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3|回复: 1

七月半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25-9-9 05:37 编辑

今年的七月半,我心里有些不高兴,虽然我没有表现出来。

事情是这样的:我提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祭品,包括水果,酒水,糕点等。次日清早,让孩子穿戴好,尤其是穿上运动鞋,因为要爬山。我在门外等孩子的时候,孩子妈妈过来跟我说:孩子和外公说要去祭祀爷爷奶奶太公太婆,外公骂孩子们是“傻瓜”。

我知道孩子外公外婆他们是从来不祭祀他们的父母和祖先的,以前在农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也没有说过他们什么,因为我知道信洋教的人都是这样,我也不想干涉他们的想法。但没有想到,他们不但自己不敬祖先,还一直努力来引导孩子仇视自己的祖先与文化。

我想起前几年的一个大年初一,喜气洋洋,我让孩子准备好,去爷爷奶奶太公太婆坟前去祭拜。出门前,大女儿悄悄告诉我:“外婆说拜爷爷奶奶是魔鬼,不能去拜”。

而每年除夕,我们家里摆好香案点起红蜡烛谢天地时(谢天地是南方农村除夕的祭拜仪式,感谢天地护佑下,对一年来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养育之恩表达感谢),他们也都如临大敌,脸色铁青,他们受到极其严重的冒犯。

关于能否祭祖,自明代起,他们内部就争论不休。从欧洲直接来中华传教,与中国士大夫有交往,服务过朝廷比较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教士和教派,如利玛窦和耶稣会等,都不反对中国信徒祭祖。而从菲律宾和南美等地辗转来华传教的教派,如多明我会、方济各会等,习惯于暴力强制执行的,都视中国人祭祖同异端邪教,激烈反对。中国国力强盛时,外来者对中华文明及相关仪礼会多一点敬重;而国家衰弱的时代,外来者对这些仪礼更多的是蔑视。

很明显,现在民间的这些人在贯彻后者的思想。他们认为这是测试自己信仰程度的试金石,认为和祖先决裂越坚决,越蒙喜爱越有恩典。

其实,洋人并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是中国的追随者以为可以用这个和父母祖先决裂的方式作为投名状。欧洲白人,逢年过节,也会拿一束鲜花敬献给他们去世的亲友或是国家民族的英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高级哺乳动物哪有不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的,也许程度上有不同,但都会以某种形式来表达心底的感情的,可能会冠以不同的名字。我们中国人称之为“孝道”,白人可能会叫作“感恩”。

这些中国的信徒都会这样辩论:父母活着时,对他们好一点就行,死后的一切仪式仪礼都是多余的。这个说法看似有理,其实说不通。人死了便完事了,这和我们对待猪牛鸡鸭猫狗又有什么不同呢?况且我们现在看很多人,即使是家里的猫狗死了,也会长年思念,尽各种办法进行纪念。逝去的亲人的待遇就不能超过宠物狗宠物猫吗?

我们中国文化,认为生与死并不是割裂的。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祖先并不会因为死亡而离开我们。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祀是整个孝道的组成部分,并不是说,你父母活着时,你多喂一点就行了。这是中国人整体的生死观与不朽观。

表面看,七月半是亡人的节日,祖先需要我们子孙后代的香火供养。实质上,是我们在世的更需要这些节日,因为我们活着的这些人,是祖先的后裔,也是后来者的祖先。这便是我们祖先教导的慎终追远继往开来之义。

希望随着国力的强盛,我们中国人多一点文化自信。
发表于 2025-9-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农村里这种情况挺多,信洋教的,家里人过世时不参加葬礼,不上坟。农忙时不管多忙都要过礼拜。
不伦不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9-11 08:10 , Processed in 0.0788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