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125|回复: 0

震園琴課——在琴聲中反聞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期震園琴課已結束有一個多月,回到家中時常夢見自己在學琴。
大概在震園的美好光景,已然頗有力度地鐫刻在身心意識中了。

一、

還記得第一天琴課,先生指導我們面對古琴坐好,調整呼吸,觀想與琴合而為一,去感受古琴的存在。若還是體會不到,可雙手置於琴上,緩緩上下移動,去覺知琴的能量場。
先生如此教授,真是重要的心法。
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去與琴鏈接,一上來就風風火火、急急忙忙地想學會彈琴,那麼雖然看似你在彈琴,但是琴是琴,你是你,二者是零默契的互不交涉。
因此習琴前,靜下來,收心攝意仔細去觀察和覺知,這是對琴的尊重,亦是對自己的尊重。

與琴初相識後,進一步用手指「抹」「挑」「勾」「踢」去熟悉琴弦。直至後來幾日,先生都會耐心地一一巡看每位學員的練琴狀態。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時先生就在琴上直接演繹給學員看。
先生在指正末學練琴時,言語不多,寥寥幾句「不用想」,「左手沒放鬆」,然後就開始示範。

末學認為,這種無言之教,其實是非常寶貴的。短短的幾個瞬間,若真用心體會,也就體會進去了。如果還領略不到,那就前期還是用頭腦的意識去模仿,多練、多揣摩。
還體會到,初學者練琴,一開始都難以放鬆。也因為對琴不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掌控」眼前的琴弦,所以各種手型手勢都有,甚至脖子酸肩也疼。太「用力」故。

先生甩甩雙手,意在告訴我們要真正放鬆。末學也抖抖胳膊,甩甩雙手,想著,我們在日常生活甚至修行中,還是很難真正放鬆下來。
何以故?總是提著一個「我」,未破除身見。

我們人類的感官有局限性,會以為皮膚之內的才是「我」,皮膚以外的人事物則是客體,與自己無關。然而這是一種錯覺。
也是這種錯覺,讓人類的「自我」這層硬殼愈漸演繹得如此剛強難化。

後來每次練琴前,都會提醒自己不急著摸琴,而是靜坐好一會兒,沉澱再沉澱。
也觀想自己身體的邊界漸漸模糊,消失;或只是化作一種振動的波動粒子,與面前古琴的波動粒子連接交融,去體會一體性。


二、

助教玄益老師則在指法、識譜上對我們進行更細緻的指導。練習《仙翁操》,老師一句指法口令,我們照著勾弦;再一句口令,依著口令左手按几弦右手挑几弦。
而在這過程中,很能培養「一心專注」的能力。

初學者如果用頭腦(即意識思維)來練習,就會去「想」,然後開始找徽位,數第几弦,確認手指是勾還是挑。
就在這麼「尋找」的過程中,老師早已是下一句口令了。就是會跟不上。

而如果覺知很敏銳,老師口令一出,動作當即就隨,音聲便出。這就是「不用想」。一「想」,落入分別意識思維,就是會慢幾拍,左手忙右手亂卻還是跟不上。

體會每一根弦發出的聲音,當下發生,隨處滅盡。想留都留不得。就這麼即生、即滅、即生、即滅。然而隨它聲塵幻化無常,聞性卻是明明白白的。
聲音呈現的時候,只要不起分別心,那麼聲音在聞性之中自由自在、任運呈現。是如此的隨緣、無住。當下即清淨。

然而,不用想,不用意,不用力,這真是需要長久修習的。
也一直在想六祖說的 ——「常應諸根用,而不生用想。」
卻又立馬察覺,生出這個念頭,又是落在思維裡頭了。

哈哈,索性抬頭看著窗外,雲在青天水在瓶。


三、

還記得第一天進教室,有三分之二的座位已坐滿。便選了一個裡面靠邊的位置坐。聽說每張琴都有自己的名字,翻看我面前的這床琴上刻的兩個好看字體,會心一笑。
想起,前來震園的前一天傍晚,自己正拍到漫天紫霞。然後給名字裡也有一個「霞」字的母親發了微信,說:「看,我跟『霞』有緣呢。」
或許一切只是巧合罷了。

琴室裡琴音此起彼伏,大家都在專心練習。自己却稍有疑惑:為何周圍的琴聲響亮悅耳,而自己這張琴的聲音卻這麼微弱?
手指都疼了,卻聽不太清楚自己彈出的聲音,總是被周遭聲響蓋過。是不是尚未調好弦?

