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245|回复: 12

千年鬼话 论补药概念的荒诞不经 作者:李元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的话题千百年来就吵吵秦始皇不死药,到今天大街的“保健品”,从人参鹿茸灵芝、十全大补充汤,到乌鸡、王八、猴物生殖器……于“”的神,永有人制造,也永有人相信。然中国历史上几百皇帝整天千年人、万年王八吃着,也没见着几个长寿的;号称除了机、板凳不吃,有什不敢往肚子里咽、在“身子”方面最上心的广和港台人士,也没见着他们补成像吃西不太究的蒙古人、北人的块儿头……,但人们对”依无比著。那”到底是念?充斥我们视野的,大都东拉西扯,五花八门,胡编乱造。反正于“进补”的文章天盖地,从身边的旧报纸堆里,几篇,谈谈不同意。不是针对谁说的是个理。
例如《北京青年报—每日健康版》2003年12月2日题为《进补需分男女老幼(作者韩振奎)就是一篇十分荒谬的文章。
首先,文章题目的立论就是错的。
进补的目的是因为正气虚而必须扶正,扶正的目的是祛邪。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圣著述的中医经典中从来就没有说过扶正祛邪分什么男女老幼,而是辨证论治。辨证的核心就是通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辨明“证的阴阳属性,即辨明病邪的阴阳属性。病邪的阴阳属性搞明白了,用药的阴阳属性自然明明白白。(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和男女老幼扯得上什么关系?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症状有何差别,只要病邪相同,用药的性质就相同,即“异病同治;反之,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症状多么相象,只要病邪相异,用药的性质就相异,即“同病异治。所以说,以“男女老幼”作为中医辨证的标准是无稽之谈!
文章说:“不足多为虚。”(不足就是虚,不存在“多为”。虚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几种虚可单独出现,又可同时存在,而且是不平衡的。”
又是无稽之谈。阴阳者,即天地,即乾坤,二者交媾,化生六子(而成八卦),坎离二卦得天地正气而生,为“肾、为“心,即为五行之水火,即所谓敛藏和运化,即升降、出入、营卫、表里、气血,……为人生立命之根。所以阴阳怎么能分得开,气血与阴阳又怎么分得开呢?二者一分,则非阴非阳,非气非血,对鲜活的生命而言就不是个东西!
就阴阳来说,要整明白的关键是邪正的关系,即真阴真阳必须与阴邪阳邪分清楚!尤其是“温病学派和“中西医结合对中医的异化,现代中医大多邪正不分、敌我不清,张嘴闭嘴“阴阳平衡”、“调整阴阳”、“阴虚阳虚”。请问:您要谁和谁“平衡”?是邪与正的平衡吗?您要“调整”的阴阳是正还是邪?真阴虚真阳不虚吗?反之亦然。要知道,汉贼不两立。不分邪正、不明是非、不穷至理,下手便是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现代中医一样,作者把“虚”分为“阴、阳、气、血”,似乎头头是道,很“科学”。但就正气来说,阳虚气不虚?阴虚血不虚?阳虚阴不虚、血不虚?阴虚阳不虚、气不虚?哪有那么多虚,万病归一气,虚者,归根到底乃真阳虚,这个真阳,就是真龙,就是乾天,就是“生万物”的“道”。所以医圣张仲景把相对于真阳(正气)的病邪称为“寒”,把真阳被病邪伤害称之为“伤寒”。(这就是《伤寒论》的由来,根本就不是后世温病学派和中医大学教材或者什么某某二百五“老中医”所说的是一本讲外感风寒的书,也不是什么哪位“中医学者”研究出来的因为“东汉末年,伤寒大流行”,于是乎就有了一位叫张仲景的写了一本关于治疗伤寒的书。)后世学子不求甚解,不明圣意,把圣贤精辟的理论胡批得莫名其妙!请问:正气只有一团,怎么出来了如作者所言“可单独出现又可同时存在”的虚,还有作者所说的那个“不平衡”的“虚”是哪连哪?
