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360|回复: 2

百岁拳师—袁敬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0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岁拳师—袁敬泉
2000年报道

    在首都北京武术界,一提起三皇炮捶,不管哪门儿哪派,都会喝声!你到三皇炮捶门里一提袁敬泉,甭管师兄师弟,没人不竖大拇哥!末了还加上一句:瞧人那老爷子,那武功、武德,那身子骨儿,没挑儿!啧啧!

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位老人让武林如此敬仰?最近记者采访了这位武术八段、武林百杰、三皇炮捶拳名誉会长、一百零一岁的袁敬泉老人。

不上把式场就下阎王殿


    袁敬泉习武是被病魔逼上梁山的。他打小儿就体弱多病疟疾、肠胃病、痨病,这些在当时很难治的病,死死的纠缠着少年的袁敬泉。为了吃碗饱饭,他15岁就来到北京前门的正兴文具店学徒,一边干活儿一边治病。3年过去,药吃了不少,身子骨儿却越来越差。20来岁时,看公园里有人练拳,教拳的老师是太极大师李秀山。袁敬泉像看见了救星,托人递贴子拜李老师为师,学练太极拳。3年过去,袁敬泉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他尝到了练武的甜头,又拜在瑞蚨祥做事儿的陈友清门下,学练三皇炮捶。陈老师是当时威镇京城的会友镖局镖师于鉴的入门弟子,北京武林人称大枪陈。袁敬泉跟老师学到七趟三皇炮捶、三趟大枪、五趟单刀,双剑,小枪,齐眉棍,大铲,春秋大刀各一趟。袁敬泉小时只念过几年私塾,他越练越觉着自己文化太浅,学拳不懂理,不成;学拳先明理,学拳自容易,每天晚上,伙计睡着了,他点上一根儿蜡烛,旁边摆上一本五方圆音(字典)就开始读书。


后来,他又拜大成拳师王芗斋先生为师,学心意站桩。他几十年苦心钻研,追求拳理,把炮捶之刚、太极之柔和心意之理共熔一炉,反复锤炼,自然而然地悟出三皇炮捶的真谛。袁敬泉把自己练拳的实践与体悟写成一本书《三皇炮捶全集》。我有幸得到各位老师的教诲,悟出一些道理,还应把它还给后人,报效社会。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历尽苦难“武”心不改


    袁敬泉老人慈眉善目,耳聪,目明,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很足。应记者的要求,他拿出笔纸,蘸着墨汁,题写了中华武术,早日腾飞八个大字。记者注意到,老人的手一点不打颤,字体浑厚,有力。老人意犹未尽,拉上他的徒弟周学良走到院中,师徒二人当众演练推手,师父几次把徒弟发出一二丈元。不知底细的人还真不敢相信:这是个百岁老人吗?


袁敬泉老先生生于1899年月1012,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已经101岁了。他说:我今儿能有这么硬朗的身子骨儿,一是习武,二是练功,三是生活规律,四是心情开朗。三皇炮捶是袁老一生苦苦练就的硬功夫,直到90多岁,因为有些器械太重、太长,他才以习练88式太极拳为主。但三皇炮捶的内功袁老还是每天坚持习练,寒暑不辍。


    袁老讲究科学的饮食。他针对自己早年患有多种疾病,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首先是忌烟、忌酒。在30—50岁期间,他以吃素为主,到50岁时胃酸、胃痛的**病竟然好了。老人说,要想长寿,还是少吃大鱼大肉,多吃白菜、豆腐,既有营养又好消化,对身体大有益处。现在袁老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早餐一碗牛奶、一个鸡蛋、一块蛋糕;中午、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饭,不单独起伙。每天住食五六两,米饭、馒头有啥吃啥,鸡鸭鱼肉虾,也能吃一些,还是不太喜欢荤腥菜。如今袁老和四儿子一家四口生产在一起。老四继承了他的全部拳术,又因为是中医大夫,对老人照顾得非常仔细。老人共有孙子、孙女11个,曾孙、曾孙女13个。逢年过节,一家人围着袁老说说笑笑,让街坊邻居好不羡慕。可有谁知道,袁老一生历经磨难与不幸。他喝了口水,定了定神儿说:人生三大不幸全让我赶上了。少年丧父,我十几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中年丧偶,51岁时老伴离我而去。老年丧子,4个儿子如今没了3个,老二不到30岁就死了。生活中这些不幸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我心量儿再宽,这骨肉之情、夫妻之爱也难以割舍啊。




[ 本帖最后由 cl8 于 2010-1-30 20: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常九勿养天年

    袁敬泉老人战胜了体弱多病的磨难,战胜了生活中连遭打击的痛苦,成为名震武林的百岁拳王。靠的是什么?他认为只有四个字:“十常九勿”。十常是指:

