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391|回复: 14

生命如何死亡以及投胎(摘自《瑜伽师地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瑜伽师地论》是玄奘法师九死一生去印度取回来的最主要的一部经典。其文结构逻辑严谨,翻译忠实原著。具有科学特质。将从凡夫到成佛的十七地全部论述描写得清清楚楚。这是修证的人必须读的一本书,不然就真的是笼统真如了。当作学问来学,只不过是增加世间知识,所谓的佛学家了。佛法重在实践,必须有科学家一般的精神。当然,真悟到了,就不仅有大智慧,才有真慈悲。见地、修证、行愿,三而一,一而三。

下面主要摘录其中《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中写生命死亡以及投胎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8 21: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死?

<P><STRONG><FONT size=4>云何死?</FONT></STRONG></P>
<P><FONT size=4><STRONG>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STRONG></FONT><FONT size=3>(寿数没有了,分三种情况,下面会详细讲)</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FONT size=4><STRONG>此复三种:谓寿量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STRONG><FONT size=3>(1)</FONT><STRONG>。</STRONG></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寿尽故死?</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FONT></STRONG></P>
<P><FONT size=4><STRONG>云何福尽故死?</STRONG>(<FONT size=3>福报享尽了)</FONT></FONT></P>
<P><STRONG><FONT size=4>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FONT></STRONG></P>
<P><FONT size=4><STRONG>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STRONG></FONT><FONT size=3>(九横死,非正常死亡)</FONT></P>
<P><STRONG><FONT size=4>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善心死?</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犹如有一将命终时,自忆先时所习善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由此因缘,尔时信等善法、现行于心,乃至粗想现行。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唯住无记心。所以者何?彼于尔时、于曾习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彼忆念。</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不善心死?</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彼于尔时、贪嗔痴等俱诸不善法、现行于心。乃至粗细等想现行,如前善说。</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又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于身。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于身。又善心死者、见不乱色相。不善心死者、见乱色相。</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无记心死?</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谓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FONT></STRONG></P>
<P><FONT size=3>(临死时先是有意识的,后来意识分散,没有什么反应了,人也认不得了,但还没有完全死。照顾过临死的人就应该有这种经验。)</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size=4>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与不善,或他令忆。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于尔时、随初自忆、或他令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彼于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著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受尽先业所引果已,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先受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遍覆极覆。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若作上品不善业者,彼由见斯变怪相故,流汗毛竖,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睛咀沫,彼于尔时、有如是等变怪相生。若造中品不善业者,彼于尔时变怪之相、或有或无,设有不具。</FONT></STRONG></P>
<P><FONT size=3>(作恶多的人,死状很悲惨)</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FONT size=4><STRONG>又诸众生将命终时,乃至未到昏昧想位,长时所习我爱现行。由此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报。若预流果及一来果</STRONG><FONT size=3>(2)</FONT>,<STRONG>尔时我爱亦复现行。然此预流及一来果,于此我爱,由智慧力数数推求,制而不著。犹壮丈夫与羸劣者共相角力、能制服之。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若不还果,尔时我爱不复现行。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此复二种。一重、二轻。重谓作恶业者。轻谓作善业者。北俱芦洲一切皆轻。又色界没时、皆具诸根。欲界没时、随所有根或具不具。又清净解脱死者、名调善死。不清净不解脱死者、名不调善死。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STRONG></FONT><FONT size=3>(3)</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FONT size=3>(1)所谓的“无记心”,就是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譬如你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FONT></P>
<P><FONT size=3>(2)罗汉分为四个阶次,</FONT><FONT size=3>预流果为一果罗汉,一来果为二果罗汉。</FONT></P>
<P><FONT size=3>(3)恶业做得多的人,死时身体从头开始发凉,到心脏,最后再往下冷遍全身;善业做得多的,从脚开始凉,到心脏,最后到头部。</FONT></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21 23:0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生?

