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041|回复: 6

被夸大的“猪流感”——兼论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流感”不是瘟疫,H1N1是温和而危害性小的流感病毒

4小时就能康复的“致命病毒”
全世界开始关注“猪流感”,是从墨西哥农村的一个5岁男孩埃德加开始的。他当时发高烧、没胃口、咽喉剧烈红肿并且全身疼痛。然而仅仅过了4个小时,男孩突然康复了,他的病看上去“来无影、去无踪”。在他所在的村落,村民们认为他得的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小感冒而已,并且很快将此事抛之脑后。
数周之后,加拿大一个实验室对男孩身上取样的粘膜组织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显示,小埃德加并非生了一场普通流感,而是被一种新型的病原体感染,并将其称为““猪流感”病毒”。埃德加因为携带了一种全新的病毒而被命名为“零号男孩”,而更多的矛头马上被指向了村庄里的50万头生猪,实际上,长久以来村民都深信这种不洁的动物会带来噩运,因而对小埃德加的突然染病并不感到奇怪。
“猪流感”并非因疫情严重而受到关注
实际上,埃德加的病情属于温和被感——这跟此后数月全世界千百万计的被感案例一样。如果不是现代分子医学技术、基因分析、抗体检测以及相关实验室的介入,这种“新型病毒”很可能不会掀起之后的那些波澜,“猪流感”很可能也就在世界各地的医生眼皮底下慢慢消失。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从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到禽流感,全世界流行病学家、大众传媒、医生和制药业利益推手组成了一道“联盟”,每一次有疫情的到来,都伴随着残酷的瘟疫末日景象和对新型恶性传染病的警告。那么,这一次,情况是不是也一样呢?

“猪流感”从无变有:谁在参与“炒作”?

媒体:全球性流感大爆发,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
在人们对“猪流感”的所有认识里,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来自媒体的声音。对大多数人来说,禽流感曾经带来的恐怖画面“深入民心”、难以忘怀:流行病病毒一旦传播开来,将导致巨大悲剧。曾经,在加剧人们对禽流感的恐惧上,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刊登文章对“猪流感”进行反思的《明镜》周刊。当初就曾对禽流感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导。在“猪流感”备受关注的时候,该杂志以“全球病毒”为题作了封面报道,其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读者对“猪流感”病原体的高度关注,报道言之凿凿地警告说,这种病菌将可能变异成一种恐怖的病毒。
医药行业:时刻坐等一场大瘟疫的到来
医药行业、尤其是各国疫苗生产商对“猪流感”疫情的渲染可谓“功不可没”。全球有102个国家超过 130个实验室每天在监视有无新型流感病原体的出现,这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事业和工资与流感研究的科研成果息息相关。正如流感研究专家、国际性非盈利健康组织 Cochrane Collaboration研究员汤姆·杰弗逊所说,“整个产业几乎都在坐等一场大瘟疫的光临。”只要出现新型病毒,政府机构就会制定应对方案,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着手研究新的疫苗了。
WHO:新型病毒毒性未知,为行动而行动
作为全球卫生事业的“总指挥”,世卫组织的专家面对“猪流感”从未掉以轻心。流行病专家福田敬二和南茜·考克斯——两位曾共同对付亚洲禽流感——最先就“猪流感”可能带来的威胁向世卫发起警告。他们清楚记得,禽流感是如何在香港现身并让1/3感染上此病毒的人死亡的。认为必须立即行动的还有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她在任香港卫生署署长。曾下令屠杀掉香港所有的鸡。世卫组织的专家明确地表示,“我们宁愿高估也不要低估实际情况。”为了抗击“猪流感”,它甚至专门成立了几个月24小时运转的办公室作为抗击H1N1的指挥中心。
政府机构:无奈的“被劫持者”和“替罪羊”
在整个“猪流感”蔓延的时期里,各国政府的卫生机构成了最被动的角色,但谁都无法否认,是在他们的手下,“猪流感”真正变成一场“瘟疫”的。2009年4月30日,“零号男孩”被确认后不到一个月,埃及开始屠宰国内所有的猪;5月4日:墨西哥顶级联赛的四场足球比赛赛场空无一人,德国西部萨尔州宣布禁止礼节性的亲吻行为。6月11日,世卫组织总部宣布,41年来,全球第一次爆发流行病级别的流感。这一决定虽然遭到包括中国等多国的反对,但大部分国家并未停止防治的行动。截至去年9月前后,面对国内的众多质疑的声音,德国政府依然花费了5亿欧元来采购500万份疫苗。


“猪流感”变成流行病:为什么炒作“瘟疫”?

