于佛僧,也用于外道婆罗门僧。所以,“和尚”曾是古印度社会对精神导师的称谓。可是,外语中的“和尚”并不能用于僧团全部僧人,它只能用在僧团上座长老身上,所以,能以“和尚”为称的僧人只是一个团队才有一位了。普通比丘、沙弥、不应随俗叫做“和尚”,专业称呼他们叫比丘 (尼)僧、沙弥(尼)僧。居士更没有用“和尚”的称谓。


居士在世俗里分为“外道居士”和“佛教居士”两类(如中国道教内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居士以根本佛律“三皈依”为约束,是环围着佛教的世俗修行人,也是佛教的最外围支护人群。外道居士末在僧前发过“亲近三宝”的誓词,也是修行各种佛教法门的人士,虽然跟从了善缘私学修行法,但因未有向佛教法脉的持有者---僧人入门求学,所以多有些高傲,护持佛法僧团的动机不到位,常以自己业力的妄念在佛教内外做出不太规范的举动,他们与有良好规范教养的三宝皈依弟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我们把佛门内讲戒学与律学的出家人,称为我们的规范师。向规范师(专业名称梵语阿阇黎,华语大和尚)求授戒律,这是传统佛教内每个佛弟子都将依次拾阶而上的路,有了这种学习,就是走入我们佛教戒律学修持的正道了。

总结起来:僧团住持佛法 居士护持佛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07:53 , Processed in 0.0264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