<P><FONT size=4><STRONG>云何生?<BR>由我爱无间已生故。无始乐著戏论因已熏习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死生同时、如称两头、低昂时等。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暗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彼于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识已往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由此眼、见己同类中有有情、及见自身当所生处。又造恶业者、眼视下净、伏面而行。往天趣者上。往人趣者傍。</STRONG><FONT size=3>(造恶业的向下看,上升天界的向上看,生人道的向旁边看)</FONT></FONT></P>
<P><FONT size=4><STRONG>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辗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STRONG></FONT><FONT size=3>(这就是民间做七七的来历了,可惜很多变迷信了)</FONT></P>
<P><FONT size=4><STRONG>又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此说身往,非心缘往。或名趣生、对生有起故。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生处。又造恶业者谓屠羊鸡猪等,随其一类,由住不律仪众同分故,作感那落迦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犹如梦中,自于彼业所得生处、还见如是种类有情、及屠羊等事。由先所习喜乐驰趣,即于生处境色所碍,中有遂灭,生有续起。彼将没时、如先死有、见纷乱色。如是乃至生灭道理,如前应知。又彼生时,唯是化生,六处具足。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若不往彼,便不应生。如于那落迦如是,于余似那落迦鬼趣中生、当知亦尔,如瘿鬼等。又于余鬼旁生人等、及欲色界天众同分中,将受生时,于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由此于彼起其欣欲,即往生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前应知。</STRONG></FONT></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8 20:5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胎

<P><STRONG><FONT size=4>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二、父母和合、俱起爱染。三、健达缚正现在前。</FONT></STRONG></P>
<P><FONT size=3>(一、母亲身体很调适,而且正好是排卵期;二、父母都起了爱欲之心;三、中阴身现前)</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size=4>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产处过患?</FONT></STRONG></P>
<P><FONT size=4><STRONG>谓若产处为风热癊之所逼迫。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复其门如车螺形,有形有曲,有秽有浊。如是等类,产处过患应知。</STRONG></FONT></P>
<P><FONT size=3>(女方下阴有病)</FONT></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种子过患?</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谓父出不净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烂,或母或俱。如是等类,种子过患应知。</FONT></STRONG></P>
<P><FONT size=3>(父亲的精子或者母亲的卵子有问题)</FONT></P>
<P><STRONG><FONT size=4>云何宿业过患?</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4>谓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或复俱无。或彼有情、不作不增长感父母业。或彼父母、作及增长感余子业。或彼有情、作及增长感余父母业。或感大宗叶业。或感非大宗叶业。如是等类,宿业过患应知。</FONT></STRONG></P>
<P><FONT size=3>(宿业无子或跟当前中阴无缘)</FONT></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size=4>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三处现前,得入母胎。彼即于中有处、自见与己同类有情为嬉戏等。于所生处、起希趣欲。彼于尔时、见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颠倒。起颠倒者:谓见父母为邪行时,不谓父母行此邪行。乃其倒觉、见己自行。见自行已、便起贪爱。若当欲为女、彼即于父便起会贪。若当欲为男、彼即于母起贪亦尔。乃往逼趣若女于母、欲其远去。若男于父、心亦复尔。生此欲已,或唯见男,或唯见女。如如渐近彼之处所,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父母余分,唯见男女根门。即于此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前应知。</FONT></STRONG></P>
<P><FONT size=3>(描写中阴身的入胎经过,社会上说儿子是母亲的前世情人,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这里可以作为说明)</FONT></P>
<P><FONT size=4><STRONG>若薄福者、当生下贱家。彼于死时及入胎时,便闻种种纷乱之声,及自妄见入于丛林竹苇芦荻等中。若多福者、当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便自闻有寂静美妙可意音声,及自妄见升宫殿等可意相现。尔时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犹如熟乳凝结之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即此名为羯罗蓝位。此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大种俱生。即由此身根俱生诸根大种力故,眼等诸根次第当生。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处大种力故,诸根依处次第当生。由彼诸根及所依处具足生故,名得圆满依止成就。又此羯罗蓝色、与心心法安危共同、故名依托。由心心法依托力故色不烂坏,色损益故彼亦损益,是故说彼安危共同。又此羯罗蓝识最初托处、即名肉心。如是识于此处最初托,即从此处最后舍。</STRONG></FONT><FONT size=3>(此处说明识心从心脏处最初托胎,所依暖寿最后是心脏处没有,神识离开了,心脏没有温度之后,全身很快就凉了)</FONT></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8 20: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P>印度文化是用分析的方法,将生命解析得很清楚。在《楞严经》里佛陀也有讲到:<BR>“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简单概括了人的死亡过程。<BR>“生从顺习,死从变流”。<BR>实际上在《易经*系辞传》里面,孔老夫子也讲了“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我们东方人喜欢简单,文学化。这里已经概括了生命的生死了。详细讲解,徐醒民老师的《读易简说》其中一段如下:<BR>“就事实说,吾人生命始于父母阴阳交合之际,自己的游魂投入母胎,藉父母的精气而成身形,即「精气为物」之义,此称为生。吾人生命终于身体衰老,阴阳分离,由此魂失其所,此称为死。魂既失所,再为游魂,再遇阴阳交合,而感气分相投,又是一生之始,此即「游魂为变」之义。游魂为变是死生之际的一大转变,但这转变后的新生命不一定是人生,这要看他生前是何居心而定,居心在人可以仍旧为人,居心在鬼神,在其它动物,则为鬼神或其它动物。”</P>
<P>&nbsp;</P>
<P>要说形而上,还是佛法讲得最清楚。</P>
<P>&nbsp;</P>
<P>不过从儒家文化来说,“不知生,焉知死”。生死互相对待,真把活着的当下搞清楚了,死亡也就知道了。到唐宋以后,禅宗直接继承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命脉(很多禅师学问都很高明的啦,不要以为都是六祖那样大字不识一个的哦)认不得自己的本心——也就是《易经》所谓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我人天地的根本,根本就不会了解生死的本质。说相信生命死了还有,除非你是功夫到了实证到的,或者先天有报通能够感觉到,否则都是迷信啦——就是妄情地相信呗。</P>
<P>&nbsp;</P>
<P>禅宗所谓的”了生死“,这是大丈夫的作为(佛的名号之一),非帝王将相所能为,这就不仅包含见地,也包括修证和行愿了。所谓的悟后起修。否则”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还是在资粮位和加行位上转(有些甚至连这两位都不是,自以为是罢了,不好学深思,不理解圣言量)。</P>
<P>&nbsp;</P>
<P>因果轮回,这不仅是佛法,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9 09:4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徐醒民老师的讲解《读易简说》