文章说:“进补的总原则就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这句话又有问题。人体正气一团,其阴阳不是受人自己(包括文章作者韩振奎)的支配来平衡的,邪被祛了,脏腑功能恢复了,人身正气的阴阳自然就平衡,通过吃饭,运化五谷得精微,气血自然调和,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老子之“无为而治”是也。(根本不是后人诠释的那样所谓统治者啥事儿都不操心,让老百姓凭自觉使国家良性运转。真是气死老子!)
文章说:“如果自己乱吃补药,气虚反而一味吃壮阳药品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这句话又错了。气虚就是阳虚,阳虚当然就要兴阳祛寒邪,怎么会“适得其反”呢?这不成了叶公好龙,逻辑不通嘛!问题一是一定要弄清“气虚”到底说什么?别张嘴就来,不求甚解,拿病人练手,一练练一辈子,内心毫无愧疚,到该自己吃药的时候报应到自己的头上。二是破除阴邪不是靠鹿茸、人参、黄芪或者N种雄性动物的生殖器,而是依照圣人制定的法度去辨证施治。
文章说:“冬天寒冷,进补不易产生火气,因此是最好的补阳补气的季节。”这句话也是错误一大堆:
第一, 因为寒邪盛、真阳虚,真火不足就会怕冷乏力,而祛除寒邪的目的就是要“产生火气”,而且往往需要的是熊熊大火方能将寒邪破除。请问:火气不升起来,寒邪怎么祛?作者既主张“阳虚的病人可以多吃温补食物”,可是又怕阳虚的病人“产生火气”,不是自相矛盾吗?唯有阴寒之邪得破,脏腑得真火才会运化,才会摄入水谷精微,藏有所藏,则虚者不虚了,这才叫“进补”。由此可知,所谓“补”,是通过祛邪恢复脏腑的运化功能,最终靠每天吃饭,而不是靠每天吃“补药”来达到补虚的目的。“补药”只不过是千百年来商人和庸医制造出来的、老百姓因为渴望和无知而宁愿相信的“逗你玩儿”的神话。更确切地说,是鬼话。
第二,祛除人身体中的邪气与气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例如患者是阴邪(寒邪)为患,无论春夏秋冬,体内都是37度,因为人不是冷血动物,不可能随着自然界的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再比如,引起人体发烧,会是阴邪也会是阳邪,但绝不会刻意去挑选自然界的季节和温度来决定发烧的时机和热度的高低。换句话说,对于阳虚之人,谈不上冬季才是“补阳补气”的季节,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治,扶正祛邪还要分季节寒热?那生活在海南岛或赤道附近的阳虚病人就只能到西伯利亚或南极考察站才能吃药了?这显然是在搞笑,于理不通。
第三,作者之所以害怕“火气”,是因为他邪正不分。对于正气虚的患者,邪火就是虚火,可表现为头重脚轻、咽炎、口腔溃疡、口干却饮水不多(但不便秘)、或便秘(但大便并不燥结或小便并不少)等症状,重者可见面若桃花,上热下寒的阳脱证。那是因为阴邪太盛,逼阳于外,即“龙不归宅”。而当阴邪被阳药(干姜附子辈)破了以后,真火升起来了,龙能下潜归宅,虚火自然不生。当然,这也不能怪作者,温病学派和王老吉之辈就是邪正不分,一见火象,不辨阴阳虚实,反正是一大把滋阴寒凉药伺候着。碰到实证邪火(大概占患者不到一成吧),或可偶中,遇见虚证邪火(占患者绝大多数),就是为虎作伥,就是助纣为虐!由于中西医结合、温病学派、滋阴派在中医界,尤其是中医院校分外得宠,(而医圣仲景之学早已成了被束之高阁的花瓶。)受害者何止万千,又岂在作者一人。至于作者所推崇之党参、枸杞、二冬、生地以及乌龟水鱼之辈,实不足取。理尚不通,乱吃什么?费半天劲,补了邪气,伤了正气,还不是花钱买罪受。冤大头!缺心眼儿!
文章说:“中医认为,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主,男以补气壮阳或补气养阴为要,而女则补气养血为重,因此有男吃参女吃茸的说法。”简直是乱弹琴!不知作者这段号称“中医认为”的糟蹋中医的奇谈怪论是打哪儿来的?!人身立命,全靠正气一团,阴阳不离。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乾坤不交媾,何以生六子?坎中缺一阳不为坎,离亦不存,真阳脱,人立死;离中缺一阴不为离,坎亦不存,真阴脱,人立死。什么“男以气为本”,那血呢,为末?“女以血为主”,那气呢,为辅?歪理邪说,天理不容!还什么“男吃参女吃茸”,打哪儿趸来的奇谈怪论呐?是什么病就吃什么药,再浅显不过的常识了吧。仲景立含有人参的药方如小柴胡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加人参、四逆加人参汤等等,从没有说过只是让男人喝的;仲景在《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第二十一”、和“妇人杂病脉证第二十二”3篇论述妇科、产科疾病的篇章中所举29方,并无一方配伍鹿茸!难道是作者技高一筹,医圣反倒是学艺不精不成?
