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021|回复: 1

见地与行为(灵山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4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的初学者拥有着无数的缺点,其中之一就是经常会把自己在书上看到的见地当成自己的见地,然后就对那些看上去比较低的见地加以嘲笑。一般来说,初学者很难明白佛陀对于不同的人开示了不同的法,因此法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就象张曼玉看上去很美,可惜不太适合你,你要追求她至少要具备一定的资本。对于初学者来说,追求最高见地就等于一个乞丐妄想着可以娶张曼玉当老婆。
一般来说,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高的见解,就会迫不及待地用它来取代我们过去所拥有的较低的见解,而不去考虑它是否适用于我们。就像我们买下一辆保养费用非常之高的跑车,而不去考虑我们是否可以养得起它一样。当我们发现有人在宣传较低的见解的时候,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去纠正他,我们纠正他并非是为了帮助他接近真理,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拥有较高的见解,从而感受自我满足。我们很难想像到,初学者并不需要太高的见解,而且也根本无法消化很高的见解。
在佛法上,我们并不能过高地估计对方的接受能力。最好的老师都是根据弟子的根器予以教法,他所需要的是较高的见解还是较低的见解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修行程度。一个刚入佛门的人并不需要禅,也不需要大圆满,他需要的就是真正地认可因果,真正地相信轮回,这就足够了。对初学者说些禅宗公案之类的东西基本上等于对俄罗斯人讲非洲土话。
我们都经常在佛书里找出一些可以作为我们借口的话,这些话一般都是出自圣者,我们把它牢记在心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成佛,只是为了当自己需要借口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当我们吃肉的时候,假如有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我们就会抬出济公禅师的话,我们会告诉那个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过我们却忘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不过这后半句对我们来说并非那么美好,因此我们倾向于忽视它的存在。也许压根我们就不知道后半句的存在,因为我们也是在一个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为借口的人那里听到这句话,那个人也不知道这后半句。
很奇怪,我们对这类可以作为借口的话总是过目不忘。我们对佛法的态度就像是逛超市,我们在佛法的超市里挑挑拣拣,找出我们喜欢的或者那些我们认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放到购物篮里。假如我们的上师告诉我们你应该选择这个清洁球,它对你会更有用,我们就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老师推荐的东西。假如我们发现它正好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和老师就会皆大欢喜。假如我们发现老师推荐的东西并不那么符合我们的胃口,我们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它,我们觉得我们需要更高的见解,那么我们就会假装把它放到购物篮里,过一会儿趁上师看不见再把它偷偷扔到超市的某个角落里。其实上师推荐给我们的东西往往会更适合我们,我们却并不相信我们的上师。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因此我们也都希望在上师那里获得与众不同的待遇。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应该和那些在我们看来比较笨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我们觉得我们无需修前行,我们觉得我们可以一步登天,我们觉得我们目前的修为已经非常高了,因此老师给我们的任务几乎是对我们的漠视。我们为此而非常生气。我们都觉得我们在佛教里都是资深佛教徒了,假如有人把我们当做初学,我们就会非常生气。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我执在操纵。
当我们觉得一个见解非常好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我们觉得似乎我们已经和这个见地的表述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了。因此我们可以模仿他的行为。我们却不知道,禅宗祖师们有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也是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南泉不是每天都斩猫,否则动物保护组织也会跑去抗议;丹霞也不是天天把佛像当柴火烧,那时候劳动人民虽然生活贫困,资源匮乏,烧火的木头还是不难找到的。
假如我们有模仿祖师这些反叛行为的倾向,那么我们将来的结果就会非常悲惨,除非我们具有和祖师一样的修证成就。当然我们并不是不需要模仿祖师,我们修行就是在模仿释迦牟尼佛,模仿他的弟子们,模仿他们在每一件事上的态度,但是通常我们并不能去模仿祖师们那些看上去非常反叛的行为,我不认为我们具备这个资格。
我们通常会有一种错觉,我们认为禅宗似乎是非常容易修的东西,我们认为禅宗也无需守戒,什么都不执著就行了。当我们修法比较累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不要执著啊。然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睡觉了。不过当我们在公交车上被别人踩了一脚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不执著忘得干干净净,我们会非常执著于那个人道不道歉,假如他浑然不觉,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东西。这个时候,不执著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这说明我们学佛只是为了给自己找更多的借口,或者说我们看佛书只是为了给自己找更多的借口。
即使我们真的拥有了非常高的见地,也仍然要非常小心自己的行为,拥有较高的见地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跳出了因果的围城,因果仍然像我们的女朋友那样天天跟着我们。过去曾经有位禅师就因为持有大成就者不受因果管束的观点而陷入了非常悲惨的境地,因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假如我们希望下辈子做一回狐仙,那么就大可模仿这位禅师,那么下辈子我们就一定可以体验一下别样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燃灯指路,拈花搞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fa4250100034t.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3 17:05 , Processed in 0.0294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