讲解



现在看第十三讲表,第十三讲表在读易简说里面是四十九页,这个题目叫做「生死流变」。生死流变是根据那里讲的呢?先看这个表后面的两段文字,先看论语先进篇里讲的这一章,论语先进篇里边「季路问事鬼神」季路就是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路问孔子怎么样的事奉鬼神,鬼古时候讲,自己的父母死了,以及祖父母等等不在世了都叫做鬼。神呢?包括自己的祖宗以及外面不是自己的家族、外面的人他在世的时候,对于人群有非常大的贡献的,他的聪明才智比人家都高明的,就死后称为神是公正的神明。当然自己祖宗在世时候,也有那些智慧高的人,对于人群有贡献的人也是神,这个要了解的。鬼神,那么怎么样的事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你还没有能够事奉人,你怎么能够事奉鬼呢?事奉人就父母来讲吧,父母在世你还不知道怎么样尽到孝道,如何孝顺父母这道理你还不懂啊,你还没有完全做到啊,父母死了成为鬼了,你要事候鬼你怎么事候法呢?那意思就是说你要知道事奉鬼神啊,必须知道如何事奉人。事奉人父母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对于我们人的恩德是根本要懂得孝道。懂得孝道之后,礼记里面讲「事死如事生」,拿父母在世那种道理,来事候父母已死这就可以了。要先懂得事人,鬼神也不外乎是通达人情世故啊。又「敢问死」季路又问,我问死这个问题。「曰」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你人是怎么生来的你知道不知道。我们大概都胡里胡涂的啊,怎么生来我们不知道啊,生前是在那里我们不知道,就是下生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切你都不知道。你要死,死怎么知道啊。生死这问题啊,一般注解论语的人在前面来说,你还未能事人焉知事鬼呢?那鬼有没有那你现在以人为本,你讲究事人就好了,何必要讲事鬼呢?那不重要不必讲,一般人都这么注解。讲到未知生焉知死啊,我们生死是现实的,死后那个是谁知道啊,死后那就不必讲了。孔子告诉子路就是你只知道人生的问题就好,死后问题谁知道那就不必讲,反对、否定这个死的问题,这一般都是这个讲法。但是雪庐老人讲的就不是如此,「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我刚才讲的那样讲法,你懂得事奉父母以及事奉一切长者,然后你懂得人情世故了,事鬼你也知道不外乎待人之道。以待人之道来待鬼神,你从事人开始学,未知生焉知死呢?雪庐老人是这么讲的。生怎么来的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能知道死。就是不能讲一半啊,生死这两个字合起来讲,你要知道死,你要知道死后,死后怎么状况,你要知道死后什么状况,就必须要知道未生之前什么状况,那个生死问题就能明了了。他老人家讲了这一章书的时候,就拿佛家讲十二因缘来讲的,十二因缘有无明、行、识然后六入一直到后来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循环,这就是我们人。未生之前我们不知道啊,不知道。圣人所讲的我们就知道啊。死后什么情形我们不知道啊,但是圣人讲的道理我们就知道啊。讲的什么呢?前面这一段系辞上传,系辞上传就是「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孔夫子讲的,孔夫子写的。知道这个了,把这一条念出来了。