至于文章后面对孩子、老人和中青年虚证的论述亦是阴阳不通,杂乱而谬误多多,恕不一一点评。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来看,韩同志根本就没弄懂“补”的含义。补是扶正,因为正虚才要扶。病后正气大虚,怎么能“不要着急进补”呢?此时不去马上扶正,难道还要等到更虚了以后才去亡羊补牢吗?关键是辨明“病后”的概念,假如是用温病学削伐人体正气的方法去祛除症状,那么这个“病后”的含义往往是原先的症状没有了,但邪气入里,病更深了。即如作者所说,“体内各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脾胃的受纳、消化和吸收功能失调”,这能叫“病后”吗?这明明是还病着嘛,想补您也补不进去,补也是补了邪气呀。所以,到底什么是补,何时该补,如何补,是学问,不是想当然。不能像作者那样阴阳不通、道理不明就用“补药”去“补”,那是叫滥补,即补了敌人!补了邪气!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滥补的问题,还可参见《北京青年报—健康版》同一天所登(作者于峰)题目为《御寒注意暖腿脚》的文章。其中说道,“寒冬时节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药酒御寒也值得提倡,在酒中适当浸泡一些枸杞、人参之类的中药,效果更理想。”瞎掰!作者文章开头讲的“许小姐冬季特别怕冷”,其实就是阳虚,病在三阴经。且不说如作者提倡的吃这个肉、那个肝肚、带鱼之类无济于事,也不说仲景《伤寒论》113方91味药和《金匮要略》199方156味药根本就见不着什么枸杞,就说人参,压根儿就不是散寒的热药。恰恰相反,人参和枸杞一样,是滋阴的药。同一作者在2003-10-14的一篇题为《喝中药茶也要遵医嘱》中也说过,“比如红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就不适合吃这种热性的滋补药。”请注意,第一,仲景从来就没有把人参当作什么“补药”,所谓“人参大补”(如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药学》中说人参“大补元气”)完全是卖药的和后世庸医杜撰出来的神话、屁话;(前者是为牟取暴利,后者是不明医理。)第二,如果如作者所言人参是散寒的热性药,那仲景的四逆加人参汤中的人参就是多余,白虎加人参汤就是杀人,那医圣就该是庸医。不过事实是,医圣还是仲景,而不是作者。因为把枸杞和人参当作散寒邪的热药来用才是杀人。
再强调一次,欲达到真正意义上“补”的目的,是通过吃饭而不是吃“补药”。《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得很明白:“人以水谷为本。”没说“以补药为本”吧。《难经》第十五难上说:“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就是说人之五脏健运与否就是以运化食物的能力强盛与否为根本标志!即医生为患者治病的最终结果就是以患者运化食物的能力是否得以恢复作为是否康复的准绳!那么,手太阴之脉才会因“谷气来也徐而和”(见《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由病脉转为常脉。
由此可知,李东垣压根儿就没整明白何谓“脾胃”,他的《脾胃论》是扯蛋,他那被后世推崇的所谓“补中益气汤”也是扯蛋,因为他理解的“脾胃”与《难经》说的“胃气为本”根本就是南辕北辙。那些学着张景岳滥用地黄、人参、枸杞去“滋补”者,或者循着“温病学派”理论滥用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牛黄、犀角、丹皮、栀子、沙参、菊花、二冬清热(削伐了正气)滋阴(滋补了邪气)之品者,结果必定是人更不能吃饭了,更虚了,败了胃气,坏了根本!即便或可消除患者症状,那也只是表象,无非是用拉稀的方法治疗便秘,即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寸口的病脉换成了人迎的病脉,如此的“治愈”改变不了错误的理论指导下以败坏人之运化水谷能力为代价的本质。