後來晚上十點左右,教室裡幾乎無人。
一片寧靜中,再聽自己勾響琴弦的聲音——音色怎麼這麼好聽!
溫潤,婉約。是一種沉靜、不張揚的美。但卻有力量,有底氣。

著實被琴弦發出的聲音而感動,竟然很想流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呢?很難說清楚。感覺你懂這個聲音,這個聲音也懂你。
心中冒出兩個字——知音。你「知」當下這一「音」。「音」也「知」你。
至此,還能說什麼呢。
撫摸著這床琴的琴弦,也只能在心裡感恩祂。感恩這一期一會。感恩這次琴課是祂陪著我練琴。

還帶著一點嘲笑自己的心:看,一開始明明是你不懂祂,還以為這床琴很普通。
而感動中,還有些傷感的情緒,感慨世間知音難覓。而在我們內心深處,總是渴望能遇到真正的知音。

永嘉大師雲: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轉念一想,自己就別這麼矯情了。真正的修行者,必然內心超然獨立。想要有人懂自己,還是有一個「小我」擺在這裡。
若能通達無我無人,就不會再希盼有外境來懂自己,而自己也早已交給這個法界,隨順因緣去利益眾生了。
如是自勉。

再後來,聽說教室有幾張琴很不錯,比如「高山」「流水」。直到一次偶然看斫琴師老陳在斫琴,閒聊中才知道,陪我練習的那床琴,身價竟然相當不菲。
回到教室座位,仔細端詳眼前這床琴,感慨道:原來,是我不懂你啊。初開始,還以為你很普通呢。

是啊,初來乍到,心浮氣躁,哪裡能真正欣賞到這床琴的美。還以為聲音越響亮悅耳的才是好琴。
除了慚愧之餘,強烈的感恩之心汩汩流出。

人生中初學古琴,得遇先生教授,何其幸運。
陪伴我一周的「紫霞」,是無師自通的玄通子斫千年漢木而成,何其幸運。
學會基礎曲目,是教學經驗豐富的玄益老師不厭其煩在指導,何其幸運。

有一日下午,窗外的陽光探進教室灑落在琴桌上,呈現出一片靜謐的光輝。「紫霞」的琴板上,沙木和大漆構成的圖案和色澤,宛如宇宙裡的浩瀚星河,如此深邃奧妙的美。
窗戶邊上是先生的字,永嘉大師證道歌裡的「覺後空空無大千」。

感歎坐在這個位置真好。背後是一面空空,面前是一床妙有。

如果沒有手機,我們一心一意沉浸在山光湖色、悠然琴聲的美好光景中,哪裡知道此時鄭州市民正處在一片水深火熱中。
放下手機,看了看古琴,開始緩慢認真地勾挑琴弦——是用來練習指法,旋律簡單但又最不簡單的「阿彌陀佛」曲調。
跟古琴說,我們一起用這個曲調默誦「觀音菩薩」來祝福鄭州吧。願你的琴音和祝福周遍法界,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有更多人覺醒過來。

寫到這裡,還有太多美好的人事物沒有分享了,但都早已內化成一片至誠感恩的心。就如古琴是彈給自己聽的一樣。終究是要自己「看到」自己。
感恩這個夏天在震園的一切。


盛暑炎毒。當願眾生。舍離眾惱。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當願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
——《華嚴經》<淨行品>


辛丑年 處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1 19:44 , Processed in 0.0250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