我们就看讲表「生死流变」,我们这个人啊有生有死,生之前有生、死之后也有生。我们都有生命的,生命有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比如说我们生下来,从母体里面生下来以后,生下来成长一天一天成长,长到老然后就死。死也是一种变化,生死在生的过程就是变化,我们从儿童时代、到现在成年、到老年,那一时一刻都在变化,身体的细胞在那个时时变化,血液在流通变化,我们这个心里时时刻刻在那里变化。平时在那里变化自己不知道啊,那叫「渐变」。变到死的时候那叫「突变」。由渐变而突变,一般人渐变他不知觉,不知不觉在那变,到了突变那就受不了了,他感觉得痛苦了。明了生死流变,就像流水在那里变,无时无刻不在变啊。平常都在变,你要想办法把它转变,你平常不注重,不注重这问题在解决,到了突变的时候受不了那就痛苦。这是一般人凡夫众生就是这个现象,我们修道的人就是觉悟,觉悟平常就是这个流变。平常流变就是你要解决生死问题,就在平常解决。解决以后然后才没有突变那种痛苦,也就没有那个问题啦。孔子所讲「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你有了办法了,生死问题可以解决的,到死的时候这肉体,这本来是假的,那就没有什么痛苦。而且到死的时候,就中国的这个学术来讲就周易来讲,明了这个道,这个肉体死了的时候他知道,不但肉体死了他知道,而且再换什么様的肉体他也知道,由他的意思他要换什么样的肉体就换什么样的肉体,这个可以办得到了。到了那个功夫就可以的,这就等于佛法的普通法门,普通法门功夫好,这一生修还没有成功,再转世再到人间来再修。他就这样啊,普通法门就是这样啊。儒家就是跟普通法门的佛法是一样,生生世世在人间,他怎么能够保证在人间呢?就修五伦各尽其分,各尽其分彻底做到的话,他就能决定的时候下辈子再到人间来,每一生每一生都修儒学的话,他一生一生的进步,他内修的功夫自己知道,他生死问题看得很通达,所以这样的儒者在世间他绝对不会做坏事情,绝对不会损人利己,他要办政治是完全是办圣人政治,纯粹是替天下人来办政治的。这个他可以担保自己就能有信心,一定下一辈还是人,中国圣人就是这么修来的啊。那么这生死流变要了解这个。