所以严格地说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如常人想象的“补气补血”、“滋阴壮阳”的神奇“补药”,像人参、黄芪、鹿茸、燕窝、枸杞、虫草、地黄、灵芝……或什么动物的生殖器之类,也没有什么神奇的药方子能“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如什么“八珍汤”、 “补土汤”、“补心丹”、“左归丸”、“右归丸”、“大补阴丸”、 “地黄饮子”、“六味地黄”、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至于什么乌鸡、王八、鱼翅、海参……比起其他的食物就有多“补”?我看还不如压缩饼干呢。怎么就没有人把压缩饼干当补品吃呢?
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的“营养保健品”,有一句实话吗?
在护肤品、洗发液里放点儿人参、首乌就驻颜美发,可能吗?
充斥于各类报纸书籍的有关喝什么“药茶”、泡什么药酒、吃什么药膳、煲什么汤就能“补脾”、“补肺”、“补心脑”、“滋补肝肾”、“驻颜美容”、“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等诸如此类,还不都是痴心妄想!还不都是惑众的妖言!鬼话!
从古至今,“专家权威”也罢,“名老中医”也罢,保健品商、医药商也罢,乃至可怜的普通百姓也罢,存此类侥幸的妄想或者故意散布此类妖言鬼话者还少吗?黑压压,遍地都是。
说穿了,卖药(包括卖保健品)的和开酒楼卖药膳的,不创造神话、鬼话怎么会有丰厚的利润?
庸医则是在首先相信这些神话鬼话使自己平庸之后,再继续鼓吹这些神话鬼话,有意无意地来坑害病人。
骗子嘛,大多在骗了别人之后也会被别的骗子骗。
当然,上述这些人最终落个害家人、害自己的下场通常也是跑不了的。
不瞒您说,看见那些为补药保健品(或医药、美容、健身器械等)做广告时在那儿煞有介事地“瞎白活”的人,就让人觉着恶心。做这类广告人倘若换成“明星”们,就会觉着加倍恶心。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这些本来钱多得花不完,可为了钱又干这种蒙骗人的缺德事、一本正经说鬼话的“明星”们,就会忍不住从嘴里迸出一个字:呸!
两个字:缺德!
三个字:太缺德!!
四个字:缺德到家!!!
仲景师《伤寒论》113方、91味药哪一方哪一药不补呢?只要能正确地运用,结果都会是在祛邪的同时使人的脏腑运化功能得以健运,食物得化,谷气充盈,生机旺盛,延年益寿。这不是补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寻求的补嘛!
最后我要提一下的是,很多“中医专家”说什么“秋季贴膘”、“秋冬季节正是进补的最好时机”,然后就会罗列出一大堆如何进补的秘招儿。您可千万别相信,那全是胡诌八扯!所谓“补”就是能好好吃饭并能被运化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不能只吃一季、两季饭,四季都要吃饭,春夏秋冬就都是进补的季节,此即“四季脾旺”的真正含义。如果“补”的含义是按照那些“中医专家”的说法,不明医理、不辨邪正地吃什么“补药”,“药膳”、或者喝什么“药粥”、“补汤”,饮什么“药茶”、“药酒”,那一年四季都不该“补”!
顺便点个话题,中国历史上三百几十个皇帝大都是进补专业户,可是身板儿硬朗而得长寿的能数出几人?大都短命鬼而已!所以什么“宫廷秘方”、“宫廷药膳”,又有多少不是垃圾?炒作这类概念的人,还不是惦记着您兜儿里那俩钱儿。没他妈什么善良之辈!
令人遗憾的是,电视、电台也罢,报纸、杂志也罢,媒体有关中医的文章鲜有正确的。要么是耍小聪明、不求甚解闹得;要么是钱闹的。
对于前者,我强调应该苛求的是科学的态度。尤其中医,不能云山雾罩玩儿晦涩,或道听途说想当然。说话要有根据,要引经据典,要求甚解,逻辑要经得起推敲。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和患者,做“中医专家”要理得才能心安,因为人命关天呐!
对于后者,我无话可说了。碰上良心喂狗的主儿,连上帝都瞪眼儿,我还能有啥词儿……