    一、常打拳:每天两次,坚持打拳,风雨无阻。七十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但打拳一定要得法,要适合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可过于用力。

    二、常散步:每天早晨锻炼步行去公园,往返约8—12公里。90岁后不去公园了,但每天也要步行三四里路。

    三、常劳动:经常浇花除草,打扫屋院,先自己的内衣,帮儿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既活动身体,又能增加生活乐趣。

四、常写字:年轻时就喜欢书法,退休后每天坚持练一两个小时的行书或隶书。

    五、常静坐:每天练习静功打坐1—2小时,以修心养性,培育真气。气充神足,一天都不感到劳累。

    六、常按摩:每天搓手心,手背各30下;干洗脸36次;手指由前向后干梳头30次;双手鸣天鼓弹响9次,两手掌心捂住双耳孔然后快速拔开,做3次;双手拇指点按风池穴30次,再由上而下推按风池穴30次;由根向梢拍打和搓按四肢,以感到温热为度;用舌在口腔内旋转按摩,顺、逆各30次,漱津36次分3口咽下;叩齿100次,用手指按摩牙龈3分钟;两手分别搓双足涌泉穴,以局部发热为度;仰卧床上,自上而下揉按、点按、推按胸腹,每种手法1分钟左右;由上而下点揉、捶打、搓按腰骶椎处,每种手法两分钟。

    七、常学习:每天坚持看报纸、书刊。

    八、常交往:经常与武林朋友和武术爱好者交往。

    九、常看电视。

    十、常听收音机:袁老总是随身携带小收音机,听听评书、戏曲和新闻。

    九勿说的是:

    一、非礼勿视:不道德的行为和对人有害的东西(黄色书刊、录相等)不要看,否则有损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非礼勿听:有损于身心健康的话、小说、故事不要听,阿谀奉承的话也不要听,有员于别人、影响团结的话不听。

    三、非礼勿言:不道德、不礼貌、损人利己、影响团结、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话不说,不背后议论、贬低别人。无论对老人、青年还是小孩,说话都要谦虚和蔼,言行一致,言而有信。

    四、非礼勿动:坚决不做损人利己、不道德、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违反法律的事,教育子孙晚辈和门生要以德待人、以武助人,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做光明磊落的人。

    五、勿饮食过饱过偏,人的肠胃功能有限,饮食过多则消化不良,暴饮暴食更易损伤肠胃。许多疾病都是由胃肠疾病发展而来。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是多方面的,因此各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都要吃,不能有所偏过或偏少。

    六、勿多食膏粱厚味:油脂、肥肉、精米、细面等高档食品称为膏粱,酒肉和辛辣、咸甜、香味浓厚的菜肴称为厚味。膏粱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消化道,损伤脾胃脏腑;油脂过多易致脂肪肝、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缺乏谷类、粮、麸皮的摄入会导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七、勿过量饮酒:多饮酒刺激肠胃,损害肝肾,刺激大脑,麻醉神经,使人失去理智而发生事故,甚至造成中毒而丧命。

    八、勿吸烟:烟中含尼古丁和多种有害致癌物,使人患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哮喘、胃病、脉管炎、癌症等,还影响家人和朋友的健康。

    九、勿过动情态:中医认为情态太过是致病主要原因,因此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主张:喜不大笑,怒不暴跳,哀不嚎哭,乐不轻佻。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对养生长寿是至关重要的。

    告别袁老归来,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望着如血夕阳,使人浮想联翩,百岁老人历经沧桑磨难,但他的武功、道德、文章、为人,处处闪烁着中华传统文明的光华,是年轻一代学习的典范。袁老就像这夕阳,虽已日过中天,但却更红更艳,他要把最后的余晖播洒在养育他的中华大地


[ 本帖最后由 cl8 于 2010-1-30 20:1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旧闻:                 
    闯“罗成关”多仗三皇炮捶