下面「精气为物」啊,这孔夫子讲的精气为物,就古时候儒家注解的人讲「七八木火用事」是郑康成的注解。郑康成注解系辞传的这几句话,他讲求卦,卦有四个数目字七*八六,七八是精气,七八精气是火木用事。这什么呢?这就河图洛书了,河图洛书的时候七八呢?七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这个数目字,河图洛书这个你记得,中间五个是基本数目叫生数,一、二 三、四、五是生数,六、七、八、九、十是成数。生是生出来了,然后怎么样成长。五个数目字一二三四五是生数是生出来,然后再加上六七*八十相对的,那一个生数配那一个成数,这在河图洛书里面,你各位看看翻到三十六页,三十六页你看那个河图,河图中间五个数目字一二三四五是生数,后边讲生成,五行生成的数目字了,比如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指在北方啊。河图洛书把北方放在下边,南方在上面南方比如说「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南方火,「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这是东方。在西边是「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中间那是「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五行的生成之数,河图里面是那样讲的。那么即使这样,各位再看四十九页郑康成讲「精气谓七八也」。孔子讲「精气为物」精气就是指七八这个数目字,七八是木火,七是南方火八是东方木「木火用事」。木火用事是什么呢?按照四时来讲,东方是春天,春天是万物生的时候。南方是夏天,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木火用事是在七八这二个数目字就是生长的。就卦爻来讲七是少阳八是少阴,还是在成长。就是在春夏之间成长,那么精气为物就是「阴阳合物之始」,七八阴阳是相合万物开始生出来,这是讲精气为物,精气化成物。



再讲「游魂为变」是什么呢?郑康成讲「九六是游魂」,九六是游魂是「金水用事」。九六这两个数目字啊,金是在西方。刚才讲的西方庚辛金,水是北方。九六这两个数是西北方用事,西北方西方是秋天北方是冬天,这一年时间秋冬已经是一年衰老了。就这卦爻来讲九是老阳六是老阴,由七而成长由少到老,七到九阴爻呢,由八成长到六老了之后就要变化了,就游魂为变。就自然界西北方用事来讲就是要变化了。怎么变化呢?再变为由秋到冬由冬又到春天来了,又有生的时候了。所以这个「阴阳离物之终」九六一变的话,九六就死亡了。死亡什么呢?再变化,就在这个终的时候阴阳分离了。前面是阴阳合物的开始,现在阴阳分离了,物之终结了万物终结了,万物终结这里讲游魂为变。怎么样游魂为变呢?游魂是九六这一个变化不存在啊,九就变成八,六就变成七,整个就变了,又另外一生了。再还没有转世之前这个游魂到处游荡,游荡什么呢?遇到了精气的时候它就入胎了,精气是指父母讲的,遇到父母这个精气,这游魂它就入了胎了。普通人依照他造的业力造的业,他跟他这父母有缘的,他就投了这父母的胎了。他于人道的父母有缘就投了人道的胎了,于畜生道父母有缘的话,就投了畜生道的胎了,是这样啊。游魂为变是变来变去,变到下一辈子变成是人啦、是畜生那个不一定的,靠自己的业力。所谓业力他在这一生在人世间所造的那些事业,这个一般人他不由自主的,不由自主这样这个转变。学周易的人就在这上面自己可以作主,你要懂得自己作主怎么呢?就要敦伦尽分一定要敦伦尽分。比如说尧舜,舜帝在二十四孝里面他是第一位,是个大孝子,他就是从孝道来,尽到孝道他成就圣人。所以懂得「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啊自己要作主。自己绝对要有能力有信心再到人间来,不但可以到人间来,而且要选择下一辈是什么样的父母他可以选。不能选的你现在很可怜啊,好不容易到了人间来得了人身,遇到什么呢?遇到国小的小女生怀了孕,生下来以后然后就把他丢到外面去不要了。你看这多么可悲啊,好不容易到人间来,一生下来就被他的母亲丢弃了抛弃了,这就是普通人啊,他没有能力选择父母。学周易的人平常知道这个敦伦尽分,他到了时候他自己可以选择未来的父母。气氛嘛气氛相投的话,他现在是个正人君子敦伦尽分,他将来气氛的感应,一定是那个父母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会乱的。这就是游魂为变,懂得这个「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了。「故知鬼神之情状」 鬼神不是我们人道的不是人道,懂得人道的情形,我们在人间啊做的什么事情,自己将来死了之后,拿个代名词来讲就是做了鬼神了,那么自己就知道,知道自己也知道他人,能够这样知道,对于这个游魂为变就可以自己作主宰、可以掌握。