发表于 2010-1-2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年头呀,各行各业都想赚钱,西药赚得不清不楚了,中药能只看吗?人参鹿茸冬虫熊胆最好赚,不打打广告怎行呢?有病治病,无病提高免疫力。感冒都敢开熊胆,变态的,还是当老百姓是傻子?
发表于 2010-1-2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的观点得要懂些中医理的才能接受,否则还是要惨遭媒体的忽悠。
发表于 2010-2-2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字:缺德!
三个字:太缺德!!
四个字:缺德到家!!!
好,骂得痛快,不知道老百姓被忽悠的多苦啊!前二年我就被云里雾里的折磨,还好我最主要就琢磨稀饭,我家的稀饭是我包做的,哈哈!
发表于 2010-2-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骂得痛快,揭露的彻底!


顶!
发表于 2010-2-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真是爽快啊
发表于 2010-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没仔细看,不过从三七生到庄先生,开的药里面多的是当归党参,难道这不是补药吗?而且很多是给小孩子吃的,给小孩子吃这些不会早熟吗?
wenwend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4-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4-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章,综观现代中医乃至一些所谓的中医大家,有几个人能分清阴阳,阴阳之道乃中医之根。理都不明,何谈药性?现代中医就知道清热解毒,把普通的感冒都治得缅缠难愈,耗人正气,反反复复,老是处在感冒状态之中,甚为叹哉!
发表于 2010-4-1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转贴真好,真是一文惊醒梦中人啊~
发表于 2010-4-1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没有补药

而是吃补药的大多是肉淡奶饮食者,补药都变成痰了

还是快吃素吧

有谁说冬虫夏草,西洋参不是补药

关键要吃素

肉蛋奶饮食之害与少儿感冒及少儿期的健康基础

    健康的市场成本加大以及西医的不合理治疗使很多母亲为了少儿的健康而投入中医自医的行列,幸亏有很多热心的中医老师在论坛里指导家长用药。

    先谈一下感冒发烧的机理,其实这是少儿成长机体卫外系统成熟的一个自然过程,先说农村贫苦人家的儿童,简衣粗食,但是很多从来没有感冒过,可谓是天也护卫贫苦儿。简衣可以锻炼脏腑,加强卫气。粗食则是粗茶淡饭的素食,没有肉蛋奶饮食遗留在体内的毒素垃圾干扰,一副干干净净好肠胃(感兴趣的查我的帖子“现代人的冷饮和肉食之害”)。相反城里条件好的家庭没有那家不是从小给孩子大鱼大肉的补呀喂呀。结果肉蛋奶的毒素垃圾堆积脏腑肠胃。幸好人体天生有自我修理的气血机能,少儿的感冒就是体内湿热毒素在气血推动下通过出汗,咳嗽,二便,呕吐等方式向外排邪的反应。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冬春,秋冬之交,应为这是两个阳气收藏和阳气舒展的“大关节”之处。中医用药,如二陈汤(陈皮半夏)桂枝汤(桂枝等)都是利用药物芳香,理气,祛湿,化痰等功用帮助身体把那些肉蛋奶饮食遗留的湿毒排出去。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吃药治好病的儿童头几次大便又臭又粘,--这就是高肉蛋奶喂养的垃圾。
  我之所以在论坛里反复叮咛打算自学中医的家长一定要注意病被治好的机理,而不要不重视素食喂养孩子的道理。否则,到了用药也无效的时候,你只能够接受更不能接受的现实。
    有的家长更不幸,接受西医错误的观念,孩子一发烧就打凉水,用冰袋,结果孩子自我护卫功能的生机被阻,发展成气管炎,甚至哮喘。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少家长走近这个误区。一个排毒的过程就被西医指导后加重了病情。孩子稍微好一点,又是大鱼大肉的补呀喂呀。反复几次,少儿生机被劫,长大后健康堪忧。
     吃素吧,让每一个生命都平静的绽放花蕾,结出果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10:22 , Processed in 0.0236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