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光明心老师
原帖地址:http://www.yogacn.com/bbs/dispbbs.asp?boardid=21&Id=7934
道家有诗云: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可怜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道法核心,究竟何在?前贤有“丹经万卷,不如在宥一篇”之说。道法要枢就在庄子《在宥》中广成子向黄帝开示的要道——形神相守。
兹录此节如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下面还引用二位近代道家之大师级人物对此的评述。
中国前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夫子评论:
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己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摘自《口诀钩玄录(初集)、第四章 口诀之来源》)
清末民初修道大家海印山人徐颂尧评注:
此篇妙文,语虽短,而药物、火候、真土、采取、温养之功,长生久视之理,罔不兼赅。明·陆西星著《南华副墨》谓:“看千卷丹书,不如读《在宥》一段”,洵属知音。此道家养生之要素,长生久视之玄枢也。(摘自《天乐集》)
如何“形神相守”?形神相守的次第如何?分述如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神?
从现象界的生活来看(在此的论述当然不是佛陀的心物一元的究竟见地,只是就一般人现实生活的经验来加以说明),人同时生活在二个世界——客观的世界与主观的世界(或称为心理世界)。人认识这二个世界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包括思考、分别、判断、理解、分析、研究等等;认识心理世界的能力我们称之为体验,包括感受、觉知、觉察、体会、观照等等。简而言之可分为:一种是脑的能力,一种是心的能力。只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常常颟预、笼统,将这二种不同的认识能力皆称之为心。
如果从修养功夫的角度给一个简单的分辨,我们把思虑比作脑的能力,把体验比作心的能力,可以这样体会:思虑是体验的消失,体验是思虑的停止。
思虑源于过去的经验、记忆,所以,非常局限。“神”则无形无象,正因此,其用则“其大无处,其小无内”,“放之弥纶六合,收之退藏于密”。
道家养生所谓的“神”,正是这种无形无象能力的实践运用。
不过很遗憾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所产生的一切活动,使得人的脑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思辨、分别的能力越来越强,时时刻刻思绪纷纭、奔如江河,心的感受、体验能力越来越被掩盖、压抑。我们妄以适用于外在世界的脑的能力去试图解决属于心的能力范畴的心理、心灵问题,于是,内心烦恼丛生、迷惑叠起、冲突不断,几近疯狂、崩溃。这何尝不正是现代人心灵问题的真实写照?
要想实践形神相守的养生法要,须开发出被掩盖、压抑的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本具的体验、感受的能力。也即佛家所谓的“息脑运心”,“舍识用根”之旨。
关于脑力与心力的不同,从来儒、释、道等家都有强调。对于脑力,道家称之为凡心;佛家称之为识心;儒家称之为后天。对于心力,道家称之为道心;佛家称之为真心;儒家称之为先天。
如何开发出本具但被掩盖、压抑的心的能力呢?下面提供一个人人皆可实践的方法,以帮助我们初步体会到“神”的妙用。
安静地坐着或躺着。万缘放下,集中注意力体会心脏的跳动。刚开始,由于思绪散乱,很多人根本就体会不支到心脏的跳动,甚至怀疑怎么可能体会得到心脏的跳动呢?但只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地你就会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感了。这时,注意力也越来越能集中地体会心脏的跳动而越来越少地思绪漫游了。再进而,你会感到,你的注意力不再游离到其他的思绪上,而只是专注于体会心脏的跳动了。这时,你同时会发现,心境一片空白,没有思绪但同时又是清清明明地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这种状态,就是心的感受力在发生作用,而脑力暂时被抵制。要保持这种能力的持续,一直稳定到随时可以让思绪停止而呈现出明显的感受体验的状态。
体会心脏的跳动,这不需要知识、经验、思考或判断,只是体会、感受而已。因此,这种练习,最能够恢复我们久违的“心”的力量。
如果把我们本具的心力比作太阳之光,那日益炽盛的思虑就好比越来越浓密的乌云一样。
用这中通过体会心脏跳动而获得的“心力”,继而,不要再体会心脏的跳动,而是去体会全身的感觉,好像身体是一个大的心脏一样。用体会心脏的跳动的感受力去体会身体整体。
这就是形神相守的初步。
至于说形神相守的效用如何,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了。但是可以传达一点共同的体验以供参考。在修持形神相守的时候,身心的觉受会是全身温煦,心境空明,身体日益康健,有旧疾的会逐渐自愈,并能清晰地体察到气血阻滞的部位和状态。
而且,这种修养可随时随地进行,一念间即可“将神守形”,真正达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的生活化修行、养生,可谓是无为法中的极简易者。
如果参照《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一篇,也可印证上古真人们修行的同轨同辙之传承。只是世风日下,众生背觉合尘,离道日远,加之师心自用,生出各般技巧,徒劳形体,玩弄意识,真正简易通达的养生道法被流散无穷的技巧所淹没。
形神相守的最高境界并非是一般养生境界所能范围的。当然,那也是一般人不愿问津的事,故姑存之以待有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