后面讲「原始反终」,原始反终是系辞传里边讲「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个根据在五十一页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面讲穷什么呢?「原穷事物之初始」,初始所谓原穷事物之初始,他解释原字就原始这两个字,就把事物你追溯追溯到最本源的时候,事物最初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就从万物的现象穷究的往里面研究,研究到最初。最初是什么呢?就刚才所讲的那数目字啦。由万物之数就追溯到太极,太极什么呢?太极是没有生灭了。各位看原始反终,「反终」就是从现象回归到本体啊。就现象来讲始终你没有汇归到太极的时候,这个生死如流不断的。孔子在系辞传里面讲「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死生他为什么不讲生死之说?讲死生之说呢?我们研究中国学术,儒家之学经典必得把古文学好,古文的文法它的造句、用词,一个字一个词都有它的道理在当中,生死与死生这两个字它意思就不同,生死就普通人讲有生有死,一般人把它曲解了,生了死了以后就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死生这两个字你看就活起来了,死了以后还有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你看这两个字,圣人下这名词,我们不往深处研究的话,可以说是没有了解死生这两个字。你把这个名词看明白了,然后再看「死生如流不断」,就像流水那样没有断绝的,就生死不断。了解死生如流不断这个多麻烦啊,普通人遇到生死多痛苦啊,在天灾人祸之中死了固然是痛苦,就是普通的寿终正寝的时候死,家里的人死了一个人心里也是痛苦,所谓生离死别这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啊。这个死生就如流那样的,我们这个生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佛家讲无始,无始劫以来就有这个生死,一直到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了。那不学道的时候,没有了的时候。学佛现在你为什么学佛啊,学佛就是要了生死,把生死了结了,我们学周易也是要了生死。懂得死生如流的话,那就现在马上就要想办法,来把这流啊死生常流把它截断,截断最高的原理就是反归。反归是什么呢?反生死的,归到不生死。就佛家的来说法「反妄归真」,我们现在生死这些都是虚妄的假象,归到真常。这里讲「反归无生之理」无生,这个太极啊没有生灭的,太极没有死也没有生。虽然孔子在系辞传里面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那个生不是生死的生,那太极是当发起来讲当分字讲,由太极来分成两仪,由太极这个体起相,由体起用当起字讲。太极本来不动的,它要起作用就是发起这个相出来,它不是生的,所以太极是无生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的的话,把这道理明了之后,太极固然是无生的,我们现在看这个宇宙万有都是无生,这把前面观的方法结合起来了。观是什么啦观是由生灭的现象,观到不生不灭的本体,你怎么样把这个生灭的现象  观到本体呢?熟悉认识这些生生灭灭的变化无常的这些假东西,这些假东西是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能够辨别的这种能力在起的这个作用。这一种、这个我们所想的、所做的事情为什么是假的呢?它是被一个自私心污染了,自私心就是在这个太极生两仪的时候,两仪生四象然后八卦,你叫伏羲氏、文王、周公、孔子来看啊,没有变动全体是太极,我们现在是看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就是没有从全体上来观。一观就是观这个爻所显示出来的,一个非常狭小的一个小的象。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这个思想就是那么一点点非常狭窄的小象啊。执着这小的一部分的在那里生灭变化的象啊,就把太极整体的那个真我把它遮盖掉了、障碍掉了。那么我们研究这个什么呢?让我们明了把这最小最狭隘的小我,这个现象把它放开,放开我与万物、我与一切人是平等的。就是孔子讲这个要毋我, 不但毋我还要毋意自己的意思,毋必现在一般人是要坚持他的那种邪知邪见,顽固不化的必然要按照他这样做,明知那是不对的他还坚持做到底是必啊,固是顽固不化的,这个都要把它放弃。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了解这一切都是虚假的现象,就这虚假的现象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太极全体,一花一草、流水行云、我们身体的一切动作无非是太极啊,这已经自在了自己就能自主了。这个怎么作法,讲到最具体孔子从伏羲氏开始就教人敦伦尽分,敦伦尽分理虽然没有讲得这么详细,它在事实上照这行为上去作,作一分自己知见就开发一分,知见开发一分你自己的行为又提升做得更彻底,儒家学问就这么可贵。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起来很有道理,说得通,但这不过是信别人说得有理罢了,按照佛法的精神,一切都是实证的。否则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老夫子“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BR>这里的“四十不惑”应该就是悟到形而上的那个理啦,再也没有困惑了。<BR>“五十知天命”,应该是禅宗所谓破初关了(大概相当于第六意识破了)。包括实证。不过儒家的实证是在人道中做实事的。这个不容易。<BR>“六十耳顺”,就是禅宗所谓的破重关了,破第七识末那识了,就是我们平常人的那个”我“的根根。我们喜欢谈”无我“,看看,到这里才真的无我了。否则无法”耳顺“。平时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人就知道了,耳顺好难。(没有功夫的不算,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很好了,观察不到自己,所谓的观自在嘛)。<BR>到了这里,已经是八地菩萨了。玄奘法师《八识规矩诵》所谓的”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谓此第七末那无始妄执我法直行。菩萨初欢喜地。第六意识入二空观。断尽分别二执种子。亦伏俱生二执现行。此第七识方初得与平等性智相应。然由俱生我执未断。所以出观之后仍复执我。直入八地无功用行。方不复起现行我执也。)<BR>所以,孔老夫子不简单哪。于普通平凡的人道中,建立世界。最平凡的,就是最高深的。<BR><BR>最后末后牢关就不知道了。就是第八识了。大圆镜智 。最后成就了。回归到我人生命的根本那里了。禅宗所谓的”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也是《八识规矩诵》所谓<BR>”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BR>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BR>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BR>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BR>(第八识去后来先作主公,死亡的时候,它最后走,来的时候它最先来。”死生大矣哉“,真的了生死,除非成佛啦。所以,生死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9 12:25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七十呢?从心所欲不逾矩,解释说是在道中,是在佛说的某个境界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P>
原帖由 <I>helendai</I> 于 2010-3-19 10:25 发表 <A href="http://37c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258621&amp;ptid=26198" target=_blank><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attachimg(this, 'mouseover')" onclick="attachimg(this, 'click', '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alt="" src="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A><BR>孔子七十呢?从心所欲不逾矩,解释说是在道中,是在佛说的某个境界呀?
<BR>我不知道。<BR>我没证到,上面说的也不过是唬人的,随便看看啦。<BR>不然,多增添一点知识,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处呢?<BR>最多也不过是象我一样,多点谈资罢了。该怎么烦恼,还怎么烦恼。</P>
<P>人经常是说起来就像自己做到了一样啊。那就是问题来了。象我观察自己就是这样的啊,然后得意就起来了。也许你只是好奇听听罢了。<BR>(也许就是所谓的成佛的境界吧。随便听听啊,我随便说的。不要当真的一样,象我到处说,不然罪过。</P>
<P>按《圆觉经》说的,用有思维心,揣度佛的境界,犹如用萤火,烧须弥山。可笑之极。又如里面金刚藏菩萨说的,”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又或者庄子讲的,”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STRONG><FONT color=red>莫若以明</FONT></STRONG>。“又或者六祖讲的,”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9 10:59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是好奇:)
摩诃 般若 波罗 蜜多,刚看了一遍心经,是不是少个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lendai 于 2010-3-19 11:29 发表
哈哈,我是好奇:)
摩诃 般若 波罗 蜜多,刚看了一遍心经,是不是少个多

没少,去看《坛经》原文吧。"多"是后面帮助发音的。就是所谓的语气助词。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9 11:37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9 11:33 发表

没少,去看《坛经》原文吧。"多"是后面帮助发音的。就是所谓的语气助词。


我知道了,想起地藏经里面的波罗蜜了,的确是没有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lendai 于 2010-3-19 11:44 发表


我知道了,想起地藏经里面的波罗蜜了,的确是没有多

你还是翻看原文吧,也许我说错了呢?
发表于 2010-3-1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3-19 09:47 发表
我们看起来很有道理,说得通,但这不过是信别人说得有理罢了,按照佛法的精神,一切都是实证的。否则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


如是,如是。说在有中,行在空中,得何利益?

感谢师兄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6:58 , Processed in 0.0237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