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621|回复: 14

(转帖) 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又转帖沉香屑在这个帖子里的文章.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26821&extra=page%3D1&page=2


昨天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城市化与心理健康”。上海市卫生局昨天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本市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达16.39‰,且每年以0.3‰的速度增加,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已超过5%,本市每年精神病人严重肇事和肇祸的有近百起。


正如南师怀瑾所说:

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

  19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20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

  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因此,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13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13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3次了。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出来,唱的。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

  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后的教科书找出来,对比研究,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今天编的教科书,在我看来,讲句不好听的话,不屑一看。这个教育怎么办?尤其看到现在的小孩子们,书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

  在中国文化里教育的目的,《论语》有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读书人为自己的兴趣读书。现在读书不同了,为别人读书,为家庭读书,为父母读书,为社会读书,为求职业而读书;这个差得很远了。

  现在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好像是为了社会的荣誉,为了一个文凭,为了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脑筋来读书。那也是“今之学者为人”,是为别人读书,不是为自己读书。

  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这样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

  所以我常说,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0-4-8 12:21 编辑 ]
发表于 2010-4-8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也是这样. 看过一本书, 书名叫HOLD ON TO YOUR KIDS (抓紧你的孩子), 是两个儿童心理学家写的, 提到现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资本主义大工厂提供熟练工人, 工人只需要掌握他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包括技术技能和社交技能, 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教育的. 熟练工人不需要有感情交流, 事实上感情是个麻烦事,会使得这些工人更难控制 把家庭看得重于公司不是社会所希望的, 他们最好都能象机器人那样任劳任怨,而没有家庭负担.

书里提到, 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几个星期就要送托儿所, 教育学家们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为名敦促家长把孩子早送幼儿园. 而七十年代前, 绝大多数的美国孩子是直到五岁才第一次离开家, 去上学前班, 他们的母亲大多全职在家. 那时候的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纽带更深. 而现在喜欢过于强调孩子和同龄人的社交问题, 却忽视孩子和他们自己亲生父母的感情交流,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基本不听父母的, 只听同伴的. 和父母的感情纽带没有建立起来, 给孩子将来的心理疾病种下了隐患.  

这说的是美国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小孩的社交能力, 其实不如说是孩子的社交技巧, 是一种功利色彩很强的社交, 不是感情交流. 很多人在公司里八面玲珑, 在家里却做不了一个好丈夫, 好父亲, 这就是感情交流能力缺乏, 根源在于小时候和父母没有建立起感情纽带. 中国的问题可能不同, 更多是父母的功利心太重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学业压力, 影响了亲子关系, 从而造成心理疾病.

[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0-4-8 12: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燕果 的帖子

您在国外吗?
发表于 2010-4-8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在美国.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燕果 的帖子

怪不得您看的那么清楚.

希望您多写写美国的儿童教育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撞!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燕果 的帖子

七十年代前也挺传统的.
发表于 2010-4-8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马上要上学前班了, 到那时候对这边的学校教育会有更多认识. 一定会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燕果 的帖子

可以私下里向您请教一下高中留学美国的问题吗?
发表于 2010-4-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在想这个问题,几千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在所谓的农业文明时代,人们的心理问题应该是少于当代的,可是呢,时代在“进步”,什么都在“发展”,“发展”到了信息化时代,现在,有专门的心理医生来给人们治疗心理疾病啦,是不是富有些许讽刺意味呢,然而,事实就是这样,也是人类命中注定的吧。聪明的人类,搞笑的人类,不安分的人类
发表于 2010-4-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姜与炙甘草: 高中留学的事情我不太熟悉, 不过能帮你问问. 给我发短消息.
发表于 2010-4-9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燕果 于 2010-4-8 12:49 发表
国外也是这样. 看过一本书, 书名叫HOLD ON TO YOUR KIDS (抓紧你的孩子), 是两个儿童心理学家写的, 提到现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资本主义大工厂提供熟练工人, 工人只需要掌握他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包括技术技能和 ...


非常赞同这种看法。

前两天看了篇文章是探讨家庭这个概念的演变,说到资本主义的兴起将家庭变成了纯粹的消费个体,完全打破了以往社会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以及家庭成员/邻里/亲人纯粹互助的关系。核心家庭不再具有创造性,而是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的消费对象(市场)和为资本提供劳动力的单位。而且从那时起,核心家庭/小家庭开始成为主流(或者说被倡导成为主流),人类被异化:大人去上班,孩子被从父母身边剥夺然后送进幼儿园,接受一条龙的训练,就是为了未来的消费和为资本而卖命。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上班挣的钱是为了消费,而为了消费不得不上班;而农业公司也摧毁了旧有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离开土地去赚更多的钱又是为了消费。想想,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非常切中本质的

有篇文章还讲到西方文化如何改变当地印第安人家庭文化的:比如,一些印第安人部落没有个体家庭的概念,所以养他人的孩子非常自然,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所有人的孩子”;而且没有惩罚孩子的概念和习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自然的弱小的正在成长中的,犯错误非常自然”,孩子应该被爱而不是惩罚,而且惩罚孩子是可耻的;对于婚姻,他们没有“妻子是属于我的”这个占有的概念,当妻子离开男人的时候,这个男人不会去强留,因为他们认为要尊重他人的选择。 只是后来欧洲人,特别是传教士,的出现并且认为这些不符合那时“基督教文化”或者说文明习惯,因而对当地人进行“文明“改造:告诉当地人必须惩罚孩子严厉管教孩子,惩罚离开丈夫的妻子等等。

看到这些真得感到很可笑和可悲:西方按自己的标准改造一些优秀的文化,多年后又批评这些文化的落后,而着眼点却正是被他们所改造的部分。太讽刺了!
发表于 2010-4-9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是谁,没有几个人知道呵。“撕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谁还熟悉这些话语呢,一提到《共产党宣言》几乎人人毛骨悚然,连共产党员都不读《共产党宣言》,很讽刺,不是吗
发表于 2010-4-9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然如此,是个“精神病”的时代。包括很多我们身体上的疾病,根源也许还是精神

少有的沉重每次提到这些话题。健全人格才是健康人生最重要的基石。而不是身体,不是调养,不是很多外在的东西。健康也和金钱没有直接关系,现在人拼命存钱,靠数字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感,其实是个寓言,人的生命可以用金钱买到吗?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是我们需要找到或是努力去找的。
发表于 2010-4-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4-9 07:29 发表
马克思是谁,没有几个人知道呵。“撕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谁还熟悉这些话语呢,一提到《共产党宣言》几乎人人毛骨悚然,连共产党员都不读《共产党宣言》,很讽刺,不是吗



哈哈~~

很多时候,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幽默剧。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天天忙着追世界潮流;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员公民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天天讨论研究利润和如何“致富”。要不怎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几千的小农经济在西方化的潮流中全面崩溃了.

现在的年轻农民真实地过着" 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苦, 凶年不免于死亡"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9 03:52 , Processed in 0.0234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