WHO的流感级别是制药业的“印钞机”
2009 年6月11日,当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将“猪流感”的级别提高到6级(相当于确认为流行病)时,30位全球大制药公司的高级代表也许正在偷笑。5月中旬,即“猪流感”被宣布为流行病的3周前,他们日内瓦的WHO总部与陈冯富珍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了会晤,会晤的官方理由是讨论如何保证发展中国家的疫苗供应。但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流行病等级何时能被提至6级。
根据早就签署的合同,一旦流行病等级为6,疫苗购买的合同将自动生效,疫苗生产商便能毫无风险地坐享滚滚的财源。这种猜测并非完全“空穴来风”。2007年,德国政府与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GSK) 签订流行病疫苗协议,葛兰素史克每年给英国政府科学顾问罗伊·安德森教授支付13万欧元的薪水。2009年5月1日,他对外宣布H1N1流感为流行病。WHO的决定让制药公司获得了18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后来被各国广泛应用的流感药物达菲,当年的年销量就飙升了435%。
层层压力面前,政府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猪流感”,各国政府可谓不遗余力应对,但他们的行动真的不是无奈的选择么?自“猪流感”被曝光,各国政府一方面被媒体和医药业“劫持”,另一方面饱受来自公众的压力和WHO的疫情威胁。在德国,德国的八卦报纸《图片报》几乎每天都要报道一桩与之有关的恐慌新闻,另一方面,制药企业不断向政府施压,并向政府频繁发出采购疫苗的“最后通牒”。为了回应健康机构源源不断的警告,德国政府官员不得不以号召所有人都接种疫苗,甚至顶住了“以人民生命作大规模临床测试”的猛烈抨击。至今,曾经参加过紧急会议的的德国部长们,依然清晰记得,罗氏制药(Roche)如何通过卫生部紧急电子邮件号称“供货紧缺”来敦促各州购买达菲的。
科研机构、专家不辟谣,是“无知”也是无奈
在有关“猪流感”的各种争辩过程中,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位置是让人质疑的。有报道暗示,专家们可能被药企收买了。“猪流感”盛行期间,德国两大主要卫生研究机构RKI和PEI,每天都在持续发布最新的警报数字。2009年6月,专家警告德国可能会有8万多个死亡病例,却不公布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单支疫苗实际上已足够应付“猪流感”。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就不仅意味着德国本可以节约大量金钱,还强烈暗示人口不会被大量感染,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猪流感”的危险性可能比先前设想的小很多。
“收买说”自然遭到了专家的否认,而且很多事实也表明,专家的警告更多是出于“无知”。WHO为“猪流感”成立的“紧急委员会”主席约翰·麦肯齐曾无奈地表示,“在早期阶段,我们拥有的信息还太少。但是,当时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听起来都很惊人。”对他们而言,不作警告要付出的成本比提前警告要高得多。

在“猪流感”爆发差不多一年的今天,WHO的紧急中心和世界各地的研究所早已停止工作,曾经主持抗击禽流感和“猪流感”的专家福田敬二重新拾起自己喜好,拉起了小提琴。在“猪流感”的风波过去之后,人们却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在下一场流行病来袭的时候,我们还能相信他们的评估吗?
  所幸的是,2009年的“猪流感”最终还是没有演变成一场可全球性大范围流行病,现在,我们才得以“轻松地”反观过去的种种。《明镜》周刊对德国的调查给了我们一面镜子,并提醒人们,在任何看似严重的问题面前,应始终保留质疑的勇气。

新闻原帖: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h1n1hysteria.html


悠然生评:

利益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医学当和产业利润结合,就会孕育成长出魔鬼。治不好病并不妨碍可以卖药赚钱,甚至于,“治不好病”可以成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后,“治好病”就会被屏蔽,利益会驱使治疗无限期延长,能够一辈子服药是最有利的结果。所以,“不可治愈”“必须终身服药”乃至于现在的疫情被夸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区别的是,一个着眼于长期受益,一个着眼于短期暴富。所共同的是:受难者都是患者。试问医疗专业人士,他们给患者所做的治疗,自己人是否愿意做同样的选择?比如,放射科的医生是否愿意自己的亲人接受这个疗法?一个小感冒,是否会给自己的亲人用上“最高级”的抗生素?面临自己的亲人,手术的必要性是否和普通病人一样?是否会把“切除子宫”说得像剪头发一样简单轻易?当然,出于立场原因,这些话是不会明说。有医生朋友的人,可以私下里问问你的朋友这些问题。你们就会得到答案的。

沸沸扬扬说了好久的“医药分家”,其实就是与虎谋皮,可能吗?这已经被这种医疗制度的本质决定了。
反观中医,从来就是靠医术来维生。治不好病,哪个病人会找这个医生呢?这里面还有一个选择性。中医都是个体展现在老百姓面前,医术好坏在民众面前是明明白白的。而医院则不同。集团化作业下,大家是看集团不是看医生。医院建设够大,就暗示医生水平够高。医疗设备够先进,暗示着诊断更准确。影响医术判断的,已经不局限于医生和医术了。所以,民众必然难以选择判断。这是由中西医诊断特征所决定的。

西医的病情诊断内容和健康含义表达本身已经越离越远,看完之后你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哪里不对了。文字游戏、数字【数据】游戏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治疗很正确,手术很成功,可是命没了。治疗和生命竟然是可脱离的!符合文字数据定义,并不意味着符合生命健康定义。血糖血压被控制得很正常,可是过程中各种健康生命的功能在下降【更没精神、没食欲、睡眠不好、更胖或者更瘦、心情更不好、甚至于大小便都不能自主了】,却并不反思这个方法是否正确,而是以新的疾病来定义由此带来的诸多改变,继续深入治疗。

数据某种程度上能够表达健康的信息,症状转化为数据是一个解读,会有误差,数据也还需要再解读,解读的人不同,定义就有不同,这两个环节下来,误差的几率大大增加!【最明显体现在X光片的解读上,同一个医生不同年龄解读同一张片都会有明显不同,何况不同的人解读同一张片?】

什么才应该是正确的健康含义表达?——

1 有精神【这是核心】
2 能吃【有食欲】
3 能睡【容易入睡、深睡眠】
4 能排便【通畅准时规律的排便】
5 手脚身体温暖【有无温度,是活人死人的根本区别;温度高低是健康与不健康的根本区别】。

功能的正常才应该是健康的定义!衡量医疗数据治标是否符合健康,应该以功能的正常与否作为终极衡量标准。经治疗,数据正常,可是正常健康功能下降,那么这个数据的意义就是违背了健康的定义。只有这样,现有的诊断才会和生命健康紧密结合、正确反映。

中医的治疗标准,正是建立在人体功能判断的基础上。所谓的症状,就是功能不正常的表现。症状消除,功能正常了,也就证明了这个治疗是正确的。中医的诊断核心是“症状”,直接着眼于人,西医的诊断核心是“数据”,两次表达才到人,与其说研究人,不如说研究数据。所以,始终治不好病并不妨碍研究的继续进步,也不妨碍医生获得高级职称甚至于荣誉奖项——也就是说并不必然需要能够治好病才可以称之为医生。一辈子没有治好过一个病人【比如任职于目前被定义不可治愈疾病的疾病科室的医生】还是可以做医生的。荒谬吗?一点都不——这才是最荒谬的地方。

所以,中医更加明确的显示了作为医生水平高低的特性。西医更多决定于资本的投资力度,当然作为高级医生是不会认可这个观点,可是作为患者来看,就是如此。高职称就等于高医术吗?我想高级医生本身也是最反对的。

中医看症状,西医看数据。

中医治人,西医治病。

——这就是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 本帖最后由 悠然子 于 2010-4-11 19:29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奇怪的是,现代医学确定数据和指标的标准只是一个平均值,就像把一个最高的和最矮的,或一个最胖的和最瘦的人的身高或体重相加,除以二之后定为标准,然后再用这个标准衡量这两个人,结果自然都不符合标准。用这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人,也自然很难找到恰好符合平均值的标准人。以血压为例,不同型号的机器功率尚有差别,不同年龄身高体重的人的血压标准竟然曾经完全相同,也就难怪大批动力尚强的现代医学信奉者会为自己不合标准的血压而苦恼,并不得不终身服用降压药直到脑血管破裂了。荒谬如此,却能为大众普遍接受并奉为圭臬,个中奥妙就更非荒谬两个字所能说清了。
发表于 2010-4-1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问的好!

放射科的医生是否愿意自己的亲人接受这个疗法?一个小感冒,是否会给自己的亲人用上“最高级”的抗生素?面临自己的亲人,手术的必要性是否和普通病人一样?
发表于 2010-4-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用枪,用核弹,用传媒,无所不用其极 -----  我们只会徒手打太极, 所以中医必败。
发表于 2010-4-1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后就要挨打,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完蛋。
发表于 2010-4-1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悠然子与三七生。我们不能左右政府,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正确的恩想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发表于 2010-4-1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用心看的人都会有内心深处的震动。只可惜很多人价值观错误了,失去了生命体自我思考的能力,只听广告只听周围其它人的,自已不用心去思考。全是自已造的恶因最后得到的恶果。有些人你就算告诉它这个网站并一再叮咛他一定要好好看,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但他就是不看.有缘的人你告诉他他就会用心去看。感叹自已还有这么一点善根找到这里,让我改正自已的人生观,不再受西医的摧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1:42 , Processed in 0.0270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