  去年(1981年)末,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了!三山五岳的武林豪杰荟萃京华,呈现出“国运兴、武运兴”的蓬勃景象。
   出席大会的“特邀代表”,都是来自各地的、各门各派的闻名拳师。这些特邀代表中,有一位来自北京的代表叫袁敬泉,他同我是“老朋友”了!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会期间,我曾在一篇通讯中这样写道:“年过八旬的鹤发老人袁敬泉,挥舞起那杆长九尺八寸、重七斤的大扎枪,出如箭,回如线,枪不垂,桩不动,滚砸劈碰,运用自如。”当时,我只知道他年轻时害过肠胃病和肺结核,“细节”如何?没来得及访问他。这回,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相隔几年了,他还认识我吗?——待我先考一考他的记忆。
   “袁老,我看您来啦!”
   “是你呀!南宁一别,时隔三秋罗!”他眼力、记忆力均不错,这老翁身体不含糊。
   寒暄一阵后,言归正传。不到两小时,我便弄清了他的“底细”。
   他是河北涿县人,先天不足,幼年多病,肠胃虚弱,波及肺部,精神不振,食欲极差。年纪轻轻,骨瘦如柴。周围人见他这副风雨飘摇的样子,说:“过不了十八岁。”全靠他青春年少,十八岁拖过来了。有人又说:“二十三,‘罗成’关,过了一十八,难过二十三。”据说,当年瓦岗寨的罗成被人乱箭射死在淤泥河中时,正是二十三岁。于是,二十三便成了一道关了!可是,袁敬泉今年八十四了,这六十多年是靠什么闯过来的呢?他说:“靠的是三皇炮捶!”
   十五岁那年,袁敬泉为了生计,带病来到北京前门大街正兴文具店当学徒。也记不清是他到北京后的笫几年,有人劝他去练太极拳,他听从了劝告,身体状况果然大有好转。二十六岁那一年的一天早晨,他散步来到天安门,见城楼前的花园里有人在练功夫,仔细一瞧,这人是“云香阁”的伙计田德俊,两人原是认识的。袁敬泉见他一路拳打得挺来劲,看着看着便不走了,田德俊练的这路拳唤作“三皇炮捶”。据说上古时代伏羲、神农、共工大战蚩尤时,用的就是这套拳,故留下这么个响亮的名字。而“三皇炮捶”的真正兴起,是康熙年间少林寺一个叫普照和尚的人传下来的。真假如何?留待专家去考证吧!但是这套拳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整套拳分七趟,按猿、熊、虎、甲、龙五形编成七十来个动作,贯穿着“开门炮”、“连环炮”、“冲天炮”等十二炮法。演练时,丹田用力鼓,两手如捉虎,胸中气血撒,两足如握土。一拳一脚,就象门门大炮轰将出去。劲力充足,刚健有力。
   经田德俊介绍,袁敬泉拜普照和尚的后代传师、大栅栏“瑞蚨祥”布店护院、“大枪”陈友清为师,练开了“三皇炮捶”。这样练习了三十年,到1956年,袁敬泉五十七岁了,有一次他去检查身体,各个部位都很好,只是肺部还有点阴影,他也没去管他,唯有练拳而已。到60岁再去透视,肺部阴影消失了!1973年,袁敬泉已年过古稀,退休在家,每天早晨依然同过去一样,到离家数公里远的龙潭湖公园练拳。而今,他八十有四了,无论吃喝拉撒睡,都比他“青春年少”时好多了!当年,他只能吃稀不能吃干,如今干稀不论;晚上躺下便入睡,凌晨准时能醒来。
   这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冒着刺骨的寒风,到龙潭湖公园去看袁敬泉练拳。这老天爷似乎有意与我做对,平素,天空平镜也似清亮,今早偏偏起了雾,灰蒙蒙的使我变成了“近视眼”。猛然,耳中传来脚步捣地声,我循声仔细一瞧,只见一缕红缨在薄雾中飞舞:那不是袁敬泉是谁?人家在练功夫,你去打扰他,至少也可以说是不懂礼貌,我便站在旁边欣赏起来。只见大枪在他手里,时而“苏秦背剑”,时而“太公钓鱼”。依然如三年前南宁大会上一样,“出如箭,回如线,枪不垂,桩不动,滚砸劈碰,运用自如”。待他练完了,我们漫步往回走。袁老说,他每天早晨四点多钟起床,吃了点心,便来这里,迎着蒙蒙晨光,先将七趟“炮捶”练两遍,然后抄起那支大扎枪,先练“十八枪”,再练“四步枪”,最后练“三十六点枪”。这样一练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天已亮,进行早晨锻炼的人们纷纷来到公园,袁敬泉便去辅导他的学生练拳。他的学生老少均有,不下二百余众。半小时后,这些人上班去了,袁敬泉继续留在公园,找朋友练推手、打手、黏手、磕手;如果找不到对练的人,他就一个人练炮捶散手。炮捶散手有分、挥、劈、挫、拱五趟。散手练习,一来舒筋活骨,可以使打拳练枪带来的疲劳得到休息;二可增加气力;三可锻炼灵活性。一直练到九点多钟,袁敬泉才离开公园回家来。下午休息一阵后,便动手总结一生练拳的体会。他说,以前师傅们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手抄本,谬误不少。他正在整理,争取勘正后出版,传给后人,也不辜负前辈教拳一片心。傍晚,他又到公园教拳去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翁,一天的运动量如此之大,该花多大气力!“三皇炮捶”确实使袁敬泉收到了易筋、易骨、易髓的效果。    摘自访“武林名宿李子鸣、袁敬泉、侯效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21:07 , Processed in